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科爾沁旗:「中國草都」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11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申敏夏 孫楠 薛志華 通訊員任福江 閆素華

  「以前站在這裡,不一會兒褲兜裡都會灌上沙。風大、沙也多。」阿魯科爾沁旗畜牧業局草原管理站站長高明文回憶起21世紀初的情景時向記者描述道。如今,站在這裡,放眼望去,滿眼綠色,看不到邊界。

  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簡稱阿旗),種植著80萬畝供奶牛等牲畜食用的牧草——紫花苜蓿,這裡被中國畜牧業協草業分會命名為「中國草都」。

圖為正在收割的紫花苜蓿。申敏夏攝影

  從荒漠到草場,從白沙到黑土,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阿旗的變化。

  2008年,第一個高效節水人工種植草地試驗成功;

  2010年,5000多畝紫花苜蓿;

  2011年,3萬多畝;

  2012年,28萬多畝;

  2014年,80萬多畝;

  「到2015年年底,按照『十二五』規劃,阿旗種植紫花苜蓿將達到100萬畝的種植規模。」 高明文說。

  如今,阿旗年牧草年產量近50多萬噸,創造產值13億。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中國草都」?

  

  絕境逢生 天然氣候開啟草都之「門」

  俗話說,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形成「吃飯第一」的觀念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在平均一平方米有兩個人的情況下,如果人們只盯著今天的飯碗,不顧及環境、不顧及明天,那麼生活很難活出樣兒來。

  阿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是赤峰市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地區,多年來頻繁遭受乾旱等自然災害。「這個地方種草之前是放牧場,嚴重退化沙化,不種草不行。」高明文說。當時,牛羊沒有草吃,牧民不得已減少牛羊數量。隨著草原退化沙化嚴重,草畜供求矛盾日益凸顯。

  為了解決草原沙化嚴重的生態困境、解決牛羊吃草問題和農民增收問題,「種草」成為阿旗人腦海裡的一個念頭。然而,種什麼?在哪裡種?怎麼種?又成為擺在面前的難題。

記者採訪阿魯科爾沁旗畜牧業局草原管理站站長高明文。莊白羽攝影

記者採訪阿魯科爾沁旗氣象局局長王軍。莊白羽攝影

  據阿旗氣象局局長王軍介紹,阿旗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5攝氏度,年日照時數2700到3000多個小時,年平均積溫在2900℃至3400℃,年平均降雨量為300毫米至400毫米。「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苜蓿等多年生優質牧草的生長。」王軍說,「阿旗的北部是高山,南部是沙地,中部是丘陵,雨水呈現出北多南少的分布情況。草業基地位於南部,年降水量為300毫米,雨水在阿旗算比較少,適合草業發展。」

  阿旗氣象局有一項業務比較特殊,需要製作未來5至7天無雨天氣預報。「牧草在收割期最怕有雨,一有雨牧草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這裡雨水少正好適合草業發展。」王軍補充道。此外,特殊的地形也使得此地具有種植牧草的資源優勢。因為這裡是個盆地,是赤峰最低的地方,地下水容易匯集於此。

  立足草原沙化嚴重、地下水資源充足的實際,2008年,阿旗開始以小面積的節水人工優質牧草的建設來「增草」,解決牲畜的飼草和牧民增收問題。2011年,阿魯科爾沁旗委、旗政府決定努力把阿旗打造成全國最大的優質牧草種植基地、最大的優質牧草加工基地、最大的優質牧草種子研發基地。從此,阿旗走上了保護草原生態與牧民致富達小康協同並進的現代草業發展之路。

  

  效益初顯 產業化推動草業發展

  7月29日,在一家名為「蒙草抗旱」的上市公司的草場上,一排噴灌作業機立在草場旁,農機手正一圈一圈來回收割今年第二茬苜蓿。

  相比原先純天然草場平均產草量每畝60公斤,如今,在沙化的草原上,利用科技化、機械化方式種植優質牧草,每畝產量可高達1000公斤以上,是當地天然牧場草量的20多倍。

