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家出發,一路向前,就遇到了兩個最大的字-----宇宙。
提起宇宙,我們就想起了浩瀚無垠的太空。可是,為什麼宇宙,有象徵房子的寶蓋頭呢?
古人造字,從居住的有限空間布局中,發揮想像力,延伸到浩瀚無垠的遠方。
相傳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就是造字這件事太牛了,太震撼了,驚天地、泣鬼神了,所以,天上譁啦啦下雨一樣下起了穀子,小鬼大鬼們在夜裡都忍不住哭泣起來。
在古代,科技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人們對於未知的東西,是充滿膜拜的。或者說,中國人最講求的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說,人和天之間是有感性的。中國人的宇宙觀,就是從有形的當下,延伸到無限的未來。
那麼,宇宙,在中國人心中,到底是什麼呢?
可以看到,寶蓋頭,就像是兩根柱子支撐起來的很高的屋頂,它就是房子的輪廓。下面的於是聲部。《說文解字》中說,宇,屋邊也。什麼是屋邊呢?就是指屋頂的便於,所以,說白了,宇就是屋簷。我們所說的宇宙無垠,其實就是從邊界的意思延伸過來的。
《詩經》中描寫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是指的陰曆,陽曆大約要推後一個月。七月份的大熱天,蟋蟀都散落在田野裡,八月份,蟋蟀感覺到天要寒冷了,就進了宇,躲到了屋簷底下,九月份,冷了,蟋蟀直接登堂入室進屋了。十月份,初冬了,更冷了,蟋蟀直接凍得鑽到了我的床底下。整片短文沒有一個代表寒冷的字,卻通過空間層層傳遞表達了氣候的變化。
宇中的於,不僅僅是聲部,還有自己的意思。
以前的於,不像現在的楷體那麼規規矩矩,而是像氣流,有一定的弧度,穿雲而過,所以,於,有超過的意思,是有方位感的。屋簷都是向外的,超出牆面的。旅遊的時候,看古代建築的時候,都能看到廟宇、大戶人家的屋簷,都是飛簷鬥拱、高高翹起的,似有飛動之勢,靈動之形讓人讚嘆。
所以,宇藉助的不止是於的音部,還有其飛動延伸之勢。
那麼,宙呢?
上面是屋頂,下面田字出頭,又是啥呢?
經常下象棋的人,會不會很容易就想到車呢?
其實,宙,就是車船,水路,陸路所能到達之處。
也有人說,不對,宙,是房子下面的放車馬的地方。宇,是房簷,宙,是棟梁之下的空間。所以,宇宙的本義,是有形的居住空間。
人們的想像力是無限的,從居住的有形的空間,延伸到了天空,神話、天宮。
蘇軾的《水調歌頭》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從人間的樓宇,想到天上的瓊樓玉宇,從自己的小屋,想到天上的廣寒宮,想像力,超越了時空的界限。
後來,人們繼續延伸,宇,是空間的無限,宙,是時光的無垠。時間和空間的交匯,就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很多時候,我們一眼望去,看到的好像是空間,但看不見的,發生著的,是從中走過的流年時光。
宇宙太浩瀚,人生太無奈,時光匆匆過,所以,不要頹唐,抓住每一刻,讓時光流痕,爭取永恆的瞬間。而走向這宇宙,請,還從家出發,從出生的地方,從歸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