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系列之六】 起搏器基礎知識

2021-01-19 朱曉曉心電資訊


自1958年Ake Senning醫生植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植入式心臟起搏器至今。人工心臟起搏器從最初的簡單電晶體裝置逐漸進化為現代的擁有諸多複雜功能的微電腦裝置。


世界上的第一臺植入式心臟起搏器。

簡單回顧下歷史,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現代起搏器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起搏器如何工作,為了學習起搏器的功能,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起搏系統的構成。起搏系統由脈衝發生器(即我們平時所稱的起搏器)、電極、以及人體組織構成。


脈衝發生器則由電路與電池構成


起搏導線(雙極導線)由頭端電極、環狀電極、導線體部、接頭、縫合套管等構成(如果單極則無近側環狀電極)。


我們再來看一下單雙極起搏電極的內部結構


我們再來看一下單雙極起搏迴路,也就是起搏器設置為單極、雙極起搏或單極、雙極感知模式時如何工作。


單極起搏模式下,電流從機殼(陽極)流出,奪獲心肌後,經陰極流回機殼。

由此帶來的單極起搏的益處,刺激信號較大,在心電圖中容易識別。


雙極起搏模式下,電流經外圈電纜從陽極流出,奪獲心肌後,經陰極流回內圈電纜。

然後再來看一下起搏器的幾個主要基礎概念,閾值、感知和阻抗。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閾值,閾值即為起搏器能夠奪獲心肌的最小能量。為了保證奪獲心肌,我們需要對兩個參數進行設置,分別是電壓和脈寬。


我們來通過時間--強度曲線理解一下電壓與脈寬的關係,在上圖中,通過確定最小奪獲電壓和最小奪獲脈寬後,我們可以形成時間--強度曲線,而曲線以上的參數設置均為閾上設置。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將參數設置為兩倍的脈寬和兩倍的電壓是否能取得同樣的安全效果,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來說,調整電壓可以取得更優於調整脈寬獲得的安全範圍

正因為此,現代起搏器大都默認脈寬輸出為0.4ms,通過調整電壓來保證起搏安全範圍。

那麼什麼時候我們會調整脈寬呢?

這裡我們舉兩個可能性,

1、因為高閾值,為了取得有效的起搏;

2、患者出現膈神經刺激,為了解決膈神經刺激問題,我們可以降低輸出電壓,提高脈寬,保證多獲。

我們再來看一下感知,對於感知,我們需要理解兩個概念,感知振幅以及感知靈敏度。感知振幅,即為腔內電信號的振幅。而感知靈敏度則是為了良好感知腔內信號,同時避免感知肌電幹擾或噪聲幹擾信號的一種手段,我們可以用柵欄的例子來理解感知靈敏度,當柵欄過低時,小動物(幹擾信號)就會影響我們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導致起搏器過感知後不發放脈衝),而一旦柵欄過高,腔內信號就無法被起搏器看到,那麼就會出現起搏器感知不良,發放無效脈衝。因此,感知靈敏度需要根據測得的感知振幅設置合理的數值。

我們最後來看一下阻抗。起搏系統的阻抗反應了起搏系統中電流的阻力,一般來說阻抗範圍為300-1300左右。阻抗過高,意味著導線可能存在斷路的情況。阻抗過低則意味著導線存在短路的問題。


了解了起搏器的基礎概念之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今天了解到的這些基礎概念究竟對我們有哪些作用,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問題1:1995年首次植入起搏器,期間更換一次起搏器,未更換電極,本次是否繼續可以繼續使用該電極?我們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對於此病人,我們需要評估該起搏電極的各項參數,如感知、閾值阻抗是否正常,起搏器電極的接頭為單極還是雙極,是否與現代的起搏器接口兼容。

問題2:患者植入起搏器後出現雙極阻抗異常,無法起搏,經程控後阻抗異常,應該如何處理?

