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樊綱:城市群可平衡大小城市矛盾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別看一線城市房價有漲有跌,但是城市核心區的投資價值依然符合過去的邏輯,因為有人口、產業和資源的優勢,所以意味著買房買的可能更多是房子之外的附加值。

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逐步深入人心和落實到位,買房的投資邏輯正在發生改變,全國房地產市場嚴重分化,普遍上漲的時代過去了。

也就是說買房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城市、區域和開發商、產品等,不是所有的房子買了都是對的,剛需雖然不重投資,但是也要認真評判這些維度。

如果說過去大家經常說不要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啊,那麼今天我想說,不一定,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可能不值得去買,但是對於一些依附於大城市的小城市或許還有不少的機會。今天我要說的就是城市群。

對於城市群尤其是今年從國家高端的層面上就有多次提及,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也就是說,城鎮化肯定還是要發展的,但是更注重新型,新型體現在人的城鎮化,以人為核心,產城融合、和諧宜居、城鄉統籌、生態節約,不再只是追求快,也已經從傳統房地產中跳脫出來。

除此之外,城市群發展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特別提到,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說白了就是,中心城市肯定是引領作用(一會有榜單可以佐證),但是過去周邊城市可能容易被忽略,與大城市發展相差懸殊,今後必須發揮出城市群的綜合效應。

城市群發展跟城鎮化還不太一樣,但有重合部分。城鎮化可能很多情況下是農民進城市民化的過程,而城市群發展則很可能包括農民進城,更包括大城市一些功能的疏解。

如果空有城鎮化帶來的高房價並不值得購買,這就是很多三四線城市別看房價一直漲,但是並不具有投資價值。而且很多進城的農民也無力承擔,但如果是城鎮化帶來的產業協同發展,配套齊全,那麼才是真的對我們的未來生活工作起到積極作用的真的利好,這樣的城市就有前途,有發展潛力,不是虛高。

近日,《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發布,以19+2城市群為基礎,對全國570個區域進行了區域投資潛力的綜合評估,包括經濟實力、人口數量、教育醫療、環境生態、特色文化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前10名中都是一線城市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和廣州。

在這個百強榜單中,你會發現,三大城市群佔據百強榜六成江山,長三角城市群的區域最多,共有42個,佔比近五成;其次是珠三角城市群,共有12個;再次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共有9個;京津冀城市群6個。

房地產跟城市經濟發展有很直接關係,凡是圍繞這些城市的城市基本上都比較有前途,雖然不絕對,但是從人口、資源和產業角度來看,還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

前不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就表示,要通過大城市、城市群的發展來進行中國的城市化,這是城市化的2.0版。這應該是一個合乎城市化規律,合乎人的選擇規律、遷移規律的做法。城市群的發展,不只是通勤的問題、住房的問題,更多是一個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問題。

我認為,有一點,樊綱說得非常對,城市群發展是大中小城市的互補。他認為,城市群的發展,是一個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問題。可以推動房地產市場更加均衡、更加健康的發展,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的兩極分化。

就好比北京跟北三縣也在實現四統一,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漫長,但是可以看到逐步融合的成果。很多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如果周邊沒有一個中心城市能來帶動它們發展的話,那麼這些小城市就沒什麼大機會。所以,未來買房也好還是生活工作也罷,城市群需要你去做綜合考量,而不再一味以城市中心區為唯一目標。因為潛力這個東西一定是離天花板更遠的地方。

