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小擦傷,做好小傷口消毒至關重要,因此很多家庭的小藥箱裡也常備消毒藥水,酒精、碘伏、紅藥水、紫藥水等等,目前市面上消毒藥水品種很多,醫護人員是如何消毒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消毒方法正確嗎?
今天阿虎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小傷口消毒方法。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是錯誤的?
白酒
膝蓋磕出血了,如果家裡沒有消毒藥,奶奶很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白酒:來,你爺爺喝的二鍋頭,先頂著!
可真相是,醫生護士通常用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才能起到殺菌效果。而白酒濃度僅為43度-56度,遠低於醫用酒精的濃度,殺菌效果可謂相當有限。 此外,如果傷口有破損,淋了白酒上去,很是疼痛。護士也僅僅是把醫用酒精塗在完好無損的手臂或屁股而已,從來不會對準出血的傷口。
牙膏
牙膏並沒有抗(抑)菌成分,即使有,也不是針對破損傷口,畢竟牙膏只是用來刷牙的。牙膏中含有的研磨成分,還可能對傷口造成二次傷害。
唾液
家裡的長輩們或許曾經告訴過你,口水是最好的消毒劑,傷口舔一舔就可以消毒啦。唾液中含有溶菌酶、IgA(免疫球蛋白A)等免疫組分,它們確實具有殺菌作用,但是它們的含量實在是太低了,壓根就達不到對傷口消毒的效果。此外,唾液中還含有大量細菌,特別是人體患有口腔疾病時。「消毒」不成,反而還會加重感染哦!
那麼,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有疑問,究竟什麼樣的消毒方式是科學的?
碘酊即碘酒
是碘伏與酒精的混合溶液。相對於酒精消毒,它的效果好,可用來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但不能塗在傷口上。由於它含有酒精成分,酒精的禁忌證它同樣擁有,且塗後需儘快用75%的酒精進行脫碘處理,以免灼傷皮膚。另外,對碘過敏者禁用。
75%酒精
一般用來對傷口周圍的皮膚消毒。但不適宜用於較大創口及傷口內的消毒,眼、鼻、口等黏膜部位的消毒,以及存在慢性炎症及深部化膿性皮膚的消毒等。它不能直接塗擦傷口,因為會刺激傷口,疼痛難受,還會使創面蛋白凝固,影響傷口癒合。
碘伏
是碘的絡合物,比酒精消毒範圍更廣泛,比碘酊對皮膚的刺激性更小,安全性更高。可直接用到黏膜上進行消毒,對皮膚黏膜無刺激、無腐蝕,可在創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易讓細菌及塵埃再次侵入傷口。適合於嬰幼兒皮膚消毒,但對碘過敏者禁用。另外,甲亢病人慎用。
安爾碘與無痛碘
均為碘和醋酸氯己定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適用於皮膚黏膜消毒。兩者的區別是無痛碘不含酒精,無刺激,尤其適合於嬰幼兒皮膚消毒;著色淺,不需要脫碘。但,對碘過敏者禁用。
雙氧水
日常消毒的是醫用雙氧水。醫用雙氧水具有氧化性,擦拭到創傷面,會有灼燒感,但安全性較高,殺菌後剩餘物為水,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過3~5分鐘就恢復原來的膚色。對於有創皮膚的處理,可先用醫用雙氧水清洗,再用其他消毒藥水做二次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雙氧水時要嚴格控制濃度不高於3%,否則會引起局部皮膚燒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紅藥水、紫藥水不太建議使用,紅藥水含有重金屬汞,紫藥水具有潛在致癌性。兩者不僅殺菌能力弱,還有健康風險。
今天阿虎小編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