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業文化學習已經進行到第三個階段。今天下午,我將自己對企業文化學習的認識和理解談一談,說得對的地方與大家共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諒解。下面是我親身感受和理解,講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導向問題
(一)任務導向。在任務多,重點突出時,要避免英雄式的領導,公司已經上市,成為世人關注的公眾公司,要淡化個人英雄主義,要充分發揮團隊的精神和集體的作用;
(二)領導導向。往往有些事情,領導在場時看領導讓怎麼幹,領導不說話時下屬不知道怎麼幹,圖紙、工藝上和制度是怎麼定的就怎麼幹;領導意見不一致時又無所適從,這個時候需要最高領導表態,按最高領導的意見辦,但要正確地領會和以科學的態度去幹,避免盲目性。
(三)結果導向。我們做事情要有目的性,為什麼去做,既要考慮成本又要考慮效率,所以,要選擇最佳的方法和取得最佳的結果;在給領導匯報和反映問題時要實事求是,說清楚原委,避免出現決策偏差。
二、「產品質量是我們做人的品質」,文化是我們的情商
(一)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現在檢查起來有很多問題能擺出來,突出的問題是有些人不重視質量,經常忽視細節問題,這是不良行為,這樣就歪曲了企業文化的真正含義,這種行為與企業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需要認真加以克服,重視起質量,把質量工作做細做好。
(二)關心質量工作。質量工作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等幾個部門的事情,它牽扯所有的部門,有直接的關係,也有間接的關係,不管是誰,責任大的也好,責人小的也好都有關係,因此,幹好本職工作就是關心質量工作。
(三)追求完美,質量工作無止境。我們強調質量工作不是在追求「質量過剩」,而確實差的太遠,一出現問題處罰的多,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研究的少,這裡有體系的問題,有制度的問題,有工藝的問題,還有培訓的問題等等,所以說質量是一個永遠都達不到的高峰,但必須要追求完美,在同行業追求第一,在國際上追求第一,只要我們認準了,卯足勁,就一定能把質量規劃確定的目標和公司的願景實現。
三、找藉口的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能聽到什麼什麼原因沒有完成,什麼什麼條件不具備,什麼什麼因素耽誤了,主觀理由一大堆,唯獨不從客觀上找原因,如果一切都是現成的還要我們幹什麼?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造「航母」,那就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去幹就對了。找藉口多了就是一種惰性,或者說工作不思進取,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希望在我們的公司不要說「不」。
四、「嚴細和諧」的理念
現在,在有些地方存在著不嚴不諧的問題,還有一些人認為表現差不多就行了,工作教條主義,幹工作缺乏創新精神和積極性,不考慮成本,不考慮結果。尤其在一些生活常識上表現更是讓人難以接受,比如吸菸隨意丟菸頭,隨地吐痰等小節問題損害企業形象,造成環境汙染。因此,在嚴細管理上要下功夫,在和諧氛圍上創造條件,達成即嚴細又和諧的工作(生產)環境。
五、關於「同顧客以雙贏」和「與員工共發展」的宗旨
我們對客戶和供應商的態度應該端正,客戶不是上帝,供應商也不是僕人。如果把客戶比成上帝那我們就得供奉著他,逆來順受,永遠處於被動的受支配地位;如果把供應商比成僕人,我們頤指氣使的支配人,歧視人,會把關係搞得很庸俗。我們是處在產業鏈條的中間環節,我們給客戶提供產品,供應商給我們提供原材料或配件、加工技術等,是緊密地供求關係,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客戶不滿意,供應商供應的貨有問題我們不滿意,同時會產生連鎖反應,波及到客戶,所以,我們應該把它們當成合作的夥伴,當成幹事業的朋友,常言道「朋友多了好辦事」,實踐證明在工作的交往中會非常順利,配合也會非常默契,得到的支持也非常之大。
「與員工共發展」。我們對員工的態度是建立在公平與合理的原則下,沒有厚薄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公平與合理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合理。公司遵循「與員工共發展」的宗旨,在薪酬等分配方面遵循「貢獻是利益分配的重要之尺度」,尤其在長工資、發獎金,以後還要搞期權股等,這些都要看重在表現,重在績效。分配上向對公司做出較大貢獻的員工傾斜,鼓勵和肯定他們的勞動價值,這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舉措之一。對於公平與合理,心態要放正,人和人不能比,知足者常樂。要比就比付出,比貢獻。
還有不要把錢看得太重。我們的董事長現在身價過億元,勞累了一輩子,現在吃的、穿的、坐的沒有什麼變化,按理說可以也完全有條件買一輛好車,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兢兢業業地操勞。與此相反的例子,就是五年前,江蘇的無錫客梯車廠、上海的102廠規模和實力誰敢小瞧,我們只能望其項背,現在就不同了,尤其無錫客梯車廠被遠遠的拋在了後頭。是他們把錢看得太重,因此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沒有遠大目標,短期行為,落到現在這步天地使人感到非常的惋惜。從中華民族五千的歷史看,贏得和平的年代並不多,也非常可貴,現在可以說是和平盛世,發展的機遇非常難得。和平時期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我們搞實業的遇到好機會了,就要抓住機遇,專心工作,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爭取更大的回報。
六、用企業文化去思考問題
公司《文化手冊》的形成是實踐的產物,是董事長精心總結提煉的成果,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文獻,是指導我們工作的指南。因此,我們遇到什麼事,工作中出現什麼問題,都要用文化去解答,去指導你的行動和工作方式。《文化手冊》已經明確了我們應該向那個方向努力,這就是原則、這就是規則。
七、怎樣去學習企業文化?
我們學習企業文化的方式應該是貴在落實,貴在發展。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絕大多數員工觀念和行為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一定收穫,但是應該看到還存在一些問題,各部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比如有的人拿自己的長處去比人家的短處,老覺著自己對,別人碰不得說不得,有了問題遮遮掩掩,這符合企業文化精神嗎?企業文化學習要克服認識上的盲區,一是自認為公司沒做到,憑什麼讓我去做。公司各個部門包羅萬象,即使有一點做得不夠滿意也不能不計其餘地埋怨,公司在向好的方面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看問題要看主流、看大方向。第二自認為領導沒做到憑什麼讓我去做。憑心而論公司領導非常辛苦,公司的發展,員工的福祉繫於一身,每天工作的負荷很大,他考慮的問題是公司的主體,大方向,大原則,至於有些事情沒能達到個別人的滿意,也是在所難免。另外,我們應該看到公司也在不斷的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只是資源和發展總是矛盾的,這要給一定的時間改造和能正確的看待眼前問題。第三是學習方式。我們學習企業文化的方式宣講很重要,討論也需要,問題是要靈活掌握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變務虛為務實,總之學的不能厭煩,學的有效果,這個問題大家都可以提建議,這個問題也值得研究。我們學習企業文化目的是什麼,學了就要付諸行動,在學習中尋求進步,在進步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形成良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