新生兒常見「生理反射」有哪些?要警惕異常!

2020-12-20 鴿子醫生育兒

家長可以先對這些反射動作有基本認識,若有覺得異常或擔心的現象,必要時為寶寶做進一步的檢查。

一、什麼是新生兒反射

「新生兒反射」是指嬰兒腦部發育成熟前,受到外界刺激時,為了保護自己或尋找食物,未經過大腦皮質而由腦幹或脊髓直接反應所產生的動作。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兒科醫生會為寶寶做一些基本的新生兒反射檢查,以觀察寶寶是否有腦部或神經肌肉的異常。

不過新生兒反射動作有很多種,有些反射動作一出生就有,有的可能會等幾個月後才出現(所以剛出生時還看不出來);隨著大腦皮質的發展成熟,會逐漸抑制嬰兒的原始反射,但每個反射動作的消失時間亦不相同。因此,新生兒反射動作須由專業的醫生來做檢查和判斷。

醫生建議,家長可以先對這些反射動作有基本認識,若有覺得異常或擔心的現象,可於每次帶寶寶回醫院接種疫苗時,請教醫生,必要時為寶寶做進一步的檢查。

二、「新生兒反射動作」有哪些?

1、瞳孔光反射

當醫生用手電筒照新生兒眼睛時,其瞳孔會縮小,此反射動作可看出其第二對腦神經(即視神經)和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是否正常。醫生做此檢查時同時會觀察新生兒的瞳孔顏色:正常的瞳孔顏色為黑色(不分種族),若是紅色,可能是先天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惡性瘤);若是黃色;則可能是罹患先天性白內障。

2、覓乳反射

將手指頭輕輕觸碰新生兒的嘴角時,他的頭會自然轉向該側,找到手指頭後會想要含住、吸吮。不過此反射動作在出生後1-2個月,隨著大腦的發展,就不太明顯了,4個月左右就完全消失。

寶寶在母親子宮內即已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動作(因為會吞羊水),這些反射雖然終生都會存在,但到了4個月左右,寶寶已可使用情緒反應來表達肚子餓時,反射動作就不會那麼明顯了。

3、行走反射

將寶寶雙手託起使其直立、並微微前傾時,他的腳會開始上下踏步,好像要準備走路一樣。此反射動作大約在出生後6個月內會消失。測試時要護好嬰兒頸頭部。

4、踏足反射

將寶寶的腳背輕輕碰向桌面,他的膝蓋會縮起,並將腳抬起,再往外跨出,好像在做踏步動作一樣。這是因為寶寶的腳背感受到障礙物後,會躲開,然後接著尋找一平面去踩。此反射動作大約在出生後6個月內會消失。測試時要護好嬰兒頸頭部。

5、手、腳的抓握反射

將東西輕碰寶寶的掌面時,他會馬上抓握不放開;將東西放到寶寶的腳掌並觸碰腳時,寶寶的腳趾頭會立時像「含羞草」一樣,想要包住該物。抓握反射動作出生時就會出現,大約在出生後2-3個月消失,但持續具有抓握的能力。

6、驚嚇反射

讓寶寶躺在床上,正面朝上,一手抬高頭部約15度,突然將頭放開往下墜落再接住放手的瞬間,正常狀況下,寶寶的兩隻手臂會突然往外伸展,之後手臂彎曲成擁抱狀(此動作較危險,不建議父母做,建議由醫護人員執行)。寶寶若沒有驚嚇反射反應,表示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若是單一側的手臂無法做出正常動作,代表可能有鎖骨骨折,頸椎神經或是臂神經叢有問題(肩難產時在將肩膀拉出的過程中,有可能傷及臂神經叢),需要進一步檢查異常原因。此反射動作在出生後4-5個月會消失。

7、非對稱強直性頸反射

寶寶平躺時,將其頭部轉向某一側,此時該側手臂會伸直,另一側的手臂則會弓起好像「弓箭手」一樣。這個反射動作因為牽涉到比較多的神經肌肉,以及平衡系統的發展,因此在寶寶出生後1-2個月內才會開始出現,在6-7個月消失。