  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阿旗出售商品草15萬噸,平均價格在1850元每噸,實現產值2.78億元;2013年出售28萬噸,平均價格在2000元每噸,實現產值5.6億;2014年牧草產量40萬噸,價格在2200元每噸,產值實現8.8億元。

  草業的巨大產值,同樣也使得牧民收入明顯提高。當地牧民魯日布扎木蘇,在2008年至2012年種植紫花苜蓿2700畝,賣草100多萬公斤,賣牛羊100多頭,純收入在200萬元以上;牧民呼和吉勒圖以500畝草場入股巴雅爾草業公司,當年就拿到5.5萬元租金和30%企業分紅。

  農民收入的提高,也反映出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優勢。機械化作業、標準化作業、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為「中國草都」的煉成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此外,牧草業的發展對當地的經濟貢獻還在於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如電力、交通運輸、服務行業,對當地牧民養殖業的示範帶動作用。

  隨著草食畜牧業規模化發展以及國家對牛羊養殖的進一步重視,特別是國內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增大,對苜蓿的需求也大幅上漲。「我們每年從美國進口苜蓿70多萬噸,而這裡每年產值近50萬噸,可以說未來我國苜蓿乾草需求將持續增加。」高明文說,「下一步,將延長產業鏈條,引進養牛場、對草產品進行深加工等。」

  除了經濟效益之外,牧草業的種植也帶來了可觀的生態效益。據了解,近二十年來,植被覆蓋率一直不足10%,目前,優質牧草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經達到95%以上,沙漠從此變成了綠洲。

  阿旗氣象臺臺長吳建華說:「在沙地種植苜蓿,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一是在自然景觀上,打眼看去一片綠色,十分舒服;二是綠化面積增多,也能夠增加空氣溼度;三是能夠促進降水,影響局地降水系統,有效改善局地小氣候。」

  

  氣象保障 協力造就「中國草都」

  在中美合資企業「首農辛普勞(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阿旗牧場辦公室,一塊電子顯示屏顯示著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辦公室負責人嶽宏敏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早上會先看一下顯示屏上的內容,再決定一天的工作安排,澆水、割草、晾曬、打捆等,這都離不開天氣預報。

圖為阿魯科爾沁旗蒙草抗旱草業公司灑水車。莊白羽攝影

  紫花苜蓿對氣象的需求非常大,其一年種植,多年生長,種植後續的需求就是澆水,這是很大一部分成本。「每天澆水要花一萬多的電費。」蒙草抗旱企業負責草地現場管理的工程師張明營說。至於什麼時候灌溉,就需要氣象部門的指導。「我們目前有一個科研項目,即研究苜蓿生長所需多少水分,再加上我們知道自然降水有多少,剩下不足的水分我們可以人工噴灌。」王軍說。

  此外,通過調研發現,人工牧草有7項風險,其中4條與氣象有關。例如,返青期的倒春寒對牧草企業影響非常大;收割期晴好天氣預報很重要;生長期降水預報,可以根據天氣節省經濟成本等等。「播種期不能有大風,大風容易把沙土吹走,使種子裸露出來,易被太陽曬死、被暴雨衝刷。」王軍介紹道。針對這些需求,氣象部門在阿旗的牧草種植核心區建設了1個全要素氣象站,在輻射區建立了4個4要素氣象站,2個2要素氣象站,1個1要素氣象站,還有一套農田小氣候儀。

圖為阿魯科爾沁旗氣象局為蒙草抗旱草業公司設立的全要素氣象站。莊白羽攝影

圖為阿魯科爾沁旗氣象局草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試劑室。申敏夏攝影

  同時,為了融入阿旗牧草業的發展,氣象部門主動作為,建起赤峰頭一家草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併購置了專業的檢驗設備,開展牧草質量檢驗和苜草品質鑑定工作,可對牧草含蛋白質、氮、磷等含量的監測;購買了人工氣候箱,用於模擬氣候,以測量不同氣候下牧草的品質,以及農藥殘留儀器等。

