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活的東西之所以區別僵死的東西,就是因為它本身本質包含著矛盾的本原。 ——歌德《浮士德》
矛盾能自己運動嗎?
要想知道矛盾能否自己運動,首先我們就要先知道,矛盾是什麼?
矛盾,是指一個事物內部截然相反,而又相互統一的兩種力量。矛盾的雙方,即相互排斥、相互鬥爭,又相互聯繫、相互合作。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整體。
矛盾的雙方,都對,但又都不全對,只有把雙方何在一起,事情才能是完整的。
比如我們說:
好馬不吃回頭草 vs 浪子回頭金不換兔子不吃窩邊草 vs 近水樓臺先得月退一步海闊天空 vs 狹路相逢勇者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vs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上面的這些俗語,單獨來看都沒有什麼問題。可一放到一起,就會出現極大的張力。就像兩個人在拔河一樣,你向東,我就往西,但雙方偏偏誰也離不了誰!因為離了任何一方,都不再有拔河這件事了。
拔河,就像是同一性。而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拔,就好比是對立性。同一性和對立性,雙方誰也離不了誰。
矛盾,大概說就是如此。
知道了什麼是矛盾後,那我們再來說說,矛盾的運動。
矛盾的運動樣式
矛盾的運動,總是一個向著其對立面運動的過程。對其對立面的否定,同時也是對其自身的肯定,也就是朝著其自身的方向的發展的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就展開了對其自身的否定,同時也是對其對立面的肯定,轉而展開向其對立面的運動過程。對於矛盾的運動,最經典的就是中醫理論中,人體在十二個時辰裡,體內的陰陽消長起伏過程。
一天當中,子時(晚上11點-1點)陰氣達到了極點,展開對陰的否定,開始向陽轉變,一陽升起。
經過陰陽的此消彼長,
到午時(白天11點-1點),陽氣盛極而衰,展開對陽的否定,開始向陰轉變,一陰就此升起。
矛盾的運動,也與此相類似,它是一個向著對立面的轉化運動過程。
矛盾,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運動的,可,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導致的矛盾要去如此運動呢?
矛盾的運動真的是客觀的,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嗎?
在我們的書本中所學到的是這樣的:矛盾運動,是事物內部的矛盾雙方的自我運動,它是事物本身的客觀狀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
下面,我們就以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一對矛盾為例來加以說明。
我們知道,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當生產關係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對其產生阻礙作用時,我們就要改造生產關係,使它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從而讓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這裡,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我們人類安於物質的匱乏,僅僅滿足於最低限度的需求就可以了。那麼,人類還會繼續發展生產力嗎?當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相適應,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時,人類還會改造生產關係,來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嗎?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
通過上面的假設,我們可以發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這個結論並非是絕對的。它是以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必須發展生產力為前提的。
只有在這個前提下,生產力才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才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一旦生產關係不能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就必然要改造生產關係。第二個問題,如果人類不再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那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對矛盾的"自我運動"就會戛然而止。
人類什麼時候,不再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對矛盾的「自我運動」就會在什麼時候終止。
那麼由此來說,矛盾的運動是不是由人類的意志所決定呢?矛盾運動的整個過程,是不是由人類的意志所推動呢?
很顯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對對立的概念,其本身是不能「自我運動」的。
黑格爾所謂概念的「自我運動」是不正確的,相反,概念的「自我運動」其實是人類為實現自身目的,而對概念進行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所致,是人類在推動著概念進行轉化。
以黑格爾的邏輯學為例,是絕對精神對自我的認知,在推動者概念進行轉化。
簡單說就是,絕對精神是有(肯定)——對有的否定——絕對精神是無——對無的否定之否定——即絕對精神是變易。
絕對精神,正是通過這種對對立的雙方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來最終認識自己的。即:是絕對精神對自我的認知,在推動著概念進行轉化。
2,從前面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得出,如果人類不再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即生產力的發展停滯下來,那麼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樣會停滯下來。
人類社會處在奴隸社會,就不會發展到封建社會。處在封建社會,就不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那麼人類社會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就會變得不再正確。
很顯然,人類社會的向著更高階段的發展演變,是以人類的需求為前提的。
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不斷的發展生產力。從而推動著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一步步走向共產主義社會,並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了自身的目的。即: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各取所需,各盡所能。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矛盾的運動是人類為實現自身目的,而對對立的雙方進行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運動,是人類在推動著矛盾概念進行轉化。矛盾的運動是有方向的,它是以人類的目的為運動方向的。從而,矛盾的運動也並不是無限的,一旦人類實現自我目的,矛盾的運動就會停止。就像,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樣。
因為在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的目的已經實現。即: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各取所需,各盡所能。
矛盾的運動只存在於實現目的的過程中,而自然界,雖然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於人類的思維中的,是存在著對立的概念的。但,就自然界本身的運動而言,並不存在什麼目的。故而,是不存在矛盾的運動的。
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確實是人類的目的之所在,故而,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是矛盾的運動過程。
恩格斯對自然界本身運動的,辯證法的思索是不會有結果的。其所謂平衡的思想並不是辯證法,因其中只存在著對立的概念,而沒有為實現目的,而對對立的雙方進行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