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保offer」?春招季「付費內推」再露頭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求職遭遇賣課程,有的標價上萬元,offer先生提供「保offer」計劃要價4萬;多家公司否認收費內推;大學生勿輕信收費內推平臺

一家付費內推機構的宣傳廣告。

求職顧問稱「保offer」價格為4萬元。

3月22日,一所大學舉行人才引進招聘會。圖/視覺中國

正值「金三銀四」春招季,騰訊、屈臣氏、中國人壽、廣發證券等多家公司發布了校園招聘信息,此外,還有寶潔等多家公司發布招聘啟事,招募2020年畢業生作為實習生。部分企業稱通過實習考核可獲得全職offer。

校園春招,也讓一群打著「求職培訓」、實為「付費內推」的培訓機構再次活躍起來。

早在2018年,此類付費內推機構就曾登上熱搜,還「逼得」國泰君安、興業證券在內的多家證券公司發布公告,聲明與該類付費內推沒有關係。時隔一年,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付費內推機構仍在進行著相關業務。有機構推出的「保offer」計劃要價高達4萬,有的稱可以提供「遠程實習」證明。

由於實習證明「並沒有人去管真假」,也給一些商家嗅到賺錢的機會。記者發現,在電商平臺上40元便可以買到一份實習證明。

「關於收費內推機構的操作套路,無非有兩種。」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第一種是「空手套白狼」,這些所謂的內推機構手裡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內推名額,而是拿著簡歷去廣撒網式的投遞。另一種則是用錢買實習機會,「內外勾結」。律師認為,這種收費內推的形式,不僅僅是違規,而且還存在欺騙的成分。

內推宣稱與企業「官方合作」,有公司否認

智聯招聘日前發布的《智聯招聘2019春季人才流動報告》顯示,針對大學生發布職位的企業數、在線職位數和需求人數都呈同比增長的趨勢,春招期間發布職位的企業數和需求人數也呈同比增長的態勢,相較於去年,今年企業的招聘需求較高。

春招來臨,一些付費內推機構也在悄然行動。

新京報記者發現,多家付費內推機構仍活躍在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曾經成為輿論中心,引起軒然大波後宣稱「暫停銷售所有付費課程」的內推機構「金融小夥伴」也重新開始了付費課程的銷售。

記者注意到,此前收費高達數萬元的實習內推「Offer通」套餐(主要包含:線上/線下精英學徒+不限次數實習+不限次數課程+定製化長期培養+有留用實習機會內推+校招入職機會內推+社招機會內推(兩年以內))在其公眾號上不見蹤影。

「我們已經不做內推了。」3月23日,「金融小夥伴」的Gina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有一級集訓營和二級集訓營兩個課程。「我們的集訓營是為期28天的一個課程加實操加導師一對一指導點評和線下路演。」

除了「金融小夥伴」,記者發現仍有多家機構經常在其公眾號中推送有關實習信息的文章。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如小灶實習校招、職派FutureTour、TG實習狗、offer先生等多家機構在其公眾號顯眼位置發布了有關「實習內推」、「春招內推」的廣告,有的聲稱與多家名企有官方合作,並推出高達上萬元的「保offer」課程計劃。

在offer先生的公眾號中,記者發現,在其發布的多篇文章中,都清楚寫著,與企業有著官方合作春招內推,簡歷可免篩選直通筆試。

這些被號稱與其有官方合作的企業包含了聯合利華、360企業安全、閱文集團、A.O.史密斯、快手、OPPO、唯品會、學而思網校、西門子、賽默飛、完美日記、網易遊戲、惠普、字節跳動、拼多多、科大訊飛、TCL等數十家企業,包括500強企業。

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回復稱,其校招信息發布途徑主要包括: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大街網、51job等招聘網站;校園BBS;免費發布招聘信息的新媒體渠道。Offer先生平臺只是該公司校招新媒體信息發布渠道之一。「通過offer先生獲知我公司招聘信息的,依然需要通過公司官網、官微等官方渠道報名並填寫求職信息,進行筆試、面試初試、面試複試等多項流程。即使是內部員工推薦簡歷,以上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沒有授予任何第三方免除以上任一求職流程的權限。如果存在平臺向求職者收費的情況,我公司會馬上停止其發布我們招聘信息的資格,並永不合作。」

