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的遺產:打開當今歐美政治的鑰匙

2020-12-22 澎湃新聞

正如理察·沃林在《東風: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一書導言中總結的那樣,1968年仍然是一個當代政治必不可少的參照點:歐巴馬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承諾會超越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分歧,將美國政治推進到一個平穩的新時期,其競爭對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的競選活動則攻擊歐巴馬早年政治生涯中與60年代激進團體氣象派的創始人威廉姆·阿耶斯交往甚密;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薩科奇利用2005年在巴黎郊區爆發的騷亂事件,批判 「五月風暴」降低了對權威的尊敬,使得無政府主義行為大行其道,宣稱法國要邁過「五月風暴」這段歷史,其競選對手賽格琳娜·羅雅爾則將最後的選舉集會場地選擇在了夏萊蒂體育場,因為該地曾是左派所謂的「五月造反」中一場大規模政治集會的地點;在2001年的德國,一張展示了外交部長同時也是「前68分子」的約施卡·費舍爾的照片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張照片記錄了他當年在參與示威遊行中向警察投擲磚頭,激起了保守派們潮水般的譴責,他們聲稱費舍爾不適合擔任外交部長一職。半個世紀前的這些事件依然是當今西方國家不可迴避的遺產,如何將它們歷史化關涉這些國家的當今政治。

1968對於歐美左派是有著符號性紀念意義的年份,提醒他們為平等鬥爭和開展大眾運動的傳統,今天包括自由主義左翼在內廣義上的左翼都離不開「68一代」的影響。一方面,六十年代的運動極大地塑造了歐美當今左派的政治理念,使得平權理念的深入民心。六十年代末正是歐美發展的黃金時期,數十年高速騰飛的經濟奠定了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格局,失業率和通脹率均處於歷史低位,歐洲政府普遍實行的福利國家政策也提升了社會民主主義的吸引力。在當時冷戰的格局下,各國的左派運動迅速發展起來,與反戰和平權運動相互聯動。戰後發端於英國的新左派運動和德國以及法國的新馬克思主義形成了新潮流,受中國影響的毛派也開始壯大,對包括傳統左翼在內的舊體制發起了激進的批判。與此同時,受蘇聯影響的傳統左派日益僵化,與新左派之間的分裂日益加深。五月風暴中,法國共產黨反對毛派上街遊行,協助政府阻止了學生和工人的聯動,最終使得法共和新左派分裂。

六十年代的新左派運動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之多的年輕人參與,在於新左派的理念極大迎合了西方戰後嬰兒潮一代對傳統社會的反叛心理,層出不窮的社群運動也為年輕人參與政治提供了土壤。六十年代,北美和歐洲國家出現了很多帶有民主社會主義色彩的組織。在北美,學生爭取民主社會組織(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SDS)發表了休倫港宣言,對共產主義進行了批評,主張以民主社會主義重建社會。歐洲的學運領袖尼埃爾·戈恩·貝恩迪特(Daniel Cohn-Bendit)、居伊·德波爾(Guy Debord)影響下的情境主義者(Situationist)等其他左翼團體也主要持民主社會主義的立場,他們懷疑乃至反對通過傳統馬列主義改造社會的可能性,轉而訴諸新的個人主義理念。也有年輕人組成的鼓吹暴力革命的組織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但對於大多數手拿紅寶書的年輕人而言,毛主義更多是一種鬥爭武器,而不是運動的目的本身。在民主主義和福利主義深入民心的情況下,極左派烏託邦式的鬥爭理念也難以吸引到中產階級出身的年輕人支持。因此,當年聞名遐邇的巴德爾曼因霍夫集團、紅色旅、氣象派和年輕人想像中的毛主義一起最終都成為了歷史名詞。

另一方面,強調個人權利的傳統自由主義產生了理論危機,對當時盛行的社群型平權訴求和公民不服從型政治運動的道義問題缺乏有效解釋力。這催生出了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正義論》這樣修正自由主義的理論經典,從公平概念出發就相關問題進行理論回應,試圖解決個體條件差異化下的公平道義問題。自由主義左翼理念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了歐美主流社會,形成了捍衛弱者權利和追求公正的所謂「白左」文化。以種族問題為例,今天主流歐美社會普遍認為是「結構性歧視」帶來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平等造成了非裔相對較低的教育程度和高犯罪率等問題,因而非裔有權利獲取更多資源的傾斜以彌補這種初始條件的不平等。在極具爭議的非法移民問題上,美國主流社會包括歐巴馬這樣的左翼政治精英一致反對遣返非法移民,而主張鼓勵其以工作和教育等途徑融入社會。歐洲近幾十年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沒能促進移民融入主流社會,反而造就了封閉的少數族裔社群,使少數族裔的社群權利與普適的個人權利產生衝突,為當代左翼自由主義提出了新的難題(詳見筆者《歐洲多元文化主義的黃昏?》一文)。

