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經濟學研究應更重理論內容本身,不可過分量化分析

2021-01-07 綜合開發研究院

在近日於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樊綱發表了題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的主旨演講。他表示,我國經濟學研究當前存在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等問題,在期刊發表的評審中,應更重視理論內容本身,而不是過分注重量化分析。

樊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經濟學研究的數理模型、計量分析、文獻索引日趨規範,學術評價體系、期刊、職稱評審評定製度逐步完善,國內國際的高水平成果不斷湧現。

但他表示,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學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也「與國際同步」,比如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期刊內容過度專門化等方面的問題。

樊綱引用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所批判的「擱置之罪」(sins of omission)的概念,即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鼓勵硬研究,而輕視軟研究,忽略了若干難以用「硬方法」加以分析的重要課題與疑問。

樊綱解釋道,經濟學之所以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因為相較之其他「軟科學」,可以進行數理推導與計量分析,從而更類似於「硬科學」。但由於在期刊發表、職稱評定、學術成果審查過程中,編輯和評審人普遍偏好於「硬科學」的方法,使得研究者出於論文發表可能性的考量,傾向於選擇可以實證的題目進行分析,從而導致重要和複雜問題的研究被擱置。

例如,沒有經濟學家能夠預測出金融危機的發生,主流經濟學成果也沒能預測出中國如今取得的成就,以及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

對此,樊綱呼籲,在經濟學期刊論文評審過程中,要適當轉換偏好和傾向,更加重視問題本身的重要性,重視理論內容的創新,尊重靈活多樣化的論證方法,鼓勵新理論假說的提出,關注複雜問題的系統分析。

同時在經濟學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區分博士論文和期刊發表,博士論文要堅持較為全面的評審規範,從文獻回顧、理論模型到計量分析,打牢專業「基本功」。但對於期刊發表的評審,則不一定用博士論文的評判標準,而是更重視理論內容本身,而不是過分注重量化分析。

樊綱在總結髮言中提出,中國經濟學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是要放棄高水平的學術標準,而是應增進研究對現實的指導意義,使得經濟學研究與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緊密相連,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經濟學人才。

