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乾燥而多霧霾,空氣溼度不好,淨度也不高,所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從而咳嗽。
每年幾乎冬天一到,孩子們就會齊刷刷的進入了咳嗽的「隊伍」。但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關心則亂,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就診,不然醫治不當很容易造成悲劇。
不久前,江西九江的李先生就因為醫生醫治不當失去了自己7個月的孩子。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1月13日,江西李先生七個月大的兒子咳嗽,被帶到家附近的和順堂中醫門診部醫治。開了幾劑膏藥沒見好轉。
1月14日,在醫生的建議下,孩子進行了兩次灌腸治療。「醫生說如果你要好得快,必須要灌腸,我們交了70多元的灌腸費用。藥就直接從肛門打進去的,孩子哭得很厲害。」李先生說。
沒想到次日,孩子突然身亡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先生與家人立刻就報了警。而當後卻發現當時給孩子治療的醫生徐鴻煊,從業資格證上的名字卻是「徐小紅」。經查驗還發現,當天給孩子灌腸的女護士沒有取得相關從業資質。(這個真的是太可惡了!簡直草菅人命!)
明明最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咳嗽,卻讓李先生與孩子天人兩隔。在悲痛之餘,李先生十分質疑,七個月大的嬰兒是否適合做灌腸治療。
那麼,灌腸治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灌腸治療是什麼
中藥保留灌腸從直腸給藥,醫生會根據患兒的年齡大小,分別注入30~50毫升不等的中藥製劑,藥物能在腸道保留4~5個小時左右,不痛不脹不瀉,沒有痛苦。而且,灌注過程短,患兒容易接受。
2、灌腸療效如何
因為是直腸給藥,所以沒有經過消化道和肝臟,藥物在經腸黏膜吸收後,就直接進入了下腔靜脈,這樣比口服藥物效果要快。
3、嬰幼兒真的適合灌腸療法嗎
嬰兒出現發燒的現象應該用專業的針對於兒童發燒的藥物來進行治療,不要考慮用灌腸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這種方式雖然對孩子來說表面沒有什麼痛苦的表現,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是很大的。
用灌腸的方法來治療嬰兒發燒,是把退燒的藥物利用注射器直接通過肛門推入患者的直腸中,這種方法也叫「直腸給藥」,嬰兒時期的寶寶由於腸部的功能發育不太完善如果直腸給藥的話會損害寶寶的腸神經,嚴重者就會造成患者死亡的現象,所以一般不要用這種方法來治療。
4、灌腸醫治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即使是灌腸,藥物依然是經過腸道,再通過血液循環起作用,況且灌腸的藥物成分複雜,如有過量或錯誤使用,就很容易損傷孩子嬌嫩的肝腎等重要臟器。
其次,藥物過敏也是潛在危害。灌腸治療之前不做皮試,家長也不清楚具體用藥,孩子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此外,直腸滴入不是一種安全、無菌的給藥方式,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有可能隨著滴入液進入腸道深處,造成汙染。
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殺滅腸道內的有益菌群,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導致繼發性感染和腹瀉等。
遠期的嚴重後果,如是否損傷腸道黏膜、改變腸道內酸鹼度,是否會引發直腸細胞的變性、壞死,危害無法估量。
長時間的大量液體保留灌腸,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嚴重可致死亡。
灌腸所用的藥物,因為沒有教科書以及藥品說明書的指導,使用的劑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可以超過正常劑量的數十倍使用。
而且有些還將不能溶解的口服藥物比如片劑、膠囊劑也加入其中,這些固體藥物,即使研磨了溶解了,能被腸壁吸收嗎?
更有甚者,有些將中藥材直接研磨加入灌腸液中使用,這種沒有經臨床實驗就拿出來的用法,寶寶不該被當做實驗者!
小編查詢資料後發現,幼兒發燒灌腸這種治療方式是針對發燒比較嚴重的寶寶來說的,輕微的發燒可以服用退燒藥或者配合物理降溫來治療的,只有是超過39℃以上的高溫才需要通過灌腸來治療的,長時間的高溫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因為灌腸是降溫最快的一種方式了。
最後,小編建議,不管大人小孩,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而不是圖方便去身邊的小診所,畢竟你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行醫的資格!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