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揭秘:公立和民營醫院區別有多大?

2020-12-17 考試寶典

「晉升到主治醫生就行了!」這句話出自知名心臟病學專家胡大一教授。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急,跟著備考君往下看!

01

主治醫在民營專科醫院是不是真的那麼吃香?

據某知名醫院急診科主任吐槽,最近幾年醫生不斷流失,人手嚴重不足。最近離職的醫生中,有三位主治醫師去了民營機構,收入馬上漲了N倍。一個月三萬多元,還不用值夜班。

還有某知名三甲醫院人事科科長也苦惱地表示,我們的主治醫幾乎是被瘋搶,因為經過我們教學醫院培訓後,這些主治醫已經成為了醫院的主力,結果卻培養一個挖一個,醫院成了訓練營……

那麼,民營醫院,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想像著那麼吃香?進了民營醫院,是不是再也不用考慮職稱、晉升之路了?

雖然在醫療設備方面,相比異軍突起的民營專科醫院,三、四線的公立醫院和基層衛生醫院仍然缺乏很多醫療設備,很多設備還是比較落後,服務意識也比不上民營醫院。

但是近年來,公立醫院的服務意識開始覺醒,不僅是為了順應醫改精神,更有著內在驅動的需求。眾所周知,在資源調配方面,公立醫院比民營醫院有著先天優勢,一旦公立醫院的服務意識覺醒,則行動非常迅速、力度也很大。

例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去年啟動了改善醫療服務態度為中心、提升患者滿意度為目標的「百日專項行動」正式啟動,醫院的醫務部、護理部、門診部、藥學部、財務部、後勤保障部、安全保衛部、醫院綜合評價中心,以及全院各臨床醫技科室、護理單元等共同參與到專項行動中。

這樣的行動,不僅有利於提升醫院服務質量、讓患者感受到醫院服務的溫度,對於改進醫患關係、減少醫患糾紛也有著積極意義。

02

公立醫院的薪資在人才角逐中是否有競爭力?

在和民營專科醫院的高薪酬、工作輕鬆的對比下,公立醫院的職稱晉升真的沒有價值嗎?

網友表示:

在公立醫院工作 3 年及以上的醫生,51% 將擁有 8k~12k以上的月收入。並且,在此期間,通過正規的流程晉升,很多臨床經驗得到積累,經常進行論文發布,也為了後期的研究打好基礎。

可以看出,雖然在公立醫院一開始薪資水平不高,但隨著資歷的增長,後期的福利、獎金是有非常競爭力的,低年資醫生和護士要儘可能地先去公立醫院鍛鍊一番

上述,我們發現:公立醫院對於改善患者體驗的服務需求日趨旺盛,不斷的職稱晉升之路,不僅讓自己「錢景」變得更好,同時讓自己擁有更多道路選擇!

醫生晉升不易,職稱考試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大家一定要趁早拿下!切勿因為考試不過關而耽誤了職稱晉升。

但是,醫生的日常工作非常忙,出診的時候連上廁所、喝水的功夫都沒有,還要值夜班。而對於基層醫生來說,「007」是常態,下班回家以後需要切換角色,陪伴親人,兼顧家庭。從百忙的工作生活中每天抽取固定時間備考、複習,真的是難上加難!