對於此病人,我們需要判斷雙極阻抗過高還是過低,過高則意味著外圈導體斷裂,過低則意味著外圈絕緣層的破損。我們可以嘗試將患者起搏器調整為單極狀態,如果單極阻抗正常則可考慮將起搏器暫時程控為單極起搏模式.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心系列」開啟國產心臟起搏器新徵程—新聞—科學網
    3月26日,上海胸科醫院,一臺「心系列」雙腔起搏器被植入一名病竇症候群病人。整個手術僅耗時 45分鐘,患者術後身體恢復良好,第三天便出院回家。
  • 心臟起搏器:需要你關心!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紹,除了藥物治療、心臟移植外,心力衰竭、心跳不慢的病人目前也可採用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在心臟起搏器植入之前,患者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把起搏器植入心臟安全嗎?植入後會不會感覺疼痛或不適……對此,醫生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可在患者接受植入手術之後,提問的人卻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 火石研究院 | 國內心臟起搏器產品及市場概覽
    2018年2月7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55號)要求,重點推行按病種付費,人社部在各地已開展按病種付費工作和醫保大數據聚類分析的基礎上
  • 心臟起搏器呼喚低價
    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新增房顫病人或心衰病人約54萬人,其中至少有一小半人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但實際上我國平均每年只有不到3萬心臟病患者安裝了心臟起搏器,僅為需要安裝起搏器人數總量的1/9。 專家認為,經濟因素和醫療保險覆蓋率低是我國心臟起搏器安裝率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
  • 患者去世後起搏器怎麼處理?
    1958年第一臺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器製造技術和工藝快速發展,功能日趨完善。但起搏器在拯救無數病人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例如:起搏器植入術後感染、更換電池時再發感染,起搏器移位、電極脫落、線路破損,非磁共振兼容性起搏器不能夠接受MRI檢查,外力損害及黑客攻擊等隱患。患者去世後起搏器處理仍存在以下隱患。
  • 「科普」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ASK專家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那麼,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呢?()傳統心臟起搏器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衝發生器呈扁圓形,大小如火柴盒,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皮下。常規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兩種類型,還有針對部分心衰患者的三腔起搏器,即CRT/D。再介紹一下新技術無導線起搏器Micra,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長度25.9mm,寬度6.7mm,重量僅1.75g,又被稱為膠囊起搏器。其擁有傳統起搏器的功能,但沒有電極導線和囊袋,避免了相關的併發症。
  • 心率常低於40次 植入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是目前公認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心跳過慢的方法,但我國每年植入起搏器的人數只佔到整個應該植入患者的一成。」這是記者日前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的「媒體健康日」之「醫院體驗營」活動上獲悉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羅義主任告訴新快報記者,我國心臟起搏器安裝率如此之低,一方面是經濟因素和醫療保險覆蓋不足。
  • 小小腦起搏器施展治療「大魔法」
    繪製有源植入醫療器械新格局腦起搏器是腦深部電刺激療法的俗稱,這種直接作用於神經中樞的人工裝置,成為帕金森病藥物「蜜月期」結束後首選的治療方法。然而多年來,腦起搏器由美國一家公司壟斷,成為臨床上價格昂貴的耗材之一,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在近10年的研發攻關後,2009年11月,首例清華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手術成功完成。
  • 雷射成功控制果蠅心跳:或取代心臟起搏器
    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能夠調節果蠅的心律失常症狀,使心跳穩定下來,日後或許能起到代替心臟起搏器的作用。與心臟起搏器發出的電子脈衝不同,這種技術利用的是雷射,是一種非侵襲性的治療方法。該研究團隊使用的研究對象是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 flies),這種果蠅的心臟發育早期與脊椎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電刺激是目前對於心臟起搏最常用的方法,」這支由阿尼什?艾利克斯(Aneesh Alex)帶領的隊伍在論文中這樣寫道,「但這是一種侵入式治療方法,而且無法針對心臟組織進行治療。」
  • 威海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完成
    日前,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心內科成功完成威海市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標誌著該院起搏器植入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患者為91歲女性,因「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房纖顫」已先後植入及更換起搏器3次。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其實起搏器只是一個電脈衝信號,如果你的心肌死亡了,就不會對這些電脈衝有應答。也就是說,起搏器沒法讓死亡的心肌跳動。③裝了起搏器是不是就像機器人一樣了?起搏器就會在心臟不跳的時候「刺激」心臟跳一下,如果心臟自己能夠跳起來,起搏器就休息了,這叫「按需起搏」。一般起搏器的低限頻率都設在60次/分,所以如果你這會兒心跳超過60次/分,就有可能是自己的心跳,不是起搏器發出的脈衝了。所以你的心臟還是它自己做主,如果做不了主,那就只能起搏器代勞了。
  • 心臟起搏器的日常護理
    心臟起搏器出院的宣教,是心內科醫護人員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對此小編組及繪圖師製作了一套起搏器患者出院以後的漫畫宣教,可愛漫圖解惑釋疑,告知患者出院後應該如何護理起搏器 !
  • 安裝起搏器手術有何風險 起搏器手術後注意事項
    原標題:安裝起搏器手術有何風險 起搏器手術後注意事項   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心跳過慢,都可因此導致腦缺血和機體各個器官供血不足,使病人出現心慌、四肢無力、體力下降、頭暈、眼前發黑、暈厥等症狀,甚至會出現快速性心律失常,導致病人猝死。
  • 電子設備會干擾心臟起搏器?
    為避免幹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最好不要把手機放在起搏器胸前的口袋,接聽時儘量使用距離起搏器較遠的耳朵來接聽電話。 03 大部分家用電器不會影響起搏器功能 有些患者在安裝心臟起搏器後還會有意避開微波爐、電熱毯等家用電器。
  • 不用電池的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在豬的身上測試了一種自驅動心臟起搏器。豬的心臟與人類的心臟大小相似,這也意味著為開發人用設備邁出了重要一步。傳統起搏器的電池壽命只有7到10年,更換一次需要付出高昂的手術費。這種新型的「共生起搏器」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附著在心臟上的貼片發電機,一個儲存能量的電容,以及心臟起搏器本身。貼片發動機只有郵票大小,能將心臟跳動時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心臟起搏器則用收集到的電能刺激和調節心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李周和王中林合作,在兩頭健康的雄性成年豬上做了測試。
  • 動畫演示起搏器植入
    1932年Hyman設計製作了一臺由發條驅動的電脈衝發生器,該裝置淨重達7.2公斤,脈衝頻率可調節為30、60、120次/分,Hyman將之稱為人工心臟起搏器「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這臺發條式脈衝發生器成為人類第一臺人工心臟起搏器。1952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Paul M.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心臟起搏器的醫保現實
    醫學研究認為,對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植入心臟起搏器。  像錢德敏這樣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國每年新增30萬~50萬人,其中僅有3萬~5萬人能夠接受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說:「中國的心臟起搏器治療嚴重不足。」
  • 膀胱起搏器專克「尿」問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膀胱起搏器,克服排尿障礙新希望&nbsp&nbsp&nbsp&nbsp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節治療手段
  • 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
    原標題:不妨試試「膀胱起搏器」植入後,即可治癒或改善狀況尿頻、尿急、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難言之隱,常常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記者從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獲悉,一些頑固難治的膀胱控制障礙病症,通過在患者臀部皮下組織植入「膀胱起搏器」,就可使症狀消失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