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三個周四為「世界壓瘡預防日」,今年11月19日是「世界壓瘡預防日」。
那什麼是壓瘡,你了解嗎?
什麼是壓瘡?
EPUAP、美國壓瘡諮詢委員會(NPIAP)及泛太平洋壓瘡聯盟(PPPIA)《壓瘡/壓力性損傷預防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將壓瘡(pressure injury,PI)定義為由於壓力或壓力結合剪切力對皮膚和/或受累組織造成的局部損傷。
壓瘡是如何形成的?
壓瘡經常發生在骨骼突出部位,也可能與醫療器械或其他器物相關。其損傷可表現為皮膚完整(或破損)或可能伴有疼痛的傷口。組織損傷是由於持續暴露於強大的壓力(垂直於組織表面)、拉力或剪切力(平行於組織表面),或這些力的模式的結合引起的。軟組織對持續變形的耐受力取決於組織的類型,也可受到微環境、灌注、年齡、健康狀況(急慢性)、併發症和軟組織狀況的影響。
機械負荷究竟是如何造成壓瘡的呢?
壓力:當有一個力垂直作用於皮膚時,則對表麵皮膚和皮下組織產生壓力,壓力壓迫組織,造成皮膚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等軟組織變形。當壓力作用於骨骼凸出部位時,軟組織變形將更為嚴重。壓瘡會在短時間的強大壓力或長時間的較弱壓力下形成。壓力聯合剪切力:2019年,NPIAP在其分級意見中闡明:劇烈和/或長期的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導致PI。與傳統的觀點相比,這一新的認識剔除了摩擦力和潮溼環境在PI形成中的作用。剪切力和壓力是相關的,剪切力來自於平行於皮膚的力。譬如當患者從床上跌下時,皮膚仍然抵靠於支持表面,但是其下層的組織隨著患者的移動而發生變形(見下圖)
在骨骼凸出部位受到壓力發生的變形也可能導致更深層組織之間發生剪切力(見下圖)。
壓力可在骨性突出部位對軟組織產生深部的剪切力
病例分享
李爹,男86歲,因骶尾部壓力性損傷4期於3.16日入院,查潰瘍面積約為10x10x3Cm的壓力性損傷。入院後予以全身治療、局部清創、負壓治療、自體富小板凝膠術。24天基本癒合出院。
如何預防壓瘡?
1、預防措施:勤翻身,勤換姿勢;臥床患者至少2小時翻身一次;坐輪椅者至少每15分鐘改變重力支撐點;避免90°側臥位,保持30°為佳;
2、保護易受壓部位:將軟枕、羊皮墊等墊在身體空隙處;保持膝關節屈曲,足跟離開床墊;圓環形坐墊邊緣易產生環形壓迫,應避免使用;
3、避免局部不良刺激:失禁患者排便後及時地清潔皮膚;使用無刺激性的皮膚清洗劑,避免頻繁清潔;
4、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傷害:不可按摩或用力擦洗有壓力性損傷風險的皮膚;抬舉而不要拖動患者;床頭抬高角度
5、改善營養狀況:高熱量飲食,每天30^35kCal/kg;高蛋白飲食,每1.25^1.5g/kg;給予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膳食。
【來源:益陽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