另一家網際網路企業HR介紹,很多第三方公眾號找到企業,只說希望幫企業轉發招聘信息,企業也會審核轉髮長圖的文字。如果企業溝通確認第三方機構有收費行為,將採取取消其轉發企業校招信息資格。

求職遭遇賣課程,「保offer」要價4萬元

新京報記者添加了offer先生的助手微信,在其助手的微信朋友圈中,記者看到了刷屏式的信息推廣,針對春招求職的大學生、尋求實習機會的2020年畢業生、海外留學生,宣傳招聘信息及offer先生設置的求職課程。

記者以春招求職學生身份與該助手取得了聯繫,在詢問過記者的畢業學校、學習專業、求職意向後,這位助手推薦了一個針對2019年春招的項目,該項目顯示服務周期三個月,包含了10個導師輔導課程及在線求職精品課,與海量求職資料包、求職信息,以及團隊中「1v1貼心陪伴」。而這項春招項目的標價,高達8999至12999元。

據該助手介紹,這份價值萬元的春招項目的offer率為90%左右,具體的情況還需根據求職者具體情況來看。

隨後,記者向其諮詢了在其宣傳中的「保offer」計劃,該助手將記者推薦給其同事,offer先生的一名顧問老師Abel。

據Abel介紹,「保offer」計劃為名企人才共育計劃,是offer先生以諮詢、快消、網際網路熱門崗位所需要的通用能力為出發點,項目制學習為載體,與名企共同推出的實習項目。第一期項目是和A.O.史密斯+藍月亮共同推出的,目前合作企業是快消第一梯隊公司聯合利華。

「該計劃分為6周,前4周時間內,由主講導師給大家講解這個項目的課題內容及安排。後2周以實戰課專注項目報告的整合和產出為主,主要是整理產出報告的時間。最後也會有導師來教授如何包裝本段經歷到簡歷上以及如何面試。」據其介紹,參與該計劃,即可獲得長達一年時間的服務周期,除了提供求職信息、輔導,還可以優先獲得內推機會,在籤訂合同時,將會由offer先生與求職者籤訂合同,列出求職企業名單,該名單將包含「第一志願」梯隊與「第二志願」梯隊,offer先生將負責保證求職者在服務期限內獲得offer。

為取得記者信任,該顧問還出示了多份在這個計劃中成功取得offer的求職者的截圖,以及據稱與聯合利華方面有官方合作的郵件往來。Abel介紹,如果服務周期結束,求職者沒有找到理想企業,offer先生將退款60%。

這份看起來對忙於春招的求職學生有著不小誘惑力的求職計劃,標價高達4萬元,在記者一番討價還價後,顧問表示,價格最低可低至3.6萬元。

此類付費內推或者「保offer」計劃是否靠譜?上海某大學一位大四學生趙強(化名)就曾遭遇花費兩萬餘元報名後,求職中介機構並未完成其承諾求職企業的情況。

趙強稱,在他報名時,與中介機構定下的求職目標公司為寶潔、聯合利華之類,花費兩萬餘元報名後,求職中介機構為其推薦填寫求職申請的企業卻變成了藍月亮和立白。而後,在協商下,趙強申請了退款,他繳納的兩萬餘元費用,在報名一個月後退回一萬六千多元。

提供遠程實習?

在offer先生求職顧問所提供的信息裡,記者發現了有關「遠程實習」的描述。

據其介紹,遠程實習針對的是沒有時間或其他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求職學生可以參與與官方合作的項目,在線上完成項目後,即可獲得企業提供的實習證明。

「這樣既不耽誤參與春招,同時也可以讓你多一份實習經歷」,offer先生的顧問Abel表示,「很多海外求職學生,包括澳洲、英國等地的,都可以選擇這種實習方式」。該顧問還向記者出示了在上一期中發放的來自於藍月亮與A.O.史密斯的遠程實習證明。

