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六次人口大遷徙,你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嗎?|國際移徙者日

2020-12-20 瀟湘晨報

2000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考慮到世界上移徙者眾多,而且數目日益增加,決定宣布12月18日為國際移徙者日(決議 55/93)。1990的這一天, 大會通過《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決議 45/158)。

無論在一個地方定居多久,中國人總是想追溯自己的血脈來源。

在長江出海口的南通如皋,冒姓的血緣來自遙遠的蒙古草原;

在雲南玉溪,很多張姓人的祖先居住在南京「高石坎柳樹灣」;

在安徽、湖北交界的大別山裡,王家人供奉的牌位上寫的是「太原王氏」。

如果從族譜上追溯,中國人的遷徙歷史如同無數條交錯的大河,從一處湧出、奔騰,然後在某一處匯聚、分叉,蔓延逶迤成支流、溝渠,乃至溪澗。在氣候、歷史、土地、糧食、財富以及各種偶然命運的驅趕下,中國人遠投荒野,然後讓荒野成為故鄉。

儘管存在大量附會、臆想和偽造,中國漢族各個姓氏的族譜,依然能夠粗略勾勒出漢族人在歷史中遷徙的路線。

漢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原,他們因為諸侯的封地而獲得姓氏,然後遷移到四面八方。

按照一般的說法,中國古代到近代歷史上,一共有過六次大規模人口遷徙浪潮。

第一次,被稱為「衣冠南渡」。

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遷入內地,與漢族混雜而居,到西晉末年北方大亂,北方的漢族先後南下,遷移到長江中下遊一帶。據史學家考證,當時遷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萬;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8世紀的安史之亂時,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戰亂;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紀,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隨著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國佔據中國大陸中北部,大批人口隨著敗退的統治者,遷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遷使得江南地區取代中原,成為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地區。

與此同時發生的,則是北方民族以歸化者或者徵服者的姿態,不斷進入華北、華中,甚至江南。

而漢民族國家的統治者,則不斷調動士兵、居民,遷移到值得開發的土地,或者需要守衛的邊疆。

在中國的史籍中,移、發、遷、徙、實、屯,這些字不絕如縷,每出現一次,就意味著一次規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發起的移民。

第四次,明初山西大移民。

官方歷史的記載中,這次移民之前,由於連年戰亂屠戮、北人南遷,北方的人口從全國戶數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千裡沃土化為廢墟。

中國北方經濟衰敗,而江南則人滿為患。比如揚州,這座位於長江北岸、曾經最繁華的城市,在朱元璋的軍隊佔領之時,只剩下18戶人家。

作為統治者,朱元璋不得不發動一次聲勢浩大的移民,命令他的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開墾、守衛。

這次移民規模之大,空前絕後。據《簡明中國移民史》記載,明代初年,長江流域移民700萬,華北地區移民490萬,西北、東北和西南邊疆也有150萬,合計1340萬,幾乎佔到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兩成。

在北方民間,這次大移民的標誌性記憶,是一棵大槐樹。山東、河南、河北地區,至今有民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鸛窩。」

這棵大槐樹,位於臨汾市洪洞縣城北,據說是漢代的古槐。

山西雖在北方,但地形阻隔,戰亂較少,人口遠比慘遭蹂躪的華北平原地區稠密,而山西土地少,不足以供養太多人口。

明代初年,山西人被大量遷移到河北、河南、山東以及陝甘一帶,最南抵達淮河流域。

從山西南部出發的移民,往往要經過山西洪洞縣,在那裡稍作停留。

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僧人眾多。寺旁有一棵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遮數畝」,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成群的烏鴉在樹上築巢,星羅棋布。

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這樣一棵雄偉的大槐樹,成為移民跋涉道路上最深刻的記憶。

當這些移民到達他們新的定居地之後,他們把自己的來處告訴子孫,但是時間久遠,山西那一座座村莊的名字,反而迷失在傳說中,他們的後輩無法再追溯到更早的故鄉,於是祖先曾經停留的大槐樹下,成為尋根祭祖的終點。

▲洪洞大槐樹

在那次波及全國的大移民中,並不只有一棵大槐樹。雲南民間流傳,祖先來自南京城楊柳巷,戍守雲南的士兵其實來自江西、浙江、湖南和河南,而他們遷出的南京,指的是包含今天江蘇、安徽和上海的南京地區,而不僅僅是南京城。

