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貝魯特的大爆炸,居然將黎巴嫩政府「炸的」全體總辭了...
雖然這場大爆炸造成了超過兩百人死亡,越7000人受傷,位於港口儲存了85%糧食的糧倉化為廢墟,更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很大部分地區遭受重創,但這起事故,很難歸咎於黎巴嫩中央政府。
雖然黎巴嫩的反對派聲稱,造成這起大爆炸的原因是因為政府的腐敗所導致的,但其實黎巴嫩的政府部門並沒有忘記這批兩千多噸硝酸銨。
2014年以來,海關、安全監督等機構屢屢通過發函、輿論呼籲等方式,希望儘快解決這些硝酸銨,甚至不惜危言「一旦爆炸,半個貝魯特都將化為廢墟」。
甚至公共運輸部也在爆炸11天前,得到了這一消息。
可黎巴嫩政局複雜,複雜了什麼地步呢?
中東著名攪局棍真主黨就是黎巴嫩的一大政治力量,而真主黨不過是黎巴嫩「十八路諸侯之一」——黎巴嫩有十八個宗教派系,這也就意味著有眾多的政治力量存在於博弈局中。
而被扣留的硝酸銨雖然已經被貨主放棄,並揚言可以拿來抵消費用,按照道理黎巴嫩方面早就可以自行處理。
按照常規來說,自行處理自然就是就地銷毀或者另尋買家,可問題在於硝酸銨是可以用於製造炸彈的,而黎巴嫩的好鄰居中,有戰亂中的敘利亞,有中東小霸主以色列,而黎巴嫩國內還有跟以色列不對付以及在敘利亞攪天攪地的真主黨...
所以走常規程序,處理硝酸銨那是不太可行的——這可能在部分人眼中太「暴殄好物」了。
事實上,硝酸銨遲遲沒能處理,全球各路媒體包括很多黎巴嫩人心中都知道為啥。
所以將貝魯特大爆炸的主要責任之一歸咎於黎巴嫩政府沒問題,但肯定不能是全部。
貝魯特大爆炸後,黎巴嫩就出現了因此而反對政府的集會,但規模並不大,遠遠不能跟去年十月份的「反建制抗議」相提並論。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去年波及全國的「反建制抗議」沒能讓黎巴嫩哈桑內閣總辭,反而在黎巴嫩小打小鬧,「例行公事般的就大爆炸表示譴責」的小規模抗議後,就集體辭職了呢?
「再不跑,就來不及了?」——這當然是輿論場對於哈桑內閣「臨危總辭」的戲謔之言。
但從某個方面來說,黎巴嫩哈桑內閣在這個節骨眼上總辭職,確實有「火線做逃兵」的意思。
黎巴嫩現在的局面有多惡劣?
新冠大流行以後,黎巴嫩政府採取封鎖隔離措施三個月,如今該國25%的勞動人口失業,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收入在貧困線以下,另外還有100萬中東難民嗷嗷待哺...
黎巴嫩磅較2019年以來貶值了80%,最近又遭遇了一次匯率危機,最低谷的時候黎巴嫩人的錢包貶值到了危機前水平的1/9。
這還不算最慘的,最慘的是自2018年以來,黎巴嫩就在全球市場借不到錢了,如果不是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了黎巴嫩100億美金,黎巴嫩還要慘...
要錢沒錢不說,黎巴嫩債務還如山高,其公共債務已經佔到了GDP的150%,債務比例位列全球第三...
而這麼一個爛攤子,往前追溯可以到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
黎巴嫩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外向型或者說「窗口貿易」國家——通過中轉出口中東腹地的貨物獲利,尤其是部分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和機構,更是成了黎巴嫩出口的大頭。
而如黎巴嫩這樣的後發中小國家,想要快速發展,難免大量舉債(比如韓國,土耳其)。
但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以後,緊接著便是阿拉伯之春,中東亂成一鍋粥,黎巴嫩出口大減加上債臺高築,雙禍臨門,經濟自然難逃生天。
最開始黎巴嫩人民還是相信政府的,但黎巴嫩在九十年代才結束內戰,政制並不完善,危機發生後,牽連出了大量腐敗帶來的問題——比如公共電力供給不足,一停電動輒幾個小時,甚至20個小時,停電的民眾就只能購買價格數倍於公共電力的私人電力。
經濟長期低迷,政治又灰霧重重,最終導致了去年的黎巴嫩「反建制運動」,底層人民放棄宗教成見,攜手共起,要改變現狀...
可以說,黎巴嫩的政經問題,現在已經到了積重難返,內外交迫的地步。
今年更適逢新冠大流行,哈桑內閣沒讓黎巴嫩經濟休克其實已經很勉為其難了,如今又來了一起大爆炸,黎巴嫩人民竟然堂而皇之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出了「希望法國來再度進行委(殖)任(民)統治」之語。
再加上馬克龍也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回應,表現出了撇開黎巴嫩政府之意。
黎巴嫩內閣在反對派小鬧一場後,就辭職似乎也就理所應當了。
而這對於黎巴嫩人來說,未必是件壞事,因為新冠大流行,全球經濟都頗為艱難,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了一次援助,但未必會有第二次。所以跟黎巴嫩有特殊宗藩感情的法國,就成了黎巴嫩唯一可以指望的救星了。
對於哈桑內閣來說,黎巴嫩的現下局面已經難以為繼,畢竟反建制派的背後,影影綽綽的也浮現著其他政治力量的身影,繼續執政既難改變局面,又容易成眾矢之的,後退一步既可緩和黎巴嫩政局,又能為繼任者創造了向法國甚至西方討援的有利局面,還能讓內閣各員體面下臺。
- END -
記得點讚!
還有轉發、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