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那麼多年學,你有沒有想過,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則關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小故事: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師。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的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他觀察了好一會兒,突然問了父親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父親說,「就拿這隻石獅子來說,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是啊,獅子本來就沉睡在這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你發現了嗎?這則小故事裡有一個關鍵詞:喚醒。
我第一次讀到這個小故事的時候,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教育的終極意義嗎?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文中用「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這句話來為「教育」下定義。也提到了「喚醒」這個詞。
多麼簡單的一個詞,可是認真思索後才發現,「喚醒」是多麼難啊!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能喚醒一個人呢?沒錯,好的教育。那麼,什麼是好的教育呢?眾說紛紜。有些人說,好的教育就是考試得高分考大學;有些人說,好的教育是人們變得有道德,由「他律」變成了「自律」;有些人說,好的教育是讓人們心靈健康,不斷成熟。還有些人說,好的教育就是我們看看一群鳥兒從湖面飛過時,嘴裡可以禿嚕出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談到教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前段時間我又看了一遍盧梭的《愛彌兒》,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不禁為之動容,說的多麼好啊!用我們學過的一句詩概括就是:潤物細無聲。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感慨頗深。你會發現,在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非常有「場合感」——該學時候學,該玩時候玩,各方面都優秀。有的正相反,各方面一塌糊塗。你就會發現,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哪方面都優秀!他的各方面是一個整體。如果站在學生,或者說站在一個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說,好的教育無非是促進了內心的「覺醒」。
由「喚醒」→「覺醒」,這是一個相當複雜曲折反覆的過程。
教育無疑是一個靈魂觸動另一個靈魂。在教育的路上,我們一定不要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我們要做高超的「雕刻家」,心靈的喚醒師!
現在的你,喚醒了嗎?!
現在的你,覺醒了嗎?!
關注「趙老師聊教育那些事兒」。一線班主任,一手案例,啟迪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