在該實習證明中,記者看到,其標題為「項目實習證明」,內容包括:茲證明某校某學生(身份證號)在某時間段內參與藍月亮/A.O.史密斯線上實習項目,研究課題為×××。兩份實習證明分別加蓋「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與「藍月亮(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章。

顧問Abel再三保證,該實習證明與普通實習證明一樣,都可以作為求職者的實習經驗在簡歷中體現。Abel介紹,目前合作企業為聯合利華,參與該項目,還可進入聯合利華的人才庫,在求職過程中,與其他求職者相比更有優勢。

這種遠程實習真的來自於其宣稱的官方合作企業嗎?聯合利華給新京報記者明確回應,與付費內推機構不存在如提供收費內推名額、將收費內推取得的實習生列入企業「人才庫」的情況。

3月25日下午,記者分別發郵件並致電藍月亮、A.O.史密斯了解相關情況,至記者截稿,未取得有效聯繫。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有一種引流方式在相當一部分內推機構中普遍存在。「金融小夥伴」客服Gina表示,「轉發下方文章到2個100人以上的非金融小夥伴求職群,或者發到朋友圈,或者轉發給3名同學後」,才可被拉入群中領取暑期實習匯總表和暑期實習公開課聽課碼。」

「秒刪黨和分組黨不要湊熱鬧啦,會有小助手進行人工二次審核。」Gina強調。

對此,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讓你先轉發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去集贊,然後才能參加培訓。這就同送你一堆網上免費的研報或者PPT資料包是一樣的,靠著免費送本就不值錢的資料包,不斷地吸引目標客戶群。」

上述人士還提到,很多機構還會通過爬蟲或者人工去各大金融機構的官網、高校BBS、各大高校的微信群,抓取機構或者從業人員發布的招聘信息,將其中真正的投遞郵箱抹去,換成自家的郵箱,再發到自己引流攢來的眾多學生微信群裡,從而設立自己的簡歷和投遞平臺。

網上賣實習證明、工作證明,40元搞一份

新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位同學表示實習證明「並沒有人去管真假」。一位券商業內人士表示,實習經歷真實與否「基本不查」。

「在員工與實習生招聘時,面試中都會問及實習經歷,但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對實習證明進行審核,在辦理入職手續時按需要會填寫一個表,寫明之前的實習經歷和工作經歷交給人力部門」,上述人士表示。

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核實不到位而產生的這一利潤空間,很快被多位商家嗅到。

通過搜索關鍵詞「證明」,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到大量代開證明的服務。在一家名為「環雅商務服務公司」的店鋪中,記者發現一款寶貝,顯示可提供籤證、工作收入證明、在職離職證明、實習生證明等。該款寶貝銷售情況頗為火爆,截至3月22日,月銷量一欄顯示1.5萬+。

「什麼公司都能開。」該店鋪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你可以指定具體單位,我們幫你刻章來蓋,70元,都這麼做。」

在交流過程中,上述人員發送給新京報記者一份實習證明模板。模板中,除了姓名等個人信息、工作崗位以及具體日期空缺外,其餘均已起草。模板評價部分顯示,「該學生實習期間工作認真,勤奮好學。踏實肯幹,虛心好學,善於思考,能舉一反三,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的工作中去,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並能與公司同事和睦相處,與其一同工作的員工都對該生的表現給予肯定」。

為客戶郵遞已經開好的證明同樣在該店鋪的經營範圍之內。「現在做,今天可寄。從廣州發貨。默認中通(遠的一般三天左右到);如果急,請務必叫我們改寄順豐(正常一天就到),加15元。」該工作人員介紹。

在該電商平臺中,另一家店鋪要價稍低,只需要40元。付款之後,新京報記者成功拿到了一份其製作的工作證明,並已蓋某單位公章。

「其實我們都是中間商。」該店主韓浩洋(化名)向新京報記者坦言,「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刻章的,三十塊錢一個章。平均一個單子,我們只賺十塊錢。」據韓浩洋介紹,他們只需要起草個文案,然後將公司名稱和文案一同發送便可。

機構審核不嚴,也為該產業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間。「市場有需求嘛。」韓浩洋說,「除了學生來開實習證明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開證明都是為了去微博等平臺做認證,或者是提高信用卡的額度。」