其次,六十年代的左翼運動深刻影響了今日歐美左翼參與政治的方式。在美國,追求平等法律權利的民權運動和女性、同性戀及非裔等少數族裔的身份政治社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民權運動的鬥爭提供了這些群體對抗歧視的行動經驗,各種社會不滿群體如火如荼的抗議和不合作運動又增強了民權運動的合法性和戰鬥力。白人和非裔民權鬥士們在反戰和為非裔爭取權利時,同性戀也學習他們的鬥爭策略在法院裡追求平等,在聯邦政府前遊行示威,而非裔組織黑豹黨和白人組織氣象派也會為了共同目標合作開展武裝鬥爭。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暗殺,但他和馬爾科姆·X等非裔活動家領導的運動幫助非裔實現了在政治選舉、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權利;1968年的美國政府迫於國內外反戰壓力,開始與北越政府在巴黎舉行談判,結束越南戰爭的路線圖已經清晰可見;美國社會學學會於1968年聲明要求社會消除對同性戀者的歧視,此前針對同性戀的歧視性法律已被相繼取消,同性戀平權運動在六十年代亦取得了長足發展。

經歷了六十年代的動蕩後,民權鬥爭的遺產被以民權法案等法律形式確立下來;反戰和反對權威的反文化以及同性戀逐漸為主流社會所接納,並演變成今天的政治正確;底層非裔社群沒有忘卻黑豹黨等激進運動留下的逆向歧視遺產,將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平等通過越軌和暴力行為內化為了一種亞文化;激進左派中除了像廉姆·阿耶斯這樣轉向社會改良主義的之外,還產生了「黑衣黨」(Black Block)這樣和極右翼分子一樣充滿攻擊性的全球化群體。

在戰後歐洲,左翼政黨勢力發展迅猛,其中包括以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為代表的主流中左翼政黨,而共產黨在法國和義大利等國樹大根深,成為了主要政黨勢力。它們紛紛採取選舉進入議會的方式參政,主張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更為重要的是,歐洲的產業工人階級開始發揮出強大的動員參政能力,西歐國家的工會組織組織起了各種罷工遊行。義大利於1968年發生了自發的大規模工人暴動,工人不僅要求統一提升工資,還要求改善工作環境,最終迫使中左翼政府在1970年通過了歐洲最親工會權利的《工人權利法》。參與運動的工人隨後將自發建立的工運組織與工會合併,擴充了工會組織的規模,加強了工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議價能力。此外,具有左翼訴求的環保主義和同性戀平權等運動也開始興起,成為了至今有較強政治影響力的新左翼政治力量。

對於右派而言,1968意味著文明秩序的崩潰。他們認為,正是當年左派的激進運動造成了今天西方社會道德敗壞、高犯罪率和經濟乏力等問題。南加州大學美國問題研究專家Nicholas Cull教授認為,六十年代的大眾運動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分裂今天依然存在,不管是這種分裂是以種族議題還是廣義的「文化戰爭」形式表現出來。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Amy Wax教授的觀點則在保守主義者中更有代表性,她的兩封公開信直言不諱反文化帶來美國傳統中產家庭道德的崩潰,導致美國的吸毒、犯罪、人口素質問題和極為不寬容的輿論環境,在美國輿論界引發了爭議。

然而,Wax所言無非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美國新保守主義觀點的新版本。當年尼克森正是憑藉對六十年代反文化反權威風向的批判獲得了眾多擁躉坐上總統寶座,並開始了對全國範圍內的民權運動和反文化組織的嚴密監控和打壓。八十年代的美國基督教福音派深諳美國中產階級的心理,呼籲重新回歸家庭和發揚傳統道德,對裡根等新保守主義者獲取更多美國中產階級支持產生了顯著作用。今天的川普則以更為露骨的方式批評美國左翼的做法博取美國中下層白人的好感,以此鞏固自身和執政黨的根基。

事實上,正如201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Angus Deaton指出的那樣,美國的社會經濟問題並不在於右翼所說的家庭責任等道德的缺失,而在於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帶來的中產階級萎縮,而這一切源自八十年代以來延續了近三十年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美國左翼政治精英長久以來忽視了沉默的大多數的經濟訴求,片面強調意識形態化的身份政治議題,使進步主義者們輸掉了2016年的美國大選。

