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第一因沉迷遊戲而成績一落千丈,父母把責任推給了網遊…

2020-09-05 網癮解救策略

在面對網路遊戲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人能夠做到從不去玩,有人能夠做到有節制地玩,而還有人則完全喪失了自控力沉迷其中。

由於遊戲設計的本身其實就是為了讓你感覺到好玩,甚至說是就是為了讓你能夠「沉迷」的,而且事實上很多遊戲也的確是做到了。所以面對這樣的巨大誘惑時,尤其是廣大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問題了。

事實上在20多年前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網癮」這個東西就始終存在了,而且知道現在也依舊如此。而當年的那一代年輕人例如九十年代末零零年代初的那波可以說是最早容易染上「網癮」的人們,到了今天他們的孩子依舊也在面臨著幾乎是同樣的問題挑戰,而且比過去還要嚴重得多,畢竟那個年代上網的成本、玩遊戲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不得不說網絡實實在在的讓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認會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

而放在一些學生身上的時候表現就尤為突出了。

而這其中矛盾最容易集中在的往往就是遊戲上。

最近收到了一位家長的問題諮詢,問的是「我的孩子曾經班級第一名,現在沉迷網路遊戲不愛學習了,就是網遊把他害了。」

我開始的時候是想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一般性」的問題進行分析:

1、比如先從遊戲本身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誘惑性;

2、比如孩子可能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導致其沉迷遊戲;

3、比如孩子是因為環境使然例如同學們都在玩自己不玩融不進圈子又或者乾脆就是直接被激發出了興趣等等;

4、比如孩子缺少興趣的培養或者是缺少戶外活動;

5、比如孩子在學習上儘管成績比較好但是卻有可能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態度,更多是憑藉其自身的聰明和外部的壓力迫使他去學,所以一旦當外部的幹預減少或者沒有了,孩子因為並有足夠的主動性就會在學習上開始從偷懶到放棄;

6、比如家庭環境影響,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情況,例如父母在家一直都是捧著手機刷,即便是陪著孩子的時候也是手機不離手的看……

7、比如可能是青春期叛逆而父母的溝通方式有不不得當導致的。例如說一種可能:家長過度敏感了,其實孩子本身並沒有沉迷其中,只是正常的玩玩放鬆一下什麼的,但是父母已經「杯弓蛇影」了,所以孩子其實才沒玩多長時間就開始各種教育、數落孩子,這樣反而激起了孩子非要玩的逆反心理。

……

以上其實就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會導致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主要原因了,事實上這些原因的分析也不是很難。

但是小編看到這位家長發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簡單來說就是這位家長認為網路遊戲就是精神鴉片會毀掉一代代的青年人,危害到的也是我們的民族、國家。

這話其實我覺得單獨拿出來說是沒太有問題的,即便是網路遊戲有千般好,但是畢竟它的危害也是客觀存在的。儘管說不至於毀掉所有的青年一代, 但是客觀上也的確會使得不少青少年因此而荒廢學業甚至荒廢人生。

尤其是最後一句中提到的「深有體會的廣大家長們」其實這個群體一點也不小。

但是說實話,把責任都推給了網路遊戲本身小編認為還是不對的。

就如同上面說的那些可能會導致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說的,其實遊戲本身的影響只是其中的一點而已。而且這一點其實是可以控制甚至說是可以「隔離」的。

就以過去的這個半年時間為例,廣大的學生們幾乎都經歷過了一段不短的網課學習經歷。而從網課學習還沒開始一直到網課學習結束後關於網課學習的諸多弊端一直都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痛。

甚至曾經一度還有不少人表示因為網課學習對學習自覺性的要求很高,所以今年的高考生們會整體發揮不好,且尤其是男生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等等。

網課學習過程中的確是有不少孩子因為無法抵抗網絡、遊戲的誘惑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但是作為他們的同齡人中還是依舊有很多的學生能夠約束好自我,能夠利用這個時期自主時間相對更多的機會去提高自我。

他們之間相差在哪裡?

小編個人覺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是不可忽視的:

1、學生本人的自我控制力;

2、家庭的監督;

學生如果自控力非常好,那麼問題就簡單了,但是如果學生的自控力沒有那麼的好也並不意味著會他就一定會去沉迷網絡、沉迷遊戲的,因為家庭方面還是依舊可以給他們進行一定的引導和約束的。

現實中我們會見到有很多成績不錯的孩子他們其實也會玩玩遊戲的,甚至有的人還能夠玩的非常好。玩遊戲並沒有成為影響他們成績的絆腳石,說不定還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當然,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他們會更懂得克制,例如玩多久之後就會不再去玩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加強對遊戲的管理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實名制、防沉迷機制等必須得嚴格要求。而另一方面我們作為父母也要理性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影響孩子學習的不是只有玩遊戲這條,孩子玩遊戲的行為背後可能是其他更多的家庭環境、外部環境等影響。即便是斬斷了遊戲如果問題不去解決,那麼孩子也未必會去學習的。

暑假來臨,不少父母因為上班而沒法監督孩子,但是從安全考慮、聯繫方便考慮甚至乾脆就是學習需求的本身使得不少孩子在假期裡有了足夠的時間去玩遊戲、看視頻等等。父母這個時候應該考慮的不是去呼籲什麼不會實現的禁止網遊,而是應該從孩子的日常作息規劃、學習內容、運動項目、學習目標等等諸多方面幫助孩子豐富好他們的假期生活。

豐富的生活,會讓孩子更容易幫託遊戲的吸引。

就好比一個自律的人,即便是再好喝,一個人喝酒的時候他也會控制住飲酒的量,不會去刻意傷害自己不是嗎?

