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引以自豪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徵服,無不帶來大自然的報復,這種徵服與報復的循環,跟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歷史。人類的聰明才智,無不表現為通過對大自然的索取提高自身的消費水平。這種過度的索取、消費已經造成多方面的危機。今後的發展,既要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和能力,又要充分考慮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可能招致的報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成為主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
大工業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電氣化、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隨之而來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劇增,汙染的增加,環境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典型表現。治理汙染,環境保護,不得不成為一項新興的產業。治理汙染的過程,往往要比破壞的過程更加漫長,治理汙染的投入,往往要超過發展帶來的收益。以山西境內第二大河流汾河為例,汾河中遊100多年前尚可行船,40多年前尚可「流水譁譁」,由於採礦、水土流失等多種原因,30多年前卻斷流了。雖不斷治理修復,卻至今未能恢復。
人類在自己進步的過程中,曾經寫下與大自然鬥爭的可歌可泣的歷史。但是,實踐一再告訴我們,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鬥爭中也必須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在我國不少地區,大面積開荒、砍伐森林、草原開發、圍海造田、溼地改造等現象曾經受到不當的鼓勵,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曾經被人們當作「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勝利成果而歡呼。但是無不很快就遭到大自然以乾旱、洪水、沙漠化、沙塵暴等多種方式的瘋狂報復。
世界範圍內工業、軍備的不斷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猛增長,終於導致大氣層溫室效應的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成為地球難以擺脫的夢魘,乾旱、洪澇災害、飢餓把億萬人拋向死亡線上。節能減排不得不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道跨世紀的課題。
建設大工業,加快人口聚集,增加汽車擁有量,曾經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但我們過去沒有想到的是,汽車尾氣、交通擁堵今天居然成為令人頭疼、難以醫治的城市病。汽車,這個現代工業的產物,在成為人們主要交通工具的同時,也成為具有重大殺傷力的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連在城市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們,也不得不時刻警惕隨時可能會從不同方向呼嘯而過的這種龐然大物的威脅。
人類曾經天真地以為,他就是這個星球上主宰一切的主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殺戮和滅絕其他的物種。大自然一次次地向人類發出嚴厲警告:生物鏈是不能隨意切斷的,不同物種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互相競爭又互為依存,大自然在數十萬年演化中形成的規律支配著這一切,人類想要不加節制地違抗和改變這些規律,就會受到懲罰,當許多物種接二連三地滅絕之後,有一天將會輪到人類自己。在地球各種動物之中,人類是智力最高的,這種優勢,可以給人類帶來生存和發展的許多便利,但如果運用不當,運用過度,就會走向反面。當人類把所有物種都置於自己對立面,與他們為敵時,自己就陷於孤立,危機就會與日俱增,一個以消滅萬物為目標的物種,必然會提前面臨自身的滅亡。可喜的是,曾被驅逐的狼群如今又有了新的家園,保護野生動物正在成為人類的共識。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每一代人都要考慮到子孫後代的需求,不能急功近利,揮霍無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得以成長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方針,是我國也是當今世界各國人類應當共同遵循的正確方針。我國即將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發展時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杜絕那種在急功近利的錯誤政績觀支配下,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片面追求速度、數量的發展方式,轉變到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前提,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方式上來。堅持以注重民生,改善和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進步為目標的正確發展方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的宏偉目標。實現有山皆綠,有水常清,祖國山河到處藍天碧水,空氣清新,物競天擇,人民安居樂業,能吃上綠色環保的放心食品,出入平安,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成,居有其屋。讓發展的目標既是政府手中的藍圖,也是人民心中的理想,讓發展的成果不只是官員口頭的政績,也是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的實惠。
(作者 系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審計廳原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