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好老鄉話曉得村裡事? 年輕幹部跟著「導師」練起來

2020-12-15 天津頻道

原標題:年輕幹部 跟著「導師」練起來(幹部狀態新觀察·年輕幹部基層路)

到村裡,鄉鎮老幹部和農民說說笑笑,聊起家常。年輕幹部卻溜邊站,低頭玩手機。

「這不是個別現象,我以前常見到。」重慶市北碚區童家溪鎮黨委書記趙婭說,「這種對比特別讓人擔心,老幹部逐漸退休,這些出了校門就進機關的年輕幹部,怎樣才能走近農民贏得信任?」

為此,2017年4月,童家溪鎮開始試行「導師制」,請來5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老街鎮幹部做導師,希望他們帶著年輕幹部真正走進農村、熟悉農村,把自己走群眾路線的好做法傳下來。一年多了,年輕幹部們學到了什麼?

工作摸不著門道兒

不說農民話,不幹農村事,大家自然有距離

王涵申委屈。

為啥呀?2013年,他研究生畢業來童家溪鎮工作,聯繫同興村黃桷社。「3年了,為啥大家還當我是外人?」王涵申想不通,「我見人都是笑著說好話,該辦的事一件不落,從沒給誰甩臉子啊。」

「你啊,雖然在農村,但是不說農民話,不幹農村事。看著就和農民不是一類人,大家自然和你有距離。」帶著王涵申走家串戶了幾次,「導師」盧建國幫他分析,一語中的。

對話發生在2017年4月,童家溪鎮啟動青年導師幫帶工程。5名老幹部來當導師,帶著16名學員,在傳幫帶中悉心教授。退休返聘的盧建國就帶著王涵申、李韻妍、李小敏3個年輕人,去他們聯繫的村社一家一戶走訪。「和群眾打交道,得冒風雨走田坎,不是一天到晚坐辦公室。」盧建國首先給3個年輕人提出了要求。

每次走訪回來,師徒四個開會總結,盧建國的話總能問得年輕人們一身冷汗。「老百姓蹲在門口招呼你坐,你就直愣愣進屋坐?」「他家裡閉路電視壞了,你確實管不著,打個保修電話就行了嗎?」「剛才那人要求明顯不合理,你賠笑臉能解決嗎?」

「回頭看,自己確實學生氣重,工作細節方面有問題。」王涵申說,他逐漸學會了和農民蹲在田坎上聊天,坐在街沿邊說話。村民反映了問題,自己一定跟蹤到解決。對於不合理的訴求,堅決把政策解釋透。

跟著導師一年多,黃桷社村民越來越把王涵申當自己人了。「從入村路能不能修,到自家娃娃讀啥學校,都願意問我。」王涵申笑呵呵說,「這一年幹的事,比過去3年都多,我心裡也熱乎。」

和群眾打成一片,這是第一步。年輕幹部們要學的第二步,是怎麼把群眾工作做成功。

「按照拆遷政策,賠償數目沒法改。」「那我不搬。」4個字,把同興村年輕村幹部張夢琦噎住了。看她訕訕說不出話,對方甩門走人。

在導師指導之後,張夢琦再次上門。「張阿姨,你姓張我也姓張,我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拆遷政策確實是硬槓槓,但是修好了路,你以後出門也方便啊……」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最終,張阿姨同意搬遷。

「拋磚引玉」聊家常、「一針見血」找重點、「先抑後揚」理矛盾……老街鎮們肚子裡的工作經,被年輕人一條條歸納總結,成為了他們不斷學習並深入實踐的工作法。

「現在不溜邊啦。年輕幹部到了鎮裡村上,張大叔李阿姨,打招呼熟著呢,也能跟人家聊到一塊了。」社保所所長馬寧評價自己的學員說。

師傅給徒弟做表率

出臺導師制考核評價辦法和量化考核指標表

「在鄉鎮,以前來個大學生都算高級知識分子了。現在這些碩士生、博士生,我們能給人家當導師?」一開始,馬寧有顧慮。

「年輕幹部,不缺學歷缺閱歷、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想法缺辦法。年輕人的這『三缺』,正是你們的所長。」趙婭介紹說,鎮裡挑選導師,看重的是他們豐富的業務工作經驗和基層實際經驗。