3月23日,新京報記者通過在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章印定做」搜到大量相關信息。一家名為「浩宇定製設計」的店鋪客服表示,可以提供印章定製的服務,只需要客戶提供所刻印章的形狀、內容。客戶還可以選擇印章的規格。

該店鋪工作人員並未要求記者出示任何證明文件、公章底樣、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記者將某家券商的公司名稱發送給他後,僅過了十分鐘,該店鋪的客服便將已經設計完成的公章反饋回來,與記者提供的參考圖如出一轍,且「當天可以發貨」。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店鋪中該款寶貝銷量為625。

專家

收費內推套路有兩種

「關於收費內推機構的操作套路,無非有兩種。」資深業內人士王大力表示,「第一種是『空手套白狼』;另一種則是用錢買實習機會,也就是真正的付費內推。」

據王大力介紹,「空手套白狼」,即這些所謂的「內推」機構手裡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內推名額,而是拿著簡歷去廣撒網式的投遞。「如果你們真的通過他們獲得面試機會並獲得實習,那他們就會宣稱這是『內推』的功勞,但你們能被選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你們本身的能力,已經達到了招聘要求。」

「如果你們一直都沒能被選中,那他們就會刻意宣稱這是因為你們的能力不夠,甚至連內推的要求都達不到。之後,有的內推機構會退還給你一部分『內推費』,或者將全部費用都退還給你,但即便是全都退還,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畢竟只是幫你發發郵件投投簡歷,這能有什麼成本呢。」王大力說。

關於第二種套路,王大力用「內外勾結」四個字來總結。王大力稱,其實並不像很多外行人和年輕學生想像中那樣,這種「內外勾結」的內推,似乎需要金融機構裡的高層領導才能搞定,其實很多入職沒多久的從業人員就可以操作,所以這種情況的出現機率,是比大家想像中要高的。

「至於私刻印章的行為,已然涉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河北周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凱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律師

收費內推違規

事實上,這種收費內推的情況並不合規,甚至存在欺騙成分。

《智聯招聘2019春季人才流動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春招期間,求職者的平均薪酬為8165元,比2018年同期的7807元上漲5%。其中,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為11955元,相較於2018年的10774元上升11%。

作為高薪「金領」行業,自然對相當一部分求職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對於涉及快消、金融、科技等多個行業的收費內推,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收費內推的形式,不僅僅是違規,而且還存在欺騙的成分。」

吳冬說,如果用人單位牽扯其中,或是互相勾結,那這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這實際上相當於是用人單位在變相地向求職者收費。

而根據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求職者收取任何的費用。但同時吳冬指出,針對一些其他的獵頭公司、中介機構來說,法律上並沒有完全的禁止。吳冬認為,這些所謂的收費內推平臺實際上是從事著人才獵頭活動的組織,監管部門應當嚴格監督管理,核查這些組織是否有相應的資質來從事相關工作。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另外,2000年施行的《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第十條也寫得很明確,用人單位向求職者收取招聘費用是被禁止的。

吳冬提醒求職者,這類求職機構很多,但求職者,尤其是一些尚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不要輕易去相信這類收費內推的宣傳平臺。「用人單位並不會因為所謂的內推來更多地考慮錄取。人力資源部門更多地會從實際需要、求職者的個人能力、資歷來選擇性錄用。」吳冬表示。(記者 張思源 李大偉)

