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玩遊戲比成人還「6」,我們如何幫孩子剎住沉迷網遊的車?

2020-12-23 閒小包

在全國推行網課期間,孩子們需要通過手機或電腦上課,出現了不少藉機打遊戲,甚至用家長的帳戶給遊戲平臺大額充值的事件。

在網際網路和電子產品不斷普及的今天,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顯著提升。伴隨網路遊戲業的迅速發展,出現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齡兒童沉溺網路遊戲、過度消費的現象,已成為社會高度關切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似乎越來越難避免孩子們過早接觸網路遊戲。

據統計,有超過80%的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60.8%的少年兒童平均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超過30分鐘。因網路遊戲時間不限、內容分級不細等原因,60%以上的未成年網遊玩家視力下降,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網遊中接觸到暴力、賭博、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習慣和綜合能力的養成關鍵期。我們特別擔心孩子過早接觸網路遊戲,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更害怕孩子一旦上癮網路遊戲,很難戒除。一些有意識的家長,也做過一些防止孩子沉迷網絡的舉措,但存在漏洞,防不勝防,發現問題往往為時過晚,錢都花了,打也補救不了。最難的是,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來,我們明顯感到孩子拒絕溝通,逃避抗拒自己的管控,有點管不了他們了。

感覺很難讓孩子戒除網癮,其實是因為我們把勁用錯了方向,方法不當還適得其反。

孩子為什麼不受管束,只想玩遊戲

孩子自身成長特點年齡特點:學齡期兒童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不強,往往容易分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感興趣的事情上去。

性格特點:小學階段的集體教育和同伴交往,會讓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和主見,這也讓我們逐漸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環境特點:小學生主要的生活環境還是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兩點一線」,較少接觸社會,而社會大環境的新異事物,對孩子來說都可能產生強大吸引力。網路遊戲營造的虛擬環境,充滿想像和刺激,為人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成人尚且深陷其中,更何況是孩子們。

我們過去的教育習慣累加結果網絡平臺、遊戲行業監管不細不實,政策制度缺乏有效的強制力,固然是問題的關鍵,但沒有監護人的有效監督約束和陪伴陪護,有關舉措的落實必然也會大打折扣。家庭教育欠缺,監護人缺乏有效監管手段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上班族不得不把孩子丟給家裡的老人看顧,平時疏於管教,待孩子犯了錯,就對他們指責懲戒。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簡單粗暴教育方式,忽略了對孩子的親情陪伴和理解溝通。這也難怪孩子們想要逃離現實世界,更渴望到虛擬世界中尋找自由和慰藉。

信息安全教育的缺失雖然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網路遊戲的類別、認證、時長、充值等方面建立分級制度,例如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從帳號實名註冊、控制遊戲時段時長、規範付費服務、加強行業監管、適齡提示制度、呼籲社會各界履行監護責任等六方面提出舉措。

然而其中一個很大的漏洞是:如果我們自身沒有信息安全意識,無意中洩露了個人信息,孩子用此成功註冊帳號,遊戲中所有針對未成年人身份的限制將形同虛設。而如果缺乏對孩子的網絡安全教育,孩子將難以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假對錯,也無法意識到洩露個人信息的巨大隱患。

防止孩子沉迷網遊,3步有效控制

用防範代替懲戒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和網路遊戲,已經不大可能,與其通過懲罰降低遊戲行為的發生概率,不如加強防範,讓孩子在可控範圍內適度遊戲。

(1)我們要有防微杜漸意識

專家建議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平時每日不超過1.5小時,法定節假日不超過3小時。如果需要讓孩子使用電子設備,應該設置好使用的時間。大部分電視機、智慧型手機、遊戲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都可以設置定時退出或關機。

為了防止孩子過度上網或被誘導消費,我們還要了解設備的隱私設置和密碼保護功能,設置好下載應用的密碼、聯網密碼、支付密碼等,對遊戲設備的使用權限進行有效控制。

(2)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遊戲產品

在遊戲官網或者評級搜索軟體中,可以查詢遊戲關於年齡分級和內容介紹的信息;在正規的應用商店,也可以查看年齡限制、遊戲介紹、評論信息,包括截圖、視頻、用戶評價等。購買或下載遊戲前,我們應該在對遊戲內容有全面把握的基礎上,判斷和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類型。

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疏導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了解孩子的喜好,也不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常常用成人的優越感來壓制孩子。其實,平等參與才是最好的方式

(1)參與孩子的遊戲過程

關注孩子在玩什麼遊戲產品,嘗試親身參與體驗,直觀了解遊戲內容是否健康,是否有年齡限制,是否有誘導消費,多人遊戲的對象都有誰等等。在跟孩子定下遊戲規則和條件的時候,更有發言權,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遊戲行為理解孩子,以遊戲夥伴的身份了解孩子的遊戲動機。在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共同討論遊戲中的主角特點、操作技能、思維攻略等話題,引導孩子關注遊戲中積極正面的信息,並注意避免在遊戲過程中以教育者的身份進行說教。

(3)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被動服從

遊戲的魅力之一,在於每個玩家都是自由平等的。我們可以耐心與孩子進行溝通,向其說明過度遊戲會對身心健康和行為習慣造成哪些影響,嘗試與孩子協調共建規則。還要讓孩子清楚哪些遊戲是可以玩的,每天可以花多少時間在網路遊戲上,在遊戲中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應該如何處理。關鍵就是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並願意向父母反饋,以達到主動配合的效果。

用陪伴代替說教更多時候我們在家的常態,不是對著電腦對著手機,要想勸阻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真的沒有什麼說服力。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有空的時候,陪伴孩子度過一些有質量的親子時光呢?

