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中的紀律|黨的四大首次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2020-12-13 新華社客戶端

1923年6月,黨的三大經過熱烈討論,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決定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大會還規定了保持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遺憾的是,大會沒有提出工人階級爭取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題。直到1925年1月,黨的四大召開時,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

黨對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進行不斷探索

受共產國際的影響,黨的三大對國共兩黨及其所代表的階級力量作了片面的估計,認為中國工人階級尚未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勢力」,「中國國民黨應該是國民革命之中心勢力,更應該立在國民革命之領袖地位」。

三大結束後一個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給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指示》傳到中國,強調:「領導權應當歸於工人階級的政黨」,「加強共產黨,使其成為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在工會中聚集工人階級的力量,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首要任務」。指示還提出:「全部政策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在中國進行國民革命和建立反帝戰線之際,必須同時進行反對封建主義殘餘的農民土地革命」,同時,「應當力求實現工農聯盟」。

共產國際的指示,對於中國共產黨克服三大的不足,對於党進一步認識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有一定積極意義。然而,問題的真正解決,依靠的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的不斷努力。四大召開前,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鄧中夏等,先後撰寫《中國農民問題》《外力,中流階級與國民黨》《自民治主義至社會主義》《論工人運動》等文章,對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進行探討,為後來黨的四大解決這一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國共合作的具體實踐要求黨「取得領導的地位」

1924年1月,國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後,以廣州為中心,革命力量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形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在全國範圍內得到空前大發展,基本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但是,仍有一些地主買辦分子、官僚政客和南方軍閥留在國民黨內,並佔有一定的地位,構成國民黨右派的主要基礎。

1924年6月起,國民黨右派相繼提出《彈劾共產黨案》及所謂《護黨宣言》,攻擊污衊共產黨。國民黨右派的活動,使共產黨人意識到,必須堅決反擊痛斥其反動行為,同時,還必須從理論上回答和解決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於是,在1925年召開的黨的四大上,代表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深入探討。

無產階級必須取得革命的領導權

經過探討,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關於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大會指出:中國民主革命是「十月革命後,廣大的世界革命之一部分」,它既「是一個資產階級性的德謨克拉西(英語「民主」的音譯)革命」,又「含有社會革命的種子」。因此,「無產階級的政黨應該知道無產階級參加民族運動,不是附屬資產階級而參加,乃以自己階級獨立的地位與目的而參加」。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

關於工農聯盟問題,大會強調,「中國民族德謨克拉西運動之發展,當與工人農民及城市中小資產階級普遍的參加為正比例」,其中農民是「重要成分」,「天然是工人階級之同盟者」,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如果不發動農民起來鬥爭,不解決農民問題,「我們希望中國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運動中取得領導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對於國共合作問題,大會總結一年來國共合作的經驗教訓後指出:無產階級在民族運動中既要反對「左」的傾向,也要反對右的傾向,而右的傾向是黨內主要危險。共產黨要做到:在國民黨內和黨外堅持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思想上、組織上和民眾宣傳上擴大左派,爭取中派,反對右派;既幫助國民黨在實際運動和組織上發展,又加緊同國民黨內的妥協傾向作鬥爭。

四大解決了民主革命領導權問題,統一了全黨認識。四大以後,以工農為主體的革命群眾運動進一步發展,促使以五卅運動為標誌的全國反帝運動爆發,掀起了中國大革命的高潮。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黨的四大對於如何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特別是如何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過程中的複雜問題,缺乏必要的研究,也沒有作出明確的、具體的回答。同時,四大也沒有認識到國共合作中既團結又鬥爭的辯證關係,沒有認識到無產階級掌握武裝對於爭奪領導權的重要意義。這些,都為大革命的失敗埋下伏筆。(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徐嘉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小寧 整理)

相關焦點

  • 研究源 | 中共四大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再探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是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最早是1905年由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在《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中首次提出的。就中國而論,這個問題是與革命統一戰線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衝刺問答:無產階級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
    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衝刺問答:無產階級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2021考研已經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考生務必要重視考研政治的複習,尤其是作為政治科目中比較重要的毛中特,大家一定不要忽視。
  • 2018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黨史重要會議記憶口訣及考點歸納
    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8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黨史重要會議記憶口訣及考點歸納。了解更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在事業單位考試,考生往往對於黨史和毛概中的各種會議十分頭疼,不明白歷次會議的主要成就和考點是什麼,下面中公教育給大家整理了歷次會議的主要考點和記憶口訣供大家參考複習(加粗部分為高頻考點)。
  • 中共四大紀念館發布Q版人物盲盒,你喜歡哪一款?
    2020年9月28日,中共四大紀念館發布以館內「工農聯盟」主題雕塑為原型的Q版人物設計盲盒。本文圖片均為中共四大紀念館 供圖上海的紅色場館也有Q版人物盲盒了。9月28日,「『為國旗添彩 匯力量之源』——學『四史』守初心 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主題系列活動在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行,以館內「工農聯盟」主題雕塑為原型的Q版人物設計盲盒正式發布。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共四大紀念館獲悉,中共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 中國革命領導權的百年探索與當代啟示
    領導權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其中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以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是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中國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權、通過無產階級先進政黨實現正確領導是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
  • 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及其啟示
    自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文化的虛假性批判開始,到列寧對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直至今天我們考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歷史發展的運動進程中,文化領導權問題從來都不容忽視。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的喪失是蘇聯解體的深層誘因。
  • 【「四史」學習教育】為什麼說中共四大是黨的群眾觀形成的歷史起點?
    1925年1月在上海虹口召開的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運動中的領導權問題,第一次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指出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軍,並確立了加強黨的領導、擴大黨的組織、執行使黨群眾化的組織路線。
  • 2019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之黨史會議考點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常識判斷是考查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部分,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重要黨史會議考點,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 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身處黨的誕生地,發生在這座光榮之城的紅色故事你了解多少?日前舉行的「初心之地 紅色之城」——上海·黨的誕生地巡展,首次聚集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和中共四大紀念館的館藏精華,精心挑選了300多張照片,分偉大開端、嶄新局面、力量之源三大部分,再現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勾勒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留下的紅色印跡。
  • 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民主
    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首次提出了這一思想。一八五二年馬克思在《致約 • 魏德邁》的信中對關於什麼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概括為:「⑴ 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⑵ 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⑶ 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 【黨史】一大黨綱:中共黨史上第一部包含黨章性質的黨綱
    會上,主要有四項議程:目前政治狀況、黨的基本任務、黨章、組織問題。關於制定黨的綱領和黨章,「根據希夫廖特同志(即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引者注)的建議,決定選出一個起草綱領和工作計劃的委員會,給予委員會兩天時間起草計劃和綱領」[《「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頁]。
  • 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
    堅決執行「黨指揮槍」,才使得人民軍隊能夠一直保持人民性、革命性,保持鐵的紀律、堅強的決心、統一的意志。堅持黨指揮槍是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我們黨總結出一套領導軍隊的經驗,這一經驗源於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建軍理論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創造。馬克思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就是無產階級的軍隊的論斷。強調馬克思主義建軍理論的核心是軍隊領導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