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才能創造人類的幸福

2020-12-18 山西頻道

過去我們引以自豪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徵服,無不帶來大自然的報復,這種徵服與報復的循環,跟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歷史。人類的聰明才智,無不表現為通過對大自然的索取提高自身的消費水平。這種過度的索取、消費已經造成多方面的危機。今後的發展,既要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和能力,又要充分考慮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可能招致的報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成為主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

大工業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電氣化、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隨之而來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劇增,汙染的增加,環境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大自然對人類報復的典型表現。治理汙染,環境保護,不得不成為一項新興的產業。治理汙染的過程,往往要比破壞的過程更加漫長,治理汙染的投入,往往要超過發展帶來的收益。以山西境內第二大河流汾河為例,汾河中遊100多年前尚可行船,40多年前尚可「流水譁譁」,由於採礦、水土流失等多種原因,30多年前卻斷流了。雖不斷治理修復,卻至今未能恢復。

人類在自己進步的過程中,曾經寫下與大自然鬥爭的可歌可泣的歷史。但是,實踐一再告訴我們,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鬥爭中也必須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在我國不少地區,大面積開荒、砍伐森林、草原開發、圍海造田、溼地改造等現象曾經受到不當的鼓勵,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曾經被人們當作「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勝利成果而歡呼。但是無不很快就遭到大自然以乾旱、洪水、沙漠化、沙塵暴等多種方式的瘋狂報復。

世界範圍內工業、軍備的不斷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猛增長,終於導致大氣層溫室效應的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成為地球難以擺脫的夢魘,乾旱、洪澇災害、飢餓把億萬人拋向死亡線上。節能減排不得不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道跨世紀的課題。

建設大工業,加快人口聚集,增加汽車擁有量,曾經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但我們過去沒有想到的是,汽車尾氣、交通擁堵今天居然成為令人頭疼、難以醫治的城市病。汽車,這個現代工業的產物,在成為人們主要交通工具的同時,也成為具有重大殺傷力的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連在城市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們,也不得不時刻警惕隨時可能會從不同方向呼嘯而過的這種龐然大物的威脅。

人類曾經天真地以為,他就是這個星球上主宰一切的主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殺戮和滅絕其他的物種。大自然一次次地向人類發出嚴厲警告:生物鏈是不能隨意切斷的,不同物種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互相競爭又互為依存,大自然在數十萬年演化中形成的規律支配著這一切,人類想要不加節制地違抗和改變這些規律,就會受到懲罰,當許多物種接二連三地滅絕之後,有一天將會輪到人類自己。在地球各種動物之中,人類是智力最高的,這種優勢,可以給人類帶來生存和發展的許多便利,但如果運用不當,運用過度,就會走向反面。當人類把所有物種都置於自己對立面,與他們為敵時,自己就陷於孤立,危機就會與日俱增,一個以消滅萬物為目標的物種,必然會提前面臨自身的滅亡。可喜的是,曾被驅逐的狼群如今又有了新的家園,保護野生動物正在成為人類的共識。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每一代人都要考慮到子孫後代的需求,不能急功近利,揮霍無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得以成長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方針,是我國也是當今世界各國人類應當共同遵循的正確方針。我國即將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發展時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杜絕那種在急功近利的錯誤政績觀支配下,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片面追求速度、數量的發展方式,轉變到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前提,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方式上來。堅持以注重民生,改善和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進步為目標的正確發展方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的宏偉目標。實現有山皆綠,有水常清,祖國山河到處藍天碧水,空氣清新,物競天擇,人民安居樂業,能吃上綠色環保的放心食品,出入平安,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成,居有其屋。讓發展的目標既是政府手中的藍圖,也是人民心中的理想,讓發展的成果不只是官員口頭的政績,也是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的實惠。

(作者 系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審計廳原廳長)