(1)豐富孩子的興趣

我們可以帶孩子出門遊玩,可以和孩子共讀好書,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公益活動,以此代替虛擬世界的遊戲,讓孩子接觸更廣闊的現實世界,拓寬視野,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如此一來,孩子對遊戲的迷戀就會有所轉移。

(2)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加強親子陪伴,更重要的是,多帶孩子體驗有計劃、有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在現實世界中滿足孩子尋求挑戰和取得成功的渴望,才能引導孩子關注現實世界,熱愛自然、社會和生活,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結語

對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國家、企業、學校應盡到應盡的責任,同時,作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指引作用的父母,應該為孩子把好第一關。

幫助孩子從虛擬的遊戲世界走出來,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做好家庭教育的功課,重在防範而非懲戒,重在反思而非指責,重在疏導而非專制,重在陪伴而非說教。不要忘記,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相關焦點

  • 網遊防沉迷該怎麼做?專家:別灌輸玩遊戲是罪惡觀念
    怎麼玩才健康 玩什麼才恰當(民生三問·網路遊戲防沉迷③)  核心閱讀  網路遊戲防沉迷,怎麼做才能有效且長效?專家建議,家長不宜向孩子灌輸「玩遊戲是罪惡」的觀念,而應該幫助孩子提升自制力。遊戲公司除了設置「一鍵禁玩」及「限額消費」等功能,還應該制定方案,使青少年遠離不良內容。
  • 班級第一因沉迷遊戲而成績一落千丈,父母把責任推給了網遊…
    在面對網路遊戲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人能夠做到從不去玩,有人能夠做到有節制地玩,而還有人則完全喪失了自控力沉迷其中。而這其中矛盾最容易集中在的往往就是遊戲上。最近收到了一位家長的問題諮詢,問的是「我的孩子曾經班級第一名,現在沉迷網路遊戲不愛學習了,就是網遊把他害了。」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吼叫沒有用,聰明媽媽用這6招
    文||家庭教育讀書會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的生活節奏。被困在家裡的猴孩子,可以說是在網絡上玩出了各式花樣,恣意衝浪,不亦樂乎。這可苦壞了一群爸爸媽媽們,因為他們發現,在與網路遊戲爭奪孩子的大戰中,他們敗得體無完膚。原來,網路遊戲的毒性一點都不必新冠病毒弱。
  • 堪憂:大學生玩網遊的時間是人均讀書時間的六倍!
    大學生每天玩網遊的時間是讀書的6倍!怎麼辦?不久前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出爐,數據顯示,2018年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67本,每天閱讀時間為19.81分鐘,與去年相比再度減少。與此形成對比鮮明的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發現,大學生平均每天玩網路遊戲的時間約為2小時!
  • 孩子沉迷網遊不能自拔!心理老師:比起打罵,這4招更管用
    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家長。01、孩子為什麼會「遊戲成癮」1.好玩遊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天生就敏感並尋求趣味性的事物。網遊的內容就切合了趣味性,炫酷的特效、快速轉換的場景、吸引人的配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心。
  •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遊戲?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面臨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的同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孩子不沉迷遊戲?作為父母在這裡首先必須認清三個真相,才能走出孩子教育的誤區。真相1 讓孩子失控的不是遊戲本身 而是家長那麼多孩子在玩遊戲,為什麼就我們的孩子會失控呢?原因就是我們所採取的手段。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模仿家長的行為模式。
  • 社工換位思考「網路遊戲沉迷」:對孩子斷網收手機都不是好主意
    安靜的室內,響起「媽媽」的咆哮:「你不好好學習,又在玩遊戲,別再玩了!」 「兒子」充耳不聞,仍專心致志捧著手機。 「媽媽」告誡兒子沉迷網遊的「後果」:「我要斷你電,沒收你手機,禁止……」 話沒說完,「兒子」氣憤地打斷媽媽:「哼!不要你管,你除了上班就是加班,還關心過我什麼?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如何「安全上網 守護健康」?5月30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的「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遊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針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沉迷危害與對策進行研討,旨在形成家、校、社合力,呼籲國家相關部委加大對網路遊戲監管力度,促使遊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
