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感覺,
明明也運動了蠻久,
就是沒有別人練得好?
深蹲都練了那麼久,
為什麼還是死活蹲不到水平?
覺得「被卡住」了?
膝蓋也不太舒服。
腰疼、膝蓋痛?
你可能下意識覺得是「運動傷膝、傷腰」,
然而,事實上,這些表象背後,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
你的髖關節靈活性出了問題!
髖關節靈活性,
為什麼很重要?
我們的髖關節,
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
髖關節是連接大腿骨與骨盆的關節,
作為典型的球窩關節,
髖關節能做多種運動,
包括: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
髖關節是維持人類動作、
不可或缺的重要關節之一,
它處在一個承上啟下、
貫穿左右的位置,
在運動過程中起到樞紐作用[1]。
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對於運動十分重要。
良好的髖關節靈活性,
可以提高運動表現、
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對於非健身黨來說,特別是久坐人群,
髖關節靈活性差,
是膝蓋痛、腰痛的常見誘因。
而對於健身黨來說,
髖關節必要的靈活性,
是高質量完成訓練的前提。
當代社會人,
每天上班+回家久坐8-10小時,
髖屈肌、股直肌變得僵緊,
關節靈活性變差。
當髖關節靈活性不足、受限時,
不但會無法正常完成某個動作,
還會導致附近關節的代償,
影響到下背部、腿部、膝蓋、腳踝。
比如,自重深蹲時,
蹲不下去,感覺髖關節卡住了,
為了蹲得更低,
就會彎腰拱背或者膝蓋內扣。
提高髖關節靈活性,
有利於正確、標準、高效的運動[2]。
髖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會讓速度、力量、爆發力,
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你的髖關節靈活性怎麼樣?
自測一下!
託馬斯測試Thomas Test,
一般用來檢驗髖關節的靈活度,
還可以測試髂腰肌、
股直肌的緊張程度。
測試方法:
首先,坐在床或者板凳上,
髖部靠在邊緣的位置,
身體慢慢向後傾倒,
同時用手抱住一側膝蓋,
儘可能的向胸口靠(如下圖左)。
躺平後,繼續保持抱膝,
另一側腿自然垂放。
理想狀態下,
沒有抱膝的那側腿應該可以接觸桌面,
小腿與大腿垂直(如下圖右),
說明髖關節伸展活動度良好。
如果你:
①大腿無法接觸桌面,向上抬起,
則表示髖屈肌僵緊。
②大腿可以平貼桌面,但小腿延伸,
則表示股直肌僵緊。
③大腿無法平貼桌面,且小腿延伸,
則表示髖屈肌及股直肌僵緊。
如何提高髖關節靈活性?
通過針對性的訓練,
可以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
增加關節的運動幅度[3]。
下面一套日常訓練,
帶你提高髖關節靈活性。
動作1
仰臥髖關節旋轉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平躺,雙腿彎曲將一側腿交叉,腳踝置於另一側膝蓋上手扶在交叉腿的膝蓋處,慢慢施加壓力用手按壓膝蓋處,保持拉伸感15-30秒
動作2
梨狀肌伸展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平躺,雙腿彎曲將一側腿交叉,腳踝置於另一側膝蓋上雙手抱住交叉上方的膝蓋,往對側的肩膀方向慢慢拉保持拉伸感15-30秒
動作3
內收肌拉伸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坐於墊上,雙腳合十,發力將膝蓋貼向地面利用雙手撐在身後兩側,保持背部不要拱起保持拉伸感15-30秒
動作4
蛙式伸展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俯身,雙手撐地,雙膝跪地慢慢將兩膝蓋之間距離增大,在你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收緊腹部,保持腰椎穩定,勻速緩慢的向後移動整個軀幹回到起始姿勢重複,嘗試慢慢加深動作幅度
動作5
動態弓箭步拉伸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身體直立,左腳向前邁出,屈左膝弓步呈90度,身體重心在左腳雙腳腳尖朝前,右腿向後伸展,雙腿間距與髖同寬保持上半身中立,臀部收緊,骨盆擺正臀部慢慢下落,直到髂腰肌有牽拉感,保持15-30秒
動作6
動態內收肌拉伸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坐姿,雙腿伸直,雙手撐在身後兩側用雙手撐地發力,將髖向前送,儘量靠近腳後跟回到起始姿勢,重複來回
動作7
動態髖部轉換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深蹲,儘可能蹲到最低點,雙手在身體兩側支撐地面將一側膝蓋向內旋,向地面貼回到起始姿勢,換另一側,重複
動作8
鴿子式拉伸
動作要點:
起始姿勢:前方腿膝蓋彎曲呈90度,後方腿可以在自己舒適的範圍內,保持彎曲或伸直軀幹保持直立,向前俯身,增加屈髖的角度,當你感覺到臀肌有被拉伸的感覺時在此位置停留10-30秒保持呼吸勻稱,拉伸過程中不要憋氣
以上一套動作,每個動作5-10次,
每次保持10-30秒的拉伸。
如果可以的話,每天進行練習。
一次不用做太久,
整套下來10分鐘足矣,
更重要的是練習的頻率。
可以在早上起來的時候做,
當然也可以晚上有空的時候做。
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
堅持下去。
>>> 最後的最後 <<<
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運動,
髖關節靈活性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靈活性不會神奇的突然提升,
長期堅持,
才會慢慢看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