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之惡 | 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怎麼判?

2020-10-14 行仁律師

「刑事案件博物館」是行仁律師出品的刑事案件分享欄目。關注行仁律師,一起聆聽真實刑事案件背後,那些關於生命和自由的故事。

去年,大連發生的一起10歲女童遇害案持續引發社會關注,雖然殺人男孩蔡某隻有13歲,但案件惡劣程度絲毫未減。由於蔡某是未成年人,因此只被判處3年收容教養。在民事上,行兇少年蔡某的父母被判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各類損失128萬餘元。雖然判決已經生效,實際卻難執行落實。

近一年過去,女孩仍未入土為安,其父母也沒有等到應有的道歉和賠償。今年10月9日,男孩父母因未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被司法拘留15日。男孩父母名下的一套房屋已進入拍賣程序,將於11月2日公開拍賣。

難道故事結局真就如網友說的那樣,成了「一放了之的未成年人」和「難以追責的監護人」?

一、現階段,刑事責任年齡的劃分規則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規定,未成年人滿16周歲才開始負刑事責任,儘管故意殺人等8類刑事犯罪追責年齡放寬到14周歲,但作案時僅差2個月滿14周歲的蔡某某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群。在案發4天後,蔡某某由公安機關裁定,對其收容教養3年,這已經是法律框架內對未成年的蔡某某做出的最嚴厲的處罰。這樣的結果,毫無疑問再次引發人們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討論。

低齡成了「免死金牌」?

梳理近年來的報導可知,一些未成年人實施校園暴力、霸凌事件時有發生,甚至有些行為已經超出了欺凌程度,惡劣到殺人越貨,暴力犯罪的年齡構成也逐漸降低。在一些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中,涉事者往往因未達到法定年齡而免於刑事責任。

根據2018年的資料顯示,在統計的90個國家中,刑事責任年齡起點從6周歲至18周歲不等,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國家設定的起點是14周歲,佔比最多;有二分之一的國家設定的起點在14周歲以上(包括14周歲),最為常見。

現階段在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分水嶺」是在14周歲、16周歲。

此外刑法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可以看出,蔡某某被執行3年收容教養,實屬現行法律框架下的頂格處罰。

二、14歲以下不負刑責該如何處置?

2020年8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在這樣的新聞背景下,防範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路與方法都清晰了嗎?

如何處罰未成年人犯罪,實際上是一個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14歲以下青少年不負刑事責任,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的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判斷是非能力欠缺。對未成年人過多適用刑罰,會導致正常的學習中斷,監禁環境對低齡未成年人影響更大,更容易造成反社會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未成年人對於事物的接受程度、受教育程度、周遭社會環境明顯隨之發生了變化。用以往的經驗再來揣摩當代未成年人的心境,顯然已經不太適用。

專門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矯治的重要保護處分措施。目前,我國收容教養存在缺乏專門場所、教育專門化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各地收容教養的人數呈現明顯下降。在此次審議中,《修訂草案》將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並對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渠道、入學程序進行了明確。

此外,《修訂草案》將第二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幹預和矯治」修改為「預防未成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相結合,堅持分級預防、提前幹預」。

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是要做到均衡的保護,不能單純的保護加害方,也得均衡保護受害未成年人的權利。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修訂草案》的出現,體現了國家正視未成年人犯罪現狀,相信未來14周歲以下、16周歲以下的犯罪也將不再處於「隱秘的角落」。

不合時宜的免刑責年齡規定究竟是在保護未成年人,還是在保護未成年人犯罪呢?受害者的利益誰來維護?

