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拷問: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
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秦永方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對公立醫院改革帶來重大影響,是去行政化還是去編制,值得交流和探討。公立醫院改革核心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1、公立醫院去編制改革
公立醫院一直沿用 1978 年國家頒布的編制標準,且一直未對編制進行重新核定。中發〔2011〕5 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到使用事業編制且只減不增。
《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中提出,試點醫院依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合同管理,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要求「在地方現有編制總量內,確定公立醫院編制總量,逐步實行備案制」。
去年人社部發言人提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 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改革已在路上,已是大勢所趨。
2、公立醫院編制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由於公立醫院編制受到嚴格管控,醫院由於業務發展需要,需要大量的招聘非編制的醫務人員,而且非編人員數量佔了較大的比重,由於編制身份不同,出現了許多問題。
(1) 勞動關係不和諧
公立醫院編制人員,不能適用勞動法;編外人員由於屬於勞務用工,適用勞動法規範。由於公立醫院事業單位性質,需要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導致編內與編外人員,勞動關係不和諧。
(2) 薪酬體系不合理
編內人員執行事業單位工資體系,薪酬待遇較高;編外人員工資體系參照市場薪酬水平,薪酬整體低於編內員工水平,大部分醫院都很難做到同工同酬。
(3) 社會保障機制不同步
編內員工參照事業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等社保;編外人員醫院參照企業繳納,有的繳納有的不繳納住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編內編外保障機制不同步。
(4) 編外人員培養晉職晉升不完善
編內人員相對穩定,醫院培養投入較多,由於編外人員流動大,會影響醫院對她們培養投入。醫院面對晉職晉升也向編內傾斜,聘任管理向有編制的傾斜。
3、疫情引發對編制管理的思考
醫院編制目前來說,不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尊嚴、價值認可等,同時還具有重要的向心力和約束力。 許多編外員工都在為考編而奮鬥努力,也是醫務人員職業進取的階梯。疫情衝擊和影響讓我們反思,如果沒有人民解放軍,沒有醫務人員的衝鋒陷陣,結果會是什麼樣。猶如人民軍隊平時不打仗,是不是時刻準備打仗一樣的道理。如果去編制,在大災大難面前,如何才會有一定的約束力和戰鬥力,才能打的贏仗。
(1)不是去編制而應放開編制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堅持以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是需要的,但是編制是必要的。編制總量影響到公立醫院人員規模、開展崗位設置、核撥財政經費、核定工資總額等。建議公立醫院不是去編制改革,而是把編制與財政補助、退休待遇等福利適度剝離,應該放開編制管理,結合當地區域衛生規劃,實行總量彈性編制管理,穩定醫務人員隊伍才最有道理。
(2)編制管理與薪酬工資制度脫鉤
編制管理與醫療行業薪酬制度脫鉤,編制管理側重崗位設置需求,薪酬制度側重體現醫療行業特點,體現「優績優酬」,既可以破解編外編內「同工不同酬」難題,也可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總之,隨著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建立政府宏觀調控有力與微觀放開搞活的現代醫院管理運營機制,既可以體現政府辦院宗旨,實現基本醫療的公平正義,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提高醫院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