安徽、湖北移民,只記得江西瓦屑壩,蘇北人則往往宣稱祖先來自蘇州閶門。這樣一些小地方,自然不可能供養出眾多人口,它們和大槐樹一樣,只是他們的祖先對途中一個匯集地的記憶。

經過明代初年的大移民,華北、華中地區的經濟得到恢復。在後來的記載中,往往可以看到「國朝初,人稀少」的記載,而到永樂年間,土地漸次開墾。北京、開封、河間等城市逐漸恢復了昔日的繁榮。

後來靖難之役,北方又經歷了一次補充北京、河北人口的移民。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這座全國大都會,人口絕大部分是移民,土著居民不過十分之一。

第五次,湖廣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區區一個分字,就意味著「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康熙二年(1663),順天府尹張德地被擢升為四川巡撫,此時的四川,重慶城中不過數百家,州縣居民也往往只有數十家乃至十幾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戶。人口稀少,結果之一是四川境內老虎橫行。順治年間,南充縣招來500多人開墾定居,被老虎吃掉228人。

面對如此殘局,張德地上書請求移民四川:「四川自張獻忠亂後,地曠人稀,請招民承墾。」康熙七年(1668),又再提移民之事。

▲走西口

向四川的移民在政府鼓勵下開始了,獎勵也頗為誘人:移民入川,五年內不用納土地稅。三藩之亂平息之後,清朝政府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應科舉。一對夫婦,給水田三十畝,或旱地五十畝,有可作為丁壯勞力的兒子,再加撥四畝。每戶給銀十二兩,作為定居的置產費用。

於是移民蜂擁而至,那一次浩大的移民,被稱為「湖廣填四川」。湖北、湖南居民沿江而上進入川東;廣東人則大批進入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給四川帶來客家話。

此外,還有來自福建和江西、廣西的移民。他們以鄉鄰、親戚為紐帶,結成數百人隊伍,向未知之地跋涉。

與此同時,湖廣人還繼續向北,進入與四川毗鄰的陝西南部。等到乾隆後期,那些曾經被荒草覆蓋的地區,一縣人口已經增加到上千戶甚至萬戶,山巖和深谷中,都有了居民。

所謂「康乾盛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移民造就的盛世。

轉入近代,中國還有三波移民潮,人們習慣稱之為「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跟「湖廣填四川」不同,這三次移民,都是民間自發的。

第六次,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關,是山海關;關東,也就是今天的東北三省。康熙年間,東北實行封禁,不許漢民進入「龍興之地」墾殖、採礦,但是私闖關卡,到禁區開墾土地的農民,依然難以禁絕。到鹹豐末年,長達200多年的封禁政策解除,鼓勵移民墾荒,關內移民開始大批進入東北。

清亡之後,闖關東的移民潮越來越高漲,每年移到關外的民眾多達數十萬,最高時,一年有上百萬河北、山東的居民舉家遷往東北。

在整個闖關東的大潮中,華北地區居民向東北移居的多達3700萬,東北三省成為中國移民人口最多的地區。

在華北地區人們浩蕩渡過渤海,穿過山海關的時候,山西北部的居民則困於頻繁的旱災和貧瘠的土地,被迫翻過長城,向今天的內蒙古進發,尋找活路。

而福建、廣東一帶的居民,則一批批遠渡重洋,到東南亞謀生。《瀛寰志略》中記載,「閩、廣之民,造舟涉海,趨之如鶩。竟有買田娶婦,留而不歸者,如呂宋、噶羅巴(爪哇)諸島,不下數十萬人。」這些地區大致在今天的菲律賓群島的北部。

這一批向海洋開拓的移民,也成為最早擁有近代化思維的一批華人。

自清代晚期以來,南洋華人中的傑出人士就不斷反哺大陸,開辦中國最早的民營企業,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貿易,許多南洋子弟回到中國,投身革命與抗戰。

