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 疫情證明:絕不能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編制制度

2020-12-23 網易新聞

疫情當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捨生忘死,慷慨奔赴一線。但是,在奔向前線的醫務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編制的人員。這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

文章轉載自「醫改號兵」

鳴謝「醫改號兵」的開放授權

作者|江宇

排版|六韜

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響應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號召,做出《關於激勵醫務防疫人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粵委辦發電〔2020〕22號)、《關於抓緊辦理馳援湖北醫務防疫人員考察招聘手續的通知》(粵人社明電〔2020〕41號)。

這兩個文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迅速開闢「綠色通道」,為尚未在編的支援湖北醫務人員辦理編制。廣東不少地市迅速落實。如:

中山為15名馳援湖北醫務防疫編外人員火速入編;

東莞市人社局為40名馳援湖北醫護人員辦理聘用手續。

廣東的經驗是對醫務人員極大的鼓勵,值得全國學習和推廣。

由此,需要提出一個更加普遍的問題。近年來,一直有取消醫務人員編制制度的主張。這種主張,歸根到底是同醫療衛生市場化、商業化的思路一脈相承的。無論從國際經驗、理論和我國實踐來看,編制制度都是適宜公立醫院定位的一種制度。從國際上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吃皇糧、辦官差」也是普遍的做法。

在當前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醫務人員執業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貿然取消公立醫院編制,只會進一步打擊醫務人員積極性,動搖隊伍的穩定性,特別是對基層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因此,需要以總結抗擊疫情經驗教訓為契機,加快進行公立醫院薪酬和人事制度改革。絕不能照搬一般經濟性領域改革的經驗,取消公立醫院編制。

01

若公立醫院再無編制

醫護人員將何去何從

註:本段原為《健康界》的新聞報導

2015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制,試點醫院全員聘任制宣布啟動。

四年後,深圳衛生健康委醫改辦處長李創對健康界表達了下一步計劃:深圳市將於2019年出臺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廣六家新建醫院的改革經驗。

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速,這是否意味著深圳市公立醫院再無編制?透過一城縱觀全國,當醫務人員再無編制內外之分,哪些問題將隨之而至?被視為觸及部分人員根本利益的改革,能否突破當下的瓶頸?

編制一直被視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由此產生的「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狀態延續至今。有專家多年來呼籲取消公立醫院編制,認為人才合理流動才是破除「看病難」的關鍵。(江宇按:此「專家」的觀點是錯誤的。編制制度並不妨礙醫生自由流動。而如果取消編制,就等於醫生缺乏了體制的福利,要完全依靠貨幣收入來養活自己,只能導致優秀人才更加向大醫院、大城市集中,加劇「看病難」的問題。同工不同酬也不是編制制度導致的問題,而是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編制管理不靈活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通過編制改革實現的,並不需要取消。)

事業編制的另一暗喻是「鐵飯碗」,擁有事業編制,則標誌著擁有幾乎可以享受終生的福利,包括在住房補貼、獎金等方面「高人一等」。若沒有編制制度,所有醫生與公立醫院之間均為「契約關係」,科學的崗位管理與績效考核機制建立之後,真正的「同工同酬」才有可能實現。(江宇按: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享有比較穩定的福利,職業和薪酬比較穩定,這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有利於醫生產生長期的激勵,把精力放在改進技術和聲譽上,而不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這一段所說的觀點,恰恰是用一般商品交換的原則來生搬硬套。)

擁有「鐵飯碗」,事業編制的醫務人員便有了「護身符」,即便是院長也沒有人事任命最終決定權;事業編制數量直接與財政撥款等掛鈎,部分醫院未獲得財政撥款,進行盲目擴張,以爭取更多的編制名額……專家認為,只有廢除編制制度,上述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江宇按: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沒有理順,並不是由編制所導致的。公立醫院搶編制是因為逐利性過強,而政府的投入又和編制有關。將來改革的方向是扭轉公立醫院的逐利性,而不是取消編制本身。科學的編制應該根據當地居民的實際需要和公立醫院承擔的職責確定,並配套相應的財政投入,這樣才能避免公立醫院盲目爭取編制。)