設立導師組之後,童家溪鎮配套出臺了青年幹部導師制考核評價辦法和量化考核指標表。指標包括:每月例會、每季度談心談話、每年工作計劃和總結、幫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2017年7月,童家溪鎮又將「導師制」延伸至各村和社區,成立了12個「導師組」並推行「雙導師制」,每組分別由一名機關中層幹部及所在村、社區的書記、主任,對一兩名村、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傳幫帶。形成了「鎮—村、社區—社、居民小組—網格」的縱向幫帶體系。

「這是一條好渠道,消除了老同志和新同志的代溝。」「帶徒」一年多,馬寧有了新感觸,「以前不是不想教年輕人,就是有顧慮,怕出力不討好,也怕有人說閒話,認為我們是『小圈子』。現在有了『導師制』,大大方方溝通,關係理順了。」

「這是一條小皮鞭,催著我們好好幹呢。」盧建國說,「以前好多快到年齡的幹部,都是坐等退休,哪有心思工作?現在,得給『徒弟』當榜樣,做表率。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更得趕上來啊。」

因為帶的「徒弟」裡好多博士,導師們被大家戲稱為「博導」。「這個『博導』不好當呢。」童家溪鎮專職副書記曾祥喜說,「為了帶好徒弟,不敢當眾發言的老幹部,把自己先練得能說會道。以前見著文稿就打怵的,自己改稿改到半夜兩點多。」

年輕幹部快速成長

既學了經驗方法,也學了擔當情懷

「在鄉鎮,沒有幹部是專職幹嘛的,遇到急難險重和突發情況,說上就得上。以『導師制』為紐帶,我們形成了一批能力強、會成長的幹部小組。」趙婭介紹說。

童家溪鎮有一座鐵路橋,地處要道。一些居民在橋下違章搭建起80多間房屋,不合政策法規,也充滿安全隱患。

怎麼解決?

「導師帶著我幹這個項目,我們首先幫經營戶找退路、找後路。」童家溪鎮安監辦青年幹部龍雯說,導師告訴她,「拆,肯定要拆。但我們不能只想著砸人飯碗,先幫他們找好在哪裡可以再租場所、合理合規做生意。再跟他們講為啥一定得拆的道理。」

看到幹部們先為自己想轍,經營戶也通情達理。財政沒有賠償一分錢,80多戶全部主動拆除,涉及4萬多平方米。

「工作經驗和方法,我們青年幹部要積極學。老前輩們身上的擔當和情懷,我們更要學。」鎮裡的年輕幹部殷潔說,有天凌晨,有居民反映緊急事件。她嚮導師求助,導師不只通知了有關部門,還帶著她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

不再只是坐辦公室寫材料,有導師搭橋指路,童家溪鎮的年輕幹部承擔起大量急難險重和突發工作,工作能力和成效贏得大家的認可。近段時間,童家溪鎮提拔了11名35歲以下的幹部,多半在30歲以下。

現在,老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拍照填表的督促性「條條框框」也逐漸淡化了。還有「青年幹部上講臺」「互動交流學習月」「導師制考核評價」等一批做法逐漸成熟。「導師制」在不斷總結中完善,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幹部,走進「農門」。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6日 11 版)

(責編:張靜淇、王浩)

