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月上西樓
圖片設計|月上西樓
其實老濟南的「泉水甜沫」是一種以小米麵為主熬煮的鹹粥,濟南人又俗稱之為「五香甜沫」。在濟南的眾多小吃中,甜沫是最具特色的「招牌」名優小吃。
「錯把田沫作沫甜,只因當初歷顛連;閱盡人世滄桑味,苦辣之後總是甜。」從此這種帶鹹味的粥便叫「甜沫」了。
濟南人吃飯的時候,總要有點兒「喝頭兒」,這頓飯才能吃得順暢。否則,總覺得胃裡不怎麼舒服。實在沒喝頭兒,也要倒上碗白開水,咕嘟咕嘟喝下去,謂之「灌灌縫兒」。
在過去,為了讓孩子們能稍微解解饞,大人們在做粘粥的時候,有時加上菠菜,再放點兒鹽,做成鹹粘粥。富裕人家也做這種喝頭兒,但只是為了換換口味兒,有時還要加上粉條兒、豆腐絲兒、花生米之類的東西。這不叫粘粥,而是叫甜沫兒了。
至於居家過日子,現在的許多濟南人依然經常要打點兒粘粥當喝頭兒。只是有些年輕人都不叫「粘粥兒」了,而是把稀飯都包括在內統統說成「粥」,似乎非這樣說而不能超凡脫俗。不知道這是不是語言的進步。
早年間,濟南人的喝頭兒,主要就是粘粥兒,為老濟南的一種民間「美食」。
據說明朝初年,戎馬出身,剛剛登基稱帝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而發明了一種美食,茶湯。其實茶湯很簡單,就是用秫米麵(高梁米麵)、糜子面用開水就行,然後加上青紅絲,加上白糖等佐料就能食用,其味香甜可口!
過去,在老勸業場一帶就有經營「龍嘴大銅壺」茶湯的,且是兒時記憶中的美味!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茶湯必須有專業的師傅衝調才能更加好喝,不會成為一個疙瘩,也是十分考驗人技術的工作。茶湯不僅有驅寒溫補,還有消食健胃的功效。很多老濟南人都喜歡在早晨喝上一碗茶湯,胃裡頓時就覺得暖暖的,很舒服。
記憶中,那時候的泉城路並不比現在遜色,那是相當有「看頭」,真是「五味俱全」連通宵便利店都有。
曾在濟南開埠後,處於時尚前沿的泉城路,因為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沿途的建築風格也在逐漸變化,有傳統中式建築,有中西合璧建築,還有西洋風格建築,僅僅看建築本身,就可以看到濟南開放的歷史。據說,珍珠泉理髮店,師傅手藝也好,服務也周全。還有德興齋醬肉店,做的醬肉特別好吃。
那時的泉城路,從東頭到西頭,一共有180多家店鋪。其中不乏瑞蚨祥之類的「大牌」,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商鋪。
曾經活躍在泉城路上的老商鋪。泉城路西頭有個乾淨氣派的溫泉池,據說一般人家每到過年時才能去那裡泡個澡,可真而利!吃早點去老西門裡的雷家粥鋪,那裡的油條配甜沫特別棒。
雷家粥鋪,為老字號清真店鋪,主營五香甜沫,也有油條,燒餅,小鹹菜什麼的,有很多上了歲數的濟南人都還記得。曾經,這家的甜沫兒。位於老城裡路南,寬大的店面一年四季從早到晚老灶頭大鍋邊,小夥計使勁舞動著大湯勺,給門前排長隊等待的老粥客們,一勺勺把熱氣騰騰濃香撲鼻的甜沫倒進一個個陶罐子和搪瓷缸子裡。
傳說甜沫是起源於豫北地區豆沫,後流傳至山東,成為濟南特色傳統名點,大眾粥類美食,且為「泉城二怪」之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