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事業編,沒了

2020-12-23 丁香人才人事圈

(本文作者: EVEE)

距離 2020 年結束,已然不到兩周,在 2020 年,我們即將迎來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當然,還有醞釀了多年的編制改革。

2012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機構編制管理,到 2020 年,要建立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吹響了編制改革的號角。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經過這些年的試水,取消公立醫院的事業編制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在 2020 年這個關口,「編制」這兩個字,再次牽動了廣大醫護人員的心,成為了大家不得不關心的話題。

編制,有多重要?

說到編制,大家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鐵飯碗」,誠然,編制影響著個人發展的方方面面,從個人收入,到職稱晉升,甚至是退休養老都與編制有著說不盡的關係。

1. 工資:同工不同酬

在上述方面中,大家最關心的或許是編制與編外員工之間的待遇差異,也就是「同工是否同酬」的問題。

同工不同酬也都是常常被醫務人員所詬病的問題。

一員工因反饋「同工不同酬」問題被開除

圖:領導留言板

一般而言,納入編制管理的人員,其工資、福利等各項待遇按照國家和當地的有關規定執行,而編外人員則採取人事代理或者勞務派遣的方式。

2018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點名 148 家公立醫院作為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試點醫院,並明確了 14 項重點任務和具體要求。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該通知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一項,提出依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合同管理,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

圖片來源:《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

儘管通知提到了「同工同酬」,但對於公立醫院而言,「同工同酬」的落地生根並不簡單。

畢竟公立醫院中,人員組成複雜,有在崗在編人員、員額備案制人員 (只佔用所在單位編制,個人沒有編制)、人事代理人員以及勞務派遣人員。

有編制便意味著部分收入由過財政兜底,而編外人員的工資則實打實由醫院自行承擔,在這種情況下,想做到「同工同酬」,屬實不是易事。

2. 退休:養老大不同

聊完了工作時的待遇,咱們再看看退休後,在編人員和編外人員有啥區別。

早年,也就是 2014 年 10 月 1 日之前,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不繳納養老保險的,工作人員在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時,根據本人在崗時的工資待遇,按照工齡計發的比例來確定退休待遇。

直到 2015 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標誌著我國退休制度的雙軌制進入了歷史。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決定》中規定,編內人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編外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儘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在根本原則上沒有什麼差別,但在具體實施上仍有不同。

簡單而言,這些區別體現在 3 方面:繳費基數、補充養老保險的方式以及統籌基金統籌的層次和管理方式,這些區別也導致了兩種參保在退休時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大相逕庭。

全面取消編制,會有什麼影響?

編制的重要性,想必大家心裡都有個數,故而,全面取消編制對於已經千辛萬苦獲得事業編制的員工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一擊,從「吃公糧」到「合同工」,身份的轉變從來都不是紙面上的政策那樣簡單。

今年,貴州省安順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2020 年底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部實現》的通知,文件中明確,到 2020 年底前取消事業編制。

圖片來源:安順市人民政府

消息一出,再次引起了一場關於公立醫院「取消編制」的大討論,大家對此態度並不一致,取消事業編制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無疑是一個牽動人心的問題。

事實上,想要衡量全面取消編制可能帶來的影響,從試點醫院的成效推斷,應該是一個好辦法。

在國家衛健委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後,全國各省市開始大面積試點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

陝西 53 家醫院實施現代化醫院管理試點;河北 200 家醫院實施現代醫院管理試點;福建 39 家醫院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甘肅多家現代化管理制度試點醫院實行合同管理…但是,試點雖多,從結果看,仍舊是雷聲大,雨沒下。

一年多來,這些試點醫院人事改革成效到底如何,至今仍然沒有隻言片語的報導。

時至今日,我們能用來舉例的去編制化的醫院並不多,雖然天津泰達醫院在 2011 年全員取消事業編制後,仍然有著較好的發展,但我們很難從一家醫院預見全面取消編制的影響。

