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10月19日電 日前,教育部正式下發通知,24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建設期從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長沙理工大學「基於分布式光儲的能源網際網路運行與規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屬湖南高校唯一立項項目。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是教育部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推出的重要戰略計劃,是「2011計劃」的國際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升級版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示範版,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戰略行動,也是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戰略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聯合實驗室的主要建設目標,一是支撐形成一流學科,引領新興、交叉發展方向,學科實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二是承擔國際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務,持續產出國際學術界公認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原始創新成果,學術影響力進入國際一流;三是匯聚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傑出創新能力的科學家,領軍人才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四是充分利用國際化人才培養手段,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能力,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際一流;五是執行國際化運行機制、人才評聘、學術評價和支撐服務,實驗室管理水平達到國際一流。
獲2017年度國際合作聯合實驗立項的24所高校中,有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8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除了這些知名高校外,長沙理工大學等10所地方重點高校也赫然在列,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長沙理工大學擁有鮮明的電力行業背景和研究特色,該校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董朝陽教授、副院長楊洪明教授領頭的能源網際網路領域團隊是國內較早開展智能電網運行規劃、大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團隊之一,已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重點項目、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項目等重大科研課題70餘項。
並先後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以及丹麥技術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多個國際一流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建立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長期國際合作關係。
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澳大利亞達沃斯獎在內的國家/省部級/國際科技獎勵20餘項;主持制定了CIGRE和IEEE國際電力行業技術標準,為中國和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基於分布式光儲的能源網際網路運行與規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擬依託「能源+網際網路」技術,就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部署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開展跨區域、多網絡、跨市場的電、油、氣多能源協同運行與規劃研究,實現能源網際網路的系統安全和經濟運行。(鄧崛峰)
(責編:曾璐、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