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冬天是個非常讓人糾結的季節,一到冬天,身體仿佛被床封印了一樣,起床極其艱難,另一方面,很多人都非常期盼過冬,這意味著,一年到頭了,該回家過年啦。
俗話說,老人過冬是個坎,可見冬天這個季節,不光對我們年輕人不怎麼友好,對於老人也是非常不客氣。
從小編記事開始,經常在冬天,聽到在老家的老人去世的消息,為什麼冬天,老人的死亡率這麼高?
不僅如此,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到冬天,不光腦子和身體不靈活,很多新傷舊傷夏天不覺得難受,到冬天顯得格外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科學統計:冬天死亡人數比夏天高。
據BBC報導,每年冬天死亡的人數比夏天多,主要與寒冷的天氣和流感有關。
2018年,英國第一季度統計的死亡率顯著增加,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月至3月,英格蘭每100,000人口中有1,187例死亡,比2017年同期增加5%。
據2015年南京統計的數據表明,死亡人數在12和1月份最多,佔全年死亡人數的9.86%和9.25%,心腦血管疾病是最大元兇。
點擊播放 GIF 0.0M
寒冷的天氣天生就是致命的,但它也會間接地造成死亡。
低溫會降低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這也是流感幾乎總是在冬季的原因,而且往往最糟糕的月份是2月。
天氣寒冷,人們運動少,喜歡攝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容易引發更多心腦血管疾病。
冬天動作僵硬,容易摔倒。
眾所周知,冬天我們總是縮手縮腳的,是因為在寒冷的天氣裡,身體總是將更多的血液輸送到心肺肝等重要器官中,而其他部位,比如胳膊、腿、膝關節和肩膀,血管就會收縮,導致這些部位血液流動減少,變得僵硬。
因此,在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時,老人難做出快速、準確的動作來應對,容易摔倒引發其他問題。
點擊播放 GIF 0.0M
冬天的傷痛往往更敏感。
冬天一到,老人會覺得各種不舒服,比如關節疼,老傷新傷都會特別敏感。
由於血管流量減少,皮膚變得僵硬和敏感,風一吹就會覺得疼痛。冬天的皮膚非常乾燥,失去天然屏障,皮膚乾燥更容易刮傷。
低溫也會導致氣壓下降。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關節就是天氣預報,只要疼痛,就意味著要陰天或者下雨,儘管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天氣確實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有研究認為,當氣壓較低時,發炎的組織膨脹刺激神經,疼痛就會加劇。
為什麼夏天不覺得疼的傷口,冬天覺得特別疼?
這就要從我們的神經系統開始說起。
疼痛是外部刺激反應到大腦形成的,人體置身在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刺激,應接不暇,但並不是所有的刺激,大腦都會如實報告給你。
點擊播放 GIF 0.0M
為什麼會選擇性的報告你的感覺呢?
拿電影中吸血鬼為例,吸血鬼的感官是被放大很多倍的,因此對於一個新手吸血鬼來說,突然感官被放大,他的大腦是無法承受的。
再反過來說我們人類,具有神奇色彩的吸血鬼,都無法一下子接受如此多的感官感受,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如果真的是那樣,我們的腦子可能會爆炸。
有的刺激,不值得我們過多關注。
比如,蚊子叮咬。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會在意,因為叮咬的刺激不足以讓大腦或者身體去關注。
總的來說,若刺激沒達到一定的閾值,我們是不會感知到的。
因此,當外部刺激沒達到閾值,一般情況下,原本是不會被關注的,但在寒冷的刺激加持下,兩種刺激聯合疊加,突破閾值,最終被大腦理解為了疼痛。
最後
聊聊我們該如何預防和解決。
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能量過多流失;雖然寒冷,鍛鍊還是要持續,少吃油膩和不健康食品。
簡而言之,運動、伸展、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