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佳士得專門為「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舉行了一場極其隆重的拍賣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最終的成交價格竟是8720萬港幣,著實引人注目。眾人把目光放在這場名為「圓夢」的隆重拍賣會上的同時,也被如此高昂的價格震驚到了。你可知道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為什麼能夠賣到這麼貴的價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琺瑯。「琺瑯」又稱為稱「佛郎」、「法藍」。依據其加工工藝的不同,又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其中掐絲琺瑯器就是俗稱的「景泰藍」,「景泰藍」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心目中都是異常珍貴的藝術品。這是因為在15世紀中期,明代景泰年間的製品非常出名,而且製作精美,其美名傳播到世界各地,故此,景泰藍的名聲大盛。在清代時,西洋琺瑯從廣州傳入中國,廣州生產的琺瑯俗稱「廣琺瑯」,這種琺瑯質地的瓷器直接被壟斷,成為了朝廷的貢品,所以說琺瑯彩是瓷器的王者。
琺瑯彩既然珍貴,必然也會吸引大量的收藏愛好者對其進行收藏。而琺瑯彩當中收藏對象,是以景泰藍居多。因其工藝都是在晚清或晚清以前,用手工製作的,工藝非常複雜,每一道工序要求都很高,所以製作精良,可惜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洗禮後,國內遺存的景泰藍幾乎消失殆盡了。現如今,收藏家們手中收藏到的景泰藍數量著實稀少,這種稀少的數量也大大地提高了琺瑯彩的價值。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上面所繪畫的荷花,還頗有一番故事。根據資料記載,1708年承德避暑山莊建成後,敖漢旗王府扎薩克羅郡王垂木丕勒為祝賀山莊建成,特意命令民工挖出蓮藕,將其連泥帶水的放入水缸中,再費盡心思地運送回府中池水內,悉心栽培,這荷花才在避暑山莊存活。而且,這荷花不是一般的荷花,而是最為珍貴、最稀奇的敖漢荷花。康熙皇帝也非常喜歡荷花,史書上曾經記載過一段,弘曆在觀蓮所前給爺爺康熙皇帝背誦周敦頤的《愛蓮說》的故事,就是為了討康熙歡心。康熙皇帝最喜歡的還是敖漢荷花,他命畫家蔣廷錫畫了《敖漢蓮》圖,並為此賦詩一首,足以見得這避暑山莊內敖漢荷花的稀奇之處了,「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上面所繪的荷花圖,正是來源於此。
若是這等佳話流傳至今,必會賦予「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的傳奇價值,也會賦予承德山莊內敖漢荷花的價值。可惜,這敖漢荷花早已滅絕,故此,「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上面的荷花圖才會更加珍貴,早已成了絕版。
這種蓮花為何絕跡?據《清宮熱河檔案》記載,道光二十年,熱河檔案房副千總永茂上奏摺告發熱河苑丞黃鑑:「進水閘之設原為引大河之水入園,由出水閘而流行俾園內河水活波,蓮花茂盛,借河水以成盛景。近年以來荷花斷種,藕苗全無者何也?向例每年開銷此項銀兩,緣引水以大河擋壩及閘底挖淤用銀180兩。園內挖淤共用銀437兩5錢。三、四年來園外並未動工,其大河擋壩閘底挖淤盡成虛話,現今進水閘盡被淤泥壅塞又不擋壩引水,其外河之水無由得進,自然園內河淺,至有旱乾之處。因而河蓮盡枯,根株無存」。這個奏摺其實也側面解釋了,為何避暑山莊內的敖漢荷花會滅絕,因為管理避暑山莊的官員貪墨了清理水渠的工程款,致使河道堵塞,湖泊乾涸,湖裡的荷花死亡。本來敖漢荷花就稀少,不能用蓮子繁育,需要靠蓮藕生長,承德避暑山莊裡敖漢荷花種藕已經滅絕,現如今在這個世界上,哪兒都沒有了敖漢荷花。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上面所繪的「千葉蓮」花瓣重重,緊密又貌美,正是康熙最愛的敖漢荷花。如此有故事的千葉蓮,被記錄在碗上,正因為如此,這才是這種器物,越發顯得貴重的原因之一。不過,隨著如今的考古技術不斷地發展,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敖漢蓮還會被復活和發現的一天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