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及其啟示

2021-02-13 思想爭鳴

三、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啟示

列寧關於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革命的特殊環境下,列寧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堅持與資本主義思想作鬥爭,使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理論和實踐都發展起來,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為俄國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為落後國家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世界和俄國無產階級運動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從當今來看,對我們在新時代搞好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自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文化的虛假性批判開始,到列寧對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直至今天我們考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歷史發展的運動進程中,文化領導權問題從來都不容忽視。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的喪失是蘇聯解體的深層誘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需要對此做進一步思考,以此不斷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第一點就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黨把意識形態工作提升到「極端重要性」的高度,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關係到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道路,決定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這實際上就是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領導權的重要表現。「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99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確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並將這一價值理念以根本制度的形式進行了規定。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處在一個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們要走的是不同於西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而實現這條道路的偉大實踐正處於西方國家利用抗疫不力來抹黑中國、打壓中國的背景下,「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總是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先從搞亂人們的思想下手。」[131]501為了抵禦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話語,對我國各種形式的意識形態滲透,我們必須繼續高度重視文化領導權的工作,在革命、改革、建設、復興實踐中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旗幟,打贏、打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鬥爭。

一是要想建設好、發揮好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必須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重視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實際上核心要素還是要提高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比如針對美國把自己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理念冠以「普世價值」美名,並進行包裝,滿世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的行為,我們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具有說服力的意識形態,對人民群眾採取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理論灌輸。美國對我們實行文化滲透,推行文化領導權的慣用手段,在前蘇聯包括在許多國家輕易地實現「攻城掠地」,他們的文化儼然成了現代宗教,甚至我國很多學者也被俘獲,推崇西方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論、西方話語為金科玉律,不知不覺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12]33

二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西方國家質疑與挑戰中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掠奪論」、「中國新殖民主義論」 等錯誤論調頻頻出現,混淆視聽,有損於中國國際形象。不僅如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還對我們採取了經濟榨取、政治服壓、軍事幹涉以及文化克隆的手段推行他們的強權政治、霸權政策,中國繼「挨打」「挨餓」之後又經歷了「抹黑」與「挨罵」,特別是這次全球疫情大爆發,中國一直積極抗疫,為世界抗疫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美國一直抹黑中國,甩鍋中國,中國要徹底解決「挨罵」的局面,除了要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外,還必須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主動地表達自己,客觀闡釋中國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好聲音,這樣才能逐步提高中國聲音的分量,最大程度實現自身應有的國際話語權的國際認同,這樣才能促進國際話語權格局變革重建,改變過去被動應付西方話語權挑戰的不利局面,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把握國際話語權。當前時代境遇使整個世界都處於極為深刻的文化轉型時期。日益加速的全球化進程促使各民族文化間不斷交融與碰撞。深化列寧文化領導權的研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實踐指南。

三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對紛亂冗雜的世界,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文化軟實力在國家建設上的重要性。我們身處多極化與全球化的時代,接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息輕而易舉,但同時也更容易受到來自西方反面意識形態的衝擊與蒙蔽,通過科學技術,了解到他們的文化與價值觀、生活方式等等,而這背後,都是西方文化侵略。因此,對於這種精神層面的侵蝕,首先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其次,樹立文化自信。自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把「自信」提到了新高度,並且提出除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外,還要加上文化自信,這也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14]p323基於此,我們要加強文化安全建設,提高人民大眾抵禦外來不良文化的侵略,加強對人民大眾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

四是要在把握時代、創新方法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列寧意識形態理論的創立是在特定時代產生和形成的,在俄國革命發展的不同時期,列寧緊跟時代變化,不斷變換理論鬥爭的內容和形式。不論何時何地,列寧開展意識形態鬥爭都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根據當前革命鬥爭的任務來展開。究竟是徹底鬥爭,還是有所保留,則取決於敵對思想理論對黨和工人運動的影響程度。在領導蘇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列寧強調教育與自覺相結合的路徑實現文化領導權。在對無產階級加強教育的同時,列寧強調要靠廣大人民群眾「對日常實際生活的認識」,這告訴我們,新時代,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事件中,這樣的價值理念、文化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黨要牢牢握住文化領導權,那麼就不能忽視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所以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要落實到日常經濟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喜聞樂見等各種方式灌輸到每一個社會成員頭腦中,使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進而參與社會實踐,逐漸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意識。

面對世界上出現的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環境。我們還要把握時代,認清改革時代和革命、建設時代的變與不變。儘管國際無產階級生活狀況發生了變化,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存環境有了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沒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黨的初心與使命沒有變。這要求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堅持無產階級文化的領導權。同時,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還說,意識形態建設要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就是要求我們根據變化了的現實情況,與時俱進,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民心與民意。無論是列寧還是歷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非常注重下層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認為只有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現出來自人民群眾真實想法的文化才能獲取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列寧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列寧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列寧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列寧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列寧專題文集 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13]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4]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註:本文載於《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年第10期。

