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作為患者本身和家屬隨時關注患者恢復情況這點是必須的,這樣才可以預防病情突然出現變化而不知情。
但是很多人對於該怎麼看出患者的恢復情況卻不了解,這就導致有時候會出現患者還沒好卻認為好了而放棄治療的情況。
那麼,我們能通過哪些因素來判斷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情況呢?
1.面部表情變化
我們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是可以通過面部表情看到其狀態,精神病患者在恢復期的時候,他們的面部表情會比較自然,眼神也有靈性,多去觀察的話在其臉上是可以看到正常的喜、怒、哀、樂的表情變化。
但是,精神病患者在即將犯病的時候,其面部就會出現目光呆滯、雙眼發直的情況,就算受到外界的刺激也很難引起其表情變化。
2.日常生活變化
患有精神病的人,其行為是鑑定其具體情況最直觀的標準,對於那些處於恢復或穩定期的患者,本人是可以逛街買菜、操持家務等照顧家人的事情,和正常人沒太多區別。
但是發病的時候,其生活表現就會出現很大差異,生活變得沒有規律,夜裡不睡,白天不起的症狀,有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長時間不脫衣服就上床睡覺,也不洗漱等等,另外也有不穿衣服赤裸身子的。
3.自身疾病變化
對於那些在患病緩解期的患者,本人會願意去看病,願意配合醫生治療自身疾病且不鬧。
但是,當患者的疾病要復發的時候,就會變得無視自己的疾病,甚至堅信自己沒有病,並且拒絕看病、吃藥,嚴重的會將大家的關心當成是對自己的迫害。
4.性格變化
性格變化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是非常顯著的,而患者發病的時候狀態是非常不正常的。
患者在病情復發前期,在與家人朋友及身邊接觸的時候會比較融洽,但是在復發時期會忽然變得孤僻自我、不合群、想自己獨處,甚至有的患者喜歡低頭沉思,對身邊的人態度蠻橫暴躁,不願和其他人進行正常溝通。
另外,對於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其家屬對其的支持和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