三、【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真的要來了?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已於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健康人格。法律要對有監管職責的家長具有制約力,對於因教育失職而導致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家長應承擔足以影響其重大利益的後果。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日常教育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協同合作,如此才可能把影響孩子一生的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相信在法律的約束、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可以教育好、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瀋陽刑事律師:刑事訴訟_刑事辯護_未成年人故意殺人不會判死刑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和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這是一種侵犯公民的人身和民主權利的犯罪,也是中國刑法中最嚴重的犯罪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犯罪者實施了犯罪行為,則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那麼,故意殺害未成年人不會判處死刑嗎?接下來,小編將為您解答。
  • 男子涉嫌故意殺人被判無期 申冤26年無罪釋放 今日申請國家賠償1100餘萬 稱父親和二弟在喊冤中去世
    據案件判決書顯示,1994年4月,因涉嫌犯故意殺人罪,何學光被拘傳,1995年12月24日,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何學光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判後,何學光不服,提出上訴,雲南高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而後何學光以其無罪為由提出申訴,雲南高院於2018年11月12日作出再審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今年9月,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何學光無罪。
  • 13歲少年殺人!未成年人犯罪還是「一放了之」?
    主播君的話近日,一起未成年人殺人案件受到廣泛關注,犯罪嫌疑人年齡不夠我國刑法規定的14周歲的刑事責任年齡,不承擔刑事責任,再加上我國現行收容教養制度的相關規定較模糊,有的嚴重暴力犯罪未成年人甚至被「一放了之」,引發了社會的強烈不滿和擔心憂慮。
  • 故意殺人致人重傷判多少年
    一、故意殺人致人重傷判多少年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情節較輕的情形主要包括:(1)防衛過當的故意殺人;(2)義憤殺人。(3)激情殺人,即本無任何殺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 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將之殺害。
  • 未成年人殺人會判死刑嗎
    很多未成年人誤入歧途,如果未成年殺人,根據我國相關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 民眾被殺,兇手無罪,又一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去年,臺灣地區出品了一部以隨機殺人為題材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通過兩起有原型的隨機殺人事件,來探討殺人案發生之後,給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辯護律師、媒體、社會民眾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劇照這起隨機殺人案件的原型是鄭捷臺北地鐵(臺灣地區稱呼捷運,以下稱捷運)殺人事件。
  • 攀枝花涉毒惡勢力集團故意傷害致死未成年人案宣判 主犯獲死刑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四川檢察」微信公號「四川檢察」11月6日消息,11月5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攀枝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王濤等4人涉毒惡勢力犯罪集團故意傷害致死未成年人案公開宣判「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提出,王濤故意傷害未成年人並致未成年人死亡,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後果特別嚴重; 王濤系惡勢力犯罪集團首要分子,並在故意傷害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依法應予嚴懲;王濤雖有親屬代為部分賠償情節,但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原判對王濤所犯故意傷害罪量刑畸輕, 建議改判王濤死刑立即執行。檢察院所提抗訴意見成立,本院予以採納。」
  • 天津一男子因故意殺人判死緩,失去自由19年後,改判無罪
    12月17日,有相關媒體曝出,天津一男子因為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在失去自由的19年時間內,他一直在申訴,終於在當天被判處無罪,當庭釋放。在案發當天,與他同在一個廠子裡工作的女員工劉彩菊被人殺害拋屍,經過警方的偵查,發現案發地在天津大港一處的河邊,而兇手殺人後直接扔進了河裡。經過調查發現,他與這名女子交往甚密,曾是男女朋友關係,不過後來卻分手了,而指控他因為不願理睬女子的糾纏,所以暗下毒手。法院當時審理了這件案子,判定他故意殺人,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
  • 呼格案,聶樹斌案等35個故意殺人被宣告無罪案件的裁判理由
