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民營醫院123所(含民營護理院31所),佔全市醫院總數的66.5%。近年來,蘇州民營醫院不僅在增多,也在不斷做強。它們的出現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醫療資源,為病家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其中的成功者,或是填補了蘇州醫療地區發展的空白,或是為蘇州引進了全新的醫療模式,或是在某一專科領域獨樹一幟……不可否認的是,民營醫院正與公立醫院相互補充,成為蘇州市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報記者 王駿 朱曉奕
海內外醫療機構的入駐
帶來與眾不同的新模式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醫療機構入駐蘇州,更多別具一格的診療模式也被帶到了蘇州市民身邊。兩個月前,蘇州明基醫院試水蘇州產後護理服務,就在這兩天,該院「產後護理之家」正式揭幕。
什麼是「產後護理之家」呢?據了解,臺灣的「產後護理之家」的照護模式,在整個亞洲都受到了普遍肯定。「在臺灣,只有通過衛生部門審核的產後護理機構才能成為『產後護理之家』。」蘇州明基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陳璐敏介紹,與普通的「月子中心」不同,該院的「產後護理之家」不僅嚴格執行臺灣「產後護理之家」的操作規範,幫助媽媽們進行產後調理,還會依靠全科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提供專業的產後恢復和新生兒護理方案,為媽媽們提供從生理到心理的全面醫護。
從兩個月試運行情況來看,入住蘇州明基醫院「產後護理之家」的主要是兩類人,一種是兩岸家庭,他們對臺灣的「產後護理之家」模式比較熟悉,因此願意在蘇州感受類似的醫療服務;另一類則是二胎家庭,陳璐敏表示,「兩孩政策」的開放將讓類似的「臺式醫療」成為更多二胎媽媽的選擇。
而上周才開業的蘇州新世紀兒童醫院則為蘇州綜合性兒童醫院帶來了「新氣象」。據了解,該院將為蘇州地區對醫療、護理及環境有較高要求的0-18歲患兒提供綜合醫療保健服務,兒童全科、專科醫生可為患兒提供一對一、續慣性的醫療保健服務。
作為蘇州首家依照國際JCI 醫療標準建立的兒童綜合醫院,該院採用預約診療模式,普通門診診療費為300元。通過提前預約醫師,小患兒和家長可以省去等候時間。而在診療過程中,小病人將各自擁有獨立診室,由醫護人員進入診室提供「一站式」診斷,並保證每個患兒的問診時間不少於20分鐘,輸液、住院也都配有單人獨立病房,以此來避免交叉感染。另外,未來該院還將開通高端醫療商業保險支付服務。
除此之外,許多在蘇開辦的「洋診所」,也讓蘇州市民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診療方式,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就醫保健之路。
選準突破口的「一招鮮」
貼合需求是發展王道
今年11月,「蘇州男子捧兩根斷指從非洲打飛的回國做手術」的這條微信在蘇州的朋友圈內刷屏。大家除了佩服這名蘇州男子的毅力外,成功為男子做手外科手術的蘇大附屬瑞華醫院也著實火了一把。要知道,在經歷三十小時後,仍能將手指接續上,這技術水平可真不是吹出來的。
事實上,作為蘇州最早主打專科特色的民營醫院,瑞華醫院手外科早就名聲在外,近兩年來,更是先後成為市、省級工傷醫療定點醫院。追溯它的發展之路,不難發現瑞華從一開始就堅持打造特色科室,與公立醫院錯位,同時也彌補了蘇州醫療體系內的空白和短板。
1996年,瑞華創始人侯瑞興從廣東回到蘇州創業,當年,蘇州的經濟已由蘇南模式完成向外向型的轉變,製造業開始興盛,各類工傷也隨之有了抬頭的趨勢。侯瑞興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會,在製造企業密集的吳中區開辦瑞興醫院,主打科室就是手外科。業精於勤,由於集中力量專攻手外科這一領域,瑞興醫院很快就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隨後,侯瑞興又先後在吳江、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木瀆開辦了以手外科為主打的工傷醫療機構,一下子就形成了頗具優勢的「瑞華模式」。
近兩年,由於硬體條件限制,地處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瑞華醫院逐漸從瑞興醫院手中接過了主打的手外科,並先後成為市、省級工傷醫療定點醫院。而隨著業務越做越做大,瑞華醫院也逐漸從單一的手外科向更上層的醫療領域——工傷康復拓展。2014年,同屬瑞華醫院集團的瑞盛康復醫院在相城區落成開業,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職業康復中心,醫院擁有床位300張,在醫院的二樓到四樓,每層都設置有近2000平米的康復區,根據功能不同,分為職業康復區、兒童康復區、疼痛康復區等,提供從工傷預防到康復治療,再到職業技能恢復的一條龍服務。除了硬體給力外,瑞盛優勢還在於擁有全蘇州最為專業的康復醫療隊伍,他們針對手外傷、骨關節損傷、截肢、燒傷、脊髓損傷及腦損傷等疾患,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康復治療流程和規範的專業技術體系,並在手外傷康複流程、燒傷壓力衣的研製和系統康復訓練等方面形成較明顯的特色,康復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
與城市的成長同步
填補區域性醫療服務空白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開院,標誌著家住園區的蘇州市民終於有了家門口的綜合性醫院。該院是由香港九龍集團投資13.5億元人民幣,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管理的一所綜合性中外合資醫院。明年初,該院運行將跨入第十個年頭,院長劉峰告訴記者,十年中,九龍醫院的發展是與園區的成長同步的。來九龍醫院看病的病人一大半都是住在園區的。
劉峰介紹,十年來,該院接待門急診病人690多萬人次、出院病人23萬人次、手術約10萬例次,新生兒3.5萬人次,成功救治疑難危重病人約60萬人次;已有2個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4個蘇州市臨床重點專科、1個蘇州市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擁有蘇州市首個國家級胸痛中心、成為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單位……如今的蘇州九龍醫院已成為集醫教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
而這十年中,該院開創了政府、高校、社會資本三方合作的「九龍模式」,發揮三方優勢,實現了共贏局面。
隨著蘇州園區的不斷發展,就醫需求的日益擴大,蘇州九龍醫院二期將在明年初投入使用,三期建設也已開始計劃。二期使用後,醫院合計可開放床位將從現有的1100張,增加到2050張,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民營醫院。未來九龍醫院將以園區為核心,儘可能為蘇州更多地區市民提供更多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