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如何看經濟學家的使命

2020-12-12 澎湃新聞

3月23日,是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的忌日。1992年的這一天,哈耶克逝於德國弗萊堡,享年93歲。他離開我們已有27年,但他留下的精神遺產卻值得我們不時回味。在這裡,筆者想談一下他如何認識經濟學家的使命。

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哈耶克有一個非常給力的看法,他說:「經濟理論家或政治哲學家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影響公眾意見,使得今天在政治上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具有政治上的可能性。」在他看來,經濟學家的使命是通過「理論想像」,把政治上不可能的變成可能,而不是把給定的政治作為約束條件,在這個約束下追求最優。

因此,經濟學家考慮的「現實」並非是否滿足當下政治的條件,而是理論上是否具有現實可能性。所以,他才會說「因而,如果有人反駁我的建議現在是不現實的,那也終究不能阻止我繼續發展這些建議」。據此,他也區分了經濟學和政治家的不同「任務」,指出「決定此時此刻應當做什麼是政治家而不是經濟學家的任務」。

一、「理論想像」不同於「理性建構」

「理論想像」不同於他一直反對的「理性建構」。後者是構建烏託邦,把自己主觀臆斷的「好」強加給社會,要求社會按照自己認為的「好」去做,比如計劃經濟。相反,前者建立在確切的經濟學理論之上,主張通過一種「否定」的方式去除不合理的制度,實現改善。

強調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體現哈耶克作為自由主義者的一面,這也是他說自己「不是保守主義者」的一個證據。為什麼「不可能」能夠變成「可能」呢?這是因為,雖然人的理性是不足的,但人還是具有通過學習,認識真相與原則的能力,這也是人類仍然可以對自由抱有信心的原因。實際上,也正是「理論想像」使經濟學脫離於「政治算術」,與「政治哲學」攜手。

哈耶克的「理論想像」與他的演化觀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他演化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哈耶克認為,制度是個體在模仿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制度演化過程中,經濟學家其實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某些制度,類似貨幣和相當多的法律在演化過程中受到了權力的桎梏,已經被扭曲了。對此,普通人可能沒有認識到,他們仍然會把這些制度視為對自己有利的制度接受下來,這樣就會強化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這時,就需要經濟學把它指出來,告訴人們這些制度其實不利於他們的利益,需要予以改變,讓制度的演化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這也正是經濟學家的任務。

在方法論上,「理論想像」意味著不能根據經驗現象得出結論,把存在視為合理。一些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觀點,比如廣為流傳的「劣幣驅逐良幣」,也即「格雷欣法則」是錯的。如哈耶克所指出的,「只有當良幣和劣幣須以強制規定的比率兌換時,格雷欣法則才會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在沒有政府壟斷的情況下,優勝劣汰的法則也適用於貨幣。

合理抑或不合理,往往需要藉助於理論才能知曉。這意味著人們應當區分兩個事實,一個是經驗事實,另一個是「理論想像」意義上的事實,也即確切的理論告訴我們的事實。經濟學家更要知道後面這個事實,指出長遠的與看不見的風險,比如人們往往看不到通貨膨脹的潛在危害,這時就需要經濟學家去把它指出來。

二、經濟學家的類型

遺憾的是,經濟學家們並沒有肩負起他們的使命。曾翻譯了不少哈耶克作品的華人經濟學家夏道平先生把經濟學家分為三類:(1)真正的經濟學家,(2)經濟工程師,(3)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對照一下,不難發現,第二種和第三種經濟學家佔大多數。他們更多的是在給定的約束下計算最大化。比如經濟工程師討論一些純技術性問題,把經濟學變成一門理工性質的科學,比如前段時間網上曝光一篇論文的題目是「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類似這種奇葩的研究並不少見。

而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則是為特定利益主體量身定製他們所需要的最優解決方案。如夏道平所說的,「出於自己的創意或遵照業主的願望,然後按照這個模型來建造一座壯觀的廟堂。」經濟學的「政治算術」傳統也是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他是服務於國王的數理統計學家。

以上第二類和第三類經濟學家的研究屬於「工程計算學」。在他們的研究中,並沒有真正的人。相反,真正的經濟學家是把人當人。他們認識到人不是任由環境擺布的,而是可以改變環境,把未來創造出來。如夏道平先生所說,「經濟學家雖然知道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欲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動物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大特徵。」正是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使人具有創造性。

哈耶克的「理性不及」以及對理性狂妄的批評已經為人熟知,但人們容易忽視的是,他的理性思想中也包括了「創造性」。哈耶克對經濟學家的使命的認識正是與此有關:因為普通人有理性,他們有能力判斷經濟學家的「理論想像」是否合理;也正因為理性中包含了創造性,他們也有能力把經濟學家的「理論想像」變成現實。

