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衛因"我不是藥神"走紅 仿製藥治療成本為其1/3

2020-12-23 網易財經

(原標題:格列衛因《我不是藥神》意外走紅 仿製藥治療成本為其1/3)

■本報記者 張 敏

點映階段票房就高漲的《我不是藥神》再度將社會的焦點對準一群特殊的群體——選擇代購印度仿製藥的患者以及影片所涉及的治療藥物格列寧。在現實中,也存在這一款被稱為「抗癌戰爭新彈藥」的神藥——外資藥企諾華旗下的格列衛。

這款藥在國內售價是每盒超2萬元,高於這款藥在其他多個國家的售價,在腫瘤治療領域也算是「高價藥」。在國家力推進口抗癌藥降價的今天,諾華有無可能降價再度引發市場的關注。

對於《證券日報》記者的提問,諾華製藥並未直接回應。不過,諾華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格列衛已於2017年底進入國家醫保並在全國落地執行。每個省份報銷比例略有不同,平均報銷比例達70%,個別省市報銷比例達85%。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衛的國產仿製藥已經上市。據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原研產品年治療費用在6.3萬元-7.2萬元(享受買3贈9之後),而國產藥品目前的年治療費用在2.1萬元-3.6元萬之間,價格約是原研藥的三分之一。

整體銷售承壓

2017年,諾華旗下有多個藥品全球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其中就包括格列衛(通用名:甲磺酸伊馬替尼)。格列衛於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加速期或α-幹擾素治療失敗後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術切除或發生轉移的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患者。

這款藥物上市之後,高高在上的價格讓很多患者「望而生畏」。不過,諾華在國內也開展了一系列贈藥活動。諾華製藥表示,中華慈善總會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於2003年9月份在中國正式啟動,由非政府性質的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CCF)負責在中國的整體運作和協調工作。截至2017年底,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累計超過6萬名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和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獲得格列衛藥物援助。項目註冊醫生超過3000位,援助藥品發放點超過97個。

數據顯示,近年來,受專利到期等因素影響,格列衛全球銷售額承壓。

根據諾華中國官網發布的數據,公司2017年實現淨收入增長2%(固定匯率,按美元增長1%),腫瘤業務銷量增長10%(固定匯率,不含格列衛),其中第四季度增長13%(固定匯率)。Cosentyx和諾欣妥等產品的強勢增長,彌補了格列衛專利到期導致的不利影響。

三大國產藥圍攻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衛2013年4月份在中國的專利保護到期。

目前,原研藥格列衛在我國已經有了國產版。2013年,江蘇豪森醫藥集團伊馬替尼片上市,商品名為昕維;2014年正大天晴藥業集團伊馬替尼膠囊上市,商品名為格尼可;隨後石藥集團伊馬替尼片上市,商品名諾利寧。

不過,儘管在華專利到期,但格列衛並未出現所謂的專利懸崖現象:即藥品專利到期之後,同類競品、仿製藥出現,原研藥進入市場衰退期,銷量大幅下降。

據媒體報導,2016年,諾華的格列衛仍佔據伊馬替尼市場份額的約80%。其次為江蘇豪森、正大天晴、石藥歐意。通過查詢中國生物製藥年報獲得的數據顯示,2017年,正大天晴的格尼可膠囊銷售額約為1.7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1.2%。2016年,格尼可膠囊的銷售額約為1.55億港元,同比增長35.5%。

「目前諾華的格列衛價格仍在2萬元以上。」一位醫藥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公司降價的可能性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國產版格列衛」價格已經有所調整。

