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李霞 牛聯平
位於孟州市產業集聚區的河南三麗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蓄電池為主的高汙染企業,受市場等多方因素影響連年虧損、瀕臨破產。這個佔地多、廠房大、市場廣、前景好的半殭屍企業,怎麼處置,才能煥發生機和活力?才能儘快走出困境重振雄風?
三麗電源智能生產線
孟州市委、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工作組,對該企業把脈問診、剖析根源、反覆研究。最後,敲定採取「騰籠換鳥、戰略重組」的辦法,即充分利用老企業現有的場房設備和市場,引來同行業的「領頭雁」,帶著雄厚資金和先進技術進駐老企業,對其進行盤活和改造升級,經過「融合」做大做強該企業。
通過實施精準招商,孟州成功引進了上市公司天能集團,與新日、三麗併購重組成立了河南晶能電源有限公司,盤活了閒置資產,實現了項目當年談判、當年籤約、當年技改、當年復工投產。同時,也延長了孟州主導產業之一裝備製造業的產業鏈,與御捷電動車等項目迅速形成新興產業集群。該公司的「蝶變重生」,正是孟州開放包容、「融合」發展的成果。
孟州是一個「不沿邊、不沿海,地上地下無資源」的內陸小城,40多年來,孟州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走在了全省前列:連續11年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兩次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先後獲得了「中國金融生態市」「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河南省衛生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200多項榮譽。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孟州的開放、創新、崇文、融合。」孟州市委書記盧和平說,孟州是開放的孟州、包容的孟州,更是善於融合的孟州。
孟州的「融合」,宣揚的是包容的發展理念以及和諧的發展追求,體現的是繼承和創造,既把孟州的人文特色充分表現出來,又體現了一種動態追求,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經驗所創造的有益成果,並在繼承和吸納的基礎上開拓、光大。
孟州市優美的「四好農村路」環境
孟州的「融合」是敢於拿來、兼容並蓄,是善於鑑別、敢於揚棄。多年來,正是由於孟州的包容、孟州「融合」發展,帶來的是孟州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城鄉融合的持續深化、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孟州通過招商引資,吸納融合的外來企業、合資企業廣濟、皓澤、晶能、御捷等,已逐漸成為孟州各大產業的領軍企業。
孟州的裝備製造產業,以世界最大的發動機氣缸套生產企業中原內配為龍頭,融合集聚了英國GKN、德國萊茵金屬等關聯企業50餘家,產品行銷世界五大洲。生物化工產業,以世界最大的核黃素生產企業廣濟藥業為龍頭,集聚融合關聯企業也多達40餘家。
康華藥業今年疫情期間新上口罩生產線一角 張澤斌攝
孟州的城市亮化工程,吸納融合了外地城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城市夜景已成為孟州的亮麗名片。
孟州的莫溝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與美麗鄉村建設完美「融合」,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傳統村落建設持續「融合」深化。如今的莫溝,已發展成為集美食小吃、宜居宜業、休閒旅遊、生態觀光於一體的特色村莊,先後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宜居村莊」「全國文明村鎮」等多項榮譽。
當今的發展趨勢是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孟州也正在向洛陽都市圈融入,向發展大潮融入。「融合」的孟州,將放寬視野、勇於創新、攻堅克難,在新起點上奮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孟州新篇章。
當前,孟州正處於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40萬孟州人民正在打開胸襟、放寬視野,勇於創新、攻堅克難,弘揚「開放、創新、崇文、融合」的孟州精神,為推動孟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短評
融合發展風光無限
「開放、創新、崇文、融合」的孟州精神,「融合」是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融合」,自有一種開放包容、崇文尚德、開拓創新、啟人心智的奇妙力量。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融匯相合,美美與共,不斷帶給我們勇氣和定力、驚喜與希望。
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僅靠集納式的「拼盤」是遠遠不夠的,她必須順應了包容互惠、合作發展的潮流推陳出新,如同含英咀華的大熔爐,萃取精華,揚棄雜質,冶煉出全新的精氣神韻。
實踐一再證明,開放才能帶來進步,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融合才能放大共贏的效應。
獨行快,眾行遠。城市群競合時代,只有將開放大門打得更開,融合的步伐走得更快,才能闖出風光無限的未來。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市場經濟的大海,不是一方孤立的池塘和沒有航標的小河,區域協作一盤棋,求的是合作共贏,謀的是整體利益。只講競爭,不談合作,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封了別人的門,必然也堵了自己的路,註定行之不遠。唯有建設更高水平服務型政府、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區域乃至全球產業鏈分工,才能為發展更加平衡,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寫下現實註腳。
發展不是一個人獨奏,而是親幫親好鄰望鄰好的交響樂,把車開好是智慧,讓別人搭車是胸襟。孟州秉持融合發展思路,觀大局、謀大勢,破圈層,下足硬功夫,改善軟環境,推動更加有序的要素流動、更加優化的資源配置,讓協同發展釋放出巨大的紅利,讓城市變得更有風度和溫度,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為發展增添更大動能,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必將越走越寬廣。
編輯:張海燕
(責編:辛靜、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