抗戰期間,僅在滇緬公路服務的華僑就多達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犧牲在那裡。

來源:聊城市海源閣數字圖書館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揭秘春節人口"大遷徙"地圖:每天數十億次服務定位
    與往年不同,對這個大學剛畢業的IT工程師來說,這次他知道自己的回家路線是此時全國最熱門的春節遷徙線路之一。他甚至還知道,除夕當天,從北京遷出的人口是最多的,四川、山東和河南是最熱門的目的地,而老家在河南和四川的人是回家最晚的,因為當天這兩個省遷入的人口最多。
  • 投資超萬億 中國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投資超萬億 中國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發布時間:2020-12-04 12:44: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四次人口遷徙,真是驚心動魄
    這句話基本概括了中國古代王朝變更史,每一次變更都會帶來戰爭,發生戰爭最苦的還是老百姓,戰爭帶來的人口銳減更是相當殘酷的,在中國歷史上有四次最大的,因戰爭導致的人口大遷徙:1、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代,西晉王朝僅經歷了50年就滅亡了,造成歷史上第一次漢人政權全軍覆沒。北方的胡人在野蠻肆虐,漢人百姓被奴役,大量的人為了躲避戰亂。
  • 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經濟觀察)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1000萬人,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3日說,全球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
  • 中國姓氏分布圖——看看自己的根在哪裡!
    大多數中國姓氏都在中國境內有一個地理「基礎」,這一點較少為人所知。一些有趣的地圖告訴我們,哪些姓氏在中國的哪裡最為集中。大家都來看看你的根在哪裡?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根據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 中心2013年4月14日綜合分析,當今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中,吳姓排行第十。
  • 人口大遷徙之下 看三四線城市商業如何逆襲
    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向下走的趨勢圖,都在闡述著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城市間人口遷徙、勞動力分配不均的問題,以及不可避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逃離他們終將衰落的家鄉。」關於未來,大數據分析給出了這樣一種推斷。那麼,作為地產人,看到這樣的數據分析可能都會本能的思考:在大遷徙之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行業將何去何從呢?
  • 中國六次人口大遷移,張家人您的祖先從哪裡來?
    從古代到近代,中國一共有過六次大規模人口遷徙浪潮。 每一次的遷徙,都跟戰亂有關。 >>>> 第一次,被稱為「衣冠南渡」。
  • 大遷徙發端年
    這是什麼意思你明白嗎?我還沒明白,人家進而又說,這個結論的來源,可以舉例說明。諸如「大家各自,只管掙錢,不擇手段(不惜把坑蒙拐騙當業務來做),而樓道對門姓啥都不知道了」,等等。他說:「抑制下崗,隱性就業,自己創業,起碼都不能說明已佔國民經濟60%以上的經濟體,會有不關閉,起碼不能說明沒有高強度的失業」。他說:「換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你看看身邊的人,在過去幾年,做生意的,甚至悶楚楚在大公司打工的人,有多少人能賺更多錢的?有多少人工資大增的?幾乎沒有吧?」。他說:「不要不承認,世道變了,就說賺錢這事,它已經很難」。
  • 明日之後大遷徙:雙人基地在哪裡獲取?看看下面的內容就知道了
    不讓出門的日子果然很無奈的,下面介紹的是關於明日之後這款遊戲,怎樣獲取雙人基地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對你有些幫助,我們都知道為了更好的生存,《明日之後》的倖存者們將開啟末日的首次大遷徙,建立城郊據點,結束流浪的生活,前往城市萊文市郊開始新的生活了。小燕子愛遊戲之明日之後第五百九十五期《明日之後大遷徙:雙人基地在哪裡獲取?
  • 一年一度的「人類大遷徙」你準備好了嗎
    春運回家,簡直是中國人的一種生物本能,一到正確的時間點,就被會喚醒,然後不管經歷多少艱難險阻,都要達成目的,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不得不說,這的確是社會學的一個奇觀,值得好好研究。
  • 歷史上中國的幾次人口大遷移,看看自己根脈接在哪?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中國歷史上無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對於中國人口分布狀況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它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中國多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 永嘉之亂:時間:
