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個人來說,不斷學習與進取才是屬於自己真正的「鐵飯碗」。
來源:醫脈通
作者:白衣仁心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醫學生畢業季,各醫療衛生機構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網羅自己需要的優秀人才,本科、碩士、博士,票子、房子、位置,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在2020年,一些公立醫院都先後取消了事業編制,但在這種去編的大形勢下,「編制」仍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吸引著眾多醫學生,畢竟一直以來,有事業編制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鐵飯碗」。
公立醫院招聘編制人員,會停止嗎?
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所謂「不納入編制管理」,就是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
此次改革採用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即現有在編人員仍按照編制管理,等到退休、辭退之後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而新人則不再有編制,實行合同聘任制,在全部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之後,未來將會實行全員合同聘任制。
為此,筆者曾在醫脈通發表了《關於取消醫生編制,前輩醫生的十六問》一文,引發了讀者強烈共鳴。
4年過去後,這十六問依然存在,並且還增加了新的問題。
有網友提出質疑,4年了,一直聽說編製取消,但一直有公立醫院招聘事業編制人員的存在。
少數醫院先行者在做著去編的改革,在爭議和艱難中堅持著;而更多的醫院在一年又一年的招聘中,仍舊特別隆重而醒目地打出「編制」的旗幟,以此吸引醫界優秀人才,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而不給編制醫院的招聘現場門庭冷落,只能望「編制」興嘆。
醫療單位在公開招聘中大張旗鼓地打出「事業編制」的大旗,不是公然與去編唱反調、逆改革而動,而是面對現實中強手如林的競爭對手最現實的做法,是為了更好地穩定隊伍,為了更好地學科建設,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強身固本,增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參與改革,在改革中立於不敗之地,避免遭遇淘汰。
這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但從中卻給我們很多思考,更提醒有關部門在推行去編政策時要考慮更多因素,要在實踐中不斷回頭反思利弊。
編製作為疫情後的獎勵,該如何看待?
曾經,一名武漢90後護士因長時間工作,勞累過度突然暈倒,醒來後大家問她疫情結束後的打算時,她說:「我會繼續努力工作,可以考慮給個正式編制嗎?」
可見,編制在很多醫護人員心中的分量之重。
面對援鄂醫護對「編制」的訴求,有些地區火線立馬解決;有些在醫療衛生機構等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中,對參加疫情防控的一線合同制醫護人員,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有些在疫情防控期間需要緊急補充醫護人員的,簡化程序實施招聘;有些優先將參加疫情防控的一線醫護人員從編外轉入編內管理;有些地區因為沒有將「編制」作為給抗疫一線非編醫護人員的愛心獎勵,有人向有關部門提出強烈訴求後,最終也得以解決。
疫情過後,「編制」無疑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獎勵,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待遇,是一種尊重,是對一線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愛護、支持與保障,可以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去編的改革形勢下,抗疫特殊時刻又拿出了「編制」這把殺手鐧來作為至高無上的獎勵,這是意味深長的。
這種做法在網上雖然收穫了網友的普遍支持,但仍有部分網友懷有疑問:
直接考察入編對參加筆試面試的人是否公平?
對已經通過考試入編的在編援鄂人員是否公平?
對赴鄂名單外被安排留下的醫護人員是否公平?
他們是否具備從事醫務工作的條件?
在本地抗疫一線的非在編人員又該如何安置?
……
質疑的聲音主要聚集於是否「公平」,這也符合公眾對社會公平的焦慮狀態和期待心理。
這些疑問也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思考,在去編政策下,採用「入編」這種獎勵形式,對於大多數醫護來說,是否真的合理?
公立醫院,到底應不應該取消事業編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直呼籲同工同酬,編內編外一視同仁,但在編和非編仍然有著不小的區別。
對於在編人員來說,醫院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主人;而對於非編人員,醫院則像臨時寓所,自己不過是個匆匆過客。編內常常與「穩定」、「福利」、「待遇」、「保障」、「特權」、「有尊嚴的生活」等這些詞彙所掛鈎,而編外就與其無緣。
關於公立醫院,到底應不應該取消事業編制?一直是醫界所關注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醫院推進去編制化,意為解放醫護人員,撬動醫改取得實質性突破,這肯定沒有問題,但解放醫護人員是為了什麼?這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
一個編制,讓多少「英雄」為其「盡折腰」?
難道這只是一個表象的編制名稱而已嗎?不!編制的背後價值是一個穩定而有保障的職業和人生,但如若公立醫院取消編制,醫護人員合同制下所享有的待遇依然與編制時一樣,甚至會有所提升,那編制不可能再有任何「魅力」!
外加所謂的「鐵飯碗」,只會讓醫護人員鬥志消磨,一心求安穩,碌碌無為,得過且過,但是哪個行業沒有競爭,只有競爭,才能讓個人得到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去編制化這種政策,可以給醫護人員最大的自由,自由流動,自由執業,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最大作用,為人民健康事業人盡其才,同時還可以提高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
筆者個人認為,打破編制對我們的束縛,醫護人員才能選擇更好的平臺,實現自己的最大人生價值。對個人來說,不斷學習與進取才是屬於自己真正的「鐵飯碗」。
不過有人說,編外人員希望公平對待,編內人員希望保留福利。作為醫護人員,你有何感想呢?
責編 | 蘇沐 蘇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