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交通:人類創造的矛盾

2020-12-12 winstonllee

城市的交通:人類創造的矛盾

人類的發展造就了城市群的不斷壯大,農村裡人煙稀少,城市卻變得越來越大。且不說讓人瞠目的超級城市,就算三四線小城市,也是聚集了百萬人口的密集區域。這是歷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充分體現了人類的「群居性」。

然而這是世界就是對立統一的矛盾綜合體,城市給人們帶來便利,眾多的勞動者使得城市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問題也一個個凸顯出來。

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的交通。人流密集的情況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城市的發展遠遠超出當初城市設計者的預想,尤其是交通的發展。人們充分利用了空中、地面甚至地下的交通工具,然而還是不能夠達到便捷、快速的需要。就像20年前,誰能想到小城市的交通也會如此擁堵?誰能想到中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近乎家家都有小汽車?

交通事故所引發的人類死亡事件,遠遠超過被野獸襲擊的人數,也就是說,意外死亡人類,多數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人類創建城市,本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卻被交通、出行問題所困擾,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找的矛盾。

很多駕駛員一上路就變成了「路怒症」患者,因為本該開80碼一往直前,卻時而被人攔路,時而舉步維艱。城市是給人創造的,可不是給汽車創造的。駕駛員們要知道,無論何時,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代步工具,為人類服務的,而不是用來傷害人類的。

(圖片來自網絡)

