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佳
不知不覺中,霜降到了。
「秋冬一進補,春天能打虎。」我們都知道,秋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兩個季節,在秋冬季節進補事半功倍。
民間又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於是,很多媽媽想著各種辦法在霜降前後給孩子補身體。
「我能給孩子吃冬蟲夏草嗎?」
「我能給孩子吃海參或者太子參嗎?」
「我能給孩子喝點人參雞湯嗎?」
「……」
我收到了很多媽媽的詢問。作為資深的擁有兩個娃的中年老母,我很理解這種心情,跟想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都給自家孩子是一樣的。大家都希望趁著氣候適合「補」,把身體調整到氣血充盈的狀態,讓孩子抵抗力免疫力都增強。
但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霜降更適合補?為什麼適合秋冬進補而不是春夏?為什麼要補?怎麼補?
《內經》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過炎熱的夏天,人體耗損大,且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時,天地之氣往地下收,人的氣機也開始往裡收,中焦氣血足了,不少人的胃口也開始變好。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地裡的蔬菜瓜果因著溫差和地氣的回收也變得格外香甜。人汗出較少,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被吸收和儲存,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秋冬時節進補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
關於為什麼要進補,中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也就是說,虛了,該有的沒有,才能補。
那麼,我們的孩子是真的虛嗎?
根據接觸過的那麼多孩子來看,大多數孩子不是真正的虛,而是於堵。
打個比方,氣血是河水,經絡臟腑是河道,孩子們不是氣血少或者沒有氣血,而是河道經絡臟腑堵了,出現淤泥啊石塊啊,河水(氣血)流量小,或者根本過不去,表現出來的是淤堵之處的局部症狀,比如扁桃體發炎、胃口不好。
這個時候,要做的是疏通河道,再給河水一些些動力即可,而不是單純地想著加大河水(氣血)的量。但往往很多人只顧著給孩子吃很多高營養的,疏忽了河道的通暢,然後河道更堵了,吃進去的運化不了,或者吸收不了,孩子出現食慾差、不長肉、大便要麼秘結要麼稀軟不成形。
河道裡的垃圾堆久了,身體會想辦法清理,如果清理的力度大到出現症狀了,就是身體發起疾病來幫忙了。
所以,在給孩子補之前,先判斷一下孩子是真虛還是有淤堵。有淤堵的孩子通常大便都是不好的,大便量通常偏少,顏色深,或發硬或稀軟,胃口差,容易出現中上焦熱症,比如口腔潰瘍、咽喉紅腫,口氣發臭,煩躁不安,舌苔經常厚膩。對於這些孩子考慮先是疏通身體。
在中醫教科書裡,也是明白地寫著:小兒少用補益。孩子們生機旺盛,臟腑嬌嫩,以通為補。日常在自身孩子的消化吸收範圍內餵養,也就是用我們一直提倡的反饋式餵養的方法,讓孩子先有一個通透的身體,然後才能更好地去抵抗外邪,才能更好地去消化吸收各種食物。
孩子以通為補,而藥補不如食補,絕大多數的小孩子不需要太多偏性強的藥材來調理身體,甚至治病也是。
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養護的重點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食療食補,儘量選擇藥食同源,偏性較小的一些常用的食材。
因此,霜降節氣給孩子們食補的選擇,首先是白色入肺能潤的,比如百合、淮山,或者是蓮子、芡實等等;再來是集合地氣精華的,比如紅薯、土豆、蘿蔔;水果可以來點應季節的蘋果、梨子、柿子。
還有,再次囉嗦一句的是,主食就是主要食物,每一次正式進餐,以主食為最大分量。其次是蔬菜,再來是肉蛋。
如果常年地以菜和肉蛋為主,主食量不足以產生足夠的氣血,而氣血不足容易生病,容易出現面有菜色。當孩子不長肉,消瘦之時,再以大量肉蛋奶水果餵養,河道(經絡臟腑)更加於堵,氣血不能過去,進而產生惡性循環。打破惡性循環的辦法就是爸爸媽媽多學習,改變餵養方式。
孩子以通為補,神補比食補更重要。神氣足的孩子,身體更通透。神補,也就意味著我們除了觀察孩子的吃穿,更要多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情緒。尤其六歲前的孩子特別需要大人全身心的愛護。霜降節氣,天氣乾爽,可以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放下手頭的一切,好好地陪陪孩子,去秋遊去郊遊去爬山等等,感受這個秋天的尾聲。
這次想給大家推薦的節氣食物是玉米粒粥。選一兩根新鮮玉米,帶著孩子一起手剝玉米粒,然後熬出一鍋香氣四溢的玉米粒粥。既照顧到孩子的身體,又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勞作的香甜成果。
我有個侄女,出生時體弱些,到兩三歲時出現嚴重便秘,她的爸爸也就是我堂哥,到處尋醫問藥,嘗遍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治癒。後來,也不知道是哪個老人提供了辦法,讓堂哥試試餵玉米。於是堂哥天天蒸玉米或者熬玉米粒粥,可能也是之前調理得差不多了,侄女的便秘問題也終於逐漸改善。
玉米,甘平無毒,能調中開胃。玉米富含營養,還有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和通便的膳食纖維,非常適合孩子以通為補。由於膳食纖維是粗纖維,難以消化,過量也是造成胃腸負擔。所以,配上大米來熬粥,是最好的選擇。
- 材料 -
鮮玉米1~2根,大米適量(平時自家煮粥的量即可)
- 做法 -
和孩子一起剝玉米粒,將剝好的部分盛在碗裡洗淨
將大米淘好,加適量水。
按照以往習慣的煮粥方式,把大米和玉米粒混合熬煮1~2小時即可。
作者簡介:劉佳,80後白羊座,堅毅果敢的副主任藥師,兩個孩子的媽媽,羊爸爸中級班志願者,羊爸爸認證中醫育兒講師。擅長用故事講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