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談教育——是否需要逼迫自己的孩子學習?

2020-08-28 理科博士再學習

我的孩子還在上小學,對於她的學習,我非常關心。儘管如此,我也不會每天逼著她學習。我個人希望她能夠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正確學習。

孩子的學習對於家長們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中國的現實社會中,高考等諸多考試是普通孩子成長和發展中最為公平的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孩子的學習成績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未來和發展,因此絕大多數家長都會非常重視。我作為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對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更是不敢懈怠。

儘管從心理上對於孩子學習非常重視,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自己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作為老師也教了這麼多年的書、培養了如此多的學生,心中逐漸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的發展都要遵循其內在的必然規律。因此,個人覺得,如若培養孩子的學習,單純依靠外力逼迫,通過盲目增加學習時間的方法,其實很難實現孩子學習的真正提升。對於學習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內驅力,即孩子自己發自內心地學習。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才能真正地將學習內化為自己的事情,並實現真正的努力。或者說,孩子最好的進步,就是自己要求自己,自己幫助自己。最好的學習狀態,就是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並發自內心地渴望成績的提升。

然而,引導孩子改變對於學習的認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個人目前的認識而言,能夠想到的辦法主要有兩個吧。一個是立志。我認為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孩子正確的認知導向,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孩子真正樹立發自內心的理想。有了目標,孩子才可能有前進的動力。或者說,目標的存在,一方面不會讓孩子迷失於路途之中,另一方面還會讓孩子受到激勵,為此而發奮努力。當然,這種目標並非嘴上說說而已的個人暫時想法,而是孩子內心真正的渴望。其二,就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其實,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對其最好的教育則來自於家長言傳身教的影響。教育學上甚至認為,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像投射。因此,家長的個人想法、個人行為對孩子具有直接影響。換言之,家長如果希望孩子有較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其自身就應該具有學習的愛好,而不能僅僅簡單地單方面要求孩子。例如,家長如果希望孩子不要玩手機,耽誤學業,那麼自己就不要天天一回家就拿起手機,玩得不亦樂乎。總之,單純地通過要求和逼迫,很難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熱愛。相反,這種過度的單向要求,甚至會讓孩子心裡對學習越來越排斥

