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醫生失去編制後,會大規模向民營醫院跳槽嗎?

2020-12-19 職場點金手

大家知道,今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但到目前為止,事業單位改革還未完全結束,估計改革會適當推遲。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有一個行業的改革尤其讓人關注,那就是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總體來看,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並不大,單位的性質沒有改變,依然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但對於單位醫護人員的改革卻比較大,直接取消了醫護人員的編制,醫護人員成了醫院的合同制工人。

從目前各地的落實情況來看,很多地方是實行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原來有正式編制的醫生依然享有編制,而新進人員一律不再有編制。有的地方改革比較徹底,所有人員一視同仁,全部不再具備事業編制。改革之後,醫生和醫院的關係變為合同關係,管理變為合同管理,不再是編制管理。

大家知道,以前編制管理是非常嚴格和非常死板的,醫生很難從甲醫院調動到乙醫院,更不要說是民營醫院了。因為大家清楚,醫生是技術性非常強的職業,在職業資格的要求上非常嚴格。對於一個醫生的培養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系統的培養,不管在時間上、精力上還是資金上,花費都是非常大的。所以,醫院如果培養出幾個好醫生,是很難讓他們實現自由調動的,即使是到上級醫院都不行,跟飛行員這個職業差不多。

但醫生失去編制之後,意味著醫生的流動必然會加快,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個不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呢?可以預見的是,醫生向更上級的醫院、向發達城市的醫院流動是一種必然現象。這樣的一種管理鬆動對於民營醫院來說,簡直就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知道,近年來我國的民營醫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民營醫院遇到的最大短板不是缺資源,不是缺資金,而是缺人才,缺專業的醫生。因為我們的好醫生全部都在公立醫院裡面,畢竟這些醫生都是國家培養的。

很多民營醫院要想挖到好醫生,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所以,現實中,很多民營醫院只能聘請一些退休的醫生坐診。同時,民醫院對醫生的培養既不系統也不專業,由於投入太大,時間太長,對於民營醫院說,挖公立醫院的牆角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以前,由於編制管理非常嚴格,很難挖得動,而現在,醫生不再具有編制之後,民醫院挖牆腳的難度肯定會減小。

那麼,會不會導致公立醫院的醫生大量向民營醫院跳槽呢?從目前來看,應該不太可能。為什麼作出這樣一個判斷呢?前面提到,醫生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職業,需要長期的系統的培養,而目前民營醫院還不具備這樣的培養路徑。如果一名醫生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素質的提升,在公立醫院依然是更好的選擇,不管是在技術水平的提升,還是得在職稱的評聘上,公立醫院都更具備優勢,畢竟公立醫院的培養系統是比較完善的,民營醫院在這方面還是缺失的。

