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科爾沁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全旗草牧場面積1447萬畝,年均大小畜存欄200萬頭只以上,是內蒙古地區重要的肉牛羊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曾經,由於頻繁遭受乾旱等嚴重自然災害和草原過度利用,優質牧草核心區一帶植被覆蓋率不足10%。草原要增綠,牧民要增收,如何才能破解保護生態與發展畜牧業之間的矛盾,2008年,隨著全旗第一個沙地節水灌溉紫花苜蓿種植試驗成功,從此,阿旗拉開了「立草為業、建設草原、興旗富民」的大幕,牧草產業也從此邁出了向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發展的堅實步伐。
立草為業,破解發展瓶頸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我國北方生態脆弱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同樣,因為頻繁遭受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和超載放牧,草場退化、沙化十分嚴重,草畜供求矛盾日益凸顯。阿旗通過反覆論證,終於破解了發展瓶頸,在地域廣闊、氣候適宜、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人工種草產業。2008年5月,阿旗第一個節水紫花苜蓿項目試種成功,以小面積節水人工草地的開發來帶動大產業牧草種植髮展,把大面積草原從牛羊的啃食和踐踏中解放出來,使草場得以休養生息。
紹根鎮烏丹陶海嘎查牧民海龍,是全旗第一批種植人工牧草的牧民之一,他的草場位於阿拉迪芒哈沙帶,2013年他人工種植500畝紫花苜蓿,畝產達到800公斤,當年牧草便賣了近60萬元,極大地增加了他種植的積極性。通過幾年的不斷整合租賃嘎查牧民草場,去年他人工種植草場已經達到了4400畝,純利潤也達到了160萬元,已經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自己種植成功後,他還積極動員嘎查牧民共同種植人工牧草,進一步增加了牧民收入,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阿旗審時度勢,科學布局,確定以南部紹根鎮、巴拉奇如德蘇木兩個地區為重點區域,從2011年起,每年以不低於20萬畝,鼓勵支持企業和牧民大力發展節水型優質牧草種植。種植主要以紫花苜蓿為主,有固土固沙和改善土壤的作用,在沙化的草原上,採用機械化方式科學種植優質牧草,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是當地天然牧場產草量的二十幾倍,用水只有傳統灌溉量的1/3,且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目前,草業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從2008年的不足10%,增長到90%以上,當地小氣候明顯改變。
三種模式,增加群眾收入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阿旗優質牧草產業逐漸形成了企業獨資建設、企業(合作社)與牧戶聯合建設、牧戶與牧戶聯合建設三種發展模式。通過三種模式穩步發展,阿旗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大資金投入,大企業入駐,推動了優質牧草種植等草產業的發展,目前,美國辛普勞公司、中國首農集團、亞盛田園牧歌草業公司、蒙草抗旱集團、伊利集團、秋實草業、內蒙古草都集團、綠田園公司、澳亞集團、太極驢等25家獨資企業入駐,主要從事牧草種植、草品加工以及畜牧養殖。2020年優質牧草產量達到65萬噸,商品草產量佔全國商品草總量的近五分之一,實現產值12億元以上,帶動下遊產值近10億元。阿旗生產的優質紫花苜蓿各項指標、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水平,遠銷整個華北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地,已成為蒙牛、伊利、三元、光明、輝山、澳亞、現代牧業、完達山等國內乳業龍頭企業重要的飼草供應基地。
立草為業,惠農為本,阿旗圍繞草牧場流轉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生產性收入三個方面使當地牧民形成了穩定的收入,帶動1400餘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草產業發展之前,這裡的草牧場流轉每畝才15元,目前每畝草牧場最低是300元、高的達到近400元,3500戶農牧民已向企業流轉草牧場64.5萬畝,其中貧困戶280戶、784人,年人均增收4600元;農牧民將土地、草牧場承包給企業、合作社後,變身產業工人到企業、合作社務工,目前有2000餘名農牧民成為產業工人、其中貧困人口324名,年人均增收4萬元;在草企業的帶動下,800餘戶農牧戶種草近21萬畝,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1000餘戶農牧民以土地入股21家牧草合作社獲得分紅,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真正讓草原綠了起來,讓牧民的腰包鼓起來。
創新發展,延伸產業鏈條
走進綠田園公司牧草加工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隨著生產線一道道工序的逐步完成,最終草顆粒成品一次性完成裝袋入庫。該公司出資建設的牧草加工項目在阿旗啟動,主要產品為苜蓿草顆粒和苜蓿雙壓草捆。設計年生產能力15萬噸,設備和生產工藝全部美國進口,一期工程年產草顆粒5萬噸。項目投產後,結束了「中國草都」牧草產業只有種植沒有加工的歷史,為「中國草都」草產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創阿旗草業品牌奠定基礎。阿旗在發展優質牧草產業的基礎上,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採取外賣和就地轉化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養殖、育肥、草產品深加工及奶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積極打造具有阿旗特色的畜牧業品牌,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富民增收。
優質牧草的科學種植拉動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奶牛、肉牛、肉羊和特色養殖業在阿旗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發展,讓優質牧草就地轉化增值,為奶肉食品精深加工提供穩定的高端奶肉源,形成「種、養、加」一條龍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澳亞牧場入駐阿旗,是赤峰規模較大的現代化畜牧業龍頭企業,配備了世界領先水平的轉盤式擠奶機,採用國內外先進的飼養管理模式和擠奶方式,全面實現了規程標準化和管理規範化,目前共建成三個牧場,實現養殖奶牛3.6萬頭,肉牛5000頭,日產鮮奶達到400噸以上,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
隨著草產業的日趨壯大,一些本地附屬鏈條企業也悄然而生,為服務苜蓿產業發展加油助力。天山口鎮鼎盛農牧業機械合作社,從事播種、割草、摟草、捆草及運輸一條龍服務,投入近1000萬購買了美國紐荷蘭牧草收割打捆設備,總量達到25套,年收割能力升至15萬畝,藉助著阿旗發展優質牧草產業的優勢而在不斷發展壯大。
阿旗優質牧草基地目前是全球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牧草基地。2013年阿旗被中國畜牧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草都」,2017年被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紫花苜蓿標準化種植區」。如今,阿旗小牧草正發動著強大的引擎,不斷擦亮著「中國草都」這張享譽全國的嶄新名片。由於牧草產業科學發展的帶動,不斷延伸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鑄就了一個撬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集群,鋪就了一條前景無限的富民強旗之路,鍛造了一個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傳奇!
編輯:畢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