8、膝反射

在寶寶的膝蓋肌腱處用小槌子輕輕敲下,寶寶的小腿會立時彈一下。若寶寶的膝反射太強(一直來回擺蕩),表示腦部可能有損傷情形(例如:腦性麻痺)反之,若寶寶的膝反射太弱,則表示有周邊神經或肌肉的問題,上述兩種情況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的生理反射
    公眾號:母益嬰-內有免費月子餐食譜領取哦!健康的嬰兒,出生後,經過刺激就會有一些無意識的反射動作出現。醫生通常會利用這些反射來檢查嬰兒的健康狀況,並了解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情況,但這些反射在一定時間後就開始逐漸被有意識的動作所取代。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7個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寶媽放心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新生兒出生後,媽媽們都很緊張寶寶,對於寶寶的一切表現都非常關注,哪天便便顏色不對、臉上長東西了、體重變輕了等等都會很害怕。實際上,有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一個月內常見,出了月子基本就消失了,我們可不要大驚小怪。[燈泡]生理性體重下降
  • 新生兒20個常見原始反射
    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暫時的原始神經反射行為,這是新生兒特有的本能,是寶寶的肌體是否正常的標誌。您知道嗎?原始反射指人類嬰兒具有的先天反射,不受意識控制。隨著月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原始神經反射分別在出生2-5個月內逐漸消失,這一過程,說明了人類是從比較簡單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新生兒還有與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新生寶寶情感改變時會出現恐懼、心跳增快等現象;當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時,他們就會打噴嚏;當食物誤入氣管就會咳嗽;多食後腸蠕動亢進會使大便次數和量增加。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
    導讀: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異常」,這些特殊的生理現象需不需要治療?新生兒來臨了,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想必這個時候眾多剛成為辣媽的人已經收到了很多祝福了吧。也會從專業醫護人員那裡得知了新生兒剛出生的頭48小時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 新生兒有幾個異常,恰好說明身體健康,但四個月後沒消失就該警惕
    寶寶剛出生時有很多原始反射,它的出現乃至消失其實都能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況。執筆:王筱銘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寶寶剛出生時經常有一些異常舉動,都不免擔心是不是身體有毛病,殊不知這些反而是寶寶發育好的信號。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家長別盲目處理
    還有看見孩子乳房腫脹,認為裡面有奶汁,一定要擠出來,導致孩子發燒、皮膚發紅,嚴重的甚至引起敗血症,危及孩子生命。那麼哪些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溫玲玲介紹了幾種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她提醒,一般,這些現象會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則需要就醫排查疾病。新生兒脫髮: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種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越長越好的。
  • 新生兒常見的12個生理現象,不是病,新手爸媽不必驚慌失措
    往往是孩子一出生看到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略有不同就神經緊張,以為孩子是不是有這病有那病。其實,每個新生兒都不一樣,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理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爸媽不必太過擔心。這些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慢慢消失了。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所謂的生理現象。
  • 全面解讀新生寶寶生理現象!這些「異常」要早就醫
    新生寶寶脫離母體後,會有很多特有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一些初為人父人母的新爸爸新媽媽如果沒有做足功課,會以為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寶寶患上了某些嚴重疾病的表現,引起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所以新爸爸新媽媽對新生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要有所了解、辨別,這樣才不會白擔心一場。1、剛出生的健康寶寶是什麼模樣?
  • 這4個正常新生兒反射,你家寶寶都有嗎?
    點擊視頻,看茹喜芳醫生的靠譜解答▼答案:小嬰兒會有一些區別于大寶寶的特有的生理反射,醫生也會通過這些反射來判斷寶寶是否正常!二、覓食反射在寶寶飢餓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拿手指,來觸碰其一側的口角或臉頰,寶寶會積極的轉向我們觸碰的這一側去尋找,我們稱之為正常的覓食反射。覓食反射在三個月左右就消失了。三、擁抱反射寶寶在住院期間,醫生會經常檢查的一項反射,就是擁抱反射。