未來孩子們還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影響,我們總不能凡事都指望從外部解決問題吧?引導、教會孩子如何對待、解決這些問題的本身更有利於孩子們的身心成長。

孩子從第一名的好成績變成了當下沉迷遊戲的狀態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在這個過程期間父母其實有很多很多次機會都能夠把這個問題有效杜絕的,但是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父母卻忽視了這一切……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遊戲學習差,是遊戲公司的問題,還是父母沒教育好?
    很多家長一談遊戲就色變,原因無他,有的孩子沉迷遊戲後成績一落千丈,有的揮霍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而有的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今年5月6日,葫蘆島市一位14歲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 此前,她給母親發了一條簡訊: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
  • 他因沉迷網遊,高一休學外出打工,卻帶給全家6年生不如死的折磨
    沉迷網遊,害人害己!多少天才因網遊而一生盡毀!安徽太和縣的王國唐對此深有體會,因為他那聰明伶俐的兒子,就沉迷網遊,前途盡毀。 王國唐家住安徽省太和縣,膝下育有一兒一女,兒子王宇生於1997年12月6日。為了維持一家生計,平時他外出打工,妻子在家照看孩子,一家人日子過的其樂融融。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把孩子從遊戲的漩渦中解救出來,但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採取了錯誤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的矛盾越積越深。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只會讓孩子一直沉迷其中。如果孩子不重視自己的學業,不把心思花費在學習上,那麼他的成績就會一落千丈,一塌糊塗。沒有一個優異的成績,孩子未來的擇校與工作都會成為問題。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不少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感,整個人都陷入了遊戲當中對現實世界不理不睬,讓很多父母頭疼。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把孩子從遊戲的漩渦中解救出來,但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採取了錯誤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的矛盾越積越深。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5月30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的「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遊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針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沉迷危害與對策進行研討,旨在形成家、校、社合力,呼籲國家相關部委加大對網路遊戲監管力度,促使遊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
  • 為何有的人沉迷遊戲,成績照樣優秀?
    因為有網癮,學生不再學習,沉迷遊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但是,人比人氣死人,有的人有網癮,偏偏成績還不錯。都是第一梯隊(最頂端的一部分)的實力,問他怎麼學的,邊玩遊戲邊學習,成績還能這麼好?這就導致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努力,但卻沒有效果,最後學習的熱情逐漸減弱,導致沉迷於學習以外的其它事情,比如玩遊戲,打籃球等。做好這一點,網癮都不用戒,想學就學,想玩就玩!
  • 深觀察丨因為多巴胺,網遊沉迷是一個嚴肅的「成癮」議題
    公開信中,這位母親痛陳:自己曾經學業優秀的孩子,接觸到網路遊戲之後,成績一落千丈,不僅高考失利,甚至之後留學法國之路也因為沉溺網遊而中斷。如今孩子「24歲了,整天在家打遊戲也不是辦法,工作我們給他找過,戒網癮的學校也聯繫過,我們甚至聯繫遊戲公司幫助限制孩子帳號的遊戲時間,都沒有用的」。
  • 小學生因為打「遊戲」,成績一落千丈,網友:這鍋「遊戲」不能背
    小學生因為打「遊戲」,成績一落千丈,網友:這鍋「遊戲」不能背。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美好。以前,只要富貴家庭裡才買得起手機的年代,如今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一部。尤其是當孩子回到家中,第一時間拿起手機的動作幾乎不會改變。而因小學生打「遊戲」的事情,成績一落千丈的也不在少數。很多網友對此說道,這鍋「遊戲」不能背。一、小學生因為打「遊戲」,成績一落千丈成績對於一名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 小學生玩遊戲比成人還「6」,我們如何幫孩子剎住沉迷網遊的車?
    作為家長,我們似乎越來越難避免孩子們過早接觸網路遊戲。據統計,有超過80%的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60.8%的少年兒童平均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超過30分鐘。因網路遊戲時間不限、內容分級不細等原因,60%以上的未成年網遊玩家視力下降,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網遊中接觸到暴力、賭博、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
  • 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家長要反思什麼
    去年年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障礙」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修改草案中的「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從今年1月份開始收治遊戲障礙者,目前在這裡接受治療的近10位遊戲障礙者,大多是中學生。 記者了解到,因沉迷網絡前往杭州七院進行心理諮詢或治療的青少年,其中80%以上的家庭環境都有問題。