結語

如果說科學家提供新科技,企業家提供新產品,那麼經濟學家提供什麼?經濟學家可以從事一些經濟解釋和經濟預測方面的工作,這未嘗不可,但在哈耶克看來,這些工作絕不能構成經濟學家的使命。經濟學家提供的是「理論想像」,即一個更為自由與繁榮的社會圖景與願景。經濟學走在政治前面,是政治的先聲,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學也是政治的。同時,政治也是經濟學的,因為理想的政治就是服務於經濟學家揭示出來的圖景。

(作者朱海就為浙江工商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高連奎:看哈耶克如何忽悠中國一代人
    【推薦閱讀:一路同行的凱恩斯與哈耶克】  哈耶克的一生也是一個移民在異國努力融入主流社會的過程。哈耶克出生在奧匈帝國,在面積上這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在人口上,也僅次於俄羅斯及德意志,是第三大國。但他在英國待的時間最長。他進入英國時,凱恩斯早已是威望甚高的經濟學家,而哈耶克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毛小子。
  • 哈耶克:只有觀念才能戰勝觀念,學者的使命是糾正錯誤觀念
    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只有觀念才能戰勝觀念,學者的使命是糾正錯誤觀念 ——哈耶克
  • 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
    拉斯基、哈耶克、凱恩斯所代表的思潮流派,「奠定了20世紀政治領域左派、右派和中間派的基礎」,近一個世紀,歷史不斷在證明,他們的理論不局限於經濟學領域,而是由於不同時期對世界主要國家政策的影響,而擴展至政治思想領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的格局。
  • 哈耶克與凱恩斯的巔峰對決
    2020年3月,美國股市在短短一個月期間經歷了四次熔斷,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從以往的經驗中來發掘前人是如何應對經濟運行所面臨的波動與不穩定因素的。在20世紀眾多經濟學家當中,有兩位經濟學家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他們分別是奉行自由經濟與計劃經濟,理論看似相背離的哈耶克與凱恩斯。
  • 哈耶克的思想為什麼並不過時?
    最終,所有文章的旨趣「自發地」指向同一個問題:哈耶克不是那麼「專業的」經濟學家。其中,朱海就教授對《哈耶克文集》主編考德威爾的訪談中,考德威爾解答了一些對哈耶克的誤解,特別強調了哈耶克的「秩序」思想;韋森教授的文章聚焦哈耶克的市場理論;而莫志宏教授則側重於哈耶克對中央計劃的批評;黃春興教授和方欽博士都解釋了為何哈耶克後期的研究會發生轉向。
  • 《漫說哈耶克》:中國語境中的自由思想大師
    哈耶克對國內學界影響最大的,不是作為經濟學家的哈耶克,而是身為自由思想家的哈耶克。中國的意識形態屬性上,天然傾向於國家控制市場的凱恩斯主義,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勃興,也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之下,中國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從未真正放開過——哈耶克的自由市場理論在中國反而缺乏真正的市場。
  • 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的區別
    哈耶克和弗裡德曼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就政治立場而言,二者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經濟學,也都是為歐美大資產階級服務的經濟學家。不過就經濟學研究而言,弗裡德曼要比哈耶克更像一個經濟學家。弗裡德曼的的確確作了針對現實的經濟研究,尤其一些實證經濟研究,成果確實不錯,儘管貌似客觀的背後隱藏著偏見,但不能否認他的有些研究成果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研究資本主義制度有很好的借鑑價值。說哈耶克是一個經濟學家,很勉強。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馮興元  提要:如果要列舉出20世紀最著名的兩位經濟學家的話,可能只能列舉出凱恩斯和哈耶克。哈耶克被稱為「知識貴族」,既是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政治思想家、法學家、心理學家。
  • 哈耶克與弗裡德曼:觀點不同的朋友(下)
    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的方法論思想上也有區別。1985年,哈耶克曾說過下面一段話:  問:你在芝加哥大學的時候,芝加哥學派是否受到你的影響?  答:西蒙斯本來最有希望,他的去世實在是場災難。其他人,從方法論上看,他們實際上都是宏觀經濟學家,而不是微觀經濟學家。
  • 《重讀哈耶克》:韋森重繪哈耶克思想全圖
    經濟學家韋森帶著為中國改革尋找思想資源和解決辦法的目的探幽索隱,重讀哈耶克關於經濟、政治、社會的經典著作,進而梳理出哈耶克思想的全息圖景。不僅如此,韋森還以自己的研究和發現,啟發讀者對於「私有財產與市場秩序」、「政府與法治」、「民主、法治與自由」等問題的思考。紛繁的知識海洋需要目光如炬的領航人,他們的導引將使航行者辨識前進的方向。
  • 楊小凱:我所了解的哈耶克思想