相關焦點

  • 保offer要價4萬 春招季「付費內推」靠譜嗎
    4萬「保offer」?春招季「付費內推」再露頭求職遭遇賣課程,有的標價上萬元,offer先生提供「保offer」計劃要價4萬;多家公司否認收費內推;大學生勿輕信收費內推平臺正值「金三銀四」春招季,騰訊、屈臣氏、中國人壽、廣發證券等多家公司發布了校園招聘信息,此外,還有寶潔等多家公司發布招聘啟事,招募2020年畢業生作為實習生。部分企業稱通過實習考核可獲得全職offer。
  • 四五萬元就能「內推」「保offer」?小心求職平臺的「坑」!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史上最難就業季」「錄取比例創新低」「裁員潮碰到招聘潮」……隨著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中介平臺一方面製造求職恐慌,一方面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 網際網路大廠內推灰產:一個offer中介要價40萬
    從 7 月份開始,在簡介為「985、 211 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的「 985 廢物引進計劃」豆瓣小組中,陸續有學生發帖詢問付費內推進入網際網路大廠的市場行情。「思雨」們想不到的是,付費內推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灰色利益鏈,在秘而不宣的運作。仍有越來越多學生為了網際網路大廠的offer,淪為付費內推中介機構和灰色產業鏈的韭菜。
  • 求職平臺數萬元出售「企業內推」名額稱「保offer」 人力資源從業...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見習記者孫永 唐國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中介平臺一方面製造「工作難找」的求職恐慌,同時又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 付費內推實習泛濫,誰在割大學生的「韭菜」?
    「觸角」延伸至多個行業「學校背景不好也能拿下好offer,缺乏項目經驗也沒關係。」隨意點開一家求職中介的微信公眾號推文,都不難發現這樣的宣傳語。商科實習一直是付費實習的重災區。這類遠程實習大多不提供人事備案或者推薦信,但因為只需線上工作就可獲得實習經歷,這種實習比較受商科學生歡迎,也是目前求職機構主推的一類付費實習。谷河傳媒經大致梳理發現,目前在市面上已有十多家名氣較大的求職諮詢服務平臺,這些平臺通常都會提供兩種高價服務項目,一是名企實習內推,二是保全職offer。
  • 小時調查|交6.8萬保你拿到好offer?起底應屆生求職機構「生意經」
    2020年秋招季陸續開啟,市面上1000多家求職機構,近9成都推出了「保offer計劃」。動輒1萬到10萬不等的價位,卻能吸引大量學生報名,他們把求職時的焦慮和迷茫,「外包」給求職機構。這個計劃中,簡歷可以被潤色,實習經歷可以被填充,應聘可以被內推,最終能確保學生在畢業之前拿到一份offer。
  • 5萬買「保offer」培訓,我進入職場的「韭菜」第一課
    免費修改簡歷、定製個性化輔導方案、不限次內推簡歷......職業輔導機構抓住「一紙offer難求」的緊俏市場需求,一招接著一招精準「下套」。隨即便發送了一張「保offer計劃」的長圖,「拿不到offer保退款」「不限次網際網路崗位內推,知道拿到offer」……樣樣打到她心坎上,但最終因4.9萬的高額價格超出預算而放棄購買。「如果幾千塊錢,我可能就買了」,她坦言。
  • 內推實習竟要付費?售價千元至萬元不等
    由於這類事件較為隱秘,取證比較困難,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功概率較小➤ 中介機構提供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服務,必須要確保所宣傳的內容真實有效,不能將原本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崗位包裝成需要付費內推的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學生的「內推費」後,推薦的實習崗位與之前的承諾或學生的要求不相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學習與線上辦公成為高度熱門話題。
  • 付費內推調查:平臺公開售賣,全職崗售價超10萬
    「付費內推實習崗位」也就成了行業「潛規則」。不只是實習內推可以買,全職內推也可以買。平臺公開售賣付費實習價格從千元至上萬不等涵蓋網際網路、四大、快消、券商等行業三言財經發現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有很多付費內推的資格在售賣,標價多在幾十元內,部分標價上千元
  • 平臺求職要避「坑」:有的推高價培訓,有的稱付費可「內推」
    例如,「愛思益」的工作人員介紹,「V計劃衝刺offer項目」價格為49800元,「V計劃培養項目」為29800元;「懂職帝」的工作人員說,「名企衝刺計劃」的優惠價為10980元;「麵包求職」網站顯示,「烘焙計劃」標價19800元起……此外,有的培訓項目在宣傳文案中有類似「保offer」的描述。
  • 警惕高價內推陷阱 宣稱"保offer"其實是障眼法