相關焦點

  • 博士跟著年齡大點的導師好,還是跟著年輕一點的導師好呢?
    建議你去選擇年輕的老師如果你會感覺年輕的老師比較有話題,或者比較善於溝通,在關心的東西上面會比較友好的一些創新或者其他一些方面的鼓勵。那麼我也會建議你去選擇年輕的老師。因為你只需要一個平臺,年齡大的可以提供更大更完善的實驗平臺,另外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甚至你可以利用導師平臺申請一些項目,能力強,平臺好,發好文章也容易。如果你對實驗方法技術不太熟練,儀器設備不會操作,我建議你選擇年輕點的導師。
  • 鹹寧實施年輕幹部導師幫帶計劃
    12月9日鹹寧市委組織部通報為提高年輕幹部七種能力我市實施「青藍結對·導師幫帶」計劃並下發《實施方案》針對全市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中30歲以下、參加工作不滿兩年的年輕幹部,按照「雙向自願、幫帶共進」原則,由各地各單位黨委(黨組)基於年輕幹部個體特點、發展方向及幫帶導師專業特長和工作經驗,採取「一對一」、「一對N」形式,為每人選配一名領導幹部作為幫帶導師。
  • 考研挑選導師,老教授好,還是年輕導師更勝一籌?
    但是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小夥伴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導師,是選擇年齡偏大的老教授還是年輕的教授呢?今天就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如果你讀完研後想立即工作,你可以選擇一個年輕點的導師,這樣溝通起來比較方便,思維差異也不會很大。2.研究方向這一點需要你看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哪一個導師的研究方向你比較感興趣。有的導師注重理論研究,有的導師注重實踐研究,側重點不同。
  • 內江市資中縣審計局成立專業導師團隊助力年輕幹部成長
    為助力年輕幹部更好更快成長,資中縣審計局成立專業導師團隊,按照「以老帶新」的組合模式,由局領導擔任「傳幫帶」組長,選派審計骨幹擔任「導師」,從政治、業務、生活等多方面關心關愛年輕幹部,進一步加強對年輕幹部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和專業訓練。
  • 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做新時代優秀年輕幹部
    11月18日,薛書記在全區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集體黨課,講課內容豐富而實際,既有高度又接地氣,對我們年輕幹部很有啟發。薛書記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的講話作了深入分析和講解,對於為什麼學、學什麼、怎樣學等都作了深刻的闡述。
  • 「先生」帶「後生」 桐鄉大力選育優秀年輕幹部
    9月4日,《浙江日報》要聞版刊發《桐鄉大力選育優秀年輕幹部》一文,報導全文如下:「鍾書記,咱們村的項目有著落了。」桐鄉市中青班學員孫偉傑為村裡申報了省級歷史文化重點村,如果順利通過,將得到項目扶持資金。連日來,像孫偉傑這樣的桐鄉中青班學員奔走在企業、種植基地、村(社區)等,問需基層,一線解難。「堅持問題導向,將深化『三服務』作為中青班教學的重要內容,目的就是增強年輕幹部為民服務意識。」
  • 我在基層這幾年——四位年輕幹部的日記選登
    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年輕幹部工作的高度重視。 建設一支優秀的年輕幹部隊伍,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審議《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作出總體部署,為年輕幹部成長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 年輕幹部為領導講黨課
    聽了他們的青春黨課,江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邦進深受啟發,他評價說,年輕黨員把學黨章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理論、工作方法,進而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好思路好舉措好作風。 年輕黨員放下浮躁腳踏實地 都說年輕人有活力,有幹勁。
  • 年輕幹部如何上好成長「必修課」?讀讀人民觀點這五篇文章
    「幹部要成長起來,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幹部提出要求,強調要「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前進的指南,作為年輕幹部,要在花繁柳茂處撥得開、雨驟風狂時立得定,正需要把理論學習作為成長的基本功。