在歐洲,二十一世紀以來左翼紛紛丟失了所在國的執政黨地位,究其根本原因不僅在於左翼政黨的經濟成績並不理想,更在於無法提供區別於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之外的可行選項。除希臘的激進左翼聯盟通過反對緊縮政策博得了選民的支持,左翼執政黨也未能抓住金融危機的難得機遇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經濟政策,致使歐洲的整個左翼政治面臨低潮。此外,右翼民粹主義和「另類右翼」勢力崛起,對既有的自由主義體系發起挑戰,其蠱惑人心的口號獲得了眾多非右翼民眾的支持。反觀左翼卻無法提出比新自由主義體系和孤立民族主義更有吸引力的理念和政策,而仍舊在重申缺乏實現條件的高福利主義和無條件開放政策。從1999年西雅圖反全球化抗議到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左翼早已提出具有預見性的普適性訴求並獲得了廣泛關注,但卻無法進一步提供建設性方案,因而也無法將對議題的關注轉化為對左翼政治的支持。

在世界政治生態驟變的當下,左翼必須跳出意識形態化身份政治的窠臼,提升對經濟議題的敏感度和專業政策水平,給出新自由主義和傳統高福利主義之外的可行政策良方,才能獲得更多大眾支持,走出和民粹右翼分庭抗禮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李克強用哪把鑰匙打開了澳大利亞大門?
    但我此時此刻,更願意把「它」稱為一把「鑰匙」。恐怕沒有比這更貼切的比喻了。在澳大利亞,李克強總理用這把鑰匙,打開了一扇無形的大門,「它」讓澳大利亞的政商領袖們,在大笑中消弭了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所帶來的疑慮。這把鑰匙同時還打開了更為寬廣的自由貿易的市場。
  • 青年的反叛遺產:五月風暴五十年
    政府無從預測的是,這種對學生不理不睬的拂袖而去,打開了年青一代起來反抗的道路……1968 年 5 月,共 1000 萬法國學生和罷工工人湧上街頭抗議示威,導致整個法國停擺,幾乎推翻了當時的政府。雖然這場「五月風暴」最終以抗議者的失敗而告終,但卻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我們拒絕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一個免於飢餓的世界。」1968年,法國情境主義者在街頭寫下這句極富煽動力。
  • 【專訪】美政治思想史學者理察·沃林:很不幸 歐洲左派是自掘墳墓
    1968這個年份是如此重要,不僅僅因為這段特別的歷史插曲,也因為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法國政治思潮的走向。這是美國政治思想史學者理察·沃林(Richard Wolin)在其著作《東風: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中提出的核心觀點。沃林指出,上世紀60年代的法國面臨著社會轉型下的政治危機。
  • 鑰匙斷了意味著什麼 怎樣打開斷在鎖裡的鑰匙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奇怪的事情,比如鑰匙斷在門鎖裡面,這樣對於自己的生活其實是有影響的,因為自己這樣開門的話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的處理,找維修師傅來進行維修,那麼鑰匙斷了意味著什麼?怎麼打開斷在鎖裡的鑰匙?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相關知識吧。
  • 防盜門裡面用鑰匙反鎖外面用鑰匙能打開嗎?
    防盜門裡面用鑰匙反鎖外面用鑰匙能打開嗎?1、只是在門內用鑰匙反鎖,然後把鑰匙取下來。這種情況在外面用鑰匙是能打開的。2、在門內用鑰匙反鎖後,把鎖匙轉90度後不拔下來,留在鎖內。這種情況在外面不能用鑰匙把門打開。抖音短視頻有過這樣的內容,不過不怎麼管用。這不是多此一舉嘛!把保險鈕打開就可以了,外面用鑰匙也打不開。
  • 1968年屬猴人7月份運勢如何?進來了解一下吧
    1968年屬猴人7月份運勢如何?進來了解一下吧!日子中除了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外,大多數的人都需要經過極力才幹獲得更多的財富。但是有時極力了也不必定能夢想成真,這是為何呢?因為無論是財富也罷,仍是工作也罷,都跟「命」與「運」有關。
  • 只能用車鑰匙打開的冰箱
    冰箱只能用車鑰匙(適合多種品牌)打開——冰箱會檢測到車鑰匙發送的頻率並自動解鎖。啤酒冰箱被帶到了新加坡烏節路和克拉碼頭等黃金地段。
  • 【國旗下講話】英語,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英語——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教英語這麼久,許多孩子喜歡問我:老師,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呢?是啊,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 為了考試拿高分兒?為了考上好高中、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當然是。你看,高考制度將從2017年入高中的這一屆開始改革,也就是我們初三這一屆開始。