總之,回首我自己漫長的讀書生涯,其過程也是起起伏伏,學習狀態和成績也是時好時壞,並非一帆風順。這使得我認識到,我必須要有耐心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成長過程。在保持靜待花開這種心態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她,影響她,並給予她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談教育——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否不用去讀書了?
    注意,成績僅僅是判斷以往階段學習效果的標準,而非以後是否繼續學習的標準。是否學習和學習好壞是兩碼事。學習好壞看成績,是否需要繼續學習看格局了。換言之,現在堅持學習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只有讀書,只有學習,才會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知識,鍛鍊基本能力,使得學生的成長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 孩子學習,一定需要家長「逼迫」嗎,虎爸狼媽的做法是否正確?
    孩子學習,一定需要家長「逼迫」嗎,虎爸狼媽的做法是否正確?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也有些家長表示有些年齡段的孩子就是過於貪玩,很正常,家長誘導慢慢就會好了。很大一部分人不同意家長強迫孩子學習,認為孩子學習靠的就是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也有一部分家長表示如果不強迫孩子學習,孩子就會學嗎?這樣的話,孩子的未來如何保證呢?所以對於是否強迫孩子們學習,備受父母爭議。1、有時候強迫會成為孩子們的負擔當今時代,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會幫孩子們報些興趣班,比如吉他、拉丁舞、鋼琴等等,有時候這些興趣班並不真的是孩子們喜歡的。
  • 大學老師談教育——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在於,孩子要為了夢想而學習。換言之,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孩子立志,讓孩子在志向的引導下去自發努力學習。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認識主要是受我侄女成長的強烈影響。我的侄女三年前以全市第一(我老家的地級市是教育大市),省裡前20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最好的大學。
  • 大學老師談教育——補課是否有用?
    我想補課是否有作用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或者說,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補課的作用差別很大。很多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家長都會認為補課是一個幫助孩子的有效途徑。但如果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在於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那我建議不要將成績的提高寄托在補課上。補課只是相對於知識而言的一種提高,對學習習慣的糾正沒有什麼作用。
  • 逼迫孩子學習,莫非就是逼迫孩子來彌補自己的遺憾!
    難道逼迫他們學習就是為了替我們彌補曾經的遺憾嗎?孩子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威逼利誘不可取,用錯方法只會害了他們!經常看到很多寶媽在訓斥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根本不用心好好讀書,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每次看到這種情形我都會想起我們小時候的自己,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只是那時候沒有手機,如今終於換成我們來訓斥自己的子女了?每個家庭多少都會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犯難,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一番作為能夠出人頭地。越是小的時候越是嚴加管教,生怕輸在起跑線上!
  • 他的轉變說明自信心是學習的原動力(王老師談教育教學34)
    他的轉變說明了自信心是學習的原動力(王老師談教育教學34)原創:三丫講故事一個初二的男生,昨天晚上興衝衝地對我說:「老師,我們又考試了,我覺得自己答得很好!」這個孩子一年前也是這個時間左右,被老師叫了家長——說他什麼也不會,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講話,於是就讓家長想辦法給他轉學,要不自己想辦法!老師的態度讓家長沒有辦法,只能四處打聽,終於有人向他推薦了我,說我能把他的孩子給提上去。於是他就接通了我的電話——你好!老師我的孩子在學校怎麼也跟不上節奏了,老師讓我給他轉學,說他「沒救」了,說著就哭了起來……我的心好痛啊!
  • 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
    從《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一書的分享中,我們幸運地發現,答案是否定的。02 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我們無力改變教育體制,卻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奇蹟」,這是《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一書封面上的一句話。那麼這位羅恩老師,到底是何許人也?先來看一下這位創造奇蹟般教育的老師的經歷。
  • 大學老師談教育——怎樣使厭學的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如果要解決孩子厭學問題,我們就要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厭學。只有這樣,才可以對症下藥。我想,孩子厭學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在於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很容易在家長的心理中轉化為對孩子現在和未來的焦慮。此外,也不排斥有些家長錯誤地將孩子的成績作為相互攀比的一個內容。
  • 大學老師談教育——為什麼孩子很努力,卻沒有好成績?
    在現實中,包括我個人的教學過程中都曾碰到過這類學生,即平日裡讀書很用功,也非常聽老師的話,試卷做了一張又一張,習題做了一本又一本,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書桌前學習,甚至直至深夜,但最終成績卻很一般。有的家長對此也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將原因歸咎於孩子的「智力一般」或者「不甚聰明」,讓自己在此類藉口中得以平衡。
