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道題目說開去——淺談連續和離散的聯繫

2021-03-02 信號與系統的結構與解釋

後臺有同學發來一道他手寫的題目照片,如圖1所示。我猜測他是憑記憶重寫的,因為就這道手寫的題目我是沒法作出回答的——兩個式子應該都存在著錯漏:第1個式子像是求傅立葉變換,但手寫原式實際上就是求f( t )δ( t - nT )=f( nT )δ( t - nT )的傅立葉變換,這很簡單,但意義似乎不大;第2個式子像是求序列的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DTFT),但這個憑回憶手寫的式子卻將連續和離散信號(序列)不很恰當地揉到了一起,使人更感困惑,無從下筆求解。

圖1  發至後臺的手寫題目

反覆看了多遍之後,我揣測題目原來應該是圖2所示的「模樣」。

圖2   經我修訂後的題目


作為問答題,修訂後的版本實際上要求大家回答這樣的問題:「通過對連續信號f( t )進行衝激取樣,已得到時域取樣定理的結論。我們也強調過取樣定理是連接『連續』和『離散』的橋梁。那麼這個橋梁作用究竟怎樣完整地體現出來呢」?我在此加了「完整地」這個修飾語,是因為包括我自己在內,在課上可能並沒有真正地把這種橋梁作用完全揭示出來,而使這個問題的廓清停留在「大家搞懂時域取樣定理就行了」的淺層次認識水平上。

下面我想結合這道題目試著說說這個「橋梁作用」。上面提到了離散信號(序列)的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DTFT),儘管我們課上沒講這個變換(參見本校教材§4.10 二),但並不妨礙下面的討論,討論結束的時候我們將「自然而然」地給出這個變換的定義。可以指出的是,DTFT是本校通信專業學生在後續「數位訊號處理」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修訂後題目試解】

衝激取樣信號fs( t )的頻譜和與之相對應的取樣序列f1( k )的頻譜的關係如圖3所示。

圖3  取樣信號fs(t)的頻譜和取樣序列f1(k)的頻譜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衝激取樣後取樣信號的頻譜呈現出周期性,周期為Ωs,Ωs=2π/Ts,Ts是取樣間隔;由取樣值所對應出的離散時間信號(序列)的頻譜同樣具有周期性,並且周期等於2π。

小結

真實世界中的信號處理問題都離不開對原始的連續時間信號的取樣,或者說,對連續時間信號進行處理的第一步一般都是先對它進行取樣。究其原因在於,真實世界中的信號處理都要藉助於計算機(或者處理器)來完成,而哪怕計算機擁有非常巨大的存儲空間(再巨大也還是有限的),它也是無法保存下連續時間信號中哪怕非常小的一個片段——連續時間信號的任意一個小片段也是由無窮多個時刻(無窮多個連續的實數值)所對應的無窮多個信號值組成的。所以,真實世界中的信號處理實際上都是對取樣以後的離散時間信號進行的。這無疑凸顯出取樣定理的至關重要性。

以上題目的解答都假定待取樣的信號滿足時域取樣定理,即待取樣信號f(t)的最高角頻率ωm≤ωs/2(注意上述解答中,在表示取樣角頻率時使用的大寫的希臘字母「Ω」,並將它記作Ωs。此處為跟課本/課件統一起來使用了ωs的註記符號。本文後面為行文方便也將交替使用Ωs和ωs)。

根據圖3,取樣角頻率Ωs對應於離散角頻率2π(單位是弧度,rad),那麼顯然Ωs/2就對應於離散角頻率π(單位是弧度,rad)。根據取樣定理,取樣角頻率的一半Ωs/2是取樣不造成信號頻譜混疊所對應的最高頻率。換言之,對於一個滿足取樣定理條件的情況下得到的取樣信號,它能夠有效呈現的最高角頻率就是Ωs/2;對於一個滿足取樣定理條件的情況下得到的取樣序列,它能夠有效呈現的最高離散角頻率就是π(請注意離散頻譜以周期的周期性,同時實序列的幅度譜必然是θ的偶函數;以上給出的頻譜都假定為幅度譜)。取樣後,連續信號頻譜和序列頻譜的特徵對比如表1。