  • 1968 - 1968---中國科學院
    到1968年底,京區7名院級幹部都成為「打倒對象」;71名廳局級幹部和192名處級幹部中,分別有59名(83%)和99名(52%)被列為「打倒」或「重點審查」對象;副研究員以上高級研究人員180名中,被立案審查的107名(59%),其中83人工資被扣,每人每月僅發給相當於原工資6%的生活費。「文革」十年,科學院全院被抄家的達1909戶,被迫害致死的229人。
  • 打開困惑的鑰匙
    行動,是打開困惑的一把鑰匙。 結語: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一些啟迪,生活從來都有困惑,只要用行動去觀察就能破開心中的那些迷茫與困惑。歡迎留言,評論。
  • 寇德卡在1968—《入侵布拉格1968》攝影集全收錄
    1968.1杜布切克當選捷共第一書記,改革運動達到高潮,中央公布《行動綱領》,提出建立一個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模式,要求改革政治經濟體制,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行動綱領》受到人民愛戴,黨內外人士積極提出改革方案,整個社會充滿民主氣氛,故而稱之「布拉格之春」。捷克的政治觸動了蘇聯,蘇聯認為這是「復闢資本主義」的顛覆活動。
  • 打開鑰匙就啟動,關閉鑰匙不「熄火」,這輛摩託車「魔症」了嗎?
    編輯:大道行思正忙著,一位車友推著自己的車來到店面,進門就嚷嚷,師傅快幫我看看,我這車魔症了,打開鑰匙就啟動,都不需要按啟動按鈕了,關了鑰匙發動機也在轉,嚇壞了,趕緊把電瓶線扯掉來找我。接車查看,果然看到電瓶正極線被拽斷了,先換了段線,接好電瓶正極,打開點火鑰匙,果然發動機應聲啟動,且還有一種異常的聲音。關閉鑰匙後,發現發動機不能停止轉動,並有連續的啟動機轉動的「吱吱」聲,再聯想未關閉鑰匙時的異常聲音,斷定之前啟動機與發動機是一齊轉動的,明顯異常。
  •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在當今時代的作用
    就當今歐洲和中國的教育改革的樂觀主義而言,這種教育理想,今天真的發揮著核心作用嗎?本納:洪堡式的改革試圖把對法學、自然科學、文化、語言學和宗教學等領域的哲學探討與對這些領域的科學研究聯繫起來;應該把理論反思和實踐經驗研究在所有學科聯繫起來,以促成新的職業理解。
  • 打開鑰匙車輛正常,關閉鑰匙車輛會有一衝一衝現象
    說,今天發現他的車子關閉鑰匙後車子會一衝一衝好像要自己往前衝但打開鑰匙車輛正常。經試車,車輛儀表指示燈隨著電門鎖關閉而熄滅,喇叭等全車聲光系統不工作。但關閉鑰匙後車輛確實會一顫一顫的,好像要往前衝但又立馬又被拉住的感覺。雖然車子不會往前跑,但看著挺嚇人的。
  •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⑤|大宰相遺產:發達而不獨立的日本
    【編者按】:本文是「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五篇。戰後擔任日本首相7年之久的吉田茂留下的遺產,至今在日本政壇仍無人能夠撼動,日本從戰後的廢墟中復興,但至今無法擺脫美日安保體系,皆種因於此。觀察今日日本政治與東亞國際格局,吉田茂是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
  • 記者暗訪:網配鑰匙究竟能不能打開你家門?
    &nbsp&nbsp就能打開你的家門!&nbsp&nbsp&nbsp&nbsp該店鋪下方評論區內有不少留言,其中有網友評論稱:「挺方便的,配的鑰匙能順利打開門鎖。」不過,也有買家留言稱,鑰匙開鎖沒有「一次成功」,但賣家會「負責到底」,只是來回折騰的時間比較長。
  • 寶馬遙控鑰匙無法打開後尾箱蓋?結果發現原來如此!
    一部F02 7系, 遙控鑰匙上的按鍵無法打開後尾箱蓋,遙控鑰匙按鍵上開鎖、落鎖,回家照明按鍵均正常使用,而後尾箱按鍵完全失效!車內駕駛員側腳擋尾箱開關,尾箱蓋按鍵卻均能正常打開後尾箱。
  • 漢語成世界「網紅」:中文是打開中國文化的鑰匙
    其實,漢語絕不「普通」,初級的只是「識字認字」階段——最為可喜的是,隨著當今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年輕一代的漢語水平、文字表達水平、文化藝術水平與前幾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秒超前幾代不在話下,處在「鄙視鏈」的最頂端。由中國詩詞大會、經典永流傳等節目的水準及大熱,就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 鑰匙扣怎麼打開 門鎖的品牌都有啥
    大家可以先看看鑰匙扣怎麼打開,學習門鎖的使用技巧和挑選方法,找到門鎖的品牌都有啥,使用質量將會更高,滿足自己生活的需求,有助於提高家居生活的安全性。鑰匙扣怎麼打開找一把錘子,可以去鄰居家借,輕輕敲打鎖孔四周,這樣鑰匙就可以回到原位了。
  • 19世紀美國的政治遺產:從反奴隸制鬥爭到「黑命攸關」
    近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希編譯的方納北大演講集《19世紀美國的政治遺產》出版,王希教授應《上海書評》之邀採訪方納先生,從十九世紀美國的反奴隸制鬥爭談到了當下因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而在全美爆發的「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