  • 不再沉迷網遊後,應該玩什麼?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提出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時段時長並規範付費服務。根據該通知,網路遊戲企業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提供遊戲服務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
  • 遊戲+教育=寓教於樂作用的知識網遊?
    就在幾天前有一則題為《兒子沉迷遊戲 母親高薪聘請「解鈴人」》的報導,因為兒子過分沉迷遊戲,母親只有在合肥一些中學及大學的校門發出一封《高薪誠聘――誰能救救我的兒子》的求助信,希望有人能幫她將深陷遊戲泥潭的兒子拯救出來。
  • 父愛缺失是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一大原因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   很多孩子喜愛看手機網遊,一有空閒時間便會拿著手機玩遊戲個不斷,徹底迷戀在其中難以自拔。相對性於網絡成癮和手機上癮,許多 父母都找不著緣故。
  • 孩子沉迷遊戲學習差,是遊戲公司的問題,還是父母沒教育好?
    很多家長一談遊戲就色變,原因無他,有的孩子沉迷遊戲後成績一落千丈,有的揮霍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而有的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今年5月6日,葫蘆島市一位14歲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 此前,她給母親發了一條簡訊: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
  • 22歲小夥沉迷網遊4天不動 玩到尿失禁長褥瘡
    昨日,錢江晚報記者在一家省級醫院重症監護病房見到一位22歲小夥,因為痴迷玩遊戲,幾十個小時不挪動,竟然壓出褥瘡,最後尿失禁,醫生急救時發現,他嚴重脫水、腎功能不全、皮膚潰爛……再晚點送來,他就得搭上命了啊。  「要治療他的肉體痛苦目前看來問題應該不大,但幫他戒掉網癮,要困難得多。」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美齊說。
  • 遊戲成癮有什麼危害 沉迷遊戲已成社會現象
    ­  鄭宇的弟弟也有類似情況,他會按時上課,但在課堂上也是用手機玩網遊。尤其是到周末,經常整夜玩網遊,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鄭宇說:「弟弟也知道要控制自己少玩網遊,但他就是做不到。」­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沉迷網遊的人不僅將大把時間花在玩網遊上,甚至為了玩網遊撒謊。­  「他沉迷網遊後,越來越愛撒謊。
  • 14歲孩子沉迷遊戲,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30天戒除手機遊戲」
    該怎樣加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成功戒除網癮? 案例二: 今年我24歲了,對遊戲已經有足夠的克制力,以前也沉迷過網路遊戲,但是還是能放得下,現在我在國外留學。發現這裡也有以前玩過的網遊,因為是英語,所以想把遊戲和英語結合起來,畢竟是網遊,裡面交流用的都是英語,初期感覺挺好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有點沉迷進去了,每天總想著遊戲。
  • 為了合群,你會讓你的孩子玩小雞之類的遊戲嗎?
    兩天前,當我二年級的兒子和我一起回來時,我並不是故意說他們班上有很多男生下課後玩吃雞遊戲,對於幾乎不玩手遊的人來說,他不能參與玩朋友們。我問他,你想玩嗎?他說他不想。事實上孩子們一定還想玩小夥伴們。然後我說周末,讓爸爸教你玩,然後你知道怎麼玩,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兒子欣然接受了。我補充說,我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好好學習。從那以後,我開始思考,小時候,我沉浸在網遊中,真的很好嗎?的確,他可以作為娛樂的休閒遊戲,但畢竟孩子還小,自控力幾乎為零,對於網遊,很多成年人都沉迷於此,更不用說這麼小的孩子了。
  • 疫情下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現象引代表委員熱議 借鑑「遊戲力」 讓...
    然而,在享受不出門就能上課便利的同時,不少家長反映,一些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近四成學生曾因網路遊戲與父母發生過爭執。未成年人沉迷網遊,也引起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網絡課堂的思考。
  • 馬化騰關閉網遊後會不會有學生好好學習呢
    一部分小學生確實是受到了網遊的影響,但是如果馬化騰關閉了網遊,還是會有一部分小學生不好好學習的,先說一下馬化騰關閉了網遊之後的狀況: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遊戲是通過讓孩子完成任務獲得「滿足感」來牽制住孩子的,只要是能讓孩子開心的事情,孩子就會沉迷其中不想出來,拿我自己來說吧,初一的時候家裡買了一臺平板,平板裡面有一個自帶的遊戲,就是經營農場,
  •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怎麼辦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例如孩子在應用電子設備時,能夠 正確引導孩子閱讀文章文學名著,訪問新聞報導,熟識全國各地的人文風情,還可以收看一些啟發性的綜藝節目。
  •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電子遊戲沉迷問題?
    如何避免電子遊戲沉迷?這是個大問題如果真要寫估計可以寫上個幾萬字的論文了而且要完全解決電子遊戲成癮問題是不可能的作為本就是娛樂向的東西有人沉迷其中是自然而然的,就如同抖音以及快手。本文所寫的是幾個簡單的方法。我們如何不讓自己沉迷在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