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十 / 四 / 節 / 氣 /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我們都知道「冬令進補」,殊不知「補冬不如補霜降」。
而每每說到「進補」一事好像總躲不開「虛不受補」這一說,尤其是孩子,胃腸功能本就比成人薄弱,只怕補是補了,但消化吸收跟不上,反而造成積食,給「吃傷了」,這就要說「健脾」——健運脾胃。
在這期的《二十四節氣》欄目中,我們請到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住院醫師賈自盈給大家講講如何給孩子健運脾胃。
01
什麼是「健運脾胃」?
我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入秋至霜降,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也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陽氣逐漸收斂。霜降之後,進補就開始轉化為機體的儲備,就像秋冬的土地蘊藏營養,為來年春日的生發蓄積能量。
孩童階段正是生長迅速的時候,就更需要抓住時機,好好補充營養。而想要讓孩子進補「到位」,首先要保證處理這些「營養」的「職能部門」正常運作,這就是中醫常說的「健運脾胃」。
02
怎麼判斷孩子「脾胃」不好?
首先大家要明白我們這裡所說的「脾胃」與人體解剖後看得到的「脾臟」和「胃」是不同的概念,所以單純判斷這「脾胃」功能是否健運也只需要記住八個字——口氣、舌苔、大便、睡眠,也不用什麼特別的儀器檢測,家長們完全可以輕鬆掌握。
具體來說,口氣就是聞有沒有口臭,舌苔就看厚不厚,大便或幹或稀都不好,睡眠不安穩也可能是脾胃不好惹的禍。可能有的家長會問:不用看孩子吃的好不好嗎?這就要說了,有些孩子吃得多,但也有口臭、苔厚、便不調、睡不安的情況,那依然是脾胃不好。
03
如何「健運脾胃」呢?
天氣漸冷,雖有俗話「春捂秋凍」,但也不能一味地凍著孩子,適當添加衣褲,可以「汗不出但手不涼」為度,尤其要注意頸背、肚腹及雙足的保暖。建議有時間的情況下,睡前可以給孩子熱水泡腳,水溫不必過燙(以孩子能接受且熱到微微汗出為宜,汗出後注意擦乾以免當風受涼),每次時間20分鐘左右(注意維持水溫)。
適合季節的作息也很重要。適宜秋季的作息當早睡早起,這正是應了自然日照時間隨季節的變化。建議兒童21點能上床休息,爭取在午夜(23時至凌晨1時)進入深度睡眠。
做好了保暖和睡眠這兩點,孩子不易生病,脾胃功能也能得到保護。但「脾為倉廩之官,胃為水谷之海」,要想健運脾胃,根本上總躲不開一個「吃」字。在這霜降時節,我們就這一節氣的特性,繼續說說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前文提到四季特性——「秋收」,這「收」是有「收斂」的意思,而酸味的食物就有收斂的特性;此外,秋季乾燥,酸味的食物還有生津潤燥的作用,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可以適量增加酸味的飲食,比如吃一些酸味的蔬果,如山楂、葡萄、柚子、石榴、檸檬、番茄等,還可以做一些用醋調味的菜品。
但凡事有度,酸應時節也不必天天都吃,過量的收斂也不利於脾胃,可能對牙齒造成傷害。此外,相應的也要減少與之相對的溫燥發散的「辛味」食物——不止是嘗起來辛辣的,還有聞起來辛香的,比如洋蔥、蒜、薄荷等。
04
膳食推薦
蕎麥小米粥
食材:蕎麥、小米、粳米各50g,冰糖、水適量。
製法:
1.將蕎麥、小米、粳米洗淨;
2.加水煮成粥後,再加適量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消積,寬腸通便。
營養:
蕎麥味甘微酸性寒,具有健脾消積、下氣寬腸的功效。蕎麥作為粗糧,此處搭配小米和粳米,其相對粗糙的口感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使孩子也能接受,尤其適合日常便秘的小朋友。
土豆燒牛肉
食材:牛肉250g,土豆100g,蔥、姜、生抽、老抽、冰糖、料酒、油、鹽各適量。
製法:
1.將牛肉洗淨切塊焯水,把土豆去皮切塊,並將蔥姜洗淨切片;
2.往鍋內放適量油,小火放入冰糖,炒至糖融化冒泡,加入牛肉翻炒至上色;
3.放入蔥姜翻炒,加少許生抽和料酒翻炒均勻,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後,加入土豆塊,放適量鹽調味;
4.用中小火燉至牛肉軟爛,收湯出鍋。
功效:健脾益胃,補益氣血。
營養:土豆可以提供給人體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可以促進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土豆中的膳食纖維也比較豐富,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而牛肉味甘性平,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兩者搭配相得益彰。
橄欖烏梅飲
食材:新鮮橄欖2~3個、烏梅10克、蜂蜜適量。
製法:
1.將鮮橄欖洗淨後切片,把烏梅洗淨後稍搗爛;
2.鍋中加入適量水將食材煮沸10分鐘,取汁加蜂蜜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利咽。
營養:橄欖性涼,味甘、酸、澀,能清肺利咽、開胃生津、清熱解毒,對咽喉腫痛有一定的功效。烏梅性溫,味酸,能潤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尤其適於咽部幹癢、輕微紅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