全國正在迎來城市群發展時代,買房也是如此,購房者能抓住未來的城市群發展機遇嗎?以後我們可以繼續跟大家分享幾大城市群的發展機會,並且看看對哪些城市影響較大。

相關焦點

  • 樊綱:城市群的發展可以推動房地產市場更加均衡
    首先要發展大城市,大城市來帶動中小城市發展,經濟的發展一定意味著人口的遷移,一定意味著人口版圖的變化。人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那麼自然他們的居住,他們生活,城市和鄉村的關係等等都要發生深刻的變化。 樊綱認為,城市群的發展,不只是通勤的問題、住房的問題,更多是一個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問題。
  •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2018-04-0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學家樊綱再爆雷言:什麼都可以限,就是不能限價
    這才有了調控,到最後發展到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新定位,從而繼續指導新調控的落實,事實證明,調控是對的,房住不炒也是對的,一方面堅守房住不炒不動搖,另一方面其實也有因城施策來做平衡,這樣一來,房價基本上就可以穩定在一個水平,不會大漲大跌。
  • 城市群崛起,新的「城市坐標點」在哪?
    城市群崛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同時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帶動作用。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 城市群交通要解決什麼問題
    接下來,重點討論幾個關於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的關鍵問題,也是個人感覺目前尚未解決好、但對下一步城市群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1.城市群的尺度大小:城市群的範圍到底應該多大合適?中國本身存在人口規模基數大、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大、地區不平衡矛盾突出等特殊性,國外關於城市群範圍的確定方法對國內未必適用。
  • 城市戰爭正演變為城市群戰爭!中三角城市群不能再等了!
    >在此期間我國形成了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以「成都、重慶、武漢、南京」為代表的強二線城市,同等級的城市競爭正日益白熱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城市為中心的單元競爭正逐漸演變為「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形成多元競爭」;城市戰爭圈子的演變
  • 【讀書】《城市的勝利》經濟學家如何解讀一座城市?——豆瓣評分8.1
    同年,經濟學家理察·格萊澤發表了《城市的勝利》,並成為當年《經濟學人》最佳非虛構類圖書闡述城市是我們最偉大的發明,它讓我們更加富裕、聰明、綠色、健康和幸福作者還把這個不算短的句子,當作為了副標題在書中,他以一個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待城市
  • 樊綱:中國經濟學研究應更重理論內容本身,不可過分量化分析
    樊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經濟學研究的數理模型、計量分析、文獻索引日趨規範,學術評價體系、期刊、職稱評審評定製度逐步完善,國內國際的高水平成果不斷湧現。
  • 樊綱:新基建決定城市發展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中國經濟網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  新基建決定城市發展競爭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樊綱表示,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算力、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來提供
  •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名單範圍圖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名單範圍圖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41個地級市。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  一名參與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編制的消息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長三角城市群規划去年8月基本完成初稿,其後徵求相關部委、地方以及發改委相關司局的意見進行修改,反反覆覆進行了幾輪。  「並不包含所有的地級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中哪些城市覆蓋哪些城市不覆蓋,此前爭議很大,現在還未發文,不方便透露。」
  • 經濟學家系列訪談|張軍:限購限貸政策明年或退出部分城市
    但我們也看到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的情況。你怎麼看待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張軍: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成渝經濟圈等代表了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方向。但是像中西部特別是中部的一些地方,可能比較平庸,這個在客觀上難以避免。若要每個地方都能夠找準自己定位,有自己的較擅長的產業並發展起來,且發展得很好。我覺得這是過於理想化,事實上做不到。
  • 「城市群發展模式國際比較與中國城市群發展道路」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陳博士回顧了傳統區位理論、城市體系理論、城市—區域理論、戈特曼的大都市帶理論、空間經濟學對城市群演進的理論研究、城市群聚集經濟分析理論等西方世界城市群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城市理論和中國的城市群理論研究。
  • 一二三級城市群劃分標準出爐:9城市群成中國重心!
    這是因為中國城市的行政區劃不能反映城市實體地域的大小,有必要引入城市功能地域即都市區的概念。一個城市群至少有兩個人口百萬以上大都市區作為發展極,或至少擁有一個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大都市區。大城市群的總人口規模達1000萬人以上。應高於全國平均的城市化水平。
  • 中國哪些超級城市群富可敵國?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競爭格局中,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取決於是否有若干綜合經濟實力強大的城市群與全球城市區域。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趨勢。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我們把常住人口規模300萬人以上的城市謂之都市。都市輻射的範圍謂之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態。我們知道,城市不論大小,都與周邊地區發生互動關係,可謂之城市圈。城市發展成為都市,其輻射的範圍就應謂之都市圈,不能在地圖上隨意畫一個圈就叫做都市圈。根據研究,城市越大,輻射帶動的範圍就越大,城市質量越高,輻射力就越強。輻射範圍如何計算?一般以城市規模(人口和GDP)、空間距離、聯繫強度綜合計算確定。
  • 城市的交通:人類創造的矛盾
    城市的交通:人類創造的矛盾人類的發展造就了城市群的不斷壯大,農村裡人煙稀少,城市卻變得越來越大。且不說讓人瞠目的超級城市,就算三四線小城市,也是聚集了百萬人口的密集區域。這是歷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充分體現了人類的「群居性」。
  • 選城市選大學,看五大城市群最好大學排名
    近日,校友會發布了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五大城市群的最好大學排名。之前,我們一直在說「好城市、好大學、好專業、好就業」,對於高考志願填報來講,這幾個方面都需要兼顧。
  • 考前系列9 | 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20世紀90年代城市群出現進入20 世紀90 年代,我國城市體系不斷趨於完善,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受城市化和郊區化的共同影響,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且與周邊區縣存在緊密交互作用的都市區成為我國城市化的新形式,並開始出現由若干個都市區組成的城市密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