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實驗,流行病學也不懂,meta和生信好像很難的樣子,在魔都三甲醫院快被逼瘋了,好像case report是我的唯一出路了。真的麼?讓我們來八一八case report那些真相。
case report字數少,工作量小,寫起來簡單,輕鬆。因此倍受很多國內作者的青睞,但這只是一個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實際「不簡單」。主要原因有三:
1、絕大多數雜誌發表case report的標準是:該類case report沒有人報導過;該case report對本專業的知識有重大貢獻。前一個標準好確定,到PUBMED上查一下就知道了。第二個標準比較主觀,不好確定,什麼是「重大貢獻」,不同的editors可能有不同的標準,有時候是否能夠被接受完全取決於editors當時的心情;
2、雜誌給case report版面遠少於給research article的版面:絕大多數雜誌給case report的版面很有限,每期就1-3個cases的版面。更有甚者,有些雜誌根本不接受case report,有些雜誌說:由於已接受的case report太多,2年內發不完,故近2年不接受case report投稿。至於為什麼雜誌case report版面少於research article,是因為case report不易被引用,影響雜誌社的IF值,雜誌社也是要活的嘛。
3、向雜誌投稿的case report量大,因為case report字數少,工作量小,故大多數臨床作者都願意寫,願意投,故投稿量大。
因此,發表標準有些主觀,發表版面很少,但投稿量又大,造成了發表case report實際上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事情。case report的命中率慘澹,國內約10%的case report能順利發表,剩下的那些會一直投到天荒地老,最後爛尾了。這10%的case report,其中部分會經歷好多次的拒稿,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聒噪,不要因為一次兩次的拒稿就情緒激動,拒稿理由千奇百怪,總歸會找各種理由拒稿。
若要投稿case report,我們有以下建議:
1、 查看是否有創新性,如新發現基因位點突變,比以往報導長的20年(尤其在一些老醫院多有這些資料)的隨訪等等,如PUBMED上查詢,已經有人報導,就直接放棄。若有創新性,尤其在title, abstract,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要反覆強調。
2、 要寫出對於本專業的重大意義,要充分,完整的說出重大意義。
3、 要保持case report的短小精悍。
4、 若有多個病例,寫成case series,case series比單個case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5、選擇好投稿雜誌。
case report適合哪些人寫?
那些不是很有耐性的同志慎重考慮,因為投稿和修稿的過程較為折磨,情緒波動也容易傷及無辜。
總之,case report對於SCI/SCIE雜誌來說僅僅是一頓大餐中的甜點,故不會當做大餐中主菜對待。建議作者也不要把case當做自己工作/研究中主菜來對待,當做主菜(research article)中間甜點比較合適。
內容需原創首發,與生物醫藥科研相關,一經採用,稿費豐厚(200-500元),投稿請聯繫微信號sywsw2或sywsw1或zz76770309或wsw76770309(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