相關焦點

  •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現如今,人類已成為世界的強者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社會也在不斷地進步,人類社會的文明也在不斷地傳承。然而, 在這些人中有不道守自然發 展規律的人類,他們為著自己的貪慾不斷 地去破壞自然, 損壞自然,水源不斷地被破壞,大量樹木不斷地砍伐,讓動 物們無家可歸,海水的嚴重汙染使魚類不斷天亡,大量的工廠建設汙染了I空氣,並 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人類社會的發展,也要遵尋自然規律。
  • 專家:後疫情時代人類與自然應更加和諧相處
    近日,「自然即是美」主題論壇暨言幾又&北大出版社2021年聯合定製周曆發布儀式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稱,人和動植物一樣,皆是自然之子。經過疫情的警醒與反思,人類更應在高歌猛進的城市化進程之中,去發現和保留自然之美,在自然中放下負累和戒備,用心去感知大自然晨昏的交替、四季的更迭。人類還要學會如何熱愛、尊重、接近自然,以及和自然和諧相處。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傑在解讀「自然即是美」的概念時表示,它涉及到美學標準以及認知的標準。
  • 《冰雪奇緣》,艾莎是神秘神聖的連接者,自然與人才能和諧相處
    《冰雪奇緣》,艾莎是神秘神聖的連接者,自然與人才能和諧相處開始時小Elsa和小Anna在玩魔法森林的遊戲時,最後Anna說"They all get married"的時候把所有冰玩偶抱起來,只有王子的冰玩偶掉了出來,意味著第一部那個壞蛋小王子不配擁有愛情
  • 明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依靠的因素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帶動整體進步的過程,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輔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推動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發達的科學技術作為基礎支撐。連接人與自然的是現代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想要發展和諧社會就必須先處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問題。
  • 懂得理解和尊重 才能與人和諧相處
    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在衡量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判斷別人的是非曲直,或者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樣的行為,這樣做出的判斷,往往會出現誤判,或者是讓對方難以接受。人都是平等的,人的情感,都是自由的。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都是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來判斷的。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應只是一句口號
    (新華社)所謂的野生動物是指那些在自然狀態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近年來,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及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從數量、範圍來看,實屬觸目驚心。「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非法交易野生動物不僅會破壞野生動物資源,人類作為自然界的成員,也可能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應只是一句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應成為全人類為之共同奮鬥的目標。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很顯然,這張圖是表達人類與動物的統一對立的關係。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的極度擴散,恰是我們人類極需反思的問題,殺死動物吃掉它們,我們不但徵服不了自然,反而會受到自然的懲罰。自然法則告訴我們人類和動物應當和諧共處。這幅圖片是借圖呼籲人類喚醒內心的良知。材料三是針對以上兩幅圖主持人精彩的點評--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
  • 朱熹的生態觀:如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朱熹作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關於人和物的思考建立在人與萬物同宗同源的基礎之上,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念,為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生態危機提供了獨特的思想資源。《走進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樂愛國/著,海天出版社 2014年3月版朱熹在人如何對待自然萬物方面對人的作用定位是「贊天地之化育」。「贊天地之化育」是人要參與到自然當中,人與自然進行互動,並輔助自然,這一句集中了朱熹對於人類在參與自然過程中各種行為的高度概括,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 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素材)
    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素材) 2013-09-05 11:1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學思錄之一:幸福是人與他人、與事物和諧相處的副產品
    學思錄之一:幸福是人與他人、與事物和諧相處的副產品《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閱讀記錄(20190825至0915)注意力失序、精神容易渙散的人,總覺得被排除在心流之外。P34122、方向、決心加上和諧,就能把生命轉變成天衣無縫的心流體驗,並賦予人生意義。
  • H5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之魂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於心、落實於行。——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真正的現代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真正的現代化——訪荷蘭萊頓大學執行院長雪勇光明日報記者 楊藝明 李盛明  作為最原始的人類生產活動——農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為最密切,基本上每個國家的大多數用地都是用於發展農業生產,因此
  • 心理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學習和工作,愛著別人,與人和諧相處
    人類歷史昭示,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化到現代文明,是不斷勞動創造的結果。馬克思「勞動創造人本身」提示了這一規律的存在。所以說,工作與學習本身就是創造人的本身,也是人與社會體系和諧相處的重要保障。這是觀察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識。
  • 2020高考作文範文:疫情當下,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檢測 自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聽到了這句話: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榮譽和羞恥相知相讓。人類還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大自然 人與自然合而為一。根據在線報導,這種新的冠狀病毒來自蝙蝠。蝙蝠中有多種病毒,但有些人會吃蝙蝠。無疑,這是對所有人生命的賭注。這種賭博的結果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被該病毒感染,這把我們帶到了中國。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精神損失。這給病毒提供了在人體內生存的機會。由於病毒的快速傳播和進化,以及人們每天必須與許多人接觸的事實,這導致病毒迅速傳播。最初,人們沒有認真對待它,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嚴重性。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的哲學思維
    自然是人類的生存之本和發展之基,自然界先於人類而存在,人類受制於自然。自然具有不依賴於人的內在創造力,它不僅創造了地球上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和條件,而且創造了包括人在內的各種生命物種和整個生態系統。人是具有意識和思維的能動存在物,在改造客觀對象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並不斷地發展完善自己。
  • 站在紅旗渠壩埂上感受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之道
    站在紅旗渠壩埂上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賀 震■要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先,因勢利導、科學合理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儘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讓自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造福人民,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決不能匍匐於自然的腳下俯首稱臣,做逆來順受的奴隸
  • 與自然和諧相處|軟飲料包裝
    該系列軟飲料的自然設計與成分的有機性質完美匹配。羊皮紙與鮮豔的水果色系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向大自然母親致敬的設計。 我們最喜歡的設計元素是葡萄藤,它們纏繞成線條形組成標籤,令人愉悅的視覺觸感提醒消費者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協同合作。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自然辯證法》導讀
    《資本論》的主要任務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規律,進而揭示人類社會的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則力圖通過自然科學的發展揭示自然界的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論斷,告誡人們,人類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徵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包括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關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夫妻怎樣才能和諧相處?這四種方法,非常有效
    只有他們和睦相處,才能成為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那麼夫妻如何才能和睦相處呢?佛教給了我們四種攝影方法:施、愛言、利行、同事。這個四射法是佛教給我們的一種相處方法,是一種社交的方法,當然也包括夫妻相處的方法。如果夫妻雙方都學佛,就用四射法,也就是恩愛夫妻,百年好合。如果還是相處不下去,就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