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孩子的進補原則:以通為補。因為大多數小孩是瘀堵了而不是虛

2020-10-25 羊爸爸育兒


文 | 劉佳

不知不覺中,霜降到了。

「秋冬一進補,春天能打虎。」我們都知道,秋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兩個季節,在秋冬季節進補事半功倍。

民間又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於是,很多媽媽想著各種辦法在霜降前後給孩子補身體。

「我能給孩子吃冬蟲夏草嗎?」

「我能給孩子吃海參或者太子參嗎?」

「我能給孩子喝點人參雞湯嗎?」

「……」

我收到了很多媽媽的詢問。作為資深的擁有兩個娃的中年老母,我很理解這種心情,跟想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都給自家孩子是一樣的。大家都希望趁著氣候適合「補」,把身體調整到氣血充盈的狀態,讓孩子抵抗力免疫力都增強。

但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霜降更適合補?為什麼適合秋冬進補而不是春夏?為什麼要補?怎麼補?

秋收冬藏,營養更容易被吸收儲存

《內經》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過炎熱的夏天,人體耗損大,且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時,天地之氣往地下收,人的氣機也開始往裡收,中焦氣血足了,不少人的胃口也開始變好。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地裡的蔬菜瓜果因著溫差和地氣的回收也變得格外香甜。人汗出較少,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被吸收和儲存,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秋冬時節進補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

真的虛,才用補

身體堵住了,就越補越堵

關於為什麼要進補,中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也就是說,虛了,該有的沒有,才能補。

那麼,我們的孩子是真的虛嗎?

根據接觸過的那麼多孩子來看,大多數孩子不是真正的虛,而是於堵。

打個比方,氣血是河水,經絡臟腑是河道,孩子們不是氣血少或者沒有氣血,而是河道經絡臟腑堵了,出現淤泥啊石塊啊,河水(氣血)流量小,或者根本過不去,表現出來的是淤堵之處的局部症狀,比如扁桃體發炎、胃口不好。

這個時候,要做的是疏通河道,再給河水一些些動力即可,而不是單純地想著加大河水(氣血)的量。但往往很多人只顧著給孩子吃很多高營養的,疏忽了河道的通暢,然後河道更堵了,吃進去的運化不了,或者吸收不了,孩子出現食慾差、不長肉、大便要麼秘結要麼稀軟不成形。

河道裡的垃圾堆久了,身體會想辦法清理,如果清理的力度大到出現症狀了,就是身體發起疾病來幫忙了。

所以,在給孩子補之前,先判斷一下孩子是真虛還是有淤堵。有淤堵的孩子通常大便都是不好的,大便量通常偏少,顏色深,或發硬或稀軟,胃口差,容易出現中上焦熱症,比如口腔潰瘍、咽喉紅腫,口氣發臭,煩躁不安,舌苔經常厚膩。對於這些孩子考慮先是疏通身體。

小孩子的進補原則:以通為補

在中醫教科書裡,也是明白地寫著:小兒少用補益。孩子們生機旺盛,臟腑嬌嫩,以通為補。日常在自身孩子的消化吸收範圍內餵養,也就是用我們一直提倡的反饋式餵養的方法,讓孩子先有一個通透的身體,然後才能更好地去抵抗外邪,才能更好地去消化吸收各種食物。

孩子以通為補,而藥補不如食補,絕大多數的小孩子不需要太多偏性強的藥材來調理身體,甚至治病也是。

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養護的重點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食療食補,儘量選擇藥食同源,偏性較小的一些常用的食材。

因此,霜降節氣給孩子們食補的選擇,首先是白色入肺能潤的,比如百合、淮山,或者是蓮子、芡實等等;再來是集合地氣精華的,比如紅薯、土豆、蘿蔔;水果可以來點應季節的蘋果、梨子、柿子。

還有,再次囉嗦一句的是,主食就是主要食物,每一次正式進餐,以主食為最大分量。其次是蔬菜,再來是肉蛋。

如果常年地以菜和肉蛋為主,主食量不足以產生足夠的氣血,而氣血不足容易生病,容易出現面有菜色。當孩子不長肉,消瘦之時,再以大量肉蛋奶水果餵養,河道(經絡臟腑)更加於堵,氣血不能過去,進而產生惡性循環。打破惡性循環的辦法就是爸爸媽媽多學習,改變餵養方式。

孩子以通為補,神補比食補更重要。神氣足的孩子,身體更通透。神補,也就意味著我們除了觀察孩子的吃穿,更要多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情緒。尤其六歲前的孩子特別需要大人全身心的愛護。霜降節氣,天氣乾爽,可以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放下手頭的一切,好好地陪陪孩子,去秋遊去郊遊去爬山等等,感受這個秋天的尾聲。