圖片來源:天津泰達醫院

大勢所趨之下,醫護人員應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編制對於醫務人員來說,既是穩定,也是束縛,一方面,編制是醫務人員基本待遇的保障,但另一方面,編制也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

且不論全面取消編制後的影響,大勢所趨之下,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十分重要,但不同的醫護人員面臨的選擇或許有所不同。

1. 老人老辦法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常常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通常也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編制改革中,取消的是醫院的「編制」,醫院的公益性質保持不變。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醫務人員從「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但醫院原有的編制或許不會即刻取消,即便取消,也可能是現有事業編制人員仍然保留,而新進人員不再有事業編制。

2. 基層有編制

相信很多醫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都在為進入醫院能否獲得事業編制而糾結,但取消編制並不意味著進入醫院就一定沒有編制。

恰恰相反,在 2017 年頒布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中對「取消編制」單位的範圍做出了進一步明確,即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在這一背景之下,帶編制的基層醫院,這可能更符合一些醫護人員的預期。

但不論如何選擇,2020 後,「編制」已然不再是醫護真正的倚靠,能力才是咱們真正的護城河。

相關焦點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還需多久見曙光(2)
    探索:改革釋放利好「我們可能是全國為數不多真正全員取消事業編制的公立醫院了。」由天津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興建的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泰達醫院院長陸芸說。早在2010年,泰達醫院就探索全員取消事業編制改革。記者查詢一系列資料發現,它基本稱得上國內最早開展此項探索的綜合公立醫院。
  • 高校公立醫院將取消事業編 校長或不再有副部級
    對於具體如何改,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下一步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去編」不僅應適用公立醫院、高校的普通員工,院長、校長的行政級別如不取消,改革成效將很難顯現。對於當前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李忠介紹,目前,正在推行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崗位設置方案的備案核准和變更工作有序開展。
  • 三甲醫院還有護士事業編嗎?真的會全面取消事業編嗎?
    就目前的醫院大環境來看,變革的趨勢還是蠻大的。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是屬於現代需求的。三甲公立醫院上班是許多護士的夢想,同時護士事業編亦是他們所在意的。目前三甲醫院還有護士事業編嗎?真的會全面取消事業編嗎?
  • 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新媒體專電 題: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鄧  日前,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的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你支持嗎?
    雖然在2020年,一些公立醫院都先後取消了事業編制,但在這種去編的大形勢下,「編制」仍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吸引著眾多醫學生,畢竟一直以來,有事業編制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鐵飯碗」。公立醫院招聘編制人員,會停止嗎?
  • 去編來襲!公立醫院幹一輩子的節奏要變了
    每一次關於公立醫院將不再納入編制管理的消息,都會引爆醫療界關於取消編制話題的熱議,鑑於大家對於未來醫務人員的編制改革方向非常關注,《看醫界》為您帶來詳細解讀。取消事業編第一步:新人率先和編制拜拜!
  •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大勢所趨,沒編制的大醫院值不值得去?
    ☝ 點擊上方地區查看公立醫院在招崗位很多人在求職過程中都為進入醫院能否獲得事業編制而糾結。
  • 北京高校及公立醫院將收回事業編制—新聞—科學網
    北京事業單位將嚴格控制總量,增編必須經過批准;公立醫院、高校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探索逐步收回編制;行政類事業單位將逐步「剝離」行政類和經營類職能,突出公益性質。另外,將合併撤銷部分規模小、設置分散的事業單位。 編制可互相調劑但總量控制 2012年,中央提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 2020年底公立醫院取消編制!
    這一類人員進行事業編制登記,個人擁有事業編制,非常穩定,可以說還是事業編鐵飯碗。可以調動去其他單位,達到一定級別後,可以轉為公務員身份。2.員額備案制人員(各地叫法不同),多見於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現在採用的都是這種定編定崗不定人的方式,即把單位的編制數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但不會把這些編制具體放到個人的頭上。