表1   取樣後,連續信號頻譜和序列頻譜的特徵對比

離散時間信號傅立葉變換(DTFT)

下面我們給出序列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的正變換定義式:

對於序列f( k ),它的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DTFT)定義為:

我們也將序列f( k )的DTFT稱為它的頻譜

淺識DFS、DTFT和DFT

連續信號的傅立葉分析是本校課程中的「重頭戲」,而對與之對應的離散傅立葉分析的內容,我們一般在課上不講,屬於了解性內容。表2給出了相應數學工具的說明。

表2   連續和離散傅立葉分析的數學工具

表註:我們已經學過的傅立葉級數和傅立葉變換也被稱作連續時間傅立葉級數和連續時間傅立葉變換。

之前的圖文消息中有針對「離散傅立葉分析」數學工具的一個概述,請參考以下連結:

DFS、DTFT和DFT概述。

每一句說話

太極樂隊

太極精選16首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我們只談「信號與系統」,

或許還不止:D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訪問公號回顧帖」 :)

相關焦點

  • 世界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呢?
    然後到了20世紀之後,逐漸出現了不支持世界聯繫的證據。引用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在一次科學大會上的講話,事件發生在19世紀的最後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森系開爾文男爵,發表了新年祝詞。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同時他在展望20世紀物理學前景時,卻若有所思地講到,動力理論肯定得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
  • 離散數學的題目數量雖然是無窮無盡的,但題目的種類卻很有限
    為了更好地學習離散數學這門課程,在臨近考試階段,怎樣複習它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現就複習談談我個人的建議。在複習這門課程的時候,我個人認為應該這個過程大致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知識儲備階段。第一遍複習,我們提出一個最為重要的要求,即準確、全面、完整的記憶所有的定義和定理。具體做法可以是:在進行完一章的學習後,用專門的時間對該章包括的定義與定理實施強記,直到能夠全部正確地默寫出來為止。無須強求一定要理解,記住並能準確複述各定義定理是此階段的最高要求。也不需做太多的題,但要把例題都看懂,重心要放在對定義和定理的記憶上。對於這一階段,如果平時注意積累,應該是花不了多長時間的。
  • 老郭帶你學數學,什麼是離散量和連續量?
    這是因為學數學的大腦中樞是人的痛苦中樞,大腦在處理數字和感受針刺是同一片區域,所以有的人學數學就頭痛,這導致他們對數學產生天生逃避反應。越逃避,自然就越難學。不過今天老郭想用一種比較溫柔的方式,以離散量和連續量為例,療愈這種數學頭痛。一、多少個和多少我們可以說書架上有多少本書,但不能說杯子裡有多少個水,對於水只能說多少而不能說多少個,因此多少個和多少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 研究表明,我們的意識和知覺可能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的
    意識知覺中離散時間框架的論證。一旦在我們的環境中出現了刺激,我們如何去感知它?從表面上看,我們不會收集周圍世界的每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因此,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是連續的,而我們的大腦忽略了不重要的刺激嗎?或者它是離散的,我們只是沒有感知到某些刺激?
  • 採樣定理:溝通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橋梁
    採樣定理:溝通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橋梁  在討論採樣定理之前,首先給出採樣定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函數。這些基礎知識將在採樣定理中用到。1 基本概念  連續時間信號:自變量是連續可變的,且在自變量的連續值上,信號都有定義。
  • 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目,家長:題目有問題 老師:沒毛病
    現在小學題目有一些出題非常靈活。如果按照常規的理解可能無從下手。因為在小學期間所學的知識,根本就無法解決。比如說前幾天的一道數學題,三個連續自然數相乘積等於504,求這三個數的和是多少?可能到初中以後,用初中以後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如果去假設X,會出現3次方,但是我們說了這題是小學題目。既然是小學題目,自然就有小學知識範圍內的方法能把它解出來。各位網友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多數朋友都算出來這三個數分別是7,8,9,和等於24。不過計算過程各有不同,有網友是採用推理。
  • 意識是連續還是離散的?科學家給出答案—新聞—科學網