- 玉米粒粥 -

這次想給大家推薦的節氣食物是玉米粒粥。選一兩根新鮮玉米,帶著孩子一起手剝玉米粒,然後熬出一鍋香氣四溢的玉米粒粥。既照顧到孩子的身體,又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勞作的香甜成果。

我有個侄女,出生時體弱些,到兩三歲時出現嚴重便秘,她的爸爸也就是我堂哥,到處尋醫問藥,嘗遍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治癒。後來,也不知道是哪個老人提供了辦法,讓堂哥試試餵玉米。於是堂哥天天蒸玉米或者熬玉米粒粥,可能也是之前調理得差不多了,侄女的便秘問題也終於逐漸改善。

玉米,甘平無毒,能調中開胃。玉米富含營養,還有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和通便的膳食纖維,非常適合孩子以通為補。由於膳食纖維是粗纖維,難以消化,過量也是造成胃腸負擔。所以,配上大米來熬粥,是最好的選擇。

- 材料 -

鮮玉米1~2根,大米適量(平時自家煮粥的量即可)

- 做法 -

和孩子一起剝玉米粒,將剝好的部分盛在碗裡洗淨

將大米淘好,加適量水。

按照以往習慣的煮粥方式,把大米和玉米粒混合熬煮1~2小時即可。


作者簡介:劉佳,80後白羊座,堅毅果敢的副主任藥師,兩個孩子的媽媽,羊爸爸中級班志願者,羊爸爸認證中醫育兒講師。擅長用故事講中醫。

相關焦點

  • 健脾進補前,注意疏通孩子三種「堵」,否則越補越虛
    我發現不少孩子都是一補就上火,那是因為孩子體內有「淤堵」,才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所以,中醫經常會提到「以通為補」,意思是體內氣血通暢就是補益的方法,如果僅僅進補卻不重視暢通的問題,輕則補不進去,重則會引起更多的淤堵,導致孩子生病。
  • 霜降進補勝過冬補,做好這2點,孩子健康一整年
    霜降到了,要給孩子進補! 民間有句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就是說,冬季進補還不如在霜降進補。  孩子進補,不同於大人,孩子需要緩和、溫補。 1、孩子進補要溫和 進補不是意味著一定要喝雞湯、鴿子湯,吃人參、冬蟲夏草這些大補之物。
  • 今日霜降:「進補」必吃榜,這五樣絕不能少!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說白了就是貼秋膘。那麼,霜降這天要吃什麼?下面這五樣「進補」美食,一定不要錯過!泉州有個說法: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到了北方,則解釋為: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 霜降應該吃什麼?「補冬不如補霜降」
    「補冬不如補霜降」 2020-10-23 14:57:32 來源:千龍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10月23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這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這是說霜降期間,天氣變得更冷,露水開始凝結成霜。這個時期,古人講究「補冬不如補霜降」,食肉進補、吃柿子就成了這個節氣的飲食習俗。霜降北方秋收掃尾霜降期間,一般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這個時期,乾冷空氣逐漸一統天下,全國各地氣溫逐漸下降。
  • 秋冬進補 四大人群宜吃膏方 為什麼有人虛不受補?
    三種情況別盲目吃膏 膏方雖好,但並不是人人可吃,有三種情況千萬不要盲目吃膏: ①新近外感之人。患有感冒、咳嗽的人需要暫停服用;腸胃不適的人,應停服一兩天。 ②懷孕和哺乳期的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服用。 黨參:健脾益氣 黨參是平補之品,一般的氣血兩虛、氣津兩傷證可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體卷無力、脫肛等症狀的人群,如中藥健脾益氣的基本方四君子丸就包含了黨參。
  • 養生進補註意事項 不注意這8點小心越補越虛
    秋天的到來,很多人都非常注意秋補,但是,秋補並不是人人都適合,而且秋補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如果您在秋補的時候,稍微不注意,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補錯了身體,導致越補越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養生進補註意事項。
  • 越補越虛你可能是補錯了
    資料圖片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一些中老年人很注意冬天進補,每到立冬過後,食補藥補就齊上陣。有人進補後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但是有些人,身體卻越補越虛了;還有的人進補後嗓子痛、甚至流鼻血。 先辨體質,虛了才要補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曉麗認為,實際上,進補之前要先辨清自身體質,中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證的人群不宜進補。 如果身體不是太虛弱,好好吃飯、加強鍛鍊,平時注意多吃五穀雜糧、葷素搭配即可。即使你身體很虛,也不能盲目進補。「因為身體虛也有許多種,每一種虛證,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品。