相關焦點

  • 護士工資揭秘:公立和私立醫院區別有多大
    整體而言,私立醫院對於低年資護士的平均薪酬要高於公立醫院,且很少出現1000元以下的月薪。工作環境良好、入職薪酬較高,這應該也是私立醫院為了招募更多護理專業人員而設立的薪酬體系!2.中年資護士的薪酬(3年及以上工作經驗)公立醫院工資分布在公立醫院工作3年及以上 的護士,51%的護士將擁有4000元及以上的月收入!
  • 公立和民營醫院該如何優化薪酬管理?
    績效工資改革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主要的薪酬改革內容,新醫改新形勢新時代,醫保引領醫改的作用更加凸顯,薪酬制度不僅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醫院長足發展的戰略「利器」。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迎來歷史性改革機遇期,而民營醫院的薪酬設計思路也需值得深究。
  • 公立和私立醫院護士工資區別比想像的還要……自己看吧
    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護士工資有區別嗎?區別大嗎?一、低年資護士薪酬(工作兩年以下)公立醫院工資分布在全國各大公立醫院工作2年及以內的護士,86%的護士月收入(工資+獎金)在4000元以下,31%的護士的月收入將在1000元以下!一般在醫院都要經過一年左右的實習輪崗期,在這段時間,絕大多數科室都是不發工資的!只有絕少部分科室,會將此部分工資攢起來,等你成為正式員工後,一次性發給你。
  • 丁香人才發布《2020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 民營醫院高出公立醫院...
    《報告》中,樣本醫院的正高、副高、中級和初級職稱的平均薪酬分別為32.4萬、24.2萬、16萬和11萬,薪酬差距達30%~50%。且民營相對於公立醫院的薪酬溢價也主要體現在高級別職稱上,民營醫院正高級職稱的平均薪酬可達37.7萬元,相較於公立醫院28.6萬元的平均值,溢價達到了32%。
  • 蕭山20餘家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聯姻」
    一邊是公立醫院床位緊張,另一邊是民營醫院床位空空;一邊是公立醫院一號難求,另一邊是民營醫院缺乏好的專家。這樣冰火兩重天的矛盾,在杭州蕭山正在被一點點地化解。  昨天,記者從蕭山區衛計委了解到,蕭山區正在大力推進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聯姻」。目前已有20餘家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聯姻」。
  • 大逆轉,民營醫院住院量超公立醫院!
    去年,筆者所在的原陽縣新東方腦血管專科醫院(民營)住院2000餘人,當地縣醫院的腦血管病房年住院人數只有1800多人,民營醫院的專科終於在診療人數上超過公立醫院!多年來,民營醫院雖然在數量上早已經趕超公立醫院,但是,在實際的治療人數上遠遠落後於公立醫院。這種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終於在筆者所在地方出現了。
  • 吳明彥:臺灣醫院的發展策略——公立和民營的管理式競爭
    到1985年之後,政府意識到,這些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進入之後,事實上幫政府解決了很多的問題,政府不需要蓋那麼多的醫院,公立醫院也不需要擴大了。漸漸地政府給公立醫院的補助也越來越少,那個時候就有了民營醫院大幅度的發展。
  • 臺灣民營醫院那些事
    臺中秀傳醫院的服務前臺,有種咖啡館的輕鬆感覺。東南網7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李烈)記者曾問過幾位臺灣朋友一個問題:「在臺灣看病,你會選擇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臺灣朋友的回答幾乎大同小異:「我不確定我去的醫院哪些是民營的,哪些是公立的,它們似乎沒有太大區別吧。」
  • 公立醫院醫生失去編制後,會大規模向民營醫院跳槽嗎?
    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有一個行業的改革尤其讓人關注,那就是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總體來看,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並不大,單位的性質沒有改變,依然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但對於單位醫護人員的改革卻比較大,直接取消了醫護人員的編制,醫護人員成了醫院的合同制工人。
  • 全國植髮機構已達811家,公立醫院和民營機構該如何選擇?
    如何挑選成了消費者的「頭等大事」,公立醫院和民營機構到底該如何選擇?目前植髮市場上主要形成了四類玩家:一是以碧蓮盛、新生植髮、雍禾植髮、大麥植髮等為代表的全國民營連鎖植髮機構,佔據市場份額的35%;二是以恆博等為代表的民營非連鎖植髮機構,佔據市場份額的30%;三是以伊美爾、熙朵等為代表的民營醫美整容機構的植髮科室,佔據市場份額的25%;四是以上海長徵醫院、西南醫院等為代表的公立醫院植髮科室,佔據市場份額的10%。
  • 貸款也要抗疫,武漢這家民營醫院苦撐一月終迎「公立待遇」