    35個故意殺人被宣告無罪案件的裁判理由導 讀:本期推送近年來的35個故意殺人案無罪案例裁判理由彙編。 二、聶樹斌被控故意殺人、強姦案案號:(2016)最高法刑再3號無罪理由: 1.聶樹斌被抓獲之時無任何證據或線索指向其與康某1被害案存在關聯;2.聶樹斌被抓獲之後前5天的訊問筆錄缺失,嚴重影響在卷訊問筆錄的完整性和真實性;3
  • 故意殺人?正當防衛?防衛過當?
    7月10日,劉某會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刑事拘留。12月24日,此案開庭審理。庭審當中,控辯雙方的焦點是犯罪嫌疑人劉某會的行為是故意殺人還是正當防衛抑或防衛過當。蔣某銀是劉某會的第二任丈夫,這個13歲的女孩是劉某會和前夫所生。據悉,死者蔣某銀有長期的家暴史,並且曾經因打傷劉某會家人被判入獄1年,出獄後蔣某銀對於劉某會的家暴有過之而無不及。
  • 15歲學生被人搶劫活埋,這些殺人的學生會怎麼判?
    第三個行為,行為人將被害人活埋,構成故意殺人罪。總結一下,這幫人實施了三個行為,應當數並罰,第一個行為與第三個行為,最高都可以去到死刑。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搶劫、強姦等嚴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第17條第4款規定,已滿14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問題在這裡,從輕或者減輕選一個。從輕是指在法定刑以內從輕,減輕是指處理時降一檔刑罰。筆者認為,本案的性質惡劣,很有可能只會從輕處罰,而不會減輕。
  • 洛陽男子被控殺人7年後無罪釋放,父親因包庇罪獲刑,取保期間含恨離世
    為何師勇會被指控殺人拋屍?師勇舅舅韓敬忠至今感覺不可思議:「從小看著他長大,性格靦腆,個頭不高,瘦瘦弱弱的,怎麼可能去殺人。」記者注意到,公訴機關指控師勇殺人,主要依據師勇和他父母的供述,和同監室人員的供述,他們在一起關押時,聽到師勇說過他殺害王濤的事,以及師勇對作案現場、被害人衣物、手機的辨認筆錄等各方面證據。
  • 故意殺人未遂,一律不判死刑嗎?這條法律不答應
    所以,刑法裡有一條大家都熟悉的,專門針對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罪名。那就是【故意殺人罪】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臺灣男子蘇炳坤32年冤案終判無罪
    去年他聲請再審,經臺高等法院再審庭審理後,8日平反宣判無罪,創下司法史上首例。綜合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媒報導,蘇炳坤被控於1986年3月23日凌晨,夥同男子郭中雄侵入臺灣新竹市金瑞珍銀樓竊盜,遭發覺後由郭中雄持菜刀砍殺店主陳榮輝,再劫取金飾逃逸。後蘇炳坤被以「共同強劫而故意殺人未遂罪」起訴,判刑15年定案,一度入監服刑。
  • 11年內5判死刑終無罪,42天後又被抓,安徽左德剛案離奇再審
    原判決認定左德剛等三人故意殺人的證據主要依靠言詞證據,但三人的有罪供述在關鍵情節上存在矛盾,關鍵證人的證言前後不一,疑點未得到合理排除,最高法兩次不核准,安徽高院終審改判左德剛無罪。,就故意殺人。張建軍、王樹德在偵查階段均證明,陳永宣說過其因故意殺人被關進來,但張建軍在二審開庭時又稱陳永宣沒有告訴他殺人的事,陳永宣殺人的事是管教幹部說的。陳永宣否認向張亞亞、張建軍、王樹德說過殺人的事,依常識也不可能說。
  • 你怎麼看?當街暴打女朋友致死亡,男子算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是中國刑法中性質最惡劣的少數犯罪之一,必須從重從快嚴懲。關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判死刑的標準。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判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
  • 保安校內砍傷41名師生,故意殺人罪怎麼判
    一、保安校內砍傷41名師生,故意殺人罪怎麼判  1、犯本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屬於情節嚴重的,應當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如出於圖財、姦淫、對正義行為進行報復、毀滅罪證、嫁禍他人、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殺人;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殺人;殺害特定對象如與之朝夕相處的親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會強烈震動、影響惡劣的殺人;產生諸如多人死亡,導致被害人親人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的殺人;民憤極大如犯罪人惡貫滿盈,群眾強烈要求處死的故意殺人;等等。
  • 5次判死刑入獄10年,無罪釋放42天後又被捕:沒有張玉環幸運
    5次判死刑入獄10年,無罪釋放42天後又被捕:沒有張玉環幸運9月17日,安徽阜陽潁上縣左德剛妻子接到法院來電,法官要求9月20日拿著新委託手續到安徽省高院,重新委託辯護人只有15天準備時間左德剛10年內被阜陽中院、安徽省高院5次判死刑,最高法兩次不予核准。2020年6月23日,安徽高院宣告左德剛故意殺人罪不成立,無罪釋放,但獲釋42天後又以同樣的罪名被逮捕。
  • 惡勢力成員吳峰故意殺人被判死刑
    8月28日,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吳峰故意殺人、盜竊、賭博、非法拘禁案進行公開宣判。被告人吳峰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犯賭博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2000元;犯非法拘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4000元。
  • 美佛州男子「無罪釋放」
    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家法院7月13日裁定,備受民眾關注的17歲非洲裔少年特雷翁•馬丁槍殺案的被告人喬治•齊默爾曼被判無罪當庭釋放,同時陪審團也沒有對其做出過失殺人判決。齊默爾曼「被判無罪」有三種表達,一個是someone is cleared of all charges,例句:She was cleared of all charges and walked out of the court right after the verdict. (她被判無罪,當庭釋放。)