健康界採訪中發現,一些取消或弱化編制的醫院和地區在人才招聘上遇到難題。不過多數人相信,這樣的困難只是暫時的, 如果全國「一盤棋」,便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江宇按:這樣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嗎?說的輕巧。如果取消了編制,就會在全國範圍內導致基層人才招聘更加困難。)

假想,如果公立醫院全員聘任制這一天真的到來,一切便會如想像般順暢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對此表示擔憂。

江宇認為,取消事業編制之後,醫務人員與公立醫院的長期契約關係便會消失,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耗時較長的建設工程將受影響,「勞動力市場流動性並非越高越好。」

亦有業內人士相信,當醫生能夠自由執業,醫生便會失去醫療機構的保護,其發展更大程度上依賴市場。大牌醫生具備議價能力,社會辦醫療機構將「不惜財力」吸引專家,由此帶來的人力成本最終還是需要患者買單。而年輕醫生普遍沒有議價能力,將成為醫療人才市場中的弱勢群體。

一旦編制制度完全取消,基層醫療機構便失去了對醫務人員的最大吸引力。江宇有個擔憂:基層人才流失問題將愈發嚴重,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能力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將患者留在基層」的分級診療目標無疑會受影響。

「與其取消公立醫院編制,不如完善編制制度。」江宇不贊同取消公立醫院編制,這樣做既違反公立醫院保持公益性的方向,同時觸及大多數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利益。

「編制制度有問題,不一定要取消,可以在保留編制的前提下解決。」江宇稱,願意進入體制內享受編制帶來的福利,就要放棄市場帶來的好處,這完全是個人選擇問題。

目前,公立醫院編制數量與財政撥款等掛鈎,江宇建議改變財政撥款方式,實行預算制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的問題,隨著三醫聯動縱深推進,將更加完善。」

醫務人員在體制內流動性不足,安徽省「編制周轉池」做法或許值得參考。根據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和服務能力的建設需要,安徽省在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一定規模事業編制,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供事業單位周轉使用。

毫無疑問,與編制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體系尚未建立,「一刀切式」廢除編制難以成行。江宇預測,由於基層人才資源不足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所以基層公立醫院編制暫時還不會被取消,而三級醫院則會迎來編制大改革。

02

公立醫院應該「養人養編制」,這不是

計劃經濟大鍋飯,而是公立醫院的普遍規律

醫療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是對醫務人員的激勵,存在著是「養人」還是「養事」的問題。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對醫務人員不應該「養人」,而應該「養事」(也就是上面說的取消編制,實行全員聘任制)。

但是,至少在醫療衛生領域,「養事比養人有效率」不是普遍規律。相反,在大部分舉辦公立醫院的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醫務人員都是政府僱員,有穩定的編制,支付報酬的方式都是固定工資加上一部分的績效工資。並且績效不是與服務收入掛鈎,而主要是與工作量和患者滿意度掛鈎。

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呢?

由於醫療服務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和個體差異,而這種差異主要是由醫務人員靠專業知識來掌握的。如果實施「養事不養人」的補助政策,意味著醫務人員必須通過自己提供醫療服務狀況來獲取收入,將收入與醫療服務掛鈎,本質上是一種誘導逐利的行為,這不利於醫療體系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同時,由於醫療服務考核的複雜性和目標的多元性,在「養事」的情況下,醫務人員很容易只關注那些顯性的、納入考核的指標,而忽視如患者的長期健康等隱形的、不易考核的指標

相比之下,在人事制度穩定的前提下,通過績效考核、同行評議等辦法對醫務人員進行監督就更加可行。

同時,醫務人員的培養有很長的周期,「養人」也有利於穩定隊伍,形成穩定的醫患關係,對醫務人員形成長期的激勵,這是大多數國家都「養人」而不「養事」的原因。

我國一些提倡「養事」的觀點,主要是從避免鐵飯碗和大鍋飯的角度出發的,這是有道理的,但是解決的辦法應該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而不是採取不符合醫療衛生規律的工資制度。