文/涼州鱷魚

相關焦點

  • 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綠色交通也可以創造更高經濟效益
    二為了維繫這場流動的交通與物流盛宴,中國城市總體規劃投入了20%~30%的土地。綠地被徵用增設高架橋;臨街步道縮窄騰出空間給機動車道;停車場不斷向天空、地下延伸……城市規劃越來越以小汽車為導向,但交通擁堵沒有從根本上緩解,一些規劃不久的新城也很快淪為「堵城」。行人體驗變得糟糕。
  • 城讀│生而矛盾:城市時代的榮光與黑暗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468-2427.12685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公布的城市化水平顯示,2018年全球5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未來這一數字仍會繼續增長。城市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主要方式。然而,一個老生常談卻仍爭執不休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城市?
  • 普羅米修斯:逆向的解析機器與人類之間那複雜又矛盾的關係
    假如人類真的如同古代所說的那樣,是被創造出來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遭不住呢?如果我們真的與上屋主見了面,那麼造物主是否會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毀掉我們呢?面對這樣複雜而又矛盾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 「城市交通超腦」實現交通智慧化
    ——清華大學「未來交通」研究中心「城市交通超腦」研究與應用  在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交通發展狀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城市的發展速度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交通,是每一座城市的命脈,貫穿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
  • 認知心理學:人類靠這個終極力量完敗動物,並創造出人類一切文明
    當我放眼窗外,看到各種交通工具行駛在道路上,遠處還有各種高樓大廈,再往遠處,還有火車站,偶爾天上還有飛機飛過……。而唯獨只有人,某一天,把石頭「變」成了石器,從而創造出了人類最早的工具!而人類正是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通過大腦的認知能力,來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然後,在一個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地進行創造活動,最終,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人類新世界!因此,人類正是靠認知的力量,創造了我們周圍的一切!並且,因為有了認知的能力,人類也就有了碾壓所有動物的終極力量!
  • 淵回哲學:什麼是矛盾,矛盾與世界的關係?矛盾是人類認識的關鍵
    淵回哲學:什麼是矛盾,矛盾與世界的關係?矛盾是人類認識的關鍵人們通過矛盾來認識世界。沒有短,人們不知道什麼是長。沒有高,人們不知道什麼是低。有前提條件,就是要有對比,這個相對的對比就是矛盾。這個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人們是通過矛盾去認識世界的。並且,我們很容易會發現。這個矛盾無時不在,無時不有。人們通過矛盾來改造世界。人們的所有行動,所有實踐活動,都是通過人的大腦來完成的。大腦來完成某件活動,就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論根據。
  • 吳良鏞:城市美的創造
    因此,上述種種美好城市的要素,首先是社會美的體現。這種社會美是一種積極的、肯定生活的形象,它重在內容,它和理想有著緊密的聯繫。每當城市建設取得一重大進展,不僅人們生活需要的部分滿足,也是崇高的目標與理想的部分實現,也是人們創造力的一次檢閱。人們享受著一種「人類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馬克思語)的喜悅,象我們從希臘、羅馬、中國秦、漢、唐、宋等時代的偉大藝術創造中看到了人們的智慧與力量一樣。
  • 人類學者重新發現城市
    人類學者重新發現城市 2016年04月06日 10: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馬丹丹 字號 關鍵詞:田野;文明;寫作;學者;文學;莫傑託;日記;感官;調查;體驗
  • 日本城市交通發展剖析
    本文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對日本城市交通規劃建設進行分析,力圖從中尋找對我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有用的經驗。本文的內容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交通建設與城市及城市群形態演變之間關係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在於確定道路交通建設對於城市發展的影響及作用。     2.東京城市道路網絡規劃與城市形態演變之間的關係    近代城市規劃是在產業革命、交通革命的背景下展開的。
  • 盤點人類工程奇蹟,浮動城市,橫向電梯及垂直森林
    人類自從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268年來人類靠智慧跟實踐創造一個又一個夢幻奇蹟。特別是最近三十年內,超炫酷的人類工程一個個實現。真是只要有人想到,就有人必定努力將想法實現。盤點下最近人類的科技奇蹟。一,向大海要土地-建造浮動城市。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九,建造浮動城市是解決城市土地問題的捷徑之一。最近一個組織宣布,2022年,將在南太平洋上建造首座浮動城市。
  • 城市兔物聯網——解放「小哥」助推智慧交通
    隨著現代科技的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超高速的迅猛發展階段,其中5G技術、人工智慧、共享時代極大的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及消費習慣,也改變著整個大環境。如今,共享時代,共享主義正以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完整迅速的顛覆著傳統的形態,中國已成為全球化背景下共享主義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未來的科技城市、未來的智慧城市,共享共治成為城市的代名詞。
  • 第三題 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創造
    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創造     創世記一至二章記載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具體經過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才能創造人類的幸福
    過去我們引以自豪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徵服,無不帶來大自然的報復,這種徵服與報復的循環,跟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歷史。人類的聰明才智,無不表現為通過對大自然的索取提高自身的消費水平。這種過度的索取、消費已經造成多方面的危機。今後的發展,既要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和能力,又要充分考慮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可能招致的報復。
  • 矛盾能自己運動嗎?丨人類這個主體在矛盾運動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它是以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必須發展生產力為前提的。只有在這個前提下,生產力才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才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一旦生產關係不能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就必然要改造生產關係。第二個問題,如果人類不再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那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對矛盾的"自我運動"就會戛然而止。
  • 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地處西亞海陸交通的樞紐,大約相當於今天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沿海一帶,在商業、工業和航海業方面都比較發達。「腓尼基」是希臘人對這一地區的稱呼,意思是「紫色之國」。大約在公元前3200至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埃及也出現了象形文字。至公元前17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北閃米特人發明了由輔音字母組成的書寫體系——北閃米特字母。進入公元前13世紀後,腓尼基城邦逐漸走向繁榮。
  • 在創造論中都說人類是神創造的,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存在著神創造論,都認為神創造了人類,如果是這樣,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呢?其實呀,這個命題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 但是就算如此,神的支持者們還是認為是神創造論,在邏輯學中,就形成了循壞論證了(又稱為乞詞魔術),用來論證其本身真實性是要依靠論題的本身來證明的一種邏輯錯誤。
  • 中國城市空中交通發展需求分析
    UAM的英文全稱為Urban Air Mobility,中文全稱為城市空中交通。根據羅蘭貝格的研究成果《城市空中交通——一種新型交通模式的興起》所表明的那樣,對於僅僅增加二維空間容量無法緩解現有交通狀況的地區,無人機服務可以為其提供一個頗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
  • 市政廳|從多倫多到波特蘭:搭建共識,創造理想城市的基質
    她的核心理由是:城市合併後將嚴重損害社區與城市自治,造成尖銳的社群對立。這一次,她的聲音被無情淹沒。       雅克布斯的預言不幸成真。2010年市長選舉中,支持史密斯曼的選區邊界與1998年前的行政區劃圖上舊多倫多市的轄區高度重疊(下圖中藍色邊框所勾勒的區域)。可見,「六市合併」不僅未緩和舊多倫多市與周邊郊區城市的矛盾,反而誘發了「多數的暴政」。
  • 城市交通切莫迷失於「窄路密網」
    按理,我們應該正確總結數十年治堵持久戰的經驗、教訓和不足,深度查證擁堵頑症的致病機理和原因,認真探尋實現城市交通暢行夢想的可行措施和有效手段,傾力打造一條構建交通不堵城的新途徑和成功路。然而,近幾年中國城市並沒有對交通排堵保暢進行高質量的深層次反思,卻反而推崇和流行起「窄路密網」洋理念。
  • 全國交通專家齊聚重慶交大 縱論山地城市交通緩堵與智能交通建設
    ,緩解山地城市交通擁堵、提升智能交通建設水平?    23日-24日,由重慶交通大學主辦,重慶市交通委員會、重慶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總隊、重慶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協辦,山地城市交通發展學術論壇暨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