  • 盤點中國歷史上歷次人口普查!
    據史家查證,世界上最早實行人口普查的是中國。中國歷史上人口普查,於《周禮》中就有記載,歷經漢、唐、元多朝代漫長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從粗略到精細,從不規範到規範,從不夠科學到比較科學,到明代初期形成了相當接近現代水平的人口普查管理制度。明朝以前人口登記,基本上是按納稅人為準進行統計,總人口數掌握不準,到明朝初年就開始實行一種名叫「戶帖」的戶口管理制度,類似於現在的戶籍制度。
  • 明日之後萊文市新營地在哪裡 人類大遷徙計劃一覽
    那麼,明日之後萊文市新營地在哪裡?之前的舊營地還能使用嗎?相信不少玩家都有這個疑問吧。為了揭開這些秘密,以下我們帶來了人類大遷徙計劃的全面爆料,快來GET吧。那麼,明日之後萊文市新營地在哪裡?之前的舊營地還能使用嗎?相信不少玩家都有這個疑問吧。為了揭開這些秘密,以下我們帶來了人類大遷徙計劃的全面爆料,快來GET吧。
  • 鬻熊楚裔記:你姓熊嗎?你從哪裡來?你的根在哪裡?
    《鬻熊楚裔記》編者話作者:熊仁均你姓熊嗎?你從哪裡來?你的根在哪裡?這應該說是每一個姓熊的族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不管你在什麼地方?漂泊有多遠?編入宗譜,列入門牆,祭先祭祖,託庇於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必定是你最大的心願!何為家有男、有女,在一門之內。張海瀛先生說:「『家』,是華夏兒女人生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 歷史上八次大屠殺,哪裡有戰爭,哪裡便白骨如壘
    史上八次大屠殺,哪裡有戰爭,哪裡便白骨如壘縱觀歷史,中華民族在抵抗外族侵略或是自我徵戰的過程中,自己或是被外族進行大屠殺的事情不斷地發生。哪裡有大規模的戰爭,哪裡便白骨如壘。在中國歷史上數目龐大的人口滅殺事件,幾乎均為武力使然。上古時代的百姓在戰爭中如何慘遭屠戮,缺乏文字記載,到了戰國與秦漢時期,開始有了屠殺百姓的記錄。
  • 烏蒙山上的大遷徙 畢節32萬移民搬進新家
    烏蒙山上的大遷徙 畢節32萬移民搬進新家  冬日的晚上,畢節市赫章縣金銀山社區裡,45歲的苗家人顧慶學和老父親吃過飯後坐在沙發上看起了電視,腳邊是一臺暖烘烘的「小太陽」,茶几上是一盤切好的蘋果。廚房裡,妻子正在忙著洗碗,「譁譁」的水聲讓顧慶學感到十分悅耳,「現在我們不用再擔心水不夠用了。」顧慶學說。
  • 烏蒙山上的大遷徙:畢節32萬移民搬進新家
    「原來我們家住的就是一間自己蓋的木房,走哪裡都不方便」,顧慶學說,最近20多年來,他去過縣城不少次,最初因為交通受限,只能依靠雙腿,一走就是5、6個小時,後來路修好了,坐車卻也要坐上2個小時左右。縣城的熱鬧讓顧慶學心動,「我原來就問過自己,住木房是家裡祖輩的宿命,但是到我們這一代為什麼不能改變」。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廣州都比不過,猜得到是哪裡嗎
    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省市眾多,光省會城市就有二十多個,無一不是極具地區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大城市,但你知道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會城市是哪一個嗎?興許有人會說到重慶,但重慶是直轄市,不能參與排名;也許有人會說到廣州,不可否認,廣州人口是非常多,但還不足以奪冠,那麼到底是哪一座城市呢?
  • 中國最大的人工海島,你知道在哪裡嗎?
    中國最大的人工海島,你知道在哪裡嗎?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海島嗎?那就是位於杜拜的棕櫚島。它由朱美拉棕櫚島、阿里山棕櫚島、代拉棕櫚島和世界島等四個島嶼群組成,它是杜拜非常著名的一個旅遊景點,耗資140美元打造而成的杜拜棕櫚島被譽為「世界第八次奇蹟」。棕櫚島是世界上最具標誌性住宅之旅遊線項目,同時也是杜拜人心目中土豪形象的標誌。那你知道中國上最大的人工海島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大的人工海島,耗資1600億的恆大海花島。
  • 中國人口危機來自哪裡?
    ● 譚吉坷德 「人口即命運」。人口再生產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第一問題。今日中國的最大危機,就是人口將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減少。中國未來面臨的人口問題將比其他國家更嚴峻。人口問題在西方精英那裡,一直是隱藏得很深的維護自身利益打壓對手的戰略武器。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生育率不斷降低,西方人口過剩理論各種悲觀的預測全部破產。全世界範圍內對人口在發展和文明競爭中的作用開始轉向正面。就在這個時候,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六年的時間裡,該基金會主任八次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