03

取消編制將嚴重削弱

和損害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醫療衛生是一種需要長期協作的複雜勞動。越是需要協作的複雜勞動,就越需要比較固定的執業和比較穩定的編制。比如,飛行員為什麼一般不多點執業,就是因為對質量的要求嚴格,多點執業難以管理和保障安全。醫療衛生具有規模和範圍效應,大部分服務需要團隊的合作,一個公立醫院需要連續的、完整的服務體系和專業分工。一旦醫生多點執業,合作效率必然降低,也必然破壞公立醫院體系的完整性,也增加監管的難度。如果一個團隊都是打零工的心態,誰為患者長期健康負責呢?

醫療衛生的服務又是嚴格分層的。如果基層醫務人員沒有編制這一福利,將導致分級診療體系瓦解。分級診療的目的,就是通過基層全科醫師的篩查,把需要看專科醫生的疑難雜症患者篩選出來,從而有效利用大醫院的資源。如果讓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到外面去創業,就會鼓勵「小病大治」,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分級轉診制度完全瓦解。

取消編制,客觀上是削弱公立醫院。目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編制是公立醫院吸引和穩定人才的重要手段。公立醫院是寶貴的國有資產,許多人希望通過公立醫院私有化實現一夜暴富。因此,自90年代末開始,主張公立醫院私有化的聲音就不絕於耳。他們首先想搞公立醫院整體的私有化(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但是以宿遷醫改失敗為轉折點,公立醫院全盤私有化並沒有實現。然後就退而求其次,希望搞混合所有制,但是從總體上也沒有推開,因為逐利性資本進入公立醫院,並不符合公立醫院的目標,所以受到各方面抵制。於是,就改變了策略,通過醫生多點執業來釜底抽薪,實現公立醫院實質上的私有化。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取消公立醫院編制,客觀上就會削弱公立醫院,導致醫療衛生公益性的改革難以進行。