  「未來,我們還計劃開展牧草試驗工作,在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優質氣象觀測試驗田,開展主要苜蓿品種全生育期氣象觀測,研究苜蓿氣象服務指標,更好地為政府和農戶企業提供科技支撐,為『中國草都』建設發揮氣象保障作用。」吳建華說。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回望「十三五」】阿魯科爾沁旗:見證「荒漠」變「綠洲」的綠色...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全旗草牧場面積1447萬畝,年均大小畜存欄200萬頭只以上,是內蒙古地區重要的肉牛羊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立草為業,破解發展瓶頸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我國北方生態脆弱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同樣,因為頻繁遭受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和超載放牧,草場退化、沙化十分嚴重,草畜供求矛盾日益凸顯。
  • 「媒體報導·赤峰日報」中國草都:像繡花一樣繡出草原底色——阿魯...
    (赤峰日報9月10日五版專版)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的阿魯科爾沁旗,屬科爾沁沙地西北緣,全境總面積為14277平方公裡,天然草地面積1447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67.6%。2013年7月,阿魯科爾沁旗被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命名為「中國草都」。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阿魯科爾沁旗氣象特徵見表1.2-2。於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歸順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阿魯科爾沁部設前後兩旗,崇德元年並為一旗,稱阿魯科爾沁旗,相當於今阿魯科爾沁旗和開魯縣西南部地區。阿魯科爾沁與四子部落,以及烏拉特、茂明安、翁牛特等部落統稱阿魯蒙古。清順治年間設旗。科爾沁,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帶弓箭的近衛軍」。
  • 我市阿魯科爾沁旗30萬頭牲畜啟程轉場夏季牧場
    我市阿魯科爾沁旗30萬頭牲畜啟程轉場夏季牧場 2020-06-04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三科」統編教材教師引進35人公告
    為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民族語言授課學校《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學科(以下簡稱「三科」)教師隊伍建設,切實保障「三科」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順利推行,決定在阿魯科爾沁旗外引進在編蒙漢兼通「三科」教師,現公告如下:一、引進計劃本次擬引進義務教育階段民族語言授課學校蒙漢兼通「三科」教師35名,其中小學語文13名,小學道德與法治13名,初中道德與法治4名
  • 阿魯科爾沁旗愛心家園志願者協會在阿旗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舉辦年終...
    1月3日,阿魯科爾沁旗愛心家園志願者協會年終表彰大會在阿旗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舉辦。旗委宣傳部、團委、婦聯、民政局、司法局、歐沐淪街道辦事處、赤峰市愛心家園志願者總會及阿旗愛心家園志願者協會的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 農遺良品|阿魯科爾沁羊肉:純正草原味
    本期農業文化遺產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地處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北部巴彥溫都爾蘇木,整個區域內包括23個嘎查,涉及3585戶牧民,總面積達500萬畝,佔全旗天然草原面積的三分之一。這裡山地、草甸和沙地等草原類型並存,天然牧草種類豐富。
  • 鄂爾多斯機場集團與阿魯科爾沁旗達成合作
    圖:座談會現場 攝影:華正紅   民航資源網2020年6月24日消息:6月23日,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以下簡稱阿旗)人民政府副旗長宋維剛,帶領旗金融和投資促進局及阿旗通用機場負責人,到鄂爾多斯機場管理集團(以下簡稱機場集團)對接阿旗通用機場運行合作事宜。
  • 築土項目丨草原與天空的交點丨阿魯科爾沁旗通用機場中心
    築土項目丨草原與天空的交點丨阿魯科爾沁旗通用機場中心2018-04-19Archiland 築土國際阿魯科爾沁旗機場位於當地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鎮東北8公裡處,建設總用地面積18.23萬平方米。作為一座草原深處的內陸城市,阿魯科爾沁旗機場的設計開啟了一個通往草原的入口。
  •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公布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成果