所以,民營醫院很難吸引到優秀年輕醫生進入,民營醫院的人才結構難以實現梯次性完善。依然只能是缺什麼挖什麼?自己人才培養的系統和路徑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善。因此,從上述分析來看,暫時不會出現公立醫院醫生大量跳槽到民營醫院的情況,但等民營醫院的人才培養系統完善以後就很難說了,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福州三甲醫院一名主任醫師跳槽至「民營」
    在福州,從三甲公立醫院主任醫師位置上跳槽到民營醫院,她算第一人;此前,福建漳州公立醫院幾名主任也跳槽到當地民營醫院。隨著多點執業政策鬆動,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支撐,醫療人才流動加速。而隨著醫生資源充分流動,多種醫療資源充分競爭,百姓就醫將多一個選擇。動態 三甲醫院主任跳槽到民營醫院
  • 大逆轉,民營醫院住院量超公立醫院!
    在民營醫院基礎工資3000元,加上獎金大概4000左右,這個收入在當地不算低。雖然從平均收入來講,這個收入水平和公立醫院略有差距,但是骨幹力量工資高。以一位跳槽到民營骨科醫院的主任醫師為例,他月工資加獎金能達到2萬元,當地縣科主任月工資加獎金也就1.2萬元左右。
  • 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大勢所趨,沒編制的大醫院值不值得去?
    擁有事業編制,似乎是工作穩定、工資待遇有保障的象徵。而沒有編制,極有可能遭遇同工不同酬等不公平待遇。到底是選擇醫院,還是固守編制?這是很多醫學生非常關心和困惑的問題。筆者(在)這裡一一道來。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是大勢所趨👉點此查詢公立醫院 2021 各科室薪資水平高校、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的風聲也由來已久,經過若干年試水探索,由於涉及到複雜的現實利益關係,現階段仍然未能完成全面取消編制的目標,絕大多數公立醫院依然保留著事業編制
  • 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 醫生年薪可達百萬?
    頭條】☉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新建市屬醫院編制,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全面實行「以事定費、以費養事、以事定崗和按崗聘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模式,現已有編制的「老人」不變,新入職醫生則不再有編制。(中國經濟網)【100℃熱聞】
  • 江宇| 疫情證明:絕不能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編制制度
    編制一直被視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由此產生的「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狀態延續至今。有專家多年來呼籲取消公立醫院編制,認為人才合理流動才是破除「看病難」的關鍵。(江宇按:此「專家」的觀點是錯誤的。編制制度並不妨礙醫生自由流動。而如果取消編制,就等於醫生缺乏了體制的福利,要完全依靠貨幣收入來養活自己,只能導致優秀人才更加向大醫院、大城市集中,加劇「看病難」的問題。
  • 公立醫院去編制被「暫緩」,出了什麼事?
    臨近年底,公立醫院「去編制」的情況進行得怎麼樣了?「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相關文件尚未出臺,為此,後續的人事管理的銜接辦法也暫時沒有辦法做。」前不久,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態。這就意味著,部分事業編「退編」將暫緩。今年年中,人社部曾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臨近年底,卻面臨暫緩實施的尷尬局面。
  • 事業單位改革,公立醫院醫生編製取消,以後看病更難了嗎?
    事業單位改革一事最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按照上面的說法,2020年事業單位改革就要完成了,有些事業單位的編制就沒了。其中人們談論得最多的,還是公立醫院醫生編制的取消。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鐵飯碗」的消失,會有利於幹部們提高積極性,但也有人擔心,像醫療事業單位這種特殊機構,如果沒了福利保障,本來就不高的工資會讓更少的人從事這份工作,以後看病會不會更難呢?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你支持嗎?
    雖然在2020年,一些公立醫院都先後取消了事業編制,但在這種去編的大形勢下,「編制」仍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吸引著眾多醫學生,畢竟一直以來,有事業編制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鐵飯碗」。公立醫院招聘編制人員,會停止嗎?
  • 人大代表耿福能:扶持民營醫院 落實醫生多點執業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建議:扶持民營醫院 落實醫生多點執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民營醫療機構雖然數量增長較快,但規模偏小,服務能力不強。如今,很多民營醫院都是靠「兩頭」人才——剛退休的老專家和新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年富力強的中間力量。醫療機構是科技含量極高的產業,技術水平和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將直接關係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同時也是醫院發展、創新的保證。由於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始終難以落實,導致民營醫療機構人才嚴重不足,多數年輕的醫務人員把民營醫療機構當作跳板,積累了豐富經驗之後,便跳槽進入公立醫院。
  • 公立和民營醫院該如何優化薪酬管理?