    「史上最難就業季」「裁員潮碰到招聘潮」……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中介平臺一面製造求職恐慌,一面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媒體調查發現,一些平臺力推的名企「內推」項目套路頗多。  方便快捷地找到一個好工作,是每個求職者的夙願。
  • 高價培訓付費內推 網際網路平臺求職要避開這些「坑」
    例如,「愛思益」的工作人員介紹,「V計劃衝刺offer項目」價格為49800元,「V計劃培養項目」為29800元;「懂職帝」的工作人員說,「名企衝刺計劃」的優惠價為10980元;「麵包求職」網站顯示,「烘焙計劃」標價19800元起……此外,有的培訓項目在宣傳文案中有類似「保offer」的描述。
  • 實習一個月18000元、5萬「保offer」…太坑了!
    例如,「愛思益」的工作人員介紹,「V計劃衝刺offer項目」價格為49800元,「V計劃培養項目」為29800元;「懂職帝」的工作人員說,「名企衝刺計劃」的優惠價為10980元;「麵包求職」網站顯示,「烘焙計劃」標價19800元起……此外,有的培訓項目在宣傳文案中有類似「保offer」的描述。
  • 2020春招季 物聯網、5G等戰略新興行業應屆生崗位逆勢增加
    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陳聽雨)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創下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應屆生春招季出現了時間上的延後。近日,領先的網際網路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最新《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2月3日以來的春招季,活躍求職的2020年應屆生較2019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多個行業需求縮減,而人工智慧、商用5G等戰略新興行業的應屆生崗位同比均有增長。
  • 大廠的誘惑:一個職位價值40萬,內推養肥了誰?
    而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都在裁人甚至縮減招聘計劃,2020屆畢業生offer「一票難求」,而人人心嚮往之的大廠offer,更成了「千金難求」。從事揭露付費內推騙局多年的知乎答主「大欣V」透露,如今的付費內推灰色市場,確實存在內部員工與外部機構私下開展offer保過的業務鏈條。某些內推人士也確實可做到不僅保實習offer,還可保正式工作offer。
  • 花5萬進名企「保offer」,靠譜嗎?
    在他看來,這些平臺雖然有一些名企招聘日曆、筆面試經驗,但這些內容其實在網上都能找到,根本不需要額外付費。近5萬元「保offer」項目,能幫進名企除了基礎課程,該平臺還推出了多樣化的培訓項目。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愛思益」提供的面試通關課程價格在1099-3899元之間,包括單面、群面模擬及八大問解析等。
  • 花2萬買個頂級金融機構實習機會?揭付費內推利益鏈
    早在2018年,一些金融機構便發聲明抵制付費內推行為。但如今,金融行業付費內推仍然屢見不鮮。  微博「實習」超話中充斥著「內推」的字樣,發帖「求實習」則會招來大批中介主動問詢;同樣,以「金融實習內推」為關鍵詞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亦會出現大量連結。儘管各家機構收費不一,但大都少則幾千,動輒上萬,內推流程也都大體相似。
  • 要實習先交5萬 媒體:職介平臺哪來的「內推」資源
    (原標題:要實習先交5萬,要問問職介平臺哪來的「內推」資源)又到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作為找工作的前奏,一次好的實習機會被視為加分利器。尤其是在外界看來「分外多金」的金融圈,歷來對大學生吸引力巨大,成為競爭慘烈的領域。
  • 暑期付費實習費用動輒數萬付費內推中介遊走灰色地帶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付費內推實習崗位」這一金融行業內部的潛規則並引發熱議。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內推本應建立在能力認可基礎上,由正式員工或前任實習生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新實習生,但現在付費內推在金融圈很普遍。」任凱說。據一些尋找實習崗位的學生介紹,付費內推有點像是灰色地帶。
  • 付費內推調查:平臺公開售賣,全職崗售價超10萬,稱與公司高層合作
    「付費內推實習崗位」也就成了行業「潛規則」。不只是實習內推可以買,全職內推也可以買。平臺公開售賣付費實習價格從千元至上萬不等涵蓋網際網路、四大、快消、券商等行業三言財經發現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有很多付費內推的資格在售賣,標價多在幾十元內,部分標價上千元。而這些標價是「假價格」,真正的價格需要諮詢後才能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