    意識是連續的(即我們在每一個時間點都有意識),還是離散的(即我們只在特定的時刻有意識)?這個長達1500年之久的爭論最近有了新的結論。
  • 統計學中離散變量與連續變量 - CSDN
    接上一期的分享,今天繼續學習統計學的相關知識,今天涉及到的五個知識點主要包括離散型概率分布、連續型概率分布、假設檢驗、假設檢驗的運用(一類錯誤與二類錯誤)以及相關、因果以及回歸關係。樓主整理了網友們分享的知識並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匯集成這篇文章,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所有的引用在文中已經標出並附上了作者和連結,也歡迎大家查閱原文。
  • 宇宙空間組成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
    它們不僅在本質上是量子的,而且是離散的。如果使用由物質組成的任何系統,你可以直接計算出系統中量子粒子的數量,最終得到的答案總一樣。但是,據我們所知,這些粒子所佔據的空間並不正確。從觀察和實驗上,沒有證據表明宇宙中的「最小」長度標度,但存在更大的理論異議。如果空間是離散的,則相對論就錯了。
  • 意識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心理物理學家給出了新的回答
    兩種主要理論推動了由Saint Augustine發起的長達1500年之久的爭論:意識是連續的(即我們在每一個時間點都有意識),還是離散的(即我們只在特定的時刻有意識)?9月3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心理物理學家用一個新模型回答了這個古老的問題,該模型結合了連續的時刻和離散的時間點。「意識基本上就像一部電影。我們認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沒有差距、沒有中間地帶,但這不可能是真的。」
  • 意識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心理物理學家給出了新的回答
    兩種主要理論推動了由Saint Augustine發起的長達1500年之久的爭論:意識是連續的(即我們在每一個時間點都有意識),還是離散的(即我們只在特定的時刻有意識)?9月3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心理物理學家用一個新模型回答了這個古老的問題,該模型結合了連續的時刻和離散的時間點。
  • 信號系統實驗報告4-連續及離散信號的可視化及時域運算
    信號採集實驗四:連續及離散信號>的可視化及時域運算一、實驗目的1、學習和掌握基於MATLAB的連續信號可視化方法。2、學習和掌握基於MATLAB的離散信號可視化方法。3、掌握運用MATLAB繪製基本連續信號和基本離散信號二維圖形的常用命方和方法。4、掌握基於MATLAB的連續和離散信號時域運算和變換實現方法。
  • 數位訊號處理系列(離散信號的頻域分析之二)——離散傅立葉級數(1)
    2.1 離散時間周期信號的傅立葉級數重點1:對照連續時間周期信號的FS的思想,理解離散時間周期信號的FS,對照二者的相同之處(離散譜)和不同之處。重點2:會求常用離散時間周期信號的DFS(見例題1和例題2)
  • 「離散數學」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你可能並不知道
    而如今,「離散數學」己經取代了「微積分」的主流地位,正在創造一個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偉大時代,承載著人類的光輝夢想,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離散數學是搭建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之間的橋梁,所以又叫做計算機數學。所謂的「離散數學」,是相對於「連續數學」而言的,傳統的「微積分」研究的對象是連續的元素,而「離散數學」研究的對象是「非連續」性的。
  •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淺談綜合分析題目的答題技巧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淺談綜合分析題目的答題技巧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MIEX米匯教您外匯中離散指標與價格的聯繫!
    MIEX米匯:離散指標作為外匯交易上的一種數據指標,對投資者可以提供很大的參考作用,進而使投資者進行更有利的投資選擇,下面MIEX米匯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下關於離散指標更多的內容。  離散指標有什麼作用?
  • 對一道高等數學題目的深入探究
    今天呢我們來分享一個題目,一起深入的研究一下數學到底怎麼來抓住他的小尾巴。一道經典的極限題上面這道題目想必大家都熟悉,那麼大家就用什麼解法來求解呢?我們常用的辦法無非是:1、洛必達法則。2、麥克勞林公式。3、等價無窮小。
  • 《離散數學》知識回顧
    離散數學是以研究離散量的結構和相互間的關係為主要目標,其研究對象一般地是有限個或可數個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計算機科學離散性的特點。離散數學是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逐步建立的,它形成於七十年代初期,是一門新興的工具性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