  • 年輕幹部怎樣加強政治歷練?
    黨辦系統年輕幹部認真學習領會有關講話精神,思想認識上更深一步,貫徹行動上更實一層。不少同志專門撰寫了體會文章,這裡摘編部分內容與大家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堅持」要求,是為中辦幹部量身定製的政治教材,落實好這些要求需要我們切實加強政治歷練。政治歷練不複雜,工作崗位就是主戰場;政治歷練也不深奧,日常中即積累提高。
  • 符娟:基層幹部要練好「基本功」
    基層幹部處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深入基層的第一線,必須練好服務群眾的「基本功」,只有地基穩固、本領過硬,才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做為人民服務的「精兵強將」。 在「知」上厚實儲備,練好理論學習「基本功」。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沒有足夠的理論清醒,思想就會「生鏽」,方向就會跑偏。
  • 「印象2020「②|市教育局唱響年輕幹部培養「主題曲」,全鏈條式...
    讓人欣喜的是,優秀年輕幹部培養工程啟動短短幾個月時間,一批像黃曉蕾一樣的年輕幹部迅速成長起來。為此,此次優秀年輕幹部培養,市教育局設置了黨性教育、聚焦發展、業務成長、課題前沿、項目攻堅五個模塊,並精心為60名「學生」配備了20位「理論加實踐」導師與3位思政「導師」組成的「導師天團」。
  • 切實提高年輕幹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政治標準是衡量幹部的第一標準,在幹部幹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
  • 助力年輕幹部高質量成長
    今年1月,龍遊縣在機構改革中提拔重用了47名80後幹部。如何讓這些優秀年輕幹部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儘快提升崗位履職能力?龍遊縣從2月起創新實施「青藍接力」行動,推行年輕幹部導師制度,確定了導師制的5種實施對象,明確了導師人選的4個標準以及導師對培養對象的「十幫十不幫」20條工作原則,促進年輕幹部快速成長。
  • 「導師幫帶」,全力做好「開門一件事」
    在這一個月裡,除了走訪村裡老黨員、慰問困難群眾、推進重點項目以外,街道還為「新官上任」的他特意聘請了老書記陳海年作為「幫帶導師」,積極參與村莊經濟發展。「雖說過去也參與過村務工作,但這次不一樣,正兒八經當村裡的『領頭雁』,事無大小必須親自抓,壓力大得天天睡不好。好在有了老書記當『農村經濟發展導師』,他扶一把,我踏實幹,心裡有底了,可以少走彎路。」
  • 研究生導師過於年輕,到底好不好?聽聽導師的看法
    小西看了下時間,部分省份的高校11月份正在進行碩士生導師的遴選工作,相信不久又會誕生一批新的碩士生導師(博導遴選已結束)。之前,我也聊過類似的話題,高校體系的職稱(講師-副教授-教授)和碩士生導師的遴選是分開的。比如說,不少副教授並非是碩導,教授並非是博導。
  • 考研選擇導師,是選年輕的老師好,還是老教授好?
    選擇導師一直是很多考研人的難題,不少學生考慮選擇年輕老師還是老教授,哪一位多個人的學習成長最有利呢?一、研究方向學生第一個考慮的應該是研究方向,找到自己感興趣願意學的方向,這關係到未來的職業規劃或者深造計劃。
  • 浙江日報整版報導:安吉推廣「導師幫帶制」15年曆久彌新—— 綠水青山間 譜寫新「師說」
    「師說館」裡展陳著安吉縣「導師幫帶制」的前世今生。2004年,上墅鄉為增強年輕幹部做群眾工作能力和對「三農」感情,探索「以老帶新」為載體的「傳幫帶」工作模式,黃宣富正是當年鄉裡首批幫帶導師之一。此後一段時間,每次進村入戶,詹慧君總跟著導師,邊做邊學邊聽教導,這種案例式幫帶法讓她很快就能獨立上手解決問題。「有了師傅,我底氣足了不少。」 2005年4月,在充分肯定上墅鄉做法的基礎上,安吉縣正式提出「導師幫帶制」,並在鄉鎮機關幹部中推廣。
  • 年輕幹部當以「七心」煉「七藝」
    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善弈之心,煉好科學決策能力科學決策不是「拍腦袋」,不是「頭髮熱」,更不是「一言堂」,而是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凝聚起來的集體智慧結晶,直接關係群眾利益和事業發展。年輕幹部要煉好科學決策能力,就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心懷「全局圖」,做到「身在兵位、胸為帥謀」。
  • 年輕幹部駐村的三個"沒想到"(全文)
    3月19日,他第一次來到村裡,沿途看到黃土山連綿不絕,山上植被稀疏,稀稀拉拉幾戶人家要麼住在山頂,要麼住在溝底,看慣中原農村一馬平川的郝冠揆吃了一驚,「過去從來沒見過這麼幹旱、有這麼多荒山的農村。」關山鄉的主要經濟作物百合也讓郝冠揆和同來的其他年輕幹部體會到農民增收之難。關山鄉八成以上都是山旱地,平均海拔在2400米左右,屬二陰山區,十分適宜百合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