相關焦點

  • 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蘇聯解體與其完全放棄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直接相關。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對當今我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一、為什麼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  列寧是在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潮進行批判時,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專政這一概念的。
  • 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以《國家與革命》為考察文本
    、知行合一、無我利他、向上向善」的理念;專門致力於宣傳國家主流價值觀,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毛澤東思想及習近平系列重要思想;積極推廣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管理思想而形成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管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儘自己綿薄之力!
  • 列寧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列寧是一位出色的宣傳家,他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極其豐富,在列寧的論著中有許多地方論述了宣傳思想工作,涉及宣傳的目的、方法、手段、意義及其在黨的工作中的地位作用。這些思想依然閃耀著時代價值的光芒。  列寧宣傳思想工作理論的豐富內涵  為了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將社會主義由科學變為現實,列寧所面臨的是如何實現黨的思想統一,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俄國化,如何堅定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並為之奮鬥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思想的交鋒,理論的灌輸,政治的教育,而宣傳思想工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當代啟示
    比較十月革命前後和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關於國家資本主義的思想及實踐,能夠發現該思想對於正確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的現實指導意義。【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  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是列寧在探索小農國家如何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的過程中總結出的重要經濟思想,並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中國革命領導權的百年探索與當代啟示
    而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無產階級通過自己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因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建立起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當然,中國革命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這一任務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完成,在革命領導權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交出了成功的答卷;另一個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我們仍然處在實現這一任務的過程之中。
  •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光明日報:列寧國家制度創新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列寧的國家理論,尤其是其晚年關於國家制度創新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 研究源 | 中共四大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再探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是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最早是1905年由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在《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中首次提出的。就中國而論,這個問題是與革命統一戰線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黨史中的紀律|黨的四大首次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黨對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進行不斷探索受共產國際的影響,黨的三大對國共兩黨及其所代表的階級力量作了片面的估計,認為中國工人階級尚未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勢力」,「中國國民黨應該是國民革命之中心勢力,更應該立在國民革命之領袖地位」。
  • 論列寧新聞思想的歷史貢獻及當代價值
    列寧主義,作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同馬克思主義一樣,被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作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成為指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科學理論,也成為指導世界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科學理論。
  • 盧卡奇與列寧的辯證法思想比較
    比較列寧和盧卡奇辯證法思想產生的時代前景、理論來源和兩人關於辯證法基本思想的同異,從思想史乃至人類史的總體出發,我們不難發現使兩者發生內在聯繫和差別的根本所在,並從中得出合理的見解。  任何一種哲學思潮或理論的出現及其發展都必然受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的影響,列寧和盧卡奇的辯證法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無疑也與他們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 【文萃】十月革命勝利初期列寧「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思想
    列寧的這些思想在當前仍然具有啟示意義。  列寧堅信社會主義必定勝利,但確認俄國目前「還沒有達到社會主義」  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各國無產階級展開社會主義運動,目的在於取得社會主義勝利即建成社會主義社會。20世紀初,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目的也是如此。
  • 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民主
    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首次提出了這一思想。一八五二年馬克思在《致約 • 魏德邁》的信中對關於什麼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概括為:「⑴ 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⑵ 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⑶ 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 馬克思、列寧新聞思想知識點總結(1)
    《新萊茵報》的靈魂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以這份報紙為媒介,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無產階級報刊思想和黨的報刊思想,形成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主體,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基礎。12.《新萊茵報》編委會的特點:①馬克思的「獨裁」制;②要求編輯們既做報紙工作,又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把辦報和實際鬥爭結合起來;③根據編輯們的才華,科學分工,用其所長。
  • 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衝刺問答:無產階級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
    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衝刺問答:無產階級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2021考研已經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考生務必要重視考研政治的複習,尤其是作為政治科目中比較重要的毛中特,大家一定不要忽視。
  • 關於列寧和列寧主義若干重要問題研究的對話
    ●黃宗良 ▲項佐濤[編者按]2020年是列寧誕辰150周年。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列寧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真正科學的世界觀,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強大的思想武器。那麼,列寧主義如何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蘇聯模式與列寧主義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 梅榮政:列寧主義及其劃時代意義
    列寧(1870—1924年)是列寧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他刻苦學習、潛心研究和成長為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後,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的本質特徵及其發展規律,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適合於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鬥爭新條件的革命理論。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的核心要義可以歸納為「四論四統一」的架構體系,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對立統一的革命動力論,量變與質變辯證統一的革命進程論,無產階級品質獨特性與階級基礎廣泛性相統一的革命主體論,革命目標確定性與具體策略靈活性相統一的宗旨策略論。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對當前中國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啟示。
  • 俄羅斯檔案解密:列寧為何猛批孫中山?
    值得關注的是,列寧在此文中對孫中山「民粹主義」的評價深刻影響了1919-1927 年間國民黨與共產國際關係,並成為兩者摩擦不斷的思想動因所在。 那麼,孫中山言行有什麼閃光點,他做了什麼竟然能夠引起列寧的關注,乃至在辛亥革命後幾個月內便由列寧「陪伴」亮相於1912年的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報紙?
  • 列寧:專制制度和無產階級
    在無產階級的廣大群眾中間,在城鄉貧民中間,潛在的不滿情緒在明顯地增長。雖然無產階級較少參加自由派運動的各種最為隆重盛大的活動,雖然它對體面人士的循規蹈矩的會議似乎有些袖手旁觀,但是總的看來,工人們非常關心運動。總的看來,工人們渴望參加廣泛性的民眾集會和公開的街頭示威。無產階級似乎是在克制自己,它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周圍情況,聚集力量,考慮爭取自由的決戰時刻是否已經到來的問題。
  •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2017年03月11日 10:12 來源:《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作者:鄒廣文 字號 內容摘要: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