因此,「取消醫院編制」的設想,是違反醫療衛生公益性方向的。應該對公立醫院編制制度進行必要改革,但是絕不能取消編制。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2020年底公立醫院取消編制!
    2018年底,國家衛健委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確定了北京醫院等148家醫院,作為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試點醫院。試點醫院試點什麼呢?重點改革就是依法全面取消編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合同管理,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你支持嗎?
    雖然在2020年,一些公立醫院都先後取消了事業編制,但在這種去編的大形勢下,「編制」仍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吸引著眾多醫學生,畢竟一直以來,有事業編制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鐵飯碗」。公立醫院招聘編制人員,會停止嗎?
  • 年底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對醫護人員有什麼影響?
    截圖來自安順市人民政府官網也就是說,2020年,公立醫院、高校等單位先後取消事業編制已經成為定局。對於很多人來說,「鐵飯碗」的時代要結束了。說起這個編制的事情,早在2016年的時候,人社部在第二季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已經透露了取消編制的消息。
  • 事業單位改革,公立醫院醫生編製取消,以後看病更難了嗎?
    事業單位改革一事最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按照上面的說法,2020年事業單位改革就要完成了,有些事業單位的編制就沒了。其中人們談論得最多的,還是公立醫院醫生編制的取消。需要承認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編制對於公立醫院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鐵飯碗的機制也吸引了一大批醫學專業人才,這對於醫院的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另一個層面來說,在編制內的醫生不僅待遇好,在學習晉升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這也就更加激勵了醫生在醫療事業上的奮鬥性,最終廣大受益的也是廣大患者。
  • 疫情拷問:公立醫院改革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疫情拷問: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秦永方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對公立醫院改革帶來重大影響,是去行政化還是去編制,值得交流和探討。公立醫院改革核心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 公立醫院去編制被「暫緩」,出了什麼事?
    早在2014年,北京醫改方案就對醫務人員取消編制,實行聘用制同崗同酬;深圳則直接取消編制管理和行政級別,實行全員合同制管理。如今黑龍江、山東等省繼續跟上,去編制化儼然成為風向。作為全國第一個公立醫院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試點城市的深圳,走得更快。去年,深圳的醫療改革方案就提出,未來深圳市公立醫院將不再實行編制管理,取消行政級別。然而,一年多的時間裡,深圳公立醫院去編制化遇到了多方阻力。
  • 公立醫院開始打破「鐵飯碗」了,醫生該何去何從?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也就是取消了事業單位編制,但根據我國改革向來求穩的一貫作風,不可能出現全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一夜之間失去編制的情況,而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大勢所趨,沒編制的大醫院值不值得去?
    ☝ 點擊上方地區查看公立醫院在招崗位很多人在求職過程中都為進入醫院能否獲得事業編制而糾結。
  • 中國最早取消編制的三甲醫院,現在怎麼樣了?
    公立醫院改革,尤其是去編制,即使早被專家呼籲多年,依舊是公立醫院不敢碰的禁區。在改革呼聲深入各領域的過去二十年,敢「去編制」的醫院,也只有天津泰達。大多數醫生依然有對體制的迷戀和對市場的懷疑,但公立醫院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
  • 取消醫生事業編制 山東率先試水
    原標題:取消醫生事業編制 山東深圳率先試水深圳、山東濟寧率先嘗試公立醫院「去編制」改革,新入職醫生不再擁有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有學者認為此舉將激發醫生積極性,亦有不少醫生質疑,讓醫生自由流動,恐使患者看病變貴。
  • 人社部官員:高校、公立醫院或將取消事業編制
    高校、公立醫院或不納入編制管理?這個說法源自2016年1月15日在京舉辦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高峰論壇」上相關部委官員的表態。事業單位改革下半場將開啟,專家:挑戰很大《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高校、公立醫院或不納入編制管理?這個說法源自2016年1月15日在京舉辦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高峰論壇」上相關部委官員的表態。
  • 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 醫生年薪可達百萬?
    頭條】☉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新建市屬醫院編制,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全面實行「以事定費、以費養事、以事定崗和按崗聘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模式,現已有編制的「老人」不變,新入職醫生則不再有編制。(中國經濟網)【100℃熱聞】
  • 聚焦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涉及上千萬人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革是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嗎?高校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改革後會不會削弱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看病更貴上學更難呢?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看看他們的看法。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進行改革?有必要嗎?
  • 公立醫院醫生失去編制後,會大規模向民營醫院跳槽嗎?
    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有一個行業的改革尤其讓人關注,那就是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總體來看,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並不大,單位的性質沒有改變,依然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但對於單位醫護人員的改革卻比較大,直接取消了醫護人員的編制,醫護人員成了醫院的合同制工人。
  • 事業單位改革倒計時:高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待提速
    一位不願具名的人社部專家透露,在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中,取消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的改革最為艱難。早在2015年,人社部就開始著手推進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創新改革,並開始制定高校和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但截至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尚無完成這項改革的時間表。
  • 取消醫生和教師的事業編制,直接後果是什麼?
    ▲之前人社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直接後果就是,這些人不再有特殊編制,成為貨真價實的社會「勞動者」!然後呢?
  • 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新媒體專電 題:四問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鄧  日前,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的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 醫生取消事業編制會有哪些後果?三大隱憂需要妥善解決
    這次疫情讓公眾更直觀更深刻認識到醫院和醫生的社會價值。此次疫情後,業內對於公立醫院試點取消事業編制已經有不同聲音,下一步是否繼續推進公立醫院備案制改革,有待進一步確認。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麼改,改還是不改,涉及公立醫院的政策性改革框架在這次疫情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改變。
  • 公立醫院幹一輩子的節奏要變了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也就是取消了事業單位編制,但根據我國改革向來求穩的一貫作風,不可能出現全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一夜之間失去編制的情況,而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 如果取消醫生和教師的事業編制,會有什麼後果?教師含淚說了
    取消醫生和教師的事業編制所帶來負面作用是巨大的。國家不再直接管理醫療了,讓醫院直接與市場接軌,但又不讓醫院與市場直接接軌。國家衛計委等部分還要直接參與其中。結果,導致了藥價的直線上升,而把矛盾轉嫁到了一線的醫療工作者身上。而把一線醫療工作者當作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