  • 適合孩子進補的食材,健脾益氣,生津潤肺
    冬季陽氣潛藏於內,孩子的調養重點應該要順應陽氣的潛藏,以補斂陽氣為根本,陽氣旺盛,孩子的體質就會有很大的改善。但孩子脾胃運化功能弱,盲目進補會容易積食,甚至會損傷脾胃。不僅補不進去,還會讓體質變差。>中醫有「虛者補之」的原則,如果不是虛證就不宜亂服補藥。
  • 霜降:陽不入裡,根基不穩!謹記:多食一味,做好二補,多存三物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最好的進補方法在於「食補」,那霜降應該吃什麼,怎麼吃呢?飲食上怎麼吃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是進補的好時機。秋時節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飲食調養方面,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
  • 揭秘「虛不受補」的真正原因!想知道到底怎麼「補」嗎?
    spm=smpc.author.fd-d.3.1596263015366duS8HKZ 如今很多人都在進補,信奉各種山珍海味,但是往往忽略了「虛不受補」,或者很多人知道這個概念,但其實沒有真正理解
  • 今天霜降秋意濃,稻田泛金黃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 寶寶夏季進補,防止虛症肆虐
    炎炎夏日,往往導致孩子食欲不振或厭食。但與此同時,孩子的活動量又大,消耗加大,對營養素的需求也隨之增大。雖然,冬季進補已為人所熟知,但是如果孩子在夏季裡,經常有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盜汗、夜寐不安等虛症表現,而無發熱、口臭、舌苔厚膩等實症表現,可在任何季節進補,其中,夏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可以針對夏天的特點來安排好兒童的飲食和營養。
  • 霜降吃什麼傳統食物養生 霜降吃柿子的來歷俗語及含義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晚秋,冬季的腳步聲在最後一縷秋風和一抹殘陽中漸行漸近,已隱隱可聞。
  • 【走進中醫藥文化】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上海市楊浦區少年宮官方微信,讓藝術和人文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下亮麗的底色!
  • 今日霜降節氣!孩子秋冬季如何健運脾胃?專家來指導~
    我們都知道「冬令進補」,殊不知「補冬不如補霜降」。「虛不受補」這一說,尤其是孩子,胃腸功能本就比成人薄弱,只怕補是補了,但消化吸收跟不上,反而造成積食,給「吃傷了」,這就要說「健脾」——健運脾胃。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入秋至霜降,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也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陽氣逐漸收斂。霜降之後,進補就開始轉化為機體的儲備,就像秋冬的土地蘊藏營養,為來年春日的生發蓄積能量。
  • 今日霜降節氣!孩子秋冬季如何健運脾胃?專家來指導
    我們都知道「冬令進補」,殊不知「補冬不如補霜降」。而每每說到「進補」一事好像總躲不開「虛不受補」這一說,尤其是孩子,胃腸功能本就比成人薄弱,只怕補是補了,但消化吸收跟不上,反而造成積食,給「吃傷了」,這就要說「健脾」——健運脾胃。
  • 「霜降」進補正當時!怎麼補更養生?楊浦醫生提醒這麼做→
    10月23日,我們就要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了。通常這時候氣溫已經開始轉涼。因此,有許多人準備開始進行秋冬進補了。隨著天氣變冷,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來進補,以此達到增強體質、防病養生的目的。不過呢,進補也不能一蹴而就。中醫認為,在冬季進補前,趁著秋季,先調養好脾胃功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霜降」這個節氣,日常飲食的要點,在於健脾開胃。
  • 霜降天氣轉冷,保持這三種「暖」,為過冬儲備能量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保持這三種「暖」,不僅可以預防秋季常見疾病的發生,還能夠為寒冬的到來儲備足夠的能量噢!,宜讓孩子多喝溫水;❷ 適當進補:民間諺語有云「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時節進行秋補,更有效果。
  • 冬天進補不用吃貴的,這5種滋補又便宜的食物!但注意這5個原則!
    冬天進補不用吃貴的,這5種滋補又便宜的食物!但注意這5個原則!中醫學認為,冬季為閉藏」之季。因為這個時候陽氣潛伏,陰氣盛極,萬物生機閉藏,人體新陳代謝緩慢,生理功能處於抑制、降低狀態,如果選擇這個時候對人體進補的話,能夠促進人體功能活動,增進臟腑活力。
  • 霜降如何進補 吃這些讓你擁有更好體質
    霜降時節已經要來了,你對霜降是否了解呢?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旦到了霜降就代表馬上要迎來冬天了。那麼霜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來養生?吃一些什麼東西可以很好的進補呢?只有在霜降的時候就做好措施,才能更好的迎接冬季哦。霜降是什麼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