根據江蘇省藥品集中採購中心2017年4月份發布的文件,正大天晴生產的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0.1g*12)的供應價從246.09元/盒降至185元/盒;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0.1g*60)供應價從1259元/盒降至872.19元/盒。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楊倩_NF4425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因病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抓,後來怎樣?
    當初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一經放映,在網絡上就引起了熱議。看了這部電影,你能感受到那些貧困者身患白血病的無奈,他們沒有太多閒錢,支付不了昂貴的治療費用。他們唯一的救星就是程勇,影視中程勇通過進口印度仿製藥品,來幫助那些貧困的白血病患者。雖然是出於好心,最終還是犯法的行為。
  • 《我不是藥神》讓大家知道了「格列衛」,重慶低保患者可免費申請援助
    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今天(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鏡頭對準處於生死邊緣的白血病患者,讓他們感到絕望無助的不僅是病痛,還有無力支付每月數萬元的「天價」藥費……目前,我市爭取了包括「格列衛項目」在內的慈善藥品援助項目,通過申請,低保患者所需治療藥品全部按期免費領取。
  •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的原型竟然是他
    但瑕不掩瑜,電影首映20個小時,票房就過3億。我們一直缺乏深刻的現實題材電影,這下我們可以說,韓國有《熔爐》,中國有《我不是藥神》了。藝術來源生活,這麼一部刺痛人心的電影,也有原型。電影中,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神藥格列寧」,原型叫「格列衛」。格列衛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轉化成了一種可控的慢性病,服藥前,患者只有平均3-4年的存活期,服藥後,存活5年的機率提高到了90%以上,且死亡的病人只有1%左右的病人是死於白血病的惡化。
  • 他是「我不是藥神」原型,為救人代購仿製藥被逮捕,最後結局如何
    這讓我們不經聯想到之前火遍全網,成為大家茶前飯後的一個民生話題,這個話題是由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他是「我不是藥神」的原型,為救人代購仿製藥被逮捕,那麼最後他的結局如何呢?就這樣,陸勇一邊花著天價的藥品為自己延長壽命,一邊到處打聽其他的治療方法。
  • 「藥神」原型陸勇,為救命代購印度仿製藥被抓,如今現狀如何
    當初《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以後,就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更是賺足了不少觀眾的眼淚。很多在看過這部電影以後的觀眾,都被陸勇的這種行為所打動。然而電影當中的陸勇是有真實原型的,《我不是藥神,然而格列衛一盒兩萬多。
  • 《我不是藥神》裡的「天價藥」 重慶低保病患可免費申領
    最近,《我不是藥神》或許是最熱門的話題。影片中提到一種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品「格列寧」,也將該藥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格列衛」帶到人們眼前,並引發全民熱議。五年來,他一直通過服用格列衛及其第二代藥品達希納保持著良好的治療效果。2013年9月,陳靈在新橋醫院血液科被診斷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確診後,他就開始服用格列衛。陳靈至今仍記得,他每個月要服用2盒,1盒的單價1.2萬元,1個月光這一種藥的花費就是2.4萬元,3個月花了7.2萬元,「我們工資只有幾千塊。」不過,自己買藥買了3個月,陳靈的醫藥費就有了著落。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人買印度仿製藥被抓,現狀如何?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上映之後收穫了大批的獎項,同時也引發了大眾對"藥俠事件"的激烈討論,更引起了危重病患們對國內治病難、買藥難等相關問題的共鳴。《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與現實生活中的陸勇總的來說,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在現實中,程勇和陸勇都為危重病患帶去了生命的希冀,雖然電影與現實的情況存在出入,但可以理解,畢竟電影更多的是凸顯故事的曲折性、戲劇性。而現實有時的確具有"戲劇化",卻終擺脫不了"現實色彩"。
  • 「我不是藥神」的原型陸勇,買印度仿製藥被抓,現在結局如何
    而兩年前反映這方面問題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影片之中徐崢扮演的程勇,原本只是一個保健品商販,但在陰差陽錯之中他接觸到了一群因病致貧的病友,高昂的藥價將這一群體悉數壓垮,於是他開始選擇從印度購買仿製藥從中牟利,但當他真正了解了他們的生活之後,他又選擇了所有普通人都會做的選擇去善意的幫助他們。
  • 《我不是藥神》究竟「神」在哪兒
    《我不是藥神》講述徐崢扮演的保健品店老闆程勇,因為認識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王傳君飾),誤打誤撞走上從印度代購廉價仿製藥道路的故事。由於專利保護的相關規定,程勇的代購行為屬於違法走私,最終被判5年,減刑到3年出獄。