相關焦點

  • ...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
    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經濟學研究的數理模型、計量分析、文獻索引日趨規範,學術評價體系、期刊、職稱評審評定製度逐步完善,國內國際的高水平成果不斷湧現。與此同時,所出現的問題也「與國際同步」,比如量化分析重於理論闡釋、數學形式大於實踐意義、期刊內容過度專門化等方面的問題。
  • 「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魏夢佳)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日前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舉行。上百名校長、經濟學院院長圍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經濟學創新與發展」的主題,共同探討新時代下中國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
  • 樊綱:「發展悖論」與發展經濟學的「特徵性問題」
    文/樊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一、有了「經濟增長理論」,為什麼還要有「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經濟增長理論的關係是什麼?
  • 中國經濟學應加強歷史研究和教學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採取數量分析方法,考察經濟中有關變量之間的關係。二者的區別在於: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採取總量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學以個別經濟單位(企業、家庭、個人)和個別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採取個量分析方法。
  •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政策主張
    原標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政策主張   2013年以來,面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挑戰,以及結構調整面臨的瓶頸制約,中國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提出了從供給側發力應對現實挑戰、破解瓶頸制約的一套認識和建議。「新供給」新在哪裡?
  • 教科書內容分析的類型學研究
    一、實證研究中的教科書內容分析內容分析作為一種實證研究方法,在不斷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中逐漸發展成熟,在其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三種亞類型的內容分析法:量化內容分析、質性內容分析和計算機輔助內容分析。(一)量化內容分析經典的內容分析是一種量化內容分析,是20世紀20年代在新聞界調查研究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歷史最悠久的文本分析法。
  •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是截然對立的嗎?
    此外,量化研究可以發現變量間的相關關係,但是往往無法很好地解釋變量間作用的機制。而在這方面,質性研究有可能為量化研究提供經驗驗證和新的研究方向。第三,對量化研究資料缺乏的研究問題,以質性研究的方式呈現研究假設。有些研究現象,比如時間跨度很大的歷史現象,很難收集到可用於量化研究的系統的經驗材料。
  • 分論壇(二):經濟學教學研究如何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 | 第三...
    西方經濟學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較為完善的體系框架,我們在人才培養中不應完全脫離,而應參考西方的研究範式,進一步學習、斟酌,在此基礎上使之發展的更好。其二,經濟學並不像數學一樣有一套非常嚴密的邏輯,在教學和科研中,既不能脫離學術規範基礎,也不能脫離中國實踐。第三,經濟學研究應首要關注中國的核心問題、重大問題,拋開中國特色的邏輯去發表科研文章,是難以符合黨和國家需要的。
  • 中國經濟學研究向何處去
    發現問題可以靠觀察、琢磨,但是更重要靠數據,靠大量有代表性的數據去發現問題。發現問題以後,有理論框架、理論模型分析,才能講出道理來,然後才會有新的實證研究來驗證數據、驗證理論、驗證模型。因此第一階段是發現問題,第二階段是理論創新,最後是實證的數據驗證和應用。對此,大家應該沒有爭議。而我們是什麼呢?我們沒有問題,沒有問題的核心當然是沒有數據。
  • 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的融合
    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以及社會的進步,計量經濟學作為重要的經濟學應用結構以及其自身的實踐性優勢,在經濟研究和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落實實踐法進行綜合教學和知識傳遞,確保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模式等一系列教學元素能融合在一起,提高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的融合水平。
  • 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兩條路徑
    因此,在國內外沒有一個所謂的「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定義也就不足為奇。與此同時,我國的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或法律經濟學「經驗研究」所指向的研究路徑並非一條,而是兩類存在本質差別的研究類型。因此,要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進行評述,廓清兩者本來的面貌和差別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在我國,白建軍較早地對法律的實證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介紹和應用解釋。
  • 李子奈:從經濟研究與AER發文比較分析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在第一次會議上,討論並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8門共同核心課程,其中包括《計量經濟學》。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我國高校已經普遍開設,教師的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學生的知識基礎,尤其是數學和理論經濟學基礎得到了加強。而應用研究也已經普遍開展,翻開國內主要的經濟類學術期刊,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分析中國現實經濟問題,已經成為論文的主體。
  • 【理論探索】張美雲:幸福觀——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比較
    幸福觀是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重要構成內容,馬克思經濟學的幸福觀在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對「幸福悖論」的解釋等層面的科學全面性均遠超西方經濟學。深刻理解馬克思經濟學的幸福觀,可以客觀解構幸福的內涵和本質、多重維度和多個辯證關係等,以及在幸福的創造、享受、分配等層面獲得一些重要的政策啟示。
  • 【量化歷史研究】冰河世紀的試煉:新石器時代農業起源的經濟學解釋
    原標題:【量化歷史研究】冰河世紀的試煉:新石器時代農業起源的經濟學解釋 本文為「量化歷史研究」第 261 篇推送 作者因此認為起作用的是體質資本,而不是氣溫本身。 在構建了數理模型提出解釋後,作者收集了公元1500年之前有關人類體質的考古數據,來檢驗其假說。其檢驗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圖2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在緯度較高的地區,早期人類的體重相應更大。緯度和人類而體重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 夏斌:「中國奇蹟」——一個經濟學人對理論創新的思考
    要解答此問題,或許需從經濟理論範式本身、研究對象、範圍與內容的角度說起。 (一)未能真正區別理論總結與經驗總結的差異 這是形成目前總結文獻分歧、爭論較大的首要原因。不同的研究出發點和目的,本應遵守不同的認知思維及其敘述方法。首先,目前一些總結文獻在理論總結還是經驗總結的前置定位上含混不清。
  • 當代經濟學理論與數學科技
    1.2 經濟學理論對數學的依賴  在經濟競爭甚為激烈的環境下,經濟學的研究和發展極為迅速。而且現代經濟學理論越來越傾向於數學,成果也愈來愈數學化。數學對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經濟競爭十分重要。現在人們公認數學在管理科學和運籌學這些實際事務中有廣泛的應用,在現代社會科學的主要工具——統計理論中就有相當艱深的數學內容。
  • 以量化分析拓展文化社會學研究
    以量化分析拓展文化社會學研究 2018年11月14日 07: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胡安寧 字號 所屬學科:社會學關鍵詞:文化社會學;學者;因果研究
  • 蔡紅紅|在教育研究中運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問題與反思
    他強調,不管多麼巧妙地收集資料與信息,報告和檢查等都不構成研究。儘管許多研究者指出,量化研究是通過對數據和資料的統計分析以探求各個研究變量背後的因果關係。但當前教育領域許多的「量化文章」,甚至相當部分教育學領域的學位論文,更類似於調研報告,而不是科學研究文本。  在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往往只提供了一種呈現教育現象的方式,它能向我們展示「實然」的狀態,卻無法指引我們「應然」的方向。
  • 薩繆爾森與量化金融淵源
    ,量化從業人員的定義可以簡單認為是具有以下屬性的量化從業人員:首先他們多來自於數學和物理專業,主要使用金融數學中的隨機分析(stochastic calculus)進行他們的工作或研究,風險中性假設是他們工作的重要準繩,主要的工作是對金融資產,尤其是衍生品進行定價。
  • 計量經濟學助力公共政策優化
    計量經濟學助力公共政策優化 2019年05月20日 08: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譯心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