    但我讀了哈耶克的著作後(他是一個從不用數學模型的經濟學家),有一種強烈的相見恨晚、非常欣賞的感覺。我自己也講不清為什麼會有這種從來沒有的感覺,但我相信,大多數人讀了他的書,對世界的看法會產生深入骨髓的變化。讓我記錄下我讀哈耶克著作的感想,與讀者分享。  哈耶克對社會主義思想的批判與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對社會主義的批判思路很不一樣。
  • 20世紀偉大經濟學家 :從思想到實踐看意識形態演變
    《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美)肯尼斯·R·胡佛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9月版肯尼斯·R·胡佛編著的《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一書即把凱恩斯、哈耶克放在一起做傳,並將拉斯基與凱恩斯、哈耶克並列。對我們來說,凱恩斯、哈耶克的名字,已經非常熟悉了,拉斯基的名字則相對陌生。其實,拉斯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這三個學者中對中國影響最早也最大的。當時,「拉斯基的著作是出一本中國就翻譯一本,早在1931年,中國就有研究其政治思想的專著出版」。
  • 哈耶克:自由和市場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我們從錢穎一教授的《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中信出版社,2017)一書第九章「經濟學家的思想」中選取十篇文章,推出《思想的力量·錢穎一筆下的十位經濟學家》系列,每周三為讀者展示錢穎一教授筆下的一位經濟學家。本期經濟學家弗裡德裡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
  • 一場關於哈耶克的暢談
    一場關於「哈耶克」的暢談經濟網訊(記者 劉硯青)毫無疑問,弗裡德裡希·馮·哈耶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自由主義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之一。哈耶克從未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理論研究,他的目光時常會觸及社會現實與時代動向,這也使得他的理論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實際的影響。《哈耶克傳》由《漫說哈耶克》作者秋風潛心譯作,是初譯本出版十年之後由譯者親自精心修訂而成,語言流暢,極具學術價值。傳記全面記錄了哈耶克的一生,反映出這位著名公共人物的思想發展軌跡。
  • 哈耶克熱潮:中國思想轉向的標誌
    哈耶克最傑出的頭腦糊塗的經濟學家哈耶克一生中最強大有力的理論對手凱恩斯調侃說,哈耶克是歐洲最傑出的頭腦糊塗的經濟學家哈耶克不可避免地遭到誤讀,因此也不斷有人因自己新的理解而發出重讀哈耶克的邀請。從上世紀40年代潘光旦詳細介紹《通往奴役之路》開始,哈耶克在中國的傳播,伴隨著現代中國的奮鬥,已逾半個世紀。哈耶克對集體主義與計劃經濟的批判,對自由的堅定捍衛,對民主法治的詮釋,以及他對改革與傳統關係的分析,都獲得了中國思想界與知識人的關注與回應。
  • 哈耶克自由主義思想批判
    【關鍵詞】自由主義思想 個體 群體共同目標 哈耶克【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哈耶克是當代新自由主義的重要代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哈耶克思想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一些知識分子甚至政界要人的追捧,影響力日盛,以至成為政治哲學中的顯學。
  • 哈耶克對亞洲的啟示
    」,實際上不過是在捍衛特權,而鼓吹政府行動的人實際上不過是抵制公民的基本權利。作為社會主義毫不留情的批判者,哈耶克首要的貢獻就在於,他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雖然發源於西方,但最後卻將是所有社會都要走的道路。毫無疑問,這種觀點是重要的,不過有很多經濟學家都鼓吹這種觀點,所以我們不能將之特別歸功於哈耶克。
  • 哈耶克與皮諾切特
    哈耶克最具爭議的政治參與,發生在智利。哈耶克雖然不像米爾頓·弗裡德曼和芝加哥學派那樣與皮諾切特(Pinochet)政權「同謀」,但他公開支持擁護市場意識形態的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的強人,而反對民主選舉的社會主義領袖。
  • 《哈耶克傳》:自由的精靈 法治的擁躉
    在這樣的例子中,哈耶克無疑就是其中一位。而其人生軌跡,尤其是思想脈絡更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可惜的是,長久以來並沒有這樣一本詳細介紹其生平的書籍。所以,當《哈耶克傳》再版的時候就填補了這樣的空白,能夠讓人們通過這樣的書籍理解這樣的人背後的思想軌跡。  作為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對自由市場的堅守以及對法治社會的擁護可謂始終如一。
  • 高連奎:市場上的經濟學家錯在哪裡?
    當時筆者也在《聯合早報》等媒體發表文章以呼籲中國不要中了投行的圈套,近日失敗的投行又紛紛改口看多中國。筆者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就表示投行主要是看短期,我們不必在乎這些看法,應該將精力集中於解決當下的問題,也就是放鬆貨幣政策,以啟動企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