    阿魯科爾沁旗紀委監委消息,按照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部署要求,阿魯科爾沁旗紀委監委會同20個涉及群眾利益問題的牽頭部門,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嚴肅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一是認真排查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輟學問題。
  • 「媒體報導·赤峰日報」團結戰鬥的「娘子軍」——記阿魯科爾沁旗...
    在阿魯科爾沁旗賽罕塔拉蘇木查乾花嘎查,也有這樣一支駐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工作幹得極為出色。2018年,查乾花嘎查代表全旗迎接全市扶貧大檢查,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她就是整個工作隊的中堅力量、阿旗總工會副主席、查乾花嘎查脫貧攻堅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高鵬霜。據賽罕塔拉蘇木宣傳委員寶海介紹,今年3月12日,村部開展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群眾參加義務勞動。當天天氣非常冷,刮著大風,高鵬霜就是從那天起患上了腰間盤突出的病根,每到天氣陰冷時就疼得厲害,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扶貧工作的拼勁兒。
  • 新學期新希望 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二中學書聲琅琅滿校園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眨眼間又是一年開學季,隨著學生們陸續報到,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二中學正常開學,校園內一片朗朗讀書聲。步入校門,寂靜的校園熱鬧了起來,教室裡響起孩子們朗朗讀書聲,老師們匆匆的腳步聲迴蕩在走廊。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阿魯科爾沁旗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
    11月9日,阿魯科爾沁旗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赤峰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農村牧區經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宮學芬到阿旗,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宣講。旗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出席會議。
  • 炊煙起,我在阿魯科爾沁的蒙古包裡等你!
    一個個潔白的蒙古包,猶如散落在無垠草原上的顆顆珍珠,它既是阿魯科爾沁牧民們流動的家,亦是千百年來牧民遊牧生活智慧的結晶,2011年,「阿魯科爾沁蒙古包營造技藝」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赤峰市礦山(丹錫高速松山區段 阿魯科爾沁旗查布嘎山 翁牛特旗廢棄...
    赤峰市礦山(丹錫高速松山區段 阿魯科爾沁旗查布嘎山 翁牛特旗廢棄粘土礦)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項目已於12月18日由自治區進行最終驗收,專家組原則通過驗收,並提出了整改意見。為提高項目質量,落實整改要求,市自然資源局於12月25日召開項目驗收整改工作推進會議,召集項目的15個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3個監理單位的總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理工程師以及松山、翁旗、阿旗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對項目的整改工作進行統一安排部署。
  • 馳騁在阿魯科爾沁草原上的套馬漢子
    在廣闊無垠的赤峰市阿魯科爾沁大草原上,驍勇的套馬手是牧民心中的英雄,每當草原上開始打馬鬃、剪馬尾、烙馬印或是牧民換乘馬、馴服生個子馬時,便是套馬手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場追風趕月般、速度與力量較量的套馬活動開始上演……套馬手用的套馬杆(蒙語稱「烏日嘎」),由兩部分組成
  • 阿旗公安局依法打擊處理一名網上散布謠言人員
    阿旗公安局依法打擊處理一名網上散布謠言人員9月1日,阿魯科爾沁旗公安局接到上級部門下發的核查信息:8月30日19時46分,一網民在微信群內轉發一段一輛救護車駛離一座學校門口的視頻,並發布語音信息稱,「通遼某學校不讓學生出去
  • 【關注】阿旗公安局依法打擊處理一名網上散布謠言人員
    9月1日,阿魯科爾沁旗公安局接到上級部門下發的核查信息:8月30日19時46分,一網民在微信群內轉發一段一輛救護車駛離一座學校門口的視頻經核查,該視頻轉發者真實姓名烏某,女,戶籍所在地: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 2020年9月1日,阿旗公安局將此人傳喚至公安局辦案中心,經詢問,烏某承認在4個微信群內轉發了該視頻,造成了不良影響。後經辦案人員進一步調查,該視頻與事實不符。
  • 草甸、疏林、大漠、沙湖,科爾沁沙地的千年巨變
    科爾沁沙地位於赤峰的東部,總面積13800多平方公裡。歷史上,科爾沁沙地的裸露部分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它主要是以草原、溼地的狀態存在著,而且它的名字叫科爾沁草原,現在這個名字已經成為歷史了。造成科爾沁沙地大面積裸露,主要是人為的原因,包括河流的截流、過度放牧、草原開荒以及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植樹造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