  • 這款遊戲是世界上最早的網遊之一,讓臺灣第一悍匪也沉迷
    我當時主要在玩遊戲,不懂網絡聊天,註冊的時候已經是99年9月了。結果號是6位的,現在頂多也就值個兩三萬吧,血虧。扯遠了。國內開始玩網遊大約是2000年,包括石器、萬王差不多都是這時候(萬王早一點)。其次遊戲內容方面,當時《天堂》已經有了Boss戰,有了攻城戰,有全套的PK機制(死了也會掉裝備,和傳奇一樣,或者說傳奇就是抄它的);而2001年《傳奇》剛引進的時候還是個半成品,連屍王殿、豬7、死亡山谷都沒有。至於用戶,《傳奇》到了2002年中時大約是20萬在線,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而早在2000年《天堂》就已經在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伺服器,全球玩家數超過一百萬!
  • 孩子沉迷遊戲主要因為這「3大原因」,父母重視,孩子才會更好
    孩子這種不積極主動去學習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跟著直線下降。不少父母抱怨道,為什麼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那麼積極,而寫作業和學習的時候,卻完全提不起勁呢?而且在最近的一次課堂測驗中,兒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從原來的中上遊變成了班級中下遊的位置。
  • 社工換位思考「網路遊戲沉迷」:對孩子斷網收手機都不是好主意
    早前,「每天8000萬場,少年打40小時險喪命」、「少年沉迷王者榮耀威脅要輕生,父親辭職回家照看」等因青少年沉迷網遊而引發的極端事件不時見諸報端,還觸發了騰訊公司「史上最嚴限玩」措施。 蘇玲是和悅中心的一名總幹事,該中心運營著一項名為「隨遷兒童心理支援與人間發展」的公益項目。她表示,一直以來,隨遷兒童父母向社工反饋最多的問題,正是孩子們熱衷玩網遊的現象。
  • 叮咚,「網遊」防沉迷指南來咯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我要盡情地玩網路遊戲(下文簡稱「網遊」),和其他玩家「一戰到底」!漫長的假期裡,不少同學都會接觸到「網遊」。「網遊」讓人興奮,給人帶來短暫的成就感,可如果沉迷其中,會帶來很多困擾。201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指出,近八成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遊」,超過九成的學生認為「網遊」使業餘時間更愉快,近七成的學生認為「網遊」會給他們帶來幸福生活的能量。這份報告揭示了中小學生遊戲行為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等因素之間的諸多聯繫。青少年迷戀網遊是家庭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 保護未成年人是網遊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
    主流輿論對網路遊戲的評價從負面走向割裂,一方面,遊戲行業由於其可觀的利潤與廣闊的發展前景,被認為是朝陽行業,另一方面,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與行動支付的發達,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帶來的精力佔用與財產損失等負面信息也更為突出。如何讓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這一代未成年人與網路遊戲「友好共處」並得到恰當的保護,成為橫亙在社會、遊戲行業與家長面前的一大問題。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和孩子應該更像夥伴,而不是針尖對麥芒
    大多數家長面對沉迷遊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唉聲嘆氣。打罵是最常用的管教方式,然而棍棒教育猶有竟時,當打罵已經起不到威懾力時,許多家長也只能束手無策。有些家長會把孩子送到那些所謂的「戒網癮」的書院,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將孩子丟給別人,只要結果,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韓國一位叫做洪成浩的男生,在高中時期就沉迷於遊戲,除了吃飯時間和在校學習時間,每天其他時候至少要花六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有的時候到了休息日,甚至還會通宵打遊戲。
  • 疫情下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現象引代表委員熱議 借鑑「遊戲力」 讓...
    然而,在享受不出門就能上課便利的同時,不少家長反映,一些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近四成學生曾因網路遊戲與父母發生過爭執。未成年人沉迷網遊,也引起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網絡課堂的思考。
  • 不再沉迷網遊後,應該玩什麼?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提出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時段時長並規範付費服務。根據該通知,網路遊戲企業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提供遊戲服務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
  • 遊戲+教育=寓教於樂作用的知識網遊?
    不可否認目前在絕大多數的社會輿論甚本上將遊戲視為毒物,記得筆者當時在學校之中大多數時候學生學習成績下降老師們都會將這個功勞記在遊戲之上,當年筆者在學校之中還是好學生,成績還過的去,但每一次出現成績下降時,老師總是語重心長的說,你還是少玩點遊戲吧。當時筆者記得只有是男同學只要成績下降,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不是遊戲,就會被認為是遊戲的問題。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是他的錯,家長也有責任
    現在的小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平板,許多父母談「網」色變,一說起電腦,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遊戲耽誤孩子學習,其實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那麼這樣的孩子內心肯定缺乏某種情感,才令他感到除了遊戲以外,一切都是乏味的。這樣的孩子,就算他生活在一個沒有遊戲的年代,也會因為其他事情而耽誤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