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總罵「八嘎呀路」?翻譯後,原來比任何話都「狠」
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為了增強真實感,常常會為日本侵略者用日語配音,其中很多臺詞,中國觀眾只能通過字幕來了解,但是有一句日語是大家都聽得懂的:八嘎呀路。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一句髒話,但是究竟是什麼意思,卻很少有觀眾能夠懂得。往往大家都是根據劇情來理解分析,比如日本官兵將整個村子包圍,詢問村民八路軍在哪裡,村民避而不答的時候,日本士兵就會喊出這句話來。這是他們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會說的一句話。那麼為什麼日本人總罵「八嘎呀路」?原來翻譯後比任何話都「狠」
要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必須先來說說日本的語言和文化。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知道,雖然語言聽不懂,但是滿大街都能看得到中國漢字,日本人也會在新年寫福字,這都是從何而來的呢?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唐時期開始,日本人就不斷地派出使團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文字、語言。就這樣中國文化很快在日本落地生根,並且受到日本人的歡迎。這句日本人常說的粗話「八嘎呀路」也與中國文化有關。日本人雖然將中國文字帶到日本,但是很多時候讀音相似而意思已經變了。
我們聽起來的「八嘎呀路」的讀音,其實寫出來是「馬鹿野郎」。在日語裡「馬鹿」和「野狼」可沒有什麼好的意思,「馬鹿」如果做名詞來用,就是笨蛋的意思,如果用作形容詞就是形容指笨。而「野郎」本意是指男人,在非常生氣的語境下使用,就是非常粗魯的具有攻擊性的意思,與中文中「傢伙」的意思差不多。在日本人的眼中,這兩個詞合在一起的「馬鹿野郎」,就是人非常生氣的時候吼出來的一句髒話。表示對對方非常的憤怒、蔑視。說出口會對對方造成很大的人身攻擊和精神打擊。
而我們在抗日影視劇作品中看到,日本官兵非常輕易的就會對中國百姓說出這個詞,說明當時日本人對中國人的那種不屑和藐視。在聽很多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人講述歷史的時候,也聽到他們說,真實的情況也是如此。影視劇中只是真實地還原了日本人的粗暴野蠻和無理。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軍隊入侵東北,開始了對中國八年的侵略戰爭,在此期間,中國人常常聽到這句他們聽不太懂的話,忍受了多少屈辱可想而知。如今我們終於知道了這句話的本意,更加對日本人的卑劣行徑感到憤怒和譴責。
在日本人踏上中國領土、欺辱中國百姓、屠殺中國軍民的時候,他們不但沒有任何愧疚之感,然而理直氣壯地喊出那句令對方感到無比恥辱的髒話,厚顏無恥的侵略者應該得到嚴厲的譴責和懲罰。中國軍民以錚錚鐵骨抗擊侵略者的屠刀,以最終的勝利還擊侵略者的蔑視,最終將侵略者趕出中國,這不但是戰勝的勝利,也是國人精神的巨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