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啟示
列寧關於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革命的特殊環境下,列寧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堅持與資本主義思想作鬥爭,使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理論和實踐都發展起來,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為俄國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為落後國家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世界和俄國無產階級運動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從當今來看,對我們在新時代搞好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自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文化的虛假性批判開始,到列寧對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直至今天我們考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歷史發展的運動進程中,文化領導權問題從來都不容忽視。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的喪失是蘇聯解體的深層誘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需要對此做進一步思考,以此不斷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第一點就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黨把意識形態工作提升到「極端重要性」的高度,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關係到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道路,決定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這實際上就是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領導權的重要表現。「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99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確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並將這一價值理念以根本制度的形式進行了規定。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處在一個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們要走的是不同於西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而實現這條道路的偉大實踐正處於西方國家利用抗疫不力來抹黑中國、打壓中國的背景下,「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總是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先從搞亂人們的思想下手。」[131]501為了抵禦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話語,對我國各種形式的意識形態滲透,我們必須繼續高度重視文化領導權的工作,在革命、改革、建設、復興實踐中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旗幟,打贏、打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鬥爭。
一是要想建設好、發揮好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必須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重視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實際上核心要素還是要提高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比如針對美國把自己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理念冠以「普世價值」美名,並進行包裝,滿世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的行為,我們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具有說服力的意識形態,對人民群眾採取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理論灌輸。美國對我們實行文化滲透,推行文化領導權的慣用手段,在前蘇聯包括在許多國家輕易地實現「攻城掠地」,他們的文化儼然成了現代宗教,甚至我國很多學者也被俘獲,推崇西方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12]33
二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西方國家質疑與挑戰中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掠奪論」、「中國新殖民主義論」 等錯誤論調頻頻出現,混淆視聽,有損於中國國際形象。不僅如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還對我們採取了經濟榨取、政治服壓、軍事幹涉以及文化克隆的手段推行他們的強權政治、霸權政策,中國繼「挨打」「挨餓」之後又經歷了「抹黑」與「挨罵」,特別是這次全球疫情大爆發,中國一直積極抗疫,為世界抗疫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美國一直抹黑中國,甩鍋中國,中國要徹底解決「挨罵」的局面,除了要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外,還必須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主動地表達自己,客觀闡釋中國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好聲音,這樣才能逐步提高中國聲音的分量,最大程度實現自身應有的國際話語權的國際認同,這樣才能促進國際話語權格局變革重建,改變過去被動應付西方話語權挑戰的不利局面,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把握國際話語權。當前時代境遇使整個世界都處於極為深刻的文化轉型時期。日益加速的全球化進程促使各民族文化間不斷交融與碰撞。深化列寧文化領導權的研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實踐指南。
三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對紛亂冗雜的世界,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文化軟實力在國家建設上的重要性。我們身處多極化與全球化的時代,接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息輕而易舉,但同時也更容易受到來自西方反面意識形態的衝擊與蒙蔽,通過科學技術,了解到他們的文化與價值觀、生活方式等等,而這背後,都是西方文化侵略。因此,對於這種精神層面的侵蝕,首先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其次,樹立文化自信。自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把「自信」提到了新高度,並且提出除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外,還要加上文化自信,這也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14]p323基於此,我們要加強文化安全建設,提高人民大眾抵禦外來不良文化的侵略,加強對人民大眾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
四是要在把握時代、創新方法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列寧意識形態理論的創立是在特定時代產生和形成的,在俄國革命發展的不同時期,列寧緊跟時代變化,不斷變換理論鬥爭的內容和形式。不論何時何地,列寧開展意識形態鬥爭都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根據當前革命鬥爭的任務來展開。究竟是徹底鬥爭,還是有所保留,則取決於敵對思想理論對黨和工人運動的影響程度。在領導蘇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列寧強調教育與自覺相結合的路徑實現文化領導權。在對無產階級加強教育的同時,列寧強調要靠廣大人民群眾「對日常實際生活的認識」,這告訴我們,新時代,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事件中,這樣的價值理念、文化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黨要牢牢握住文化領導權,那麼就不能忽視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所以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要落實到日常經濟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喜聞樂見等各種方式灌輸到每一個社會成員頭腦中,使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進而參與社會實踐,逐漸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意識。
面對世界上出現的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環境。我們還要把握時代,認清改革時代和革命、建設時代的變與不變。儘管國際無產階級生活狀況發生了變化,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存環境有了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沒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黨的初心與使命沒有變。這要求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堅持無產階級文化的領導權。同時,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還說,意識形態建設要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就是要求我們根據變化了的現實情況,與時俱進,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民心與民意。無論是列寧還是歷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非常注重下層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認為只有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現出來自人民群眾真實想法的文化才能獲取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列寧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列寧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列寧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列寧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列寧專題文集 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13]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4]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註:本文載於《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