  • 孕早期有很多常見的生理不適,但有哪些表現是異常的呢?
    孕早期有很多常見的生理不適, 但有哪些表現是異常的呢? ▼(1)妊娠劇吐妊娠劇吐是指妊娠早期孕婦出現嚴重持續的噁心嘔吐,並引起脫水、酮症甚至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療者。有噁心、嘔吐的孕婦中,通常只有0.3%-1.0%發展為妊娠劇吐。孕婦如嘔吐劇烈,需及時就醫,檢查尿酮體,並行補液支持治療。
  • 新生兒臍帶還沒剪就想跑?專業解讀:是正常的新生兒先天反射
    新生兒有哪些較為常見的先天反射?新生兒在剛剛出生之後,會因為身體的本能而出現一些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反射:1、口腔反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胎兒時期時口腔反射較為常見的表現就是新生兒在出生之後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就會吮吸媽媽的乳頭了,不過這樣的口腔反射在孩子三個月左右大小的時候就會慢慢的消失,之後孩子也會慢慢的學會到正常的覓食行為。
  • 新生兒臍帶還沒剪就想跑?專業解讀:是正常的新生兒先天反射
    新生兒有哪些較為常見的先天反射? 新生兒在剛剛出生之後,會因為身體的本能而出現一些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反射: 1、口腔反射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胎兒時期時,就已經形成了用嘴探索、吞咽的功能,這些功能在孩子出生之後也被稱之為口腔反射。
  • 「最怕疼的新生兒」,臍帶還沒剪就想跑:新生兒先天反射了解下
    這些先天反射在之後能夠更好的幫助新生兒快速的適應外界的環境,同時也會隨著孩子的大腦發育逐步趨向於成熟,而呈現慢慢的消失。新生兒有哪些較為常見的先天反射?新生兒在剛剛出生之後,會因為身體的本能而出現一些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反射:1、口腔反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胎兒時期時,就已經形成了用嘴探索、吞咽的功能,這些功能在孩子出生之後也被稱之為口腔反射。
  • 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知多少?
    新生兒誕生的喜悅是無可複製的,照顧新生兒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新生兒指的是自臍帶結紮起到28天,這28天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寶寶在出生之前是依附於寶媽而生存,一旦離開母體,他們就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呼吸、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營養等,而新生兒的這些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調整,才能逐漸健全起來。
  • 新生兒常見的機體反射及其心理機能,看的媽媽萌萌噠
    可是過不了多久,她就會發現,這個剛踏進人類世界的小生靈,才不能說無能呢,由於人類進化的遺傳基因的作用,他們的行為完全是有組織、有序列的,他們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並且以非常配合的行為對醫護人員和媽媽的照顧做出應答。支持著新生兒這種生存能力的,正是他們的形形色色的與生俱來的機體反射。
  • 新生兒睡覺翻白眼是怎麼回事?背後的真相要知道
    新生兒睡覺翻白眼,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爸爸媽媽不用緊張。這是因為新生兒由於神經系統、大腦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寶寶的這些小動作,通常發生在淺度睡眠,深度睡眠時寶寶會很安靜。驚跳反射,雙腿、雙臂、會伸開;手指會張開,背部也會伸展或彎曲;在新生兒出生的頭幾天,他還會對溫度或疼痛產生很大反應,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反應,如嘔吐、噴嚏、眨眼、打哈欠等。
  • 新生兒必須有這4個正常反射,家長請認真觀察!
    也希望先人保佑我們,讓我們努力有回報,汗水有收穫。而和死相對應的,是生。在我們國家,平均不到2秒鐘就出生一個人,每一分鐘就有38人出生。這些新生兒寶寶,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新生兒寶寶的一個重要指標——新生兒必須有的4個正常反射。
  • 新生兒常見的5種疾病,作為父母必須知道,如有異常儘早就醫!
    新生兒在媽媽的肚子裡面是受媽媽的保護的,不管是從靠胎盤的呼吸還是靠臍帶獲得營養,總體來說還是有母體來做保護,但是從母體出來以後改為靠臟腑呼吸,靠母乳和消化道攝入營養,這是一個需要新生兒適應的過程,變化的劇烈,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的觀察寶寶,如果發現異常可以儘早的看醫生
  • 如何認識新生兒期的「異常」生理現象
    寶寶出生是家裡的大喜事,但從醫院回到家裡,看到寶寶的一些「異常」表現,著實讓新手爸爸媽媽糾結,到底該不該去醫院?要不要治療?其實很多是新生兒期的特殊生理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這裡和媽媽分享一下如何認識這些特殊的生理狀態,一共有八種。
  • 薛之謙微博曬娃引熱議,醫生詳解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現象
    長沙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團美解釋,新生兒的手大部分時間呈握拳狀態,拇指內扣,被其他四個手指包裹,偶爾才會伸出來,醫學上叫「握持反射」,是一種天生的無條件反射。因為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對手部肌肉活動調節能力有限,屈肌的力量強於伸肌,所以總是攥著小拳頭。此時,如果硬將新生兒手指拉直,寶寶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對其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