    一位民營醫院管理層認為,與公立醫院一樣,非公醫院一樣面對疫情,一樣對抗疫情,一樣猝不及防,一樣挺身而出,沒有絲毫退縮。但相比公立醫院,非公醫院在疫情中的困難更多更大。因為初期,沒有國家渠道的物資保障和援漢醫護人員的支援。「沒有納入定點醫院之前,國家是不給撥款、物資的,必須是定點醫院,才會有物資保障。」上述人士說,納入定點之後,會按照危重病人搶救數、門診病人數量,發放相應的物資。
  • 醫美整容亂象調查:廣告裡的「公立整形醫院」,竟是失信民營機構
    錢已經發掉醫生(工資)了,沒錢了。」他表示,「我們建議你修復,這個辦法你不接受,倒是可以建議你,直接去走第三方鑑定,看看是誰的責任」、「怎麼說呢,一般不是生死大事,不出傷殘事故,鑑定不出來什麼的。我們手術流程可都是合理的啊……」院長阮正泉仍然表示,由於小麗放棄在醫院繼續做鼻子修復,所以只能賠兩成左右。此外,阮正泉也在溝通過程中確認,該中心的性質是民營。
  • 三甲民營同仁醫院明年江寧開診
    南京日報報導(通訊員 陳細軍 記者 李映暉)備受南京醫療界關注的同仁醫院將於明年3月在江寧開診。昨天,業內人士稱,隨著這所三級甲等民營大醫院對外營業,南京醫療市場將面臨新一輪競爭。設計病床1000張,設26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和職能管理部門,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腫瘤科、骨科、老年醫學科等為醫院初期重點發展的學科。  該院規劃的運營能力約為日門診量4000人次,日急診服務250人次、日手術量50臺。  三個特點區別傳統民營醫院該院院長于振坤介紹,他們與傳統民營醫院有三點區別。
  • 民營醫院飯碗再被搶!一批三甲醫院開設月子中心
    當時曾因公立醫院開設VIP服務,每月收費8萬餘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議。 民營醫院多個領域「飯碗」被搶 產後康復這一領域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或許可以從一組數據中得以體現。
  • 一位三甲民營醫院院長的擔憂:疫情後公立醫院再現「擴張熱」,社會...
    但是,作為經歷社會辦醫幾十年政策浮沉的「老兵」,溫州康寧醫院董事長、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副會長管偉立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各地都在做『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規劃,但是普遍重公立,輕社會,」管偉立說,「各地都說公立市級的醫院要怎麼樣投入建設,要增加3000張、5000張床位,而關於作為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力量辦醫卻很少被提及。
  • 從業33年的護士長:傳承公立三甲技術來民營醫院夯地基
    ,到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再到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國際部;從公立三甲被委任到民營醫療機構,從臨床護理一線到管理崗到行政崗再到護理一線……33年來,尹相萍從一個毫無經驗的護理新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護士長,多次獲得優秀護士長、先進個人等榮譽。
  • 新餘市級公立醫院推行工資總額管理與院長年薪制
    中國江西網訊 廖小平 付敏 報導:日前,新餘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市級公立醫院職工工資總額管理辦法的通知》、《關於市級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管理辦法的通知》和《關於市級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考核方案的通知》,標誌著該市市級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孩子病了 去民營兒童醫院靠譜嗎?
    申昆玲指出,在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上,綜合醫院兒科和兒童專科醫院的區別其實不大,可以滿足一般患兒需求。「區別主要體現在對疑難雜症和罕見病的治療上,專科醫院有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和適合兒童體型特點的醫療設備,兒童專用藥品也多。很多綜合醫院由於兒童患者少,設備和藥品也少。」近年來,許多綜合醫院開始恢復和建設兒科,但由於兒科醫生人才的短缺,還存在一些顧慮。
  • 中國最大民營醫院「河南天佑」年內將在新鄭開業
    大河健康報訊(記者 蔡建華) 這是一家在建的民營醫院,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是省級三甲公立醫院的兩倍以上,堪稱中國最大民營醫院,將在十一黃金周前後開診,首期將以近3000張的床位應診,2020年將達到1萬張床位。
  • 長沙民營婦產醫院調查(上):「二孩」紅利的狂歡
    可才嘗到了婦科的甜頭不久,民營婦科醫院的發展卻迎來了瓶頸。「民營婦科醫院發展幾年後,客源量開始縮減,業務萎縮得十分厲害」,王先生說,只做婦科越來越難得到市場認可,大量患者被公立醫院吸引過去,民營婦科醫院也就慢慢衰退了。意識到做單一婦科無法持續、穩定吸引患者,也得益於產科資質的開放,民營醫療才開始真正申辦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