  • 走私藥屢禁不絕,「我不是藥神」頻頻上演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以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反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救命藥」格列衛為例,其在各個國家的售價其實大不相同。資料顯示,格列衛在中國內地每盒的售價為23000—25800元,而在中國香港售價每盒合人民幣17000—19000元;格列衛在日本也屬於價格較為昂貴的抗癌藥物,每盒售價約合16440元人民幣,但在美國售價約合人民幣13600元;澳大利亞的主流藥店也出售由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因該藥屬於處方藥,因此售價每盒約合人民幣10616元;韓國是格列衛售價最低的國家,每盒的零售價為9720元。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命代購印度仿製藥被抓,現狀如何
    就在國產電影最為低迷的時候,一部由徐崢主演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這部劇主要是描述是一位白血病患者陸勇因無力承擔高額醫療費用,鋌而走險前往印度走私相對便宜的藥物,並將走私來的藥物低價賣給和他一樣身患絕症的病人的故事。該片以喜劇的方式來批判了當下社會的不良現狀。而這本電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的發生的。
  • 《我不是藥神》究竟"神"在哪兒?
    這部贏得廣泛讚譽的《我不是藥神》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又能給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哪些啟示呢?作為商業片的成熟創作者,寧浩和徐崢的本次合作,將鏡頭對準了遭遇求醫困境的群體,他們的嘗試也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在向來以苛刻的眼光審視國產電影著稱的豆瓣上,觀眾也給《我不是藥神》打出了高達9.0的評分。
  • 老杜夢畫 1300|你怎麼不是藥神?
    兩年前,國產片《我不是藥神》火了,豆瓣評分上線,直接亮出了開局9分的超高得分,超過60%的人打出5星,創造了國產院線片評分成績的最強記錄,也是2018年票房最高的影片。
  • 《我不是藥神》未映先火!猛過《戰狼2》?這家A股...
    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臺詞,影片還沒有上映,已經提前火了。截至昨日17:30,《我不是藥神》累計票房達到1.32億元,實時票房2902萬元,排名第一,超過同期上映的《動物世界》、《侏羅紀世界2》等。
  • 《我不是藥神》啟示錄:醫藥創新,我們正在路上|IDG資本
    《我不是藥神》講了一個白血病患者、藥企和政府的三方故事,主人公程勇遊走在三種勢力中間,成為白血病患者的代言人、藥企的代理人,以及政府眼中不討喜又碰不得的刺兒頭。片中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天價藥原型是「格列衛」(電影裡叫「格列寧」),在國內賣2萬多一瓶,年治療費用超過30萬,而幾乎同樣療效的仿製藥在印度藥店中卻只賣2000,印度山寨藥則更是低至500元。
  • 老杜夢畫 1301|見招拆招的「藥神」
    本世紀初,在白血病患者的眼裡,「格列衛」就是命,就像《我不是藥神》影片裡講的,格列衛可以救命,但它的天價也是在「殺人」。 在沒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之前,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根本不知道有仿製藥,其實,仿製藥早就在世界上風行了,以2017年的美國來說,處方藥市場份額的90%是仿製藥。仿製藥不僅在美國,在世界各國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促進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藥神」,並非先進發達的美國、日本、德國,而是被稱為「世界藥房」的印度。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因幫病友代購抗癌藥被抓,後來啥結果?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徐崢出演的《我不是藥神》,觀眾看完後感慨良多,此片也被評為國產良心電影。而因為這部電影,甚至推動了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改革,將一些特效藥納入了醫保。但很少有人知道,徐崢所飾演的程勇,其實是以現實生活中的陸勇為原型的。
  • 我不是藥神,但我們用善良治病救人
    這個夏天,《我不是藥神》厲害炸了,劇中經典臺詞直戳人心,一句「命,就是錢」道出了當時病友們用錢換命的無奈。1《我不是藥神》上映日期:7月6日電影娓娓道來,那些催生走私仿製藥的過往和假藥販子的來龍去脈,絲絲入扣。
  • 代購印度仿製藥,該被判刑嗎
    由於印度對國外專利藥品的保護並不嚴格,所以印度的仿製藥非常便宜,印度仿製藥的平均價格只有專利藥的20%-40%,個別品種甚至相差數十倍以上。以此次陸勇代購的格列衛抗癌藥為例,2002年,陸勇被確診患上慢粒白血病時,吃的是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23500元一盒,而隨後他發現印度生產的格列衛僅為4000元一盒。
  • 《我不是藥神》遠離貧困,從一份保單開始!
    7月6日,徐崢最新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了。電影圍繞「仿製藥走私」這個主題,演繹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草根眾生相,引出了一場關乎人情和法律的深刻反思。從上映第一天開始在朋友圈持續霸屏,贏得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可謂口碑炸裂,是國產電影的又一次大膽突破!儼然這個電影是成功的!因為它成功的擊中了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觀眾看到了人在求生中的希望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