    績效工資改革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主要的薪酬改革內容,新醫改新形勢新時代,醫保引領醫改的作用更加凸顯,薪酬制度不僅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醫院長足發展的戰略「利器」。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迎來歷史性改革機遇期,而民營醫院的薪酬設計思路也需值得深究。
  • 工資揭秘:公立和民營醫院區別有多大?
    據某知名醫院急診科主任吐槽,最近幾年醫生不斷流失,人手嚴重不足。最近離職的醫生中,有三位主治醫師去了民營機構,收入馬上漲了N倍。一個月三萬多元,還不用值夜班。還有某知名三甲醫院人事科科長也苦惱地表示,我們的主治醫幾乎是被瘋搶,因為經過我們教學醫院培訓後,這些主治醫已經成為了醫院的主力,結果卻培養一個挖一個,醫院成了訓練營……那麼,民營醫院,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想像著那麼吃香?進了民營醫院,是不是再也不用考慮職稱、晉升之路了?
  • 丁香人才發布《2020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 民營醫院高出公立醫院...
    分機構來看,民營醫院平均現金薪酬為20.1萬,高出公立醫院15%。這一點也印證了,民營醫院對人才的吸引力仍處於弱勢地位,往往需要支付比公立醫院更高的薪酬。值得注意的是,民營與公立醫院的薪酬水平差異也與城市級別高度相關,城市級別越低,民營醫院越需付出高溢價吸引人才。一線城市中,兩者僅相差6%,而四線及其他城市中,兩者相差高達35%。
  • 年底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對醫護人員有什麼影響?
    當時發言人的說法是這樣的:「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說白了就是這些機構要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是還會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所謂的銜接辦法就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比如好多醫院,人才缺失的問題嚴重,但是搭上了提供「事業編制」的快車後,立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來競聘,編制依舊是公立醫院吸引和穩定人才的重要手段。國家層面的大方向一直是主張取消公立醫院的編制的,但是疫情期間,有關部門對援鄂的醫療隊員的嘉獎就是火速入編。
  • 蕭山20餘家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聯姻」
    一邊是公立醫院床位緊張,另一邊是民營醫院床位空空;一邊是公立醫院一號難求,另一邊是民營醫院缺乏好的專家。這樣冰火兩重天的矛盾,在杭州蕭山正在被一點點地化解。  昨天,記者從蕭山區衛計委了解到,蕭山區正在大力推進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聯姻」。目前已有20餘家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聯姻」。
  • 公立醫院開始打破「鐵飯碗」了,醫生該何去何從?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也就是取消了事業單位編制,但根據我國改革向來求穩的一貫作風,不可能出現全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一夜之間失去編制的情況,而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 非專科醫生執刀手術 香港公立醫院連發事故
    香港公立醫院伊利沙伯醫院一周內連續發生兩宗產婦在接受刮宮手術時被刮穿子宮事件。昨日,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該院婦產科確實人手短缺。據悉,香港公立醫院婦產科是人員流失重災區,去年流失率一度達10.8%,遠超平均4.4%的流失率。
  • 一位三甲民營醫院院長的擔憂:疫情後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
    4月10日,管偉立做客「中國社會辦醫產業新動能沙龍」,與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秘書長陳林海、《華夏時報》副總編輯陳巖鵬進行了題為「後疫情時代,醫療產業格局優化調整的創新點」的直播對話。他在其中對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辦醫成長空間被擠佔等現象,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人難找還留不住,原先眾人千方百計要「擠」進去的體制緣何失去誘惑?  不走是無望,走了確實也不舍  本科五年、研究生兩年,呂鵬(化名)在學校苦讀7年以後,順利考上了本市某知名三甲醫院的事業編制。他跟記者說,當時自己能考進現在的醫院在學校裡都算佼佼者,在同學眼中也是無比幸運的。「當年我們趕上了招聘大年,醫院帶編的就招了60多個,不過應聘的也很多。」
  • 2020年底公立醫院取消編制!
    醫生的認知必然會發生混亂,他們會疑惑:我這一生到底是替誰在賣命?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人民幣服務?所以,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為了避免引起恐慌,政府的言論從一開始就很謹慎,避免一刀切。原話大概是這麼說的「取消公立醫院編制,但保留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這話就很值得玩味。
  • 【特寫】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出走之後,他們創業了
    歐茜現在是廣州民營兒科診「知貝兒科」的創始人,剛開通微博那會兒,她是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兒科醫生,現在已經有了91萬的微博粉絲。歐茜是在2015年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公立醫院。那幾年離職的微博知名醫生,還有張強、於鶯等。由於這批醫生後來也都紛紛創業,這種先有醫生,後有機構的模式,被稱為「醫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