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每年最能顯示老師們個性的是什麼時候?
不是考試,不是上課,而是寫期末評語。這個領域現在儼然成了老師們各顯才華的大戰場。
日前,記者拿到了杭州公益中學幾位老師準備的期末評語,真的是被驚豔了。
當班主任是科學老師
初三(10)班的班主任陳鵬是位科學老師,居然給每位學生整整48頁的期末評語。
記者隨機拆了一份看,原來是48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有一種科學儀器的插圖,包括地球儀、顯微鏡、凸透鏡,還有玉兔二號、FAST射電望遠鏡……插圖底下還配有一段文字。
陳老師說,這就是他本學期設計的「科學儀器版」評語,每位同學對應一種儀器,他根據這種儀器的材料、結構、原理、功能、操作等方面的特點來寫評語,「找到這些科學儀器的特性與學生為人處世、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關聯。」
像「核反應堆」對應的就是班裡一位有「洪荒之力」的孩子,平日裡精力特別旺盛,「核反應堆能量巨大,看著似有風險,但控制得法,能讓人類受益良多。就跟這位同學本學期的表現一樣,將能量都用到了服務班級同學中,進步不小。」
又比如,「土電話」對應的是班裡的生活委員,看著普通,卻最踏實,是聯繫全班的紐帶。
陳老師在評語裡用到的科學儀器,絕大多數都來自初中六冊科學書上的儀器,「我專門標註了每一個儀器的出處,同學們除了看評語,順帶可以複習下初中三年的科學書,所以48份評語合起來就是一套科學中考複習資料,全班每人一套。」陳老師的良苦用心,記者也是服氣。
當班主任是英語老師
初一(3)班班主任王曉巍教英語,英文名David(中文譯名「大衛」),所以他的班就叫「大衛集團」,他把期末評語弄成了一個「大衛集團年終文件包」,包含五樣東西——
1、古風信紙做底,用毛筆寫的文言文評語;
2、給每位同學一個稱號。例如,快樂傳播者、文靜乖乖女、古韻翩翩美男子等等;
3、榮譽證書一本,用黑金、鑽石、白金、銀五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表揚;
4、《我憑什麼上北大》一本;
5、紅包一個,內有100元(學校退還的本學期夥食費)。
初二(8)班班主任俞樂給全班47位同學預備了兩份評語,其中一份寫在書上,而且每本書都是她根據學生特點自掏腰包選購的。比如,她給班裡特別有領袖氣質的學生,選的是《不可替代》;給班裡的開心果選的是《讓幽默伴你一生》……
因為網店來不及配送,她只能自己跑去書店買。看到她一口氣買的47本書,收銀員都嚇了一跳。
自稱「不會畫畫也不能寫一手好字」的初一(10)班班主任餘敏敏,選擇用鏡頭記錄全班學生第一學期的樣子,並印在了明信片上。
餘老師的打算是,每一學期都做一張這樣的明信片,幫助學生們回首初中不同階段的生活。明信片的背面,則是留給學生寫的,可以是對當下的總結,也可以是對自己未來的期許,相當於自我評價。寫完後,交由余老師統一保管。她預備在全班學生畢業5年或10年後,再把初中三年攢下的6張期末評語明信片,全部寄還給他們。這是記者聽說過的用時最長的期末評語了。
餘老師想通過這份期末評語告訴學生:「親愛的孩子們,這都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每一張照片上還『藏』著我想跟你們說的心裡話,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那麼優秀,而我用善於發現的眼睛看到了。」
當班主任是社會老師
初二(7)班班主任魯夢麒教社會,她的期末評語是「地理姓氏版」。
名字是最短的代碼,而名字之首的姓氏又隱藏著什麼基因秘密?你的姓氏本義是什麼?主要發源地在哪兒?如今是怎麼分布的?魯老師不僅給每個同學的姓氏都做了解讀,還為每個孩子都找了一位同姓名人,希望能通過「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這位同姓人的故事,給同學們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