  • 多才多藝:從小被「逼迫」上興趣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記得大學時一位老師曾和我們一起探討過「父母到底該不該堅持給孩子報各類藝術輔導班,即便孩子不喜歡」,我們也都各抒己見各持觀點(文末我將說出我的觀點),最後這位老師說,現在她的女兒有些埋怨小時候為什麼沒有逼迫自己去學習一些藝術技能,看到同伴好友都會,感覺很羨慕,但是好在遵從了女兒的意願,去學習遊泳,現在也取得了一些小小成就
  • 智慧家情文化—家長要看清,逼迫孩子學習不喜歡事情的不良影響!
    總逼自己的孩子學習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家長常常逼迫孩子學習的原因很多,因為家庭環境不同、家長的素質與能力不同、孩子的自身條件不同,家長對兒女的期盼與要求等等的不同,而導致家長的焦慮與擔憂,促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採取不合情理的強制態度與行為。下面我們總結出六種不同類型家長,逼迫孩子的主要原因與現象供大家參考。
  • 高中老師孩子成績差?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教不好自家娃?
    分析:以上三種家庭的孩子更易考上985大學,但是很多人對於第三種家庭保持疑問,為什麼是特定的「初中老師」,而不是更懂得高考規則的高中老師?高中老師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卻教不好自家娃?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個學習階段,小學除了學習外還要樹立行為規範,所以小學老師不僅要抓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經常會去到學生家裡家訪,就一位小學老師講,從多次家訪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父母都是高中老師的孩子,行為習慣非常差。」
  • 逼迫式育兒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嗎?做好這幾點,讓你事半功倍
    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書學習其實就是讓孩子們將來能夠更好地擁有自己的生活。可是,孩子他們如今年齡卻不會理解,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有什麼用。因此作為家長就必須逼迫孩子學習。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學習,更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或者是,定下一個巨大目標,比如讓小學的孩子就為考上清華北大努力,對他們來說,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逼迫孩子的原則就是在他們不肯前進,畏懼困難,沒有方向目標的時候的,逼迫他們一下。作為父母更是需要擁有遠見,而不是只看眼下,孩子有沒有讀書有沒有學習。
  • 老師逼迫學生上補習班,到底誰之罪?
    ——娜姐  我是一線小學教師,班裡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那些上補習班的孩子,紀律性差,其實上的只是寫作業班,父母忙顧及不了孩子,對學習不管不問,每年花幾千塊買個心安理得。很多人都在說自己小時候沒有上補習班,也上了大學。
  • 談華為談教育談創新 任正非最新發聲
    大學老師的研究是為理想而奮鬥,目標長遠,他們的研究是純理論要素研究。不管這些專利保護是否已經過期,先賢是值得尊重的。你要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人類社會的下一個文明是什麼?還會不會產生一個類似汽車、信息產業這樣的產業?我說的「汽車」是泛指,包括飛機、輪船、火車、拖拉機、自行車;「信息產業」也不僅指電子工業、電信網際網路、人工智慧。
  • 大學老師談教育——孩子在學校受排擠怎麼辦?
    一方面,我會認真聽取孩子的敘述,哪怕是情緒化的敘述,在了解具體情況的同時,讓孩子有一定的情緒宣洩;另一方面,我會給孩子堅定地的表態,表達作為父母對這個事情的重視,並會給孩子闡述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表達,給予孩子直接、明確的支持。這種支持實際上是對孩子心理上最大的關心。
  • 大學老師談教育——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焦慮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這種特定的焦慮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愈演愈烈。處於這種焦慮旋渦核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有太多的家長為孩子學習而長期焦慮、備受折磨。這種負面的情緒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心境,有時候還會破壞親子關係,有害而無利。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家長會有這種共性的心理焦慮呢?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源於家長們對於孩子學習結果的過分重視。
  • 衡水中學校長的講話火了,找到孩子的學習動力,比逼迫更管用
    看到葛大姐的狀態,突然想到了最近播的《小歡喜》,講的正是父母陪伴孩子讀高中的情形。雖說上一所好大學,並不是孩子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就目前的教育來看,大部分平常人家的孩子,未來的發展還是取決於孩子的教育層次。就像這幾天網上特別火的衡水一中校長在開學典禮上,送給孩子的第一課一樣,充滿勵志的情懷。
  • 逼迫式教育,只需要輕微改變,就能讓你的家庭和孩子受益無窮
    不想上學就是不想上學,你打或罵,或是說大道理,都沒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根本不會想到那麼遠的事情上面去,他們更注重的是當下,就比如學習差,經常被老師說,經常被父母說,那孩子往往不會因為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想學,而不是被家長逼迫。那麼問題來了,孩子想學,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是孩子自己愛上學習!很多人看到這個觀點可能感覺有點天方夜譚,也就是完全不可能實現,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學習了,怎麼可能讓他們自己愛上學習?
  • 英語理念||孩子需要跟合格的老師學習
    但是在國內學習英語時,我們沒有所謂的全英文環境,很多家長就會問到:「艾萊克英語有沒有外教課?」回答是否定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目前國內對於外教的考核和把關不嚴格,沒有一套成體系的測評標準,使得機構錄用外教時沒有相應的標準。本著對家長和學員負責的態度,我們不會輕易的推薦外教授課,但是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一個合格的外教進行一些內容的補充和訓練,這樣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