  • 公立醫院開始打破「鐵飯碗」了,醫生該何去何從?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也就是取消了事業單位編制,但根據我國改革向來求穩的一貫作風,不可能出現全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一夜之間失去編制的情況,而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 聚焦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涉及上千萬人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革是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嗎?高校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改革後會不會削弱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看病更貴上學更難呢?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看看他們的看法。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進行改革?有必要嗎?
  • 人社部官員:高校、公立醫院或將取消事業編制
    高校、公立醫院或不納入編制管理?這個說法源自2016年1月15日在京舉辦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高峰論壇」上相關部委官員的表態。編內編外不同命在有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內部,有編制和沒編制的人員區別很大。張紅(化名)在北京某大學的行政崗位工作了近10年,沒有事業編制的她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工作,她沒能參加此次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我們學校的編外行政人員都沒能參加此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
  • 2020開始逐步取消事業編?事業編還有必要考嗎?
    2020年開始要逐步取消事業編的消息,可謂是眾所周知了,有的人覺得這個消息可能不靠譜,覺得事業編應該不會取消,但是上岸君覺得取消事業編的問題,基本是確定了,只是時間的問題,還有怎麼取消、取消以後怎麼安排編制人員的問題。
  • 公立醫院去編制被「暫緩」,出了什麼事?
    臨近年底,公立醫院「去編制」的情況進行得怎麼樣了?「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相關文件尚未出臺,為此,後續的人事管理的銜接辦法也暫時沒有辦法做。」前不久,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態。這就意味著,部分事業編「退編」將暫緩。今年年中,人社部曾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臨近年底,卻面臨暫緩實施的尷尬局面。
  • 公立醫院醫生漲工資沒那麼容易
    回想年初還一致反對醫院搞特需服務,現在看來醫院收入的確吃緊。我感覺,公立醫院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收入在減少,還供應商的錢在加快,內部資產閒置不掙錢,外部貸款繼續每月還,如果沒有足夠好的現金流,壞帳是遲早的事。醫生的收入要增長,真的沒那麼容易啊。從近期的熱點話題中,我發現公立醫院收入的確吃緊。
  • 教師取消事業編,鐵飯碗被「打破」,職業吸引力會增加嗎?
    取消編制,讓教育醫療的人才流通起來,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並存,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並存,人才可以選擇學校,學校也可以選擇人才,雙向選擇,緩解教育和醫療出現的擁堵問題。教師取消事業編,誰會無可奈何,「鐵飯碗」會變「金飯碗」嗎?只要教書教得好,德才兼備,你拿著可不是鐵飯碗,而是金飯碗,但如果不好好進取,覺得自己拿的是鐵飯碗,誰也奈何不了你,那你手中的鐵飯碗就很快變成瓷飯碗,一碰就碎了。
  • 事業單位改革倒計時:高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待提速
    高校和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是真正讓高校和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走向獨立自主、權責對等的法人機構,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文/《財經》記者降蘊彰 編輯/王延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宣部日前聯合發文,明確將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免徵5年所得稅、免徵5年房產稅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從而引發外界對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再度關注
  • 健康中國建設中,公立醫院該如何開展工作|十四五規劃|公立醫院|...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的導向。但是一部分公立醫院管理者在實踐中並未將眼光放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全局,並沒有從健康角度出發進行醫院學科布局和建設,目前正值十四五規劃之際,有必要完整認識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和意義,清晰認識公立醫院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工作思路和內容。
  • 事業編 VS 合同制,除了工資,真正的差距在這裡!
    儘管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由於歷史遺留等多方面因素制約,除了新近成立的深圳市寶安區純中醫醫院等極少數醫療機構外,全國範圍內絕大多數公立醫院依然保留著臨床醫師「編制內」和「編制外」兩種身份。
  • 高校事業編沒了?
    高校事業編沒了?發布時間: 2020-12-22 07:54 高校事業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