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腸退熱真的無害?常用的安全退熱藥有哪些?
婆婆說白天還好些,晚上就容易反覆,今天帶著孩子去村裡診所灌腸了,希望孩子快點好起來……同樣作為一位母親,寶寶發燒時,家長的那種焦慮、恨不得馬上退燒的想法袋鼠麻麻也感同身受,可是選擇「灌腸退燒」,真的靠譜嗎?每次看到「灌腸退燒」四個字,就忍不住想要簡單科普下。一、「灌腸退燒」是什麼?真的無害?
-
半歲嬰兒發燒中藥「灌腸」致腎衰 每次透析10多小時
(原標題:半歲嬰兒發燒"灌腸"致腎衰 每次透析10多小時)半歲嬰兒發燒被「灌腸」 退燒不成反腎衰每次透析10多小時(來源:~)孩子發燒、哭鬧,不願意吃藥。這是讓家長最為煩心的事情。為了給孩子退燒,村衛生室的醫生給他嘗試用中藥灌腸退燒。讓人意外的是,孩子不僅沒退燒,甚至給身體造成了終身損害。武漢兒童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王筱雯介紹:「他的腎臟功能很難恢復到現在為止,必須得依靠腹膜透析來持續治療,說不定將來還需要腎移植。」前不久,半歲的小遊人生第一次生病發燒,家長趕緊把他送到附近的村衛生室。
-
灌腸是什麼 如何在家中藥灌腸
灌腸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對灌腸並不是很了解,它就是一種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那麼灌腸的好處有哪些?灌腸也是有不利的地方的,灌腸的壞處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灌腸是什麼灌腸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
-
6歲女孩「灌腸」後腎衰你直腸給藥安全嗎?怎麼用?
作者 | 陳集志 主管藥師6歲女孩蒙蒙因中藥「灌腸」退熱出現腎衰竭。直腸栓劑主要包括輕瀉劑、退熱栓、痔瘡栓、止痛栓等栓劑,插入位置相對表淺,是比較安全的給藥方式,但臨床上有劑量要求,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者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中藥灌腸療法是屬於中醫內病外治法之一。早在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病治》就開創了中藥直腸給藥的先河,近年來在臨床應用較廣。
-
警惕濫用的兒童灌腸治療
灌腸治療在一些地區很流行,而且花樣百出,感冒、發燒灌腸,便秘、腹瀉也灌腸,灌的有鹽水、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藥,也有中藥,甚至中藥注射液。 開展這項治療的醫生說法也不一,有的說吃藥不見效就灌,有的說灌腸孩子不受罪,效果更好,也有的說更安全,有的還打著「綠色療法」的旗號。 灌腸能用來治病嗎?
-
「抗擊流感新利器,中藥退熱新選擇」柴石退熱顆粒治療流感RADICAL...
國家流感防治工作明確要求在流感醫療救治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辨證論治,科學應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治療,提高臨床療效。大會期間,由中日友好醫院林江濤教授、張洪春教授及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孫增濤教授中西醫共同牽頭的「柴石退熱顆粒治療流行性感冒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陽性藥平行對照臨床研究」(簡稱「RADICAL研究」)成果重磅發布。
-
豬病的土方治療,灌腸洗胃療法
灌腸療法一、豬便秘:方1 35℃溫水3000-4000毫升,軟肥皂50-100克,用雙手搓溶於水中備用。患豬站立保定,術者將胃管一端接漏鬥,大豬可插入25-30釐米,小豬8-10釐米。助手將肥皂水緩緩加入漏鬥,術者同時不斷地將胃管向直腸內輕輕的推進。
-
推薦:中藥灌腸法治療慢性結腸炎
近年來研究表明,使用中藥灌腸療法治療效果較好。一、菊花30g,白朮15 g,防風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殼15g。便血重時加防風炭、雲南白藥適量,潰瘍較廣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藥水煎後用雙層紗布過濾去渣,再回鍋濃縮至60~80ml,以藥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連續7~10天為1個療程。
-
灌腸退燒危害大,這些你知道嗎?
這次生病,家附近小診所的醫生告訴媽媽一種用「中藥秘方」灌腸退燒的方法,再加上外敷藥膏,不用吃藥的方法也可以治病,而且「無副作用、純天然、綠色」。一次灌腸,讓孩子出現腎衰竭!媽媽一聽,當天就給蒙蒙做了一次。本指望藥到病除,但連續進行了4天,蒙蒙不僅依然反覆發燒,而且還長出了疹子,小便少了,精神也更差了。
-
6個月寶寶發燒,一次灌腸退燒導致腎衰竭,提醒家長:切勿亂用
最近,一個6個多月的寶寶半夜高燒不退,在小診所通過灌腸退燒,最後導致孩子腎衰竭。很多父母頻繁諮詢關於給寶寶退燒是否能夠用灌腸等問題,正好有專業人士對此問題也做了一些回答。有網友說,雖然通過灌腸可以讓孩子快速退熱,但是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太大了,這樣做不划算。
-
醫生警示:這2中退熱方法傷害大,特別是最後1種
要不要吃退熱藥?還是去醫院輸液?還是灌腸退熱?退熱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怎樣去選擇?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析一下:退燒藥、推拿、輸液、灌腸,哪種退熱方法最好?退熱藥是最常用的退熱方法很多家長都會在家裡備上一瓶退熱藥,在孩子發熱的時候使用。退熱藥也是最常用的退熱方法。
-
退熱貼不退燒,還可能會過敏!正確退燒方法都在這裡!
說白了,退熱貼的效果跟冷毛巾沒太大的差別。過來人都知道,額頭上放冷毛巾其實沒啥太大作用,退熱還得靠退燒藥或者去醫院。「親膚」「呵護寶寶嬌嫩肌膚」是很多退熱貼的一大「賣點」,但也有皮膚過敏隱患,比如皮膚起疹、紅腫等等。曾有媒體報導,一個18個月大的女嬰發燒後,心急的父母給她貼上退熱貼,沒想到2小時後體溫還是攀升到39.3度。
-
動不動就灌腸?打退燒針?發燒寶寶別再用這些錯誤的方式
最近,在我們微信後臺,有幾位家長在諮詢關於寶寶發燒的處理方式,其中,他們都提到了一個讓我無法理解的詞,「灌腸退熱」「退熱針退熱」,於是乎,我不得不把兒童發燒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
為治咳嗽7個月嬰兒灌腸死亡,灌腸療法真的靠譜嗎?
1月14日,在醫生的建議下,孩子進行了兩次灌腸治療。「醫生說如果你要好得快,必須要灌腸,我們交了70多元的灌腸費用。藥就直接從肛門打進去的,孩子哭得很厲害。」李先生說。 沒想到次日,孩子突然身亡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李先生與家人立刻就報了警。而當後卻發現當時給孩子治療的醫生徐鴻煊,從業資格證上的名字卻是「徐小紅」。
-
醫療糾紛:中藥灌腸非指南規範治療方法,治療前應充分行知情告知
本案被告醫院為患者實施的中藥灌腸治療並非常規治療方法,但治療前並未籤署知情同意書,存在一定不足。確定被告x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過錯參與度為50%賠償432389.5元。本文取材於司法裁判案例。9月14日15時許,原告訴便秘、腹脹,被告給原告行中藥灌腸治療,中藥灌腸結束儲某某即感腹脹加劇伴明顯腹痛,告知被告,被告19:15醫囑腹部正位片檢查,並於19:40再次使用開塞露2支納肛。20:30儲某某訴腹部脹痛加劇,伴有畏寒,21:00儲某某訴腹脹,寒戰,有尿意不能自解。請泌尿外科會診,考慮為急性尿瀦留、腹痛待查。
-
兒童退熱藥的選擇
為幫助各位家長做好退熱藥的「選擇題」,現將臨床常用的幾種退熱藥作一下介紹: ◆阿司匹林 是一種古老的退熱藥,1899年開始使用,其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大,主要為胃腸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其最嚴重副作用是瑞氏症候群,病死率為30%。英國明確規定,16歲以下兒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該藥在國內兒科也趨於淘汰。
-
中藥受懷疑 方舟子:我為何不相信中藥療效(圖)
近日,科普作家方舟子發表了《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中藥》一文。在文章中,方舟子對傳統中醫中藥的療效直接提出了質疑。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重型炸彈」在讀者和一批關注中醫中藥的學者中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
-
中藥灌腸療法幫你徹底治癒盆腔炎
中醫療法對於婦科疾病的治療效果獨特,下面為大家介紹治療盆腔炎的中藥療法。中醫認為,慢性盆腔炎主要分為溼熱瘀結和寒凝氣滯兩大類,慢性盆腔炎的中藥療法也是針對這兩種類型,對症下藥,分症施治。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塊患者採用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效果甚好,它具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或暖宮散寒之功效。
-
寶寶發燒用退熱貼不靠譜?4種坑娃的退熱方法別再用!
很多媽媽留言諮詢關於「發燒」的問題,也有媽媽在群裡討論各大退熱方法,其中提到了退熱貼的使用:媽媽A:我娃每次發燒,我都會用退熱貼,總覺得貼上涼涼的挺管用。媽媽B:我也用,具體有沒有效果不清楚,就是圖個心裡安慰。
-
6個月寶寶腎衰病危,只因退熱時做了這件事,要警醒!
一、灌腸治療常用於什麼情況?灌腸治療據說白了就是一種清潔腸道或給藥的方式,這種方法在正規醫院有使用嗎?有,實際上灌腸在兒科使用,一般來說就是三種情況。1、清潔腸道,比如要做腸鏡之前的清潔檢查、嚴重便秘、巨結腸的孩子。2、為了檢查或者特殊治療為目的的灌腸,比如巨結腸造影檢查,水合氯醛灌腸讓孩子保持鎮定或者睡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