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反映,由於不小心摔傷擦破皮,想自行買些紅藥水、紫藥水用於消毒,可沒想到卻在家門口的藥店吃了閉門羹。「紅藥水、紫藥水已經買不到了,現在比較推薦碘伏。」記者今天走訪本市多家藥店,店員大多也給出了類似答案。伴隨著一代代人磕磕絆絆中成長的紅藥水、紫藥水為何消失?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小傷口,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紅藥水、紫藥水有中毒可能及致癌可能
「紅藥水、紫藥水的大面積消失基本屬於市場的自然選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石浩強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早在本世紀初甚至更早時,瑞金醫院院內就不再採購這兩種藥品。目前,雖然國家層面並未出臺過相關禁售、禁用文件,但從臨床角度來看,並不提倡使用。「大面積的使用量下降造成生產量下降,這也就造成了市民買不到的情況。」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藥劑科副主任藥師李嵐介紹,目前國內仍有相關藥品的批准文號,這意味著並非禁品,「從醫院臨床的接診情況來看,紫藥水基本已經沒有購買渠道,紅藥水還有少量應用。」
為何不提倡使用?原來,紅藥水和紫藥水都已被學界證實有中毒可能及致癌可能。紅藥水又稱為「紅汞」,其主要成分是汞溴紅溶液,其中含有有機汞。石浩強介紹,「眾所周知,汞就是水銀,有劇毒性,因此如果經常使用或大面積使用,會被人體吸收而引起汞中毒。從較輕一些的情況來看,也有部分人本身對汞過敏,可能出現接觸性皮炎等症狀。」據了解,紅藥水的消毒原理主要是利用汞離子解離後與蛋白質結合,從而起到殺菌作用,但其對細菌和芽孢無效,因此作用有限。
而紫藥水又稱為「甲紫」,其中含有龍膽紫成分,它是一種鹼性染料。歐美毒理學家曾通過對大鼠、小鼠進行的動物試驗發現,龍膽紫是一種劑量相關的致癌物質,可導致嚙齒類動物出現肝癌、某種腺瘤和肉瘤。此外,更有研究者將紫藥水塗在小鼠皮膚上,讓其系統地全身吸收龍膽紫。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小鼠竟全部患了癌症。「其實仔細看說明書可以發現,原本甲紫溶液就標明了嬰幼兒慎用一項。」石浩強補充,紫藥水的殺菌作用僅對陽性菌有效,對陰性桿菌則無效,在傷口塗抹快速結痂後並不利於深層癒合,「此外,燒傷科等科室有時也會接診到傷口塗抹了紅藥水、紫藥水的患兒,會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務人員對傷勢的判斷和處理。可以說,拋開致癌性這一因素,紅藥水和紫藥水仍不是消毒殺菌的最好選擇。」
居家必備傷口消毒品:碘伏
李嵐說,對於輕度淺表擦傷、碰傷的患兒,短期、小範圍仍可使用紅藥水,但必須注意兩點,「第一,紅藥水絕不可與碘製品混用,碘化汞有劇毒;第二,若家中有紅藥水產品,家長務必將其放置於孩子無法拿到的地方,切忌誤食內服。」
那麼,目前臨床上更推薦的消毒殺菌藥品是什麼呢?「尚有應用的有雙氧水、醫用酒精等,如雙氧水可用於清洗深度傷口,75%濃度的醫用酒精可用於醫療器械等消毒。不過酒精本身也是一種致癌物且刺激性太大,因此不推薦用於傷口消毒。」石浩強說,目前無論是臨床或市民家用,都推薦碘伏作為消毒藥品。
和碘酒僅一字之差,不過碘伏並不含酒精,其學名為聚維酮碘溶液,是單質碘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結合物,其中碘含量約在0.5%至1%,殺菌效果好、刺激性小且使用安全。「如果是淺表傷口,可用生理鹽水或清水衝洗後塗抹碘伏;如果傷口較深,則先使用雙氧水清洗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碘伏都是消毒殺菌的最後一步。」
記者走訪瑞金醫院對外開設的藥房發現碘伏有售,在淘寶網等網購渠道也可購買。石浩強說,除溶液外,碘伏棉籤、碘伏棉球等更適用於居家常備,「由於碘伏有揮發性,開封後應在保質期內使用,市民可選擇獨立小包裝的碘伏產品。」
最後,石浩強也提醒,意外受傷後,不少民眾會使用創可貼覆蓋傷口,「為防止新鮮傷口感染時,可使用創可貼;若傷口